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学生“是”字句遗漏偏误研究
2021-04-12秋霞
秋霞
内容摘要:在现代汉语中,“是”字句是使用频率很高又极为特殊的句式。“是”字句结构复杂,语义多样,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相当复杂,留学生发生偏误的概率高,特别是遗漏偏误普遍存在。因此,对外国学生“是”字句的遗漏偏误分析是十分必要且有意义的。研究主要基于HSK動态作文语料库,结合语义类型和句法结构,对偏误语料进行类型分析,对典型用例进行了阐述,以期对外国学生“是”字句遗漏偏误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
关键词:“是”字句 遗漏偏误 语义类型 句法结构
现代汉语中,“是”主要表示肯定、判断,可以构成“是”字句,“是”字句是使用频率很高又极为特殊的句式,句法结构复杂,表义丰富,是汉语的基本句式之一。笔者调查了HSK动态作文语料库,发现外国学生“是”字句偏误率高,说明“是”字句的习得在外国学生学习汉语中存在较大的困难。
笔者根据鲁健骥[1]对偏误性质的划分,将收集的外国学生“是”字句语料的偏误类型主要分为:遗漏、误代、错序、误加,发现遗漏是所有偏误类型中,学生发生偏误最多的类型,达到总数的85%左右。遗漏是指在句子中应该用“是”而没有用的情况。留学生常常遗漏“是”字,说明这是外国学生习得“是”字句的重难点。
1.各语义类型中的“是”字遗漏
“是”字句语义丰富,笔者通过参考《现代汉语八百词》[2],《实用现代汉语语法》[4],《表判断“是”字句的语义类型》[3],结合偏误语料,对“是”字句的语义类型进行重新分类整理,由此发现学生易发生遗漏的语义类型。
1.1等同关系中的遗漏
等同是“是”的原型意义在表层表现当中最接近于深层意义(判断)的。主语和宾语的外延相同,判断格式就是等同关系,主语和宾语语义指向相同。根据主宾语词汇表现形式的不同,可以具体分为等同I型、等同II型、等同III型。学生在使用时,常常在主宾语中间遗漏“是”字。
1.1.1等同I型的遗漏
主宾语在确定的语境下,主宾语前后所指相同并且唯一,中间用“是”连接,表达最基本的判断联系作用。
(1)*我的姓名×××,今年30岁。
(2)*我虽然他的儿子,不过我不喜欢他的这两个方面。
等同I型是汉语初级阶段外国学生最先学习的语义类型,一般为介绍自己、家庭成员等话题时使用。学生遗漏“是”字的原因可能是受母语负迁移影响,有些语言中表判断和联系的动词放在主语和宾语后或者不出现。还有可能是学生学习了名词谓语句不加“是”的规则,如“明天星期五”“后天晴天”,对汉语语法规则的负迁移影响。
1.1.2等同II型的遗漏
等同II型句子的主语大部分都是总概性的词语(短语),如抽象词语、“的”字短语等。这些主语都具有不定指性、不确定性,宾语是对主语的具体说明,给主语赋予了一个具体而有定的意义。
(3)*人的特点习惯了就喜欢。
(4)*专长说服顾客,人缘极佳。
学生常常在总括性的词语后遗漏“是”字。以上两例,主语都是概括性的词语,宾语是对主语的具体说明,一般是动词短语或小句。
(5)*人活在世界上,首先接触到的父母兄弟姐妹。
(6)*在上面所述的我对城市生活和乡村生活的看法。
学生在“的”字短语后遗漏“是”字。以上两例,学生遗漏“是”的原因可能是将“接触到的”“上面所述的”看作了宾语中心语的定语。遗漏“是”的话,整个句子是名词性短语,缺乏谓语,是病句,不能成立。
(7)*然而现在日本正盛开樱花的季节了。
学生在表示季节等总括性词语后遗漏“是”字,学生遗漏“是”字的原因可能是学生已经学习了“现在几点?”的表达,在表示具体时间时不用“是”,所以错误移用规则,造成偏误。此处“现在”是概括性的词语,后面跟具有描述性的时间,并非单独的具体时间、时刻,应该要加上“是”。
1.1.3等同III型的遗漏
