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职教师资培养的模式、挑战与方向论
2021-04-13李玉静
李玉静
摘 要 2021年10月25日,“新时代一流职教师资培养高峰论坛”在上海举行。论坛对于新时代我国职教师资培养的模式、挑战及发展方向进行了交流讨论。职业技术师范院校作为我国职教师资的培养主体,积极进行模式探索和创新。上海市职业技术教师教育学院实行院务委员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将打造成职业教育师资培养体制机制创新和培育一流职教师资的重要平台。目前,我国职教师资培养在体系建设、教师来源、教师培养培训机制等多方面都面临一定挑战。未来,我国职教师资培养应适应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进一步完善职教师资培养体系,加强产教融合,实现职教师资整体能力和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 职教师资;高质量发展;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21)33-0051-05
经过多年的改革发展,我国职业教育进入了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目标的发展阶段。教师队伍作为职业教育改革实施的主体,在提升职业教育质量中发挥着关键作用。2021年10月12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把“强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要素。高质量发展阶段,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宏观背景发生了深刻变化,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对于职业教育师资的能力和水平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在这一背景下,我国职教师资培养面临哪些挑战?未来发展方向是什么?这些都是亟需回答的问题。
2021年10月25日,以“新时代、新要求、新模式:一流职教师资培养”为主题的首届“新时代一流职教师资培养高峰论坛”及“上海市职业技术教师教育学院成立大会”在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举行。教育部副部长翁铁慧和上海市副市长陈群出席成立大会并作专门发言。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任友群、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副司长林宇,以及来自相关职教师资培养院校和职业院校的200多名代表参加了论坛和成立大会。论坛就我国职教师资培养改革的背景、模式及方向作了深入交流。
一、新时代职教师资培养的模式探索与创新
(一)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对于职教师资培养模式的探索
职业技术师范院校是改革开放后我国建立的专门用于培养职教师资的院校。多年来,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在探索职教师资培养新模式、培养高质量职教师资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加强职业技术师范学校建设。论坛上,来自多个职业技术师范院校的代表分别介绍了对于职教师资培养模式的探索。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校长左和平作了“把准类型教育的方位:职教师资由需求性培养走向适应性培养的探索与愿景”的主题发言。他提出,探索职业教育新模式,须提升高质量职教师资的供给能力,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作为高质量职教师资职前培养的主阵地,须探索新渠道、新途径。他介绍了江西科技师范大学融入“三新”的职教师资培养模式变革:嫁接“新工科”技术高度,培植职教师资人才专业強度;借力“新师范”开放广度,积聚职技师范教育资源厚度;推进“新双创”融合深度,拓展职教师资专业发展宽度。在具体实践中,这一模式涉及四个方面:在课程体系上,构建“综合素质、专业能力、职业方向”“三位一体”的分流培养课程体系,创新职教师资培养模式。在教学体系上,大力开展校企深度合作,推进双主体双基地式人才培养的教学体系改革,以“校企结合,产教互促”为模式,搭建校企合作的平台,形成特色。在平台体系上,搭建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平台,彰显职教师资培养特色。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副校长许玲作了“职教师资培养的实践与思考”的主旨发言。广东技术师范大学职教师范专业建设坚持“职业性、技术性、师范性”融合的办学理念,以校企合作为基本保障,构建实施了“中—高—本—硕”贯通培养体系,通过建设三基地(校内实践基地、校外专业实践基地和校外教育实践基地),实施三导师(校内导师、企业导师和中职学校导师),以培养专业性厚实、职业性鲜明、师范性突出的职教师范生为核心目标,学生毕业后同时获得学历学位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和教师资格证书。在具体实施上,开发“三模块、五能力”课程体系和“三衔接、四层次”实践教学体系,“校企校”协同开发“通识教育+专业核心基础课程+专业与技能+教师教育+实践教学”五模块、“课内实践+课外实践+校外实践”三衔接、“单项实训—综合实训—创新创业实训—研究型实训”四层次的“理实互嵌”课程体系。构建“内外联动”实践教学体系,在所有教师教育专业都建设了专业教育实训室、教学论研习室等专业技能实训中心,与知名企业建立国家级、省级大学生校外专业实践基地,并建设有26个省级示范性教师教育实践基地,形成了五级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体系,定期举办“讲课比赛”“说课比赛”“微课大赛”“教学设计比赛”“三笔字大赛”“教学技术与应用比赛”等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学校培养的职教师范毕业生已经成为华南地区职业学校的中坚力量。
