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提升学生人文素质

2021-04-12李丹岳春梅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1年3期
关键词:理想信念军事中华

李丹 岳春梅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脉和灵魂,是促进国家发展、实现民族振兴的不竭动力。在当今综合国力竞争中,文化软实力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借文化交流之名,大肆进行文化“软实力”渗透,我国的文化安全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国际话语权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不同的场合,就国家文化软实力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习主席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提高国家软实力,要努力展示中国文化独特魅力。要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提升文化软实力的资源载体,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是应对文化安全危机的重要策略。军校作为培养高素质、专业化新型军事人才的摇篮,要为学员搭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的平台,在培养学员基本能力素质的同时,提升学员的军事人文素质。通过军事人文素质教育平台来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传播,对于提高军事文化软实力,应对文化安全危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军事人文素质教育内容的同一性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结晶,是中华民族在5000年的历史长河中形成和传承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等,是经过历史和人民检验并继续对社会历史发展和人民思想观念产生积极影响的文化精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盖了哲学、历史、文学、艺术、宗教、军事谋略、军事文化等诸多方面内容,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逐步形成了爱国敬业、刚健有为、自强不信的精神品质。道德教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孔子教育他的弟子“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他所倡导“仁、义、礼、智、信”成为中国的核心价值体系。《易·象传》中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要求人们要积极进取,刚健有为,顾炎武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一种爱国主义精神和家国情怀。在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中,历代士人知识分子都有着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汉唐男儿为国戍边,在诗文里抒发他们保家卫国、渴望建功的人生理想,“匈奴未灭,何以为家”的家国情怀,“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的豪迈气概,“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的英雄气概,让人壮怀激烈、荡气回肠。在民族危亡,外族入侵的至暗时刻,这种精神依然能激励中华儿女保持民族气节,抵御外侮,反抗压迫,如岳飞的“精忠报国”、辛弃疾的“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他们对国家赤胆忠心,坚定理想,满腔热血,刚健有为,爱国奉献,体现了中国人的傲骨和志气,这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是中華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

(二)军事人文素质的内涵

人的素质包括政治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创新素质等,概括起来可以分为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两大类。人文素质是指人们在人文方面包括政治、历史、哲学、美学、宗教、文学、艺术、法律、语言等方面的综合素质所达到的发展程度。

军事人文素质,是一支军队在思想道德、文化素养、精神气质、审美情趣、智力能力等方面综合素质的统称。[2]军人不仅要具备坚定的政治素质、过硬的军事素质、强壮的身体素质、强大的心理素质,还需要具备承载了人文知识、人文思想、人文方法、人文精神的人文素质。军事人文素质决定了军队的精神风貌和精神气质,关乎军队的战斗力和战争的胜负。

中国的历史其实就是一部战争史,战争从来就不只是武力值的较量,而是以人文素质为基础的综合实力的竞争。历史上的兵家名将,大多是文韬武略、智勇双全之人,作为领军之人,他们的胆识和谋略,激发了战士们的使命感和爱国热情,在大大小小的战争中取得辉煌的战绩。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发展史上,优良的人文素质是我军战胜强敌、获取胜利的法宝。作为一支新型的人民军队,我军既注重战士们政治思想、道德情操的教育,又注重文化知识的传授学习,使其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这是我军能够打败一切强敌,获取革命最终胜利的深层原因和根本优势。

(三)同一性

雅斯贝尔斯说:“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3],他认为教育的本质特征是它的人文性。人文素质教育就是在人文方面包括政治、历史、哲学、美学、宗教、文学、艺术、法律、语言等方面对学员开展长期有规划的教育,注重高尚道德情操的培养、完善人格的塑造、人文精神的培育。军事人文素质教育是在具备一般人文素质的基础上,立足于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的目标,使军人坚定理想信念,发扬英勇善战的战斗精神,追求革命英雄主义的价值取向,形成学养丰厚的文化品质和自强不息的精神境界。[4]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括哲学、宗教、文学、艺术、道德等很丰富的内容,旨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培养爱国奉献和发奋进取精神,塑造美好心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军事人文素质教育在具体内容上,可谓高度吻合,军事人文素质教育从根本上讲,就是用中华优秀文化(包括传统文化和军事文化)对学员开展综合素质教育,因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提升学员的军事人文素质。

二.始终把培育新型军事人才作为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重点

当前军校教育中,十分注重学员的军政素质培养,其中的“军”主要侧重于军事技能培养和现当代军事理论的传授,较为忽视学员的军事人文素质培养,这就造成大多数军校学员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知之甚少。