主语和宾语语义上没有联系,“是”在句中把主语和宾语从主观上认定为等同,这类句子往往表现为修辞的比喻句式,主语大多为名词(短语)。
(8)*青少年我们社会的未来。
(9)*学语言,永远遥远的一条路。
外国学生在使用“是”进行比喻时常常遗漏“是”,以上两例主宾语的语义所指不同,将主语比作另一样事物时,要用“是”连接。
1.2归类关系中的遗漏
主语所指属于宾语所指的一部分,主语和宾语之间有上下位关系,不能互相替换,不能易位,宾语部分的语义大于主语部分的语义。根据主语和宾语的不同,归类关系又主要包括归类I型、归类II型。
1.2.1归类I型的遗漏
主宾语是名词(短语),宾语为类属名词。
(10)*我现在已经大学生了。
(11)*我家长都老师。
归类I型也是在汉语初级阶段常用的语义,用来表达职业介绍、家庭成员介绍等常用话题。在判断说明某一具体人或事物是属于某一类的时候,要用“是”连接。
1.2.2归类II型的遗漏
宾语是总概性的词语(短语),并将主语所指概括在这一个范畴中,宾语常常表现为抽象词语。主语可以是名词(短语)、动词(短语)、小句。
(12)*这种安心感。
(13)*他要活也一种选择。
当在说明主语是属于一个范畴的,宾语常常是总括性的词语(短语),学生也易遗漏“是”字,教师应强调将某一事物、事件归在一个范畴中的时候,应用“是”连接。
1.3描写关系中的遗漏
主语、宾语的中心语相同或所指相同,宾语往往带有限定性定语修饰,定语一般是动词(短语)、形容词(短语),对主语进行具体描写。
(14)*我绝对对你公司有益的人。
(15)*边走边抽烟非批评不可的行为。
(16)*我给你们写过信已经过了很久的事。
学生经常在对人、事物进行具体描写的时候,直接将“人、事物”和“怎樣的人、事物”放在一起,并列成句,遗漏“是”字。描写关系是留学生犯错最多的语义类型,必须在教学中引起高度重视。
1.4诠释关系的遗漏
宾语是对主语内涵的说明,主语和宾语之间必须用“是”来连接。此时主语和宾语的外延一致,宾语所指不直接与现实现象发生关系,而是对另一语言单位(主语)的诠释[5])。根据充任主语和宾语形式的不同,诠释关系主要包括诠释I型、诠释II型。
1.4.1诠释I型
宾语是对主语的的原因、目的进行说明解释。主语一般是名词(短语)、动词(短语)等,宾语一般是小句。
(17)*这也许因为东西方思想结合而导致传统价值观的流失吧!
(18)*他们如果不喜欢流行音乐可能他们觉的这种歌曲太不事实。
当表示诠释原因时,学生容易受到“因为”词性的影响以及所学知识的影响而不加“是”字。以上两例中“这”“他们如果不喜欢流行音乐”作主语,后面的宾语是要解释造成主语的现象的原因,“因为”是介词,整个句子缺乏谓语动词。
(19)*我这次写给你们这封信为了请你们鼓励我。
(20)*这种严厉的惩罚措施为了大家的健康。
当表示诠释目的时,学生遗漏“是”字的原因,可能是学生已经学过放在句首的介词“为了...”及“他为了我...”等这样的句子,不用加“是”的情况。但以上例子的主语是表示事件、现象,如“这种严厉的惩罚措施”“我这次写给你们这封信”,其后表明事件和现象的目的,要在介词“为了”前要加上“是”。
1.4.2诠释II型
宾语是对主语情况的解释说明。主语、宾语都是动词(短语)、介词短语、小句。
(21)*在酒会上不抽烟不尊敬长辈们。
(22)*在大多数的家庭,父母来养孩子。
例(21)学生可能将“不尊敬”作为句子谓语动词,所以认为句子的主谓宾齐全。但是,“尊敬”可以作动词,但它的用法是“我尊敬他”,主语一般是名词、人称代词,而这里的主语是“不抽烟”,“不尊敬长辈”是对“不抽烟”的一种影响进行的诠释说明,这里应该加“是”连接。例(22)学生肯定认为“在大多数家庭”和“父母来养孩子”是两个独立完整的小句,不用再加“是”了。但这里说话人是要说明“在大多数家庭”是怎样一种教育、培养情况,那么对这个情况的诠释是“父母养孩子”,中间要用“是”连接诠释关系,否则语义不完整。
1.5表示特征的遗漏
宾语是对主语某一方面加以说明,主宾语外延不一致。主语都由名词(短语)充任。宾语可以说明人的性格、特征、时间、顺序、关系、处所、担任的角色,表示所具有的物品、衣着、工具、手段、情况。