江苏理工学院院长崔景贵作了“加快推进高质量新职师教育范式建构”的主旨发言。他提出,当前,职教师资培养仍是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短板和瓶颈。为破解“双师型”职教教师数量缺口较大、专业化水平偏低、培养培训模式滞后等问题,江苏理工学院探索并实践了高质量“新职师”教育范式。“新职师”是探索中国特色、职教特点的教师教育目标、理念、方法与路径的积极尝试,也是努力让职教教师教育与其他类型教育同步发展、同步提高而作出的主动变革。这一新模式的关键环节有两个:一是“校政企校”四元协同,二是“培养院校、企业、职业学校”三导师制。从2021届毕业生开始,学校在职教师范毕业生中开始试点包括学历(学位)、职业技术(技能)等级、教师职业技能(资格)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等级在内的“四证书”制度。在实践中,学校构建了“二三四五”职教师资培训体系,其中,“二”是指包括职教理论与教学方法通识类培训、职教专业类培训在内的两个类别;“三”是指包括国家级培训、省级培训、校本培训在内的三个层次培训;“四”是指包括新教师职业素养提升培训、青年教师助力成长培训、骨干教师素质提升培训、专业带头人高端研训在内的四个职业生涯阶段;“五”是指包括分管职教局长、职业原校长、职业院校教务(人事)处长、职业院校系主任(二级学院院长)、高职院校师资科长在内的五个层级职教管理者。学校注重发挥研究对于职教师资培养的指导作用,成立了国际职教教师教育研究中心和长三角职教教师教育研究院。
(二)上海市职业技术教师教育学院对于新型职业教育师资培养模式的探索
10月25日下午,以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为牵头单位,同济大学、立信会计金融学院、上海健康医学院等高校共同建设的上海市职业技术教师教育学院正式成立。根据规划,上海市职业技术教师教育学院将成为上海先行先试探索职业教育师资培养体制机制创新和培育一流职教师资的重要平台。
教育部副部长翁铁慧指出,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具有良好的职业教育基因,其在改革、创新、传承的传统中一直坚持应用型技术大学的发展定位,拥有探索职教师资培养新路的条件,希望借上海市职业技术教师教育学院的成立,能够进一步抓住机遇,优化机制。教育部教师教育司任友群司长提出,上海市职业技术教师教育学院的成立可以在三个方面创新职教师资培养新模式:一是加强高层次教师培养,加大力度培养研究生层次职教教师,探索博士层次“双师型”教师培养,培养职教领域教育家型教师。二是加强教师培养共建共享,搭建区域职教教师培养共建共享平台,形成多校区联动机制。三是创新教师培养体制,围绕职教师范生招考、培养、见习、入职等核心环节,实现模式创新和政策突破;重视综合性、实践性培养环节,充分融合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培养职教师范生信息技术素养,为全国提供典型经验。
上海市副市长陈群指出,上海市职业技术教师教育学院是加快培养高水平职教师资的一项制度创新,对加强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提升职教人才培养质量、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具有重要意义。一是在体制机制上形成合力,学院实行统一领导、多校区办学的模式,这是职教教师培养的新尝试。二是在培养模式上探索创新。学院坚持“技术+教育”的培养定位,一方面,力图与传统的研究型高校职教师资培养体系实现错位发展,健全职业学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努力培养更多技术精湛、善于育人的高水平职教教师;另一方面,要不断优化培养方案,突出技术技能水平和专业教学能力,发挥参与高校的学科优势,精心设计课程体系,推动教学理论和方法创新,不断提升职教教师培养质量和水平。三是在校企协作上持续用力,教育部门会同发改、经信等部门抓住产教融合国家试点城市建设的机遇,发挥在沪央企、国企、大型民企的示范带头作用,推动行业深度参与职教教师人才培养。相关高校要健全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联合培养教师的制度机制,联合工业园区、职教集团、产教融合型企业,共建校企双向协作共同体,聘请企事业单位高技能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学校兼职任教,推动校企双方在课程开发、实践教学等方面深度合作,形成校企协同育人的整体合力。
上海市教委主任王平提出,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重要指示和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的背景下,教育部对上海提出了建设世界一流职业教育体系的要求,建设上海市职业技术教师教育学院是上海落实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意见的重要舉措,是推动上海、长三角乃至全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学院将紧紧围绕高水平和有特色加强建设。高水平体现在办学模式、专家队伍、师资队伍、课程体系四个方面。在办学模式上实行院务委员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专家队伍汇聚全国职业教育的顶级专家,师资队伍坚持引育并举、专兼结合、唯才适用,课程体系上构建“技术+教育”的研究生教育课程和实践体系。有特色主要体现在与其他省市和同类机构的错位发展上。学院主要依托现有院校,充分结合应用技术型高校和师范院校的优势,突出实践能力、务实能力和技术能力的培养,旨在培养有一定学理基础,能够解决生产和教学实践中两个领域关键难题的人才。
