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红的腊梅花》的原型解读

2021-04-12杨佛珍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1年2期

杨佛珍

内容摘要:短篇小说集《红红的腊梅花》中处处可见原始文化的踪迹,卢策通过对原型的再创造反映了改革开放后我国人民新的精神面貌,以及社会风气的变化。本文尝试运用神话原型批评理论,对卢策《红红的腊梅花》1书中的形象原型进行整理探析。

关键词:人物原型 定情信物原型 主题原型 神话原型批评

卢策是江西赣州人,他扎根于红土地,在他的艺术创作中,红土地情怀一览无余。卢策的短篇小说集《红红的腊梅花》,包括十一篇短篇小说和八则小小说。《红红的腊梅花》中,处处可见原始文化的踪迹神话原型批评就是把文本置于早期文化和特定时代背景下进行解读,通过对表象的挖掘,阐述文本的深层内涵。“原型批评从神话、仪式出发研究文学创作及文学作品的内在结构,显示出注重原始文化形态的研究方向。”[1]“荣格将原型分为两类:形象的型式(types of figures)和情境的型式(types of situations)。”[2]本文主要从形象的原型进行阐释,包括人物原型、定情信物原型、主题原型。

一.人物原型

人物形象是小说的重中之重,一篇小说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物形象的塑造。《红红的腊梅花》一书中塑造了很多主人公,有男性主人公,也有女性主人公。这些人物按性别分类可以归纳出不同的人物原型。

(一)书生原型

在卢策的小说中,书生作为一个重要形象出现,“书生原型”主要是契合《聊斋》[3]中的书生。《聊斋》塑造了很多书生形象,他们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样的。大多长相清秀俊美,品行正派,带点书呆子气。部分书生善书画、通音律,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共同点是:穷。简而言之,《聊斋》里的书生是俊美、正派、傻呆、善艺的穷酸年轻男子。

《村前,还有一盏灯》的“圈圈镜”白脸后生,《夜箫声声鸣》的俊俏腼腆善箫的金哥儿;《乌石坳》中实心眼书呆子气的宝林;《山里,霜打枫叶红殷殷》手无缚鸡之力的学生我……在《红红的腊梅花》一书中,最为典型的书生形象便是出自《红红的腊梅花》一篇。“我”是一个穷教师,在一个农村里当教书先生。在认识小蕙之前,他一直在幻想可以遇见“狐狸精”,“尽管我幻想着有朝一日真能碰上像书上讲的‘狐狸精,可面对着现实,我却收敛了,觉得不能效仿那些风流倜傥的书生放荡、轻浮从事,便故意装着严肃的口吻问。”[4]首先,他是一个穷酸教师,符合书生要有点墨水的特点。其次,他内心时时在幻想可以遇見“狐狸精”,在他真正遇见“狐狸精”之后,虽然故意装作严肃,但事实上这正契合了《聊斋》那些书生见到“狐狸精”美貌后明明很喜欢,但是拒绝的特点。最后,他空会读书,不会过日子,缺乏生活技能。“说实话,单身汉的日子也的确难过,不要说补,连洗衣服我都感到是件麻烦事。”[5]《聊斋》的书生,几乎也都是只会读书,对于生活琐事一无所知。

(二)崔莺莺原型

王实甫的《西厢记》[6]塑造了一个美丽、聪慧、敢于追求真爱的女性形象。莺莺对张生一见钟情,向张生吐露内心的情感。碍于两人身份不对等,莺莺和张生的恋爱之路走得很艰难。在王实甫的笔下,莺莺被赋予了众多中国传统观念里的美好品质:美丽、聪慧、深情、善良。一方面,莺莺是男性眼中的“天使”[7],满足了男性对于女性的审美需求;另一方面,崔莺莺追求真爱又表现出勇敢与叛逆。

