APP下载

高等职业教育外语教育发展报告(2009-2019)

2021-04-13常红梅刘素琴高新宁

职业技术教育 2021年33期
关键词:师资队伍评价体系人才培养模式

常红梅 刘素琴 高新宁

摘 要 对我国2009-2019年高职英语类专业在教学标准体系建设、招生就业、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评价体系五个方面进行全面总结与回顾,发现教学标准体系建设成绩显著,为规范、提高英语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起到了重要指导作用;招生规模稳中有升、就业质量势头良好、社会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具有鲜明职业特色的订单式培养、现代学徒制等人才培养模式逐渐形成;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科研能力长足发展;课证融合、以赛促教等职业特色多元化评价体系逐步完善。在高等职业教育的新形势下,高职英语类专业应认清自身的成就与挑战,推动新时代高职英语类专业内涵式发展,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关键词 高职英语类专业;教学标准;招生就业;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21)33-0061-05

2009-2019年是高等职业教育飞速发展的10年,也是高职外语教育不断发展壮大的10年。高职英语类专业遵循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规律和外语人才成长规律,紧跟时代的发展、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对复合型外语人才需求的变化,改革创新,积极探索,成绩显著。本文从专业教学标准体系、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学生发展和教学资源建设五个方面对2009-2019年高职英语类专业发展情况进行全面总结与回顾,期待高职英语类专业能够把握高等职业教育的新形势,认清自身的成就与挑战,推动新时代高职英语类专业内涵式发展。

一、专业教学标准体系建设成绩显著

职业教育教学标准是国家职业教育标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规格的基本教学文件。2009-2019年,是国家职业教育教学标准体系建设成果丰富的10年。高职英语类专业的教学标准体系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英语类专业目录、专业简介、专业教学标准、顶岗实习标准的颁布,对于高等职业学校准确把握英语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科学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起到了重要指导作用[1]。

(一)专业目录体现中高本衔接

2015年,教育部印发《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2015年)》,设置专业大类19个、专业类99个、专业748个。外语类专业由原来的26个合并调整为16个,其中包括商务英语、旅游英语、应用英语、英语教育4个专业。在专业代码、专业名称、基本修业年限、培养目标、就业面向、主要职业能力、核心课程与实习实训、职业资格证书举例、衔接中职专业举例、接续本科专业举例十个方面提出要求。高职外语类专业调整主要体现两个特点:一是解决了专业方向不规范,专业内涵不清晰、交叉重叠等问题。二是增加了“衔接中职专业举例”“接续本科专业举例”两项内容。例如:商务英语专业主要面向国际贸易、国际货代等主要岗位群和工作领域;旅游英语专业主要面向境内外旅游景点景区、国际旅行社、涉外酒店、出入境服务与管理机构;应用英语主要面向服务行业中的涉外文秘、外事、会展等领域。解决了商务英语、旅游英语、应用英语专业交叉重叠问题,同时提出了专业方向名称不能与专业目录中已有专业名称相同。

(二)专业教学标准突出职业能力

2012年,教育部发布了首批18大類、410个高职专业教学标准,其中包括商务英语、旅游英语、应用英语、英语教育4个英语类专业,填补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英语类专业教学标准领域的空白。高职英语类专业教学标准在专业名称、专业代码、招生对象、学制与学历、就业面向、培养目标与规格、职业资格证书、课程体系与核心课程、专业办学基本条件和教学建议、继续专业学习建议10个方面提出具体要求。其主要体现两个特点;一是专业教学标准提出了以培养职业能力为主线构建课程体系,强化专业课程的实践性和职业性。二是促进中高职衔接和技术技能人才系统培养[2]。例如:商务英语专业教学标准课程体系建设提出立足国际商务行业领域的人才需求,将岗位分为商务助理(核心岗位)和行政助理(文秘)相关岗位两大类进行职业能力分解,梳理11项典型工作任务,提炼出38条职业能力和素质要求,实现以工作岗位实际为导向构建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如商务英语、旅游英语、应用英语以及英语教育4个专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安排都体现了中高职衔接、理论知识够用。2019年,教育部启动新一轮专业教学标准修订工作,包括商务英语、旅游英语、应用英语以及英语教育等14个外语类专业按照最新精神完成了修订。