二、新时代职教师资培养面临的挑战
经过多年的改革发展,我国已经建立起相对完善的职教师资培养培训体系,但面对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以及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我国职教师资培养在多个方面还面临严峻挑战。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任友群作了“加快构建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新格局”的主旨发言。他指出,2020年,我国职业院校有专任教师120.51万人(不含技工学校),中职专任教师64.91万人,高职专任教师55.6万人。“双师型”教师总量为42.25万人,占职业院校专业课教师比例54.50% 。其中,中职专业课教师(不含技工学校)中“双师型”教师比例为54.85%,高职专业课教师中“双师型”教师比例54.20%。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面临如下问题:一是职业教育教师数量不足。根据国务院督导委员会办公室2020-2021年对全国1283所高职院校开展的调研,全国高职院校生师比中位数为21.5∶1,有519所超过了23∶1的限制招生底线(按照《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高职院校生师比合格的最低标准是不超过18∶1,限制招生的底线是23∶1)。对中职学校的评估显示,23.1%的学校生师比不达标(按照中职学校的设置标准,生师比要达到20∶1)。二是职业教育教师来源单一。目前,职业院校教师主要来源于三个渠道:普通高校毕业生,这部分教师学历较高,有较强的专业素养,但是教育教学能力、实践教学能力偏弱;企业兼职人员,与企业相比,职业院校待遇较低,吸引力不足,而且校企人员双向流动、相互兼职常态运行机制尚不健全;职业技术师范生培养,全国仅有12所职业技术师范院校,每年职业技术师范教育类毕业生不足2万人,培养对象主要为中职学校教师。本科毕业生到高职任教,学历受限。三是职业学校教师结构性矛盾突出,这在学历、年龄和职称方面都有表现。四是职业教育教师的激励机制还需进一步健全。2019年,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印发《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明确“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校企合作、技术服务、社会培训、自办企业等所得收入,可按一定比例作为绩效工资来源;教师依法取得的科技成果转化奖励收入不纳入绩效工资,不纳入单位工资总额基数。各地要结合职业院校承担扩招任务、职业培训的实际情况,核增绩效工资总量”。目前,大部分地区尚未落实上述要求。教师承担培训、参与企业科研攻关等还存在“干多干少一个样,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多劳多得、优绩优酬”氛围不够。
许玲提出,在人口出生率持续下降、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持续提升、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升级、“去技能化”与“再技能化”、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职业技术师范教育发展面临重要挑战:一是职教师范本科毕业生到中等职业学校就业的比例逐步降低。据统计,2018年职业技术师范院校毕业生15067人,到中等职业学校就业的仅1773人,占毕业生总数的11.77%,占当年中等职业学校录用本科毕业生的12.03%,中等职业学校录用的本科毕业生近88%是非职业技术师范生。二是教育硕士(职业教育领域)研究生培养单位减少,培养规模较小。据统计,我国共有50所高等院校具备教育硕士(职业教育领域)招生资格,在2021年招生中,共有16所院校暂停了教育硕士(职业教育領域)的招生,全国共招生1253人,共毕业865人。对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的调查表明,近年来许多高水平大学逐渐退出职教师资培养行列。三是职教师资培养体系尚待完善。全国共开办教师教育院校605所,其中高等师范院校199所;开办职教教师教育院校32所,其中职业技术师范院校仅有10余所;普通师范院校形成了以部属院校为龙头,省级师范大学为骨干,地方师范院校和开办教师教育的院校为基础的普通师范教育体系;而职业技术师范教育并没有形成这一体系;从培养层次来看,有25所普通师范院校开展教育学博士人才培养,19所普通师范院校开展教育博士人才培养,而职业技术师范院校还没有一所学校获得教育学博士和教育博士人才培养授权。
崔景贵提出,职业技术师范教育发展面临如下困境:一是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存在断层,二是岗位需求与培训设计存在脱节,三是知识结构与实践操作存在鸿沟,四是生源选拔与对口就业存在壁垒,五是研究成果与实践指导存在偏差。针对这些困境,他提出,“新职师”是探索中国特色、职教特点的教师教育目标、理念、方法与路径的积极尝试,也是努力让职教教师教育与其他类型教育同步发展、同步提高而作出的主动变革。
三、新时代职教师资培养发展方向
在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未来职教师资培养改革发展的方向是什么?这既是重要的政策问题,也是需要探讨的学术和实践问题。论坛上,不同领域的与会者从不同角度对这一问题作了回答。