(23)*因为他牛脾气,而且偏爱妹妹。
(24)*但是抽烟的人的肺黑色。
以上两例的宾语都是表示主语的特征,例(23)说明性格,例(24)说明颜色,应加上“是”。
(25)*这次我第一次坐卧铺汽车。
(26)*过去日本的家庭都父亲外出工作母亲守家看孩子的形式来养大孩子。
表示情况是较难掌握的一种语义,学生常常不能明白加“是”的原因,以上两例主语是名词(短语)、指称代词,宾语一般是对主语的情况进行说明,要加上“是”,不能将主宾语的短语、小句直接并列,而中间没有连接词。
1.6表示存在的遗漏
(27)*周围都大海。
(28)*到处都人的潮流。
主语是方位词或处所词,表示主语所指的地方存在什么东西,并且这个东西占据了主语所指地方的整个空间的时候,我们要用“是”来表示存在,不能遗漏“是”。
1.7表示肯定的遗漏。
一般的形容词谓语句不用“是”,如果用,则要用“是......的”或“是”加程度义高的程度副词,例如“多么”“那么”,表达肯定的意义。
(29)*不顾自己劳累为家里人付出最大的爱多么伟大!
(30)*我们这样才能真正地体会到我周围的人对我而言多么重要。
以上例子是程度副词加形容词作谓语,学生遗漏“是”的原因可能是学习过形容词谓语句不用“是”的规则,如“他很好”。但在这里,“多么”是肯定义较高的程度副词,前面必须加上“是”,汉语在这方面有强制使用的倾向。如果用“很”“非常”,句子则不用“是”,表达成立。
2.复句分句中的“是”字遗漏
有些“是”字句是包含在复句中的分句,学生在表达完前一分句后,往往容易忘记在另一分句开头的“是”字。
(31)*她是我的长辈,年龄五十多岁,性格开朗、很能干的女人。
(32)*他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也最可怕的人。
例(31)和例(32)中,前一分句中已经出现“是”字,外国学生常常以为后面就不必使用了。但是,由两个“是”字分句组成的复句,“是”字是紧跟在宾语前的,每个分句都应带上“是”。这种对句式整体把握能力不强的问题在语言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就汉语学习来说,学习者因为汉语水平有限,对于整个句式内部成分的安排、前后语义的连贯做不到全局、周到的把握,而且在这方面接受的练习还不够。
3.无主语情况下的“是”字遗漏
一般来说,“是”字前后的两个部分都是不可缺少的。但是我们在语料中发现了很多句子没有主语,却需要用“是”的情况。学生往往不容易意识到此处应该用“是”,因为学生看不到主语成分,从而造成遗漏,如:
(33)*再说,虽然自己可以解决的问题,但往往要依靠别人。
(34)*如果我的话,不顾什么法律就会做那样。
(35)*虽然夏天。
其实,主语根据前后文或人们的经验是可以补充出来的。在具体的语境下。我们知道主语指的是什么,有些可以加上“这、那”作主语,起前指作用,例(33),加上“这”,变成“虽然这是自己可以解决的问题”,语法表达没有问题。例(35)前应该加上“现在”作主语指时间,换成“虽然现在是夏天”。这里原句里没有出现主语,所以学生不容易体会到主宾语前后隐含的语义关系,从而遗漏“是”字。“是”字可以单独作一个句法成分,不管主语是否出现,它可以单独出现,有时是必须要出现的。这些偏误,主要发生在表达归类、等同、描写的语义关系时,特别是句首有“虽然”“如果”“即使”“因为”“既然”“只要”等连词的开头,学生在用连词连接句子成分时,容易忽视前后的语义关系。
4.固定用法的“是”字遗漏
4.1“特别是”“尤其是”的遗漏
(36)*特别拥有着悠久历史的汉语,学起来更不容易了
(37)*那么跟你相处的人就不会有压力,尤其小孩。
“特别是”“尤其是”已经凝固成为固定的词,是一个整体,所以不能遗漏“是”字。在语料中,学生的偏误率较高,是需要重点强调的词语。
5.2选择句式、对照句式的遗漏