书中塑造了很多个性鲜明的年轻女性,如:沉着冷静富有主见的月娥,穷困表象实乃精明能干的小蕙;善良聪明的翠翠;默默奉献的玉梅;正义善良的翠花。卢策笔下的女性外表是美丽的,但是这种美丽并不是极端美丽,而是一种比较平凡的美,只能算是符合农村大众审美的美丽。“这不看不要紧,一看,让我惊诧地似乎看到了一幅古代‘仕女图。只见眼前的她,一副当地农村小媳妇的打扮,整洁、淡雅、油亮的黑发上挽了个圆圆的发髻。穿一身蓝士林布的便装,前胸一如当地小媳妇的特有打扮一样,衬托出她丰满、苗条的身段。”[8]“对着泉水一看,果真看见倒影里一个白皙的脸孔显露出来,就像一朵盛开的白莲一样。”[9]“像翠翠这样一副好身段,新花衣一穿,更显得妩媚出众,特别是当了小媳妇,照老林寨的风俗,把长长的辫子盘成油光发亮的发髻,露出白白的颈项,显得更有一番风采呢!”[10]

卢策笔下的女性几乎都是敢于追求所爱,有自己思想的女性。《红红的腊梅花》的小蕙,喜欢穷酸书生,但是她又不能一直在外边讨生活,最后只能回到黄河老家。小蕙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了一名货车司机,挣了不少钱,最后回来实现自己和穷酸老师的承诺。《村前,还有一盏灯》的翠翠渴望外边的世界,喜欢新知识,她便有空就去圈圈镜那里。这些女性,其实都是在男尊女卑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欲望受到了抑制。随着时代的变化,她们也慢慢意识到了自己应该有独立意识,应该有自己的思想,从而付出努力改变受压迫的现状。

书中最典型的两个崔莺莺式的女性是娥姐儿、月娥。娥姐儿为了自己的真爱和父母进行斡旋,最后无奈嫁给了一名司机。娥姐丈夫去世后,金哥就回来了。在金哥的箫声下,两人再次情定终生。在20世纪中后期,农村其实还是比较封建迷信的,但是月娥对于自己的婚姻并不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态度。对于木庚和金生两人的示爱,月娥两边吊着,最后月娥根据自己的判断选择了老实的木庚。娥姐儿、月娥,她们虽然生活下男尊女卑,受男性压迫的大环境下,但是她们身上体现了崔莺莺式的叛逆、勇敢。

二.定情信物原型

在婚恋中,男女定情会赠送对方一物作为信物,这些信物有玉石、诗词、手帕、荷包等。“静女其娈,贻我彤管。”[11]“彤管”便是一种定情信物。《红红的腊梅花》一书中,定情信物大多数是鞋,少数是荷包。卢策笔下的女性对待爱情多是积极主动的,当女性有倾心之人,或是回应男性的求爱时,女性就会赠送自己亲手缝制的鞋子给男性。

关于用鞋子表达爱意,或者定情信物的先例主要是《留鞋记》[12]。王月英在家里看守胭脂铺子,对郭华一见钟情。元宵节至,王月英主动邀约郭华,两人见面时,郭华醉酒不能沟通,于是王月英留下自己的绣花鞋。鞋子一般都是由女性送出,所送出的鞋子一般有两种:女性自己穿的鞋子,给男性穿的鞋子。卢策笔下,女性送出的鞋子都是给男性穿的,并且一般是作为对男性求爱的回应。

“现在虽然说什么市面上皮鞋、塑料鞋、胶鞋有的是,可芭蕉寨子里闺女姑娘出嫁时,还是纳布底鞋帮,说是:一针针,一线线,男人走遍了天涯海角不变心!”[13]“人们都说:‘还得往后看鞋呢!—按照我们的乡规,哪个先穿上女方做的鞋,就算是定情了。”[14]定情信物种类非常丰富,这些信物多是家传或者是示爱者亲手所制之物。从《诗经》的彤管到本文所说的鞋子,作用是一样的,都是为了向思慕之人表达爱意。