(三)顶岗实习标准实现规范管理

2016年、2018年,教育部先后颁布两批职业学校专业(类)顶岗实习标准,涉及136个专业(类);其中包括旅游英语、西班牙语专业顶岗实习标准。标准从“适用范围、实习目标、时间安排、实习条件、实习内容、实习成果、考核评价以及实习管理”八个方面对职业院校旅游英语专业的顶岗实习加以规范。按照外语专业目录、专业简介及旅游英语专业教学标准的要求,使学生通过旅游景点景区,或国际旅行社、出入境服务与管理机构、涉外酒店等相关技术领域中的顶岗实习,掌握岗位的典型工作流程、工作内容及核心技能,实现毕业即上岗。

二、英语类专业建设成果丰富

(一)招生人数稳中有升,专业点数逐步优化

高等职业教育英语类专业2009年招生数154000人,2019年招生人数101911人,下降了33.82%。但是从2015年开始,英语类招生人数逐步回升,从2014年的80735人增长到2015年的84283人,增长了4.39%。尤其是2019年达到101911人,增长了26.23%。其中,商务英语专业从2015年的46281人上升到2019年的52947人,增长了14.4%;应用英语专业由16239人增长到21589人,增长了32.95%;英语教育专业由16661人增长到21860人,增长了31.2%;旅游英语专业招生人数也小幅上升,见表1。

英语类专业招生点数逐步优化,总体呈下降趋势,见表2。《中国职业教育外语教育发展报告》显示:2009-2019年是职业教育内涵发展的关键时期,高职院校结合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及学校办学特色,从突出综合院校办学逐步过渡到特色办学。很多外语外贸类院校在外语类专业建设方面加大了资源整合力度。2019年7月,教育部公布了《〈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项目的认定结果的通知》(教职成函[2019]10号),高职高专院校的21个英语类专业入选骨干专业认定名单,其中,商务英语12个、应用英语7个、旅游英语1个、英语教育1个,外语类专业的开设也逐步优化。

(二)专业方向拓展面广

高职外语类专业方向的设置充分体现了领域特色。截至2019年,商务英语方向累计303个,应用英语方向累计278个,旅游英语专业累计90个,英语教育专业累计51个,呈现覆盖面广 ,内涵丰富的特点。以商务英语专业为例,十年间累计专业方向拓展数达303个,主要以财经商贸大类专业为主,延伸至交通运输大类、电子信息大类、公共管理与服务大类等专业领域。部分专业方向依托企业(海光国际物流有限公司订单培养、阿里巴巴特色班)以及项目(中法校际教育交流)等诸多形式呈现。在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2012年)、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15年)等标准体系的规范引导下,2015年以来英语類专业方向设置数量明显减少,逐步向精准化发展,专业界限越发清晰,专业方向的表述也逐步趋向规范。

(三)就业质量势头良好

2012年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报告发布的第一年,首次推出了高职培养质量“计分卡”,根据第三方对毕业生的独立调查,选取关键指标来反映培养效果;用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率、月收入、自主创业比例、理工农医专业相关度、母校总体满意度5项指标来衡量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

2013-2019年,外语教指委与麦可思合作,连续7年发布《英语类高职高专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年度报告》(2015年开始更名为《英语类高职高专毕业生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跟踪评价报告》),其中包含2010-2018届9届毕业生。由于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因此计分卡中的理工农医专业相关度、母校总体满意度分别调整为专业相关度和就业满足度。