“是”字的选择句式:“还是...还是...”“是...还是...”“...还是...”“是...是...”。将两个不同意义的形容词、名词,放在一起表示选择,对比时,应用“还是...还是...”或“是...还是...”或“...还是...”或“是...是...”。学生对此类句式的使用方法掌握不牢,易遗漏其中的一部分,如:
(38)*其实呢,不知道真的好,还不是。
(39)*不管他们是大小,在哪儿工作,他们都有自己克服困难的道理。
以上两例都是表示特征,以上两个例子是选择句式的错用。例(38)是将“真的好”“不是(真的好)”并列,可以在以上四种句式中任选一种使用,可以分别在前面加上“是”“还是”,换成“不知道是真的好,还是不是。”,例(39)同理,也可以换成“不管他们是大还是小”。再如:
(40)*这不是一个国家的问题,世界的问题。
(41)*世界上,不是一个人生活的地方,很多人一起生活的地方。
以上两例,首先是在句中遗漏了“是”,而且第二个分句表达有转折的意思,通常会加上“而是”。这是对比句式“不是...而是”的运用。
4.3表示分别阐述时的遗漏
当对主语的不同方面进行阐述,用到“首先,其次”“一方面,另一方面”“一是,二是”的句型时,学生往往容易遗漏“是”字。
(42)*另一个重视个性。
(43)*其次有关家庭的问题。
教师应该对学生强调,当这些词语后面不是小句,如“首先,我们应该加大教育投入”,而是名词(短语)、动词(短语)时,不能遗漏“是”。
5.副词中的遗漏
5.1副词中的遗漏
汉语中有一些由“是”组成的双音节的连词或副词,其中有不少已被确认为词,如“但是、可是、就是、要是、还是、只是、或是、总是、倒是、老是”等等。这些双音组合在词汇化之后,“是”的判断意义或作用弱化或模糊了,与另一语素己逐渐融合,有变为单纯词的倾向。这样极易使学生不能分清单独的副词和由“是”组成的双音节副词有什么区别,以及怎么使用,如:
(44)*第一次来中国时就我的人生中最可怕的事情。
(45)*我从小学毕业以后没给你们写信,真不好的女儿{X}。
例(44)中宾语是对主语“第一次来中国”的描写,中间应用“是”连接,副词“就”不能进行连接或者直接修饰宾语,应该放在动词“是”前,表示加强语气。例(45)中“真”作副词可以修饰形容词,如“不好”“好”。但在此句中,缺少谓语动词“是”。应在“真”后加上“是”,“真”修饰“是”,表示语气。
5.2与副词相关的遗漏
有些副词是由“是”组成的双音节的副词,学生极易受到影响,认为已经出现“是”字则不需要再用“是”,遗漏“是”字,如:
(46)*当时也许那些人们只要有吃的就不顾那是否“绿色食品”{X},对身体有没有害就把它吃了。
(47)*父母是否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以上两例,主要是学生受“是否”的影响,将“是否”判定为动词,造成偏误。“是否”是副词,不是动词,以上两个例子的主宾语之间还缺少动词,应该在“是否”后添加动词“是”。
5.3否定中的“是”字遗漏
“不”和“不是”都表示否定,但在具体的句子中应用哪个来表达否定意义,学生并不能很好的掌握。“是”字句中否定的表达方法是在“是”前加“不”,而不是直接用“不”否定。“不”表示否定,一般加在动词、形容词前,是对动作、性状的否定。所以在“是”字句中表達否定一定不能遗漏“是”字,如:
(48)*他并不故意杀人。
(49)*有的人,他不由于病而由于别的痛苦想死,那当然不行。
(50)*吸咽并不习惯,而是罪。
以上三例是表示否定的“不是”中“是”的遗漏。可能是因为外国学生将“故意”“由于”“习惯”看做了动词,所以直接加“不”作否定。
6.偏误成因分析
结合以上语料,造成留学生“遗漏”偏误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6.1学习者主观因素
6.1.1母语、目的语知识负迁移