三.主题原型

婚恋自古以来便是人们生活的一大重点,婚恋的成功却不是一蹴而就的。中国古代文人创作了非常多文学艺术作品,部分文学作品体现了难婚。比如:《西厢记》崔莺莺和张生难婚,《汉宫秋》汉元帝和王昭君难婚;《长生殿》唐玄宗和杨贵妃难婚。“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 姮娥窃之以奔月。”[15]“一类是女弃男、移情别恋造成的悲剧,我称之为“嫦娥奔月”原型。”[16]“嫦娥奔月”原型其实也是诸多难婚原型之中的一种,《山海经》中嫦娥难婚的原因就是嫦娥本人。嫦娥为了长生不老,偷了后羿求取来的仙药,因为嫦娥升空,两人不能相守。

《红红的腊梅花》讲述的多数是平凡小人物的婚恋生活。从难婚的原因来看分为两类,一类是女性自己考验男性,第二类是金钱门第。《月娥择偶》便是最典型的因为女性考验男性而形成的难婚。月娥长相美,能力强,金生和木庚都看上了月娥,但是月娥只说现在还不想结婚。月娥推说暂时不想结婚只是为了考验追求者,想要真正了解清楚追求者的品性。月娥自身条件非常好,面对异性的求爱,月娥已经有了自己的态度。月娥对婚事的主见以及择偶的标准,深深体现了改革开放后妇女婚姻观念的转变,体现了社会风气的变化。

第二类便是因为金钱门第而难婚。“门当户对”是中国的集体无意识,在中国人心里两姓结好的首要条件便是门当户对。父母对恋人的施压也多半是因为门不当户不对。《夜箫声声鸣》的金哥儿和娥姐儿的难婚便是由于金钱。娥姐儿的母亲同意娥姐儿自由恋爱,要求娥姐儿必须先查金哥的家谱(家底)。金哥为了挣钱只能离开芭蕉寨,但是金哥一直也没存到钱,最后娥姐儿只能嫁给了一名家底殷实的司机。《橙子红了》中的石牛和茶花青梅竹马,因为石牛贫穷,茶花只能嫁给别人。后来玉梅帮助石牛借贷款,让石牛发家致富,最后玉梅和石牛终成眷属。改革开放的初期,人们的婚姻观念确实在发生变化,但是在偏远落后地区传统观念依旧根深蒂固。卢策笔下两种类型的难婚非常深刻地体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社会风气中婚姻观念的碰撞。

四.小结

卢策笔下的人物既有传统的一面,也有勇敢激进的一面,这种矛盾体非常好地反映了改革开放后大众的心理特征。卢策通过人物原型、定情信物原型、主题原型的再创造,赋予人物新的时代精神,深刻地反映了新时代刚刚开始时人民大众那种既保守又勇敢的精神状态,同时也深刻地展现了社会风气的革新。

参考文献

[1][2][7]邱运华,文学批评方法与案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127/122/235.

[2]邱运华,文学批评方法与案例[M].第122页,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3]蒲松龄.聊斋志异[M].南京:凤凰出版社,2005.

[4][5][8][9][10][13[14]卢策.红红的腊梅花[M].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16:2/11/107/94/2140/49.

[5]卢策.红红的腊梅花[M].第11页.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16.

[6]王实甫.西厢记[M].兰州:敦煌文藝出版社,2011.

[7]邱运华,文学批评方法与案例[M].第235页,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8]卢策.红红的腊梅花[M].第107页,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16.

[9]卢策.红红的腊梅花[M].第94页,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16.

[10]卢策.红红的腊梅花[M].第21页,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16.

[11]叶斌编.诗经[M].静女.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4.

[12]万明田.中国戏曲中的定情信物研究[D].安徽大学,2010.

[13]卢策.红红的腊梅花[M].第40页,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16.

[14]卢策.红红的腊梅花[M].第49页,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16.

[15][清]严可均辑.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O].

[16]刘汉波.爱情悲剧的原型研[D].华东师范大学,2001:1.

(作者单位:赣南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