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竹笛艺术的地域文化特点研究

2021-04-13张筱敏

课程教育研究 2021年19期
关键词:竹笛作曲乐器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年轻学者发现了我国的传统乐器竹笛自有着一种独特的美感,而在研究中,不少人发现,在中国的不同地域中,竹笛艺术是有着较为明显的差异性的,南方的竹笛艺术比较柔和百转千回,北方的竹笛比较轻松明快直白。而这些差异是因为南北方的地域差异造成了南北方人的性格差异,从而产生了南北方的艺术差异,而这种差异为我国的竹笛艺术的发展和创新带来了不少的好处,而要想发挥出这些好处的优越性,那么就应当将南方竹笛艺术和北方竹笛艺术和作曲结合起来,产生文化融合;南北方派出交换生去学习不同的竹笛艺术,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作曲中加入创新元素,与时俱进地发扬竹笛艺术。

【关键词】竹笛艺术  地域文化  特点研究

【中图分类号】J632.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19-0137-02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广大群众的艺术鉴赏水平的提升,中国传统乐器竹笛艺术逐渐被大众所关注,但是目前我国的竹笛艺术中存在着南北差异,而要想更好地发展和创新,就要对于这两种差异巨大的竹笛艺术流派进行研究,因此对于竹笛艺术的地域文化特点的研究刻不容缓。

一、竹笛艺术的概念简述

“竹笛,汉族乐器名,中国传统乐器。笛子是中国广为流传的吹奏乐器,因为是用天然竹材制成,所以也称为‘竹笛’。竹笛流传地域广大,品种繁多。使用最普遍的有曲笛、梆笛和定调笛。还有玉屏笛、七孔笛、短笛和顺笛等。[1]”中国笛子具有强烈的华夏民族特色,发音动情、婉转。龙吟,古人谓“荡涤之声”, 故笛子原名为“涤”。笛子是中国民族乐队中重要的旋律乐器,多用于独奏,也可参与合奏。

中国竹笛的种类及名称极为丰富多彩。如以形制为名,饰龙:“龙头笛”;乐师在皇帝面前将双手交叉作拱手之意来演奏谓:叉手笛;以尺寸为名的如截竹一尺八寸的洞箫谓:“尺八”。唐代传入到日本仍谓尺八,中国福建南中常用的洞箫即为“尺八”;以典故为名,如汉代音乐家蔡邕,拆“柯亭”第十六根竹制笛,其音色优美,后人赞好笛子谓:“柯亭笛”。《史记》记载伍子胥曾吹箫乞食于吴市中,后人谓“子胥箫”;以材料为名,如“铜笛”“铁笛”“玉笛”“鹰笛”“猿臂笛”等;以地域为名,如四川姜笛的“姜笛”、广西侗族的“侗笛”;以剧种为名的,如昆曲的“曲”、梆子戏的“梆笛”、雅乐中的“雅笛”、能乐的“能笛”等等。

二、竹笛艺术的地域划分和地域差异特点

竹笛艺术的地域划分通常是以南北方来进行划分的,而在我国地理意义上,南北方的划分是以秦岭淮河为一条界限来进行划分的,也就是说秦岭淮河以南的竹笛艺术就属于南方竹笛艺术,而秦岭淮河以北的竹笛艺术就是北方竹笛。南北方的地域差异有着明显的地理意义上的差异,南方的一年四季不分明,相对于北方来说,在气候上就更加温暖,变化小,而北方显然在气候上和南方不同,在冬季,北方可能温度经常会低于零下十度,而这种气温的差异也对北方人的性格和由此产生的艺术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再加上,南北方的地形其实也具备着显著的差异。南方,主要是指江南地区,往往是小桥流水人家,地形被水道分割,显得比较破碎,再加上南方的丘陵比较多,地形起伏也比较明显。而北方则往往有着大面积的平原,地形相对更加整齐、一马平川一些。

三、竹笛艺术的地域文化特点差异

因此,在这样拥有着如此巨大的地域差异的南方和北方,所产生的竹笛艺术显然也是截然不同的。南方的竹笛艺术往往调子比较柔和婉转,经常一个音转来转去,有一种绕指柔的感觉,而且这种竹笛艺术往往也会存在于江南地区的招牌曲艺艺术,昆曲之中,配合着舞台上的柔美的女演员的表演,会让人觉得南方的竹笛艺术格外地温柔且意蕴深长。而在北方,竹笛艺术往往和梆子戏配合在一起,而和南方的竹笛艺术的温柔悲戚不同的是,北方的竹笛艺术往往是轻松明快的,通常,北方的竹笛艺术的旋律都相对更快一点,而且每一个音符都比较分明,不会有一种藕断丝连的感觉,因此南北方的竹笛艺术在各方面都具备着一定的差异性,而这种差异性是和他们所处的地域的差异是分不开的。