学生在初级阶段最易受到母语的影响,产生负迁移,如韩语、日语等将表判断和联系的动词放在主宾语后,英语系表结构中形容词前必须加上系动词,而汉语形容词谓语句则不需要加“是”。随着学生对“是”字句学习的深入,学生则容易套用已学规则,产生目的语知识负迁移,如初级阶段语法点名词谓语句不加“是”字表示时间、年龄等,但是学生将规则泛化,认为其他名词谓语句也可以不加“是”字,造成遗漏。另外,固定搭配、“是”字组成的双音节副词等用法也容易使学生在句法上造成混淆。
6.1.2不同的文化策略和学习策略
语言里蕴含着文化,语言的使用和表达表现了该民族的一些习惯。同一种现象,不同的民族会选择不同的表达习惯去诠释,这或多或少会影响外国学生“是”字句的习得。其次每个学生的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不同,也会影响“是”字句的习得。对于“是”字句语义表达的广泛性,外国学生并未完全掌握,便会回避使用“是”字句,或者選择用别的词语替代。
6.2教材及大纲的问题
6.2.1大纲中存在的问题
《汉语水平等级标准与语法等级大纲》中,甲级语法大纲和乙级、丙级分类标准不同,甲级中“是”字句主要是从语义分类,而乙级、丙级主要是从句式结构进行分类,分类标准不统一,有交叉关系,例如:乙级大纲中的“主+是+数量词”所表示的语义类型也是属于甲级语法大纲的说明类。“是”字句中,相同的句式结构表示的语义类型也可能不同。例如:乙级大纲中的“主+是+动词词组”既可表示等同,如:“我们的任务是守卫大桥”,又可表示原因,如:“字写成这样,是钢笔不好使。”另外,我们看到,《大纲》本身也不是很全面,“是”字句有很多用法,而《大纲》在选取是也只用了其中的一部分,从而导致以《大纲》为纲领的教材同样也不全面。
6.2.2对外汉语教材中存在的问题
我们对《发展汉语》《汉语教程》两套经典教材中的“是”字句编排进行了分析,这些教材并未对“是”字句的语义类型进行全面的解释。在初级阶段通常在语法点讲解上会出现专门的“是”字句讲解,但只涉及归类、等同等语义类型的讲解。教材对“是”字句各语法点的编排较为散乱,有些语法点在课文中出现,但语法点只是提及或未讲解。这样很容易对学生造成困扰,产生混淆,这也是学生发生大量偏误的原因。
6.3教师教学的问题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是对外汉语课堂中重要的一部分,教师的清楚解释和对学生的操练一定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由于目前对外汉语教学界教师自身素质参差不齐,教师对“是”字句的语义把握不全面,解释操练不到位等都会极大影响学生“是”字句的习得效果。
7.结语
“是”字句是使用率极高的句式,是汉语重要的句型之一,由于其复杂的语义关系和句法功能,外国学生的犯错率极高,常常遗漏“是”字。如何正确使用“是”字句,对外国学生学习汉语非常重要。通过对“是”字句的遗漏偏误研究,教师对外国学生“是”字句遗漏情况能有一个更全面的把握,对学生容易发生偏误的语义类型和结构进行反复强调,并进行行之有效的操练,帮助学生真正习得“是”字句。
参考文献
[1]鲁健骥.外国人学汉语的语法偏误分析[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4(1):49-63。
[2]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496-502。
[3]周洪波.表判断“是”字句的语义类型[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1992(4):51-55。
[4]刘月华.实用现代汉语语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675-689。
[5]石毓智.论判断、焦点、强调与对比之关系——“是”的语法功能和使用条件[J].语言研究,2005(12):43-53。
(作者单位:西华师范大学国际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