2010-2018届高职英语类专业毕业生5项指标全部呈上升状态。就业率从2010届的89.6%上升到2018届的92.9%;半年后月收入从2010届的2091元上升到2018届的3795元;就业现状满意度从2010届的55%上升到2018届的66%;工作与专业相关度由2010届的52%上升到2018届的63%;自主创业比例由2010届的2.1%上升到2018届的3.4%;且就业率、就业满意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见表3。说明高职英语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相对稳定,势头良好。

(四)社会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2009-2019年,高职英语类专业毕业生总量达80多万人,广大毕业生为国际商务、旅游服务和教育培训等行业的小微企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其中,商务英语、应用英语专业为零售业、批发业、金融投资业、服务行业培养了大批从业人员。旅游英语专业为旅行与票务服务业、住宿和餐饮业以及商业和环境保护辅助业输送了大量一线技能人才;英语教育专业毕业生主要从事幼儿、小学及教育培训机构英语教育教学及相关工作。

三、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改革创新

高职英语专业建设在发展中对接国家教育战略,不断凸显职业教育特色。高职英语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改革创新。

(一)注重语言应用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英语类专业人才培养早期注重语言知识的培养,如很多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在课程上采用了“英语+商务”专业知识的嫁接模式。后期注重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以培养复合型人才为目标,将英语与其他专业领域的应用结合起来,促进学生构建较完善的语言知识与应用体系,提升人才的社会适应能力。如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提出凭借轻工特色,整合外语与轻工业方面的丰富教学资源,使外语与轻工专业相结合,提出“外语+轻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凸显轻工优势和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高职特色[3]。

(二)注重工学结合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英语类人才培养突出职业能力+外语能力的人才培养目标,强化实践能力的培养。这种模式以职业能力为中心,注重英语在职业岗位中的实际应用,培养适应企业、行业所需要的人才。如北京青年政治学院旅游英语专业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与出入境旅游领域知名企业的合作,在真实职业环境下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

(三)注重校企深度融合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

很多职业院校开展同企业合作模式的探索。如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整合外语与民航地面服务方面的资源,创建科学有效的民航地面服务外语人才培养模式[4]。广东行政职业学院在商务英语专业建设中引入现代学徒制,与广州市花都区电子商务协会开展合作,协同育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5]。

四、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显著

(一)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不断提升

2009-2019年是教育信息化大发展的时期,各级各类聚焦教师信息化素养提高的大赛纷纷登场。外语教指委组织的全国高职高专英语课堂教学课件大赛和外语多媒体课件大赛,高等教育出版社的中国外语微课大赛等都吸引了大批外语教师的参与。与此同时,全国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职业院校组)的评审指标中也增加了信息化教学的要求,这些都对提升外语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挥了促进作用。

而最具标志性的大赛是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教育部自2010年起,连续8年举办了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后更名为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把新媒体、新技术、新理念融入日常教学,与课堂教学进行深度融合。2012年开始,赛项从多媒体教学软件、网络课程到信息化教学设计和信息化课堂教学,累计共有100多位教师荣获国赛奖项。教师围绕信息技术与外语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研讨、交流、观摩、比赛,从校赛、市赛、省赛最后进入国赛,高职外语的教与学发生了实质性的变革。寓教于乐的课堂;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的听说读写的语言训练;学生电子成长档案、智能评价学习效果,提高了学生外语学习兴趣和课堂参与度,实现了课堂容量延伸化和教学形式多样化的双重突破。任务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产出教学法以及翻转课堂、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等先进教育教学理念得到充分展示,教师能够主动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突破课程教学难点,教学设计能力、课堂实践教学能力、制作微课等运用多种信息化媒体的能力极大提高,有效促进了信息技术与外语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尤其是2018年,信息化教学大赛调整为教学能力比赛,大赛从单一评价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拓展为全面考察教师的教学能力[6];不仅强调要完成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还要加强理论学习与教学研究[7]。外语教师更加注重模块化教学设计实施能力、课程标准开发能力、教学评价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二)教师科研能力不断加强