而在传统的竹笛艺术过程当中会分为南派和北派,这两派的产生所区别的是受到当地的音乐风格的差异影响而导致。从北派的竹笛曲风进行分析,和北方当地的一些音乐风格非常相似,展现的是北方音乐当中的热情奔放、粗犷豪迈的特点,而南方的曲风更多了一丝灵动和秀丽的感觉。正是因为在中国本来南北方的音乐风格就有所差异,所以导致在竹笛的艺术当中,也会存在不同的特点。造成这种差异性的原因是南北方的環境以及气候等都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导致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活动也会有所不同,北方的气候非常的寒冷并且干燥,而且北方人的性格特征就比较豪爽,所以体现在音乐当中也会更加豪迈热烈,而南方本身的气候比较湿润,山清水秀,因此南方人的性格本身就比较温婉细腻,所以南方的乐曲节奏非常舒缓,而北方的乐曲节奏非常快,并且旋律起伏很大。因为南北方人们的生活差异,导致音乐文化形成方面也会有不同的特点,所以使得竹笛艺术风格也会有所不同。以陕西的竹笛演奏为例,在陕西的竹笛艺术当中有着很突出的特色,在竹笛演奏的过程当中会使用到一定的柔音技巧,起到提高作品的表现力的作用。而陕西的竹笛还可以分为不同的种类,并且在陕西的竹笛艺术过程当中突出了声腔化的特点,能够有效地体现出当地的一些文化底韵和风土人情。声腔化的特点也就是竹笛艺术当中的润腔,通过润腔可以有效地加强竹笛演奏当中的情感表达,并且在主体的作品当中还可以分为欢音和苦音,而演奏不同的类型的作品需要不同的演奏技巧。

四、竹笛艺术的地域文化特点差异产生的原因

竹笛艺术之所以会产生这样明显的特点差异,就是因为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的地域特点就会对人们的性格产生不同的塑造作用。对于南方人来说,因为空气比较湿润,而且常年都比较温暖,没有什么极端的天气,就会让南方人产生温柔的性格,而地形破碎再加上丘陵的地形就为这种温柔加上了一些悲戚的底色,而且会让南方人产生相对来说比较委婉的性格,而不像北方人那样直来直去的。而这体现在竹笛艺术上,显然就变成了每个音符都百转千回,藕断丝连的,这正是他们性格里面带的特点,也会表现在他们的竹笛艺术中来,因为艺术正是来源于自己的生活的。而北方的天气比较寒冷,因此北方人在冬天的时候经常会聚到一起来,进行一些娱乐活动,而竹笛正是在这个时候被使用的,而在这种场合下,唱一些像南方的竹笛平常演奏的那些伤感曲目,显然就会显得不合时宜,而往往会演奏一些明快热闹的曲子,来活跃气氛,再加上北方的地形平坦就造就了北方人有话直说的性格,北方人的直爽也体现到了北方人的竹笛艺术中。在北方人的演奏中,往往没有那么多百转千回,而是非常分明,听起来也别有一番魅力。

五、竹笛艺术的地域文化特点差异的优越性

竹笛艺术的地域文化特点差异的优越性就在于由于南北方的竹笛艺术存在着差异,那么就说明每种艺术和对方相比,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而只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扬长避短,才能够不断发展,而中国竹笛的这种地域的差异性就为竹笛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和创新的方向。

六、启示和建议

(一)将南方竹笛艺术和北方竹笛艺术在作曲中结合起来,产生文化融合

应当将将南方竹笛艺术和北方竹笛艺术在作曲中结合起来,这样可以利用南方和北方的竹笛艺术的不同形式和不同特点,产生一种风格的碰撞,就像之前将中国元素和西方元素结合起来,用西方的乐器小提琴来演奏中国传统曲目梁祝,最终大获成功一样,将南方的竹笛艺术的元素和北方的竹笛艺术的元素结合起来,也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二)南北方派出交换生去学习不同的竹笛艺术,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应当让南北方派出交换生去学习不同的竹笛艺术,这样不同地区的人就可以学到其他地区的竹笛艺术,这样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就可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而这些被派去学习的最好都是年轻人,一方面是因为年轻人学习能力强,可以更快地接受和自己之前学习的竹笛艺术完全不一样风格的另一种艺术,而且年轻人的可塑性比较强,更容易将这两者融合在一起,产生艺术上的创新和发展,对于中国的竹笛艺术的发展来说,是百利而无一害的事情。

(三)在作曲中加入创新元素,与时俱进地发扬竹笛艺术

应当在作曲中加入创新元素,因为竹笛之所以很多年来都不受到人们的关注,就是因为一些年轻人认为竹笛不够时髦,是一种老年人才会喜欢的乐器,而如果没有创新,一种乐器和一种艺术的寿命就会很短暂,因此,要与时俱进地发扬竹笛艺术,不仅仅在传统的戏曲中,使用竹笛来作为一种伴奏乐器,在现在的一些流行文化中,也可以出现竹笛的一席之地,比如现在很流行的说唱就可以和竹笛结合起来,这样竹笛艺术才能够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不断发展创新,才能一直存在下去,并且越来越好。

七、结束语

综上所述,要想结合南北方竹笛艺术的优势,更好地发挥和利用南北方竹笛艺术的地域差异,就应当将南方竹笛艺术和北方竹笛艺术在作曲结合起来,产生文化融合;南北方派出交换生去学习不同的竹笛艺术,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作曲中加入创新元素,与时俱进地发扬竹笛艺术。只有这样,才能够让我国的竹笛艺术可以不断传承,不断创新,与时俱进,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进而弘扬我国的民族乐器、民族艺术和民族文化。

参考文献:

[1]刘文炳,张秋生,谢紀刚.漫谈竹笛的地域风格、发展及创新[J].锦绣·上旬篇,2019(2):68-71.

[2]王丽萍.竹笛艺术的地域风格差异研究[J].民乐民风,2018(9):18-19.

作者简介:

张筱敏(2001年4月-) 女,汉族,河南新乡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音乐学。

猜你喜欢

竹笛作曲乐器
AI:像贝多芬一样去作曲
学乐器
My Mother
邀你来我家
作曲心语
我的坚守
乐器
George Gershwin
竹笛
竹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