事实上,从军事人文素质教育的本质和内涵来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来是军队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的宝贵资源,具有重要的作用。中华优秀文化的丰厚内容不仅涵盖在文、史、哲、艺、美等知识体系之中,还涵盖在军事文学、军事美学、军事文化、军事理论、兵书兵法、战争历史之中,对于学员意志品质的锻造,崇高理想的培塑,爱国精神的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优秀传统文化引领学员坚定理想信念

传统文化的精华要素,可以引领学员坚定理想信念,提高文化自信,实现民族文化认同和文化自觉。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世界一体化,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得到极大提升,随着中国和西方的交流合作,西方的文化和价值观输入到国内,再加上网络媒体的日新月异,海量信息喷涌而来,使得青年学员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愈发多样,多元文化的冲击导致部分青年学员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消极认同,认为西方文化、西方的价值观、西方的制度优越于中国,出现文化信仰迷茫,理想信念缺失等问题。针对青年学员越来越容易受到外来文化和网络文化影响这一现实问题,我们的策略是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学员理想信念的引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青年学员理想信念教育方面的重要作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理想信念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儒家文化倡导“达者兼济天下”,中华儿女自古以来就有着大格局,具有为国家、为民族、为人民担当的意识,胸怀天下,求田问舍从来不是有志之士的理想追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讲要成为道德高尚、品行端正、经天纬地的人才,孟子的“舍生取义”,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以及军事文学中的大量作品,如王昌龄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曹植的“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都体现了为天下担当的崇高精神和坚定理想,这为我们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坚定青年学员的理想信念,提供了重要的精神资源和强大的动力。

(二)优秀传统文化引领學员端正价值取向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历了历史的沉淀和筛选,为青年学员价值取向的教育引导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在当代中国,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的物质水平不断提高,军地利益的反差不断增大,当兵吃苦、当兵吃亏的思想成为一些人的价值评判,而社会上的种种诱惑,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使得部分青年学员军心不稳,因此,端正学员价值取向,成为提高部队凝聚力、战斗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儒、道、释三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而儒家思想更是传统文化的核心,对中国传统文化乃至整个社会生活都有着深远的影响。我们必须充分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因素,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青年学员价值取向的引导作用,儒家“仁者爱人”的思想可以教育青年学员关心帮助他人,热爱人民,乐于奉献,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学员必须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个人与集体、个人与国家的关系,始终把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放在第一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孔子提出“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体现了“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价值理念,这种价值理念有利于引领青年学员形成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价值取向。《论语·颜渊》云:“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孟子说:“是故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诚信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用“诚信”引领青年学员的价值取向,要求学员必须忠诚于党、忠诚于使命,一切行动听党指挥,诚实做人,遵守契约。总而言之,我们必须坚持不懈地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领学员思想价值取向,使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成为青年学员的共同价值追求。

(三)优秀传统文化引领学员文化品格养成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新型军事人才,必须强化学员的文化品格养成,培养学员的“精气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丰富的文化资源,军事人文素质教育必须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熏陶,突出军事文学、军事美学、军事文化、兵书兵法、战争历史对学员尚武精神的培育和战争文化教育,培养“四有”新时代革命军人。优秀的传统文化,如中国古代军旅诗词,《诗经》的战争诗、唐代边塞诗、宋代豪放词体现了军人的崇高品质和尚武精神,弘扬了英勇无畏的英雄主义精神,精忠报国的爱国主义精神,献身使命的战斗精神。

要强化学员的文化品格,就必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用高品位校园文化塑造学员精神品格。要努力营造崇文尚武的高品位校园文化环境,体现“兵种文化”特色,实现自然美、艺术美和意境美的有机统一,军事文化主题突出、内涵丰富、品位高雅的校园文化环境,可以让学员时刻受到文化感染和熏陶。要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给学员提供展示才情的舞台,如开设人文素质讲座,举办征文比赛、诗词大赛、辩论赛、海报设计大赛,组织话剧表演,丰富活跃学员校园文化生活,满足学员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要发挥学员主体能动作用,激发学员文化创造活力,让学员参与文化活动策划、组织、协调、实施等各个环节,为基层部队培养能独当一面的文化人才。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7.

[2]刘新如.提高官兵人文素质辨思[N].解放军报,2012.11.6.

[3]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

[4]房濛濛.论军事人文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3.1.

本文为2019年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学员军事人文素质培育的研究》(项目编号:193358)的主要内容之一。

(作者单位:陆军勤务学院)

猜你喜欢

理想信念军事中华
走进东山学校,寻找理想信念的力量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用对党忠诚诠释理想信念坚定
为革命视死如归的红色家庭(二)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军事幽默:局
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