从2009年到2019年,外语教指委在高等教育出版社、外语教学研究出版社、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以及复旦大学出版社等的支持下,组织课题立项总计1865项,其中重大课题1项,重点课题296项,一般课题1081项,自筹课题487项。研究内容涵盖人才培养、教学改革、队伍建设、评价与测试、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精品课程、课程资源、语料库、教学平台设计等方面,注重将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相结合,实现信息技术与外语课程教学的深度融合,促进外语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涌现出大批的高水平科研成果。2014年,刘黛琳教授主持的《高职外语教育改革与发展实践探索》等5项外语类项目荣获首届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018年,常红梅教授主持的《服务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定位的“英语+”高职英语类专业教学改革实践》和贺雪娟教授主持的《基于学生未来职业发展需求的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体系构建和实践》分别荣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

五、教学评价体系建设不断深化

(一)不断深化多元评价体系

高职英语类专业从评价目标、评价内容、评价方法、评价主体和评价过程等方面不断完善多元评价体系,不仅服务于教学质量的提高,还关注学生多方面成长。在进入大数据时代的今天,随着 MOOCS、SPOCS 等网络自主学习平台的发展以及翻转课堂等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不断探索与实践,高职英语类专业教学评价体系更加关注教学过程的跟踪,为教学评价提供更为精确的依据。

(二)大力推广英语类考试证书

2016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強调要加强教学评估,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提出在评估过程中将“双证书”获取率与获取质量、职业素质养成等纳入重要考核指标。《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2012年)》以及《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简介(2015年)》等文件明确列举了高职院校英语类专业推荐的各类职业技能和资格证书。一类是职业英语技能和水平类的证书如全国国际商务英语证书、剑桥商务英语证书(BEC)、职业英语水平等级证书(托业桥)等证书;另一类是行业内的各类认证标准和职业资格证书如从事对外贸易相关外贸业务岗位资格证书、全国外销员从业资格证书、国际商务单证员证书、翻译证书等。这些证书的推广有助于提高学生使用英语处理相关业务的能力,为深化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有效落实“五个对接”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三)广泛开展职业技能竞赛

职业技能大赛是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评价手段。大赛的很多内容与方式都是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和要求来设计的,大赛评判标准也与企业岗位标准对接。其中,对高职英语类专业影响最大的是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英语口语赛项。该赛项2004年开始举办,2011年并入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到 2019年5月已成功举办15届,参赛院校由2004年的200多所增加到2019年的1300多所,逾5000万名高职学生参与到比赛的各个环节,近1000名选手进入到全国决赛环节,600人获得各类奖项。赛项立足于我国“一带一路”倡议所催生的语言人才需求,着眼于增强职业院校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提升其“讲好中国故事”的文化传播能力,强调行业与职场英语应用能力、全球化思考能力、沟通与协作能力、批判性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信息获取能力等。职业院校以大赛为抓手,通过校赛、市赛、国赛各个环节的积极参与,以赛促教,赛教融合,学生的语言能力和综合素质显著提升。

参 考 文 献

[1]常红梅.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外语教育发展报告2009-2019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28.

[2]常红梅,王月会.高等职业院校英语类专业教育十年发展:回顾与展望[J].外语界,2020(6):41-45.

[3]钟岚,吴寒.高职院校“外语+轻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轻工教育,2008(2):83-85.

[4]赵明明.基于校企合作的民航地面服务外语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8(24):18-19.

[5]成传雄.高职文科类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探究——以广东行政职业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为例[J].职教通讯,2017(8):42-45.

[6]王扬南.持续深化教学方式方法变革 推动职业教育更高质量发展——2020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述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35):5-8.

[7]姜丽萍.新方案、新要求、新作为——对2019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11):37-44.

猜你喜欢

师资队伍评价体系人才培养模式
关于推进实战化教学的思考
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新闻传播教育困境与革新路径
评价体系小改革职业技能大提升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发展制约因素的探讨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