翁铁慧指出,人才是强国的根本,师资是兴教之大计,面对新时代,新形势,新要求,必须进一步发挥职业教育支撑人才强国战略的动力源作用,增强职业教育的适应性,构建高水平的职教师资培养体系,造就一大批职教名师和拔尖人才,全力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以上海市职业技术教师教育学院的成立为契机,翁铁慧对职教师资培养提出如下意见:
第一,要提高站位,精准定位,打造职教教师培养的世界级高地。实现2035远景目标和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同时,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也更加需要大量的操作型、实用型、适应性强的技术技能人才支撑。要强化现代职业教育对战略目标的支撑作用,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重中之重。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培训一定要站在最高的标准、世界的标准,掌握新时代职业教育教师能力素养的核心内涵和着力点,深入推进职教师资培养的模式创新,着力打造职教师资培养的高地。
第二,要敢闯敢试,敢为人先,探索职教师资培养的引领性模式。高质量的经济社会发展呼唤高质量的职业教育支撑,高质量的职业教育必须以高水平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和方法改革作为牵引。其中,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是核心要素,要遵循应用型人才培养规律,根据技术发展对人才培养的不同需求,加快构建从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到专业学位研究生纵向衔接上升的通道。要结合不同的阶段、不同层次的需求,合理培养、安排师资队伍,采取更有针对性的培养模式,让教师了解企业一线动态,掌握前沿最新需求,培养“双师型”、高水平师资队伍,为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培养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的人才提供有利的师资保障。
第三,要优化机制,统筹资源,建设职教师资培养的标杆性平台。一是起点高。要高站位协同,高标准要求,高效率推进,为国家职教师资培养培训模式创新探索上海道路、贡献上海经验。二是接地气,要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积极跟踪科技发展前沿,改进优化教育教学的方法,注重面向生产实践第一线,着眼实际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三是锐改革,要发挥开路先锋的作用,勇做国家职教师资培养模式改革的突击队和排头兵。四是善融合,要全面加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五要汇资源,要充分汇集政府、行业、企业、高校等多方面的优质资源,把专业、人才与产业发展统一起来,实现人才和资源的优势互补、充分共享,共同搭建协同育人的环境。六是广辐射,要发挥示范引领的作用,更多地辐射全国,加强与中西部地区、欠发达地区的交流协作。
针对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任友群司长提出,要把教师教育作为提高职业教育教师队伍质量的内涵之道,建设高水平工科与职技高师相结合的职业教育师资多元化培养格局,具体的改革发展方向:一是优化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布局,高水平工科大学举办职业技术师范教育,发挥高水平、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示范引领作用,建立校企人员双向流动机制,聚焦“三教改革”健全教师培训体系,建设高层次人才队伍;二是把管理改革作为提升职业教育教师队伍活力的重要阀门,以双师素质为基准建立教师标准体系,以双师素质为导向改革新教师准入制度,以双师素质为核心,创新教师考核评价;三是把待遇保障作为提升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地位的关键法宝,落实权益保障和激励机制,提升社会地位。
林宇提出,未来我国职教师资培养需要从三个方面实现突破:一是从工学结合、产教融合的角度构建职教师资培养制度;二是从双师结构、专兼结合等方面完善职教师资结构;三是从整体上提升职教教师的能力和水平。
左和平提出了职业技术师范学院职教师资培养的发展方向:一是政策引领,贯通“本—硕—博”职业教育师资培养通道。强化职业教育类型特色,保障高素质“双师型”职教师资人才供给;用好“部省合建”抓手,选择基础好、水平高的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开展工作试点。二是创新硕士研究生层次的职业教育师资培养模式,实施中职师资免费师范生计划,专项培养中职师资;增设中职硕士师资学位点,满足中职发展需求;实行单列计划,专项招生;构建彰显职教特色的师资培养机制,完善培养模式、健全培养标准体系。三是突出服务地方导向,在职教高地建设中深化改革。
针对职教师资培养中面临的困境,许玲提出:一是完善我国职教师资培养体系,构建博士、硕士、本科三级的职教师资培养体系。支持开展职教师资培养工作的院校开展教育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为职业院校培养博士层次“双师型”职教师资;支持开展职教师资培养工作的院校扩大硕士层次“双师型”职教师资招生培养规模,培养数量充足的硕士层次与学士层次的职教师资。二是落实产教融合系列政策,完善国家技能形成制度,培养“双师能力”师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