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法国精英教育的现实问题及其启示

2021-04-12戴永玉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1年3期

戴永玉

内容摘要:法国精英教育数年来以“高质量”人才输出著称,其培养的人才也一直被世界各国认可。在法国,以高等专科学院为核心的精英教育体系下,来自国家行政学院、巴黎综合理工学院、巴黎高等师范学院的优秀毕业生占据了各个领域的大部分高层管理者职位,成为法国国家和社会生活中的主导者。法国精英教育取得了卓越成效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涉及教育公平、教育开放和教育平等方面。法国精英教育给我国高等教育带来思考与启示,主要有财政教育投入与管理力度、践行高等学校分类发展观念、搭建高等学校之间的沟通桥梁、构建完善的“精英教育”式的培养体系。

关键词:法国精英教育 财政投入 分类发展

法国精英教育的对象是经过严格选拔后留下的少数极具天赋和潜质的优质生,精英教育的目标则是教育这些学生,塑造其心智和個性,力求培养成为理论水平、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超群的高级官员、高级管理人员和高级科技人员。以巴黎政治大学为例,自法兰西第五共和国成立以来,八位总统中就有六位总统曾在此校就读。那么,法国的精英教育是完美的吗?“双一流高校”作为中国高等教育精英人才的主要培养基地,可以照搬他们的这种教育模式吗?高等学院应该如何发展?本文试图从这些问题出发,探讨法国精英教育对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启示。

一.法国精英教育的主要问题

法国精英教育取得了卓越成效,但这并不意味着法国的精英教育是绝对完美的。人们在肯定精英教育培养了一代代杰出人才的同时,并没有忽视它其实是一种有缺陷的制度。而这样的缺陷,虽然没有具体影响到学生个体的发展,但对于一个国家要稳健发展来说,是一个绝对不容忽视的问题。法国精英教育所存在的主要问题体现在三个层面:

(一)有条件的教育公平

法国在追求平等、博爱、自由的同时在权力与社会等级上的划分也表现的十分明显,因此法国的精英教育在教育公平上存在一定的条件性,而这种条件性在起点、过程和结果中都有体现。首先,对于来自不同社会阶层的学生来说,高等专科学院所提供的入学机会并不均等。由于精英教育自身条件的优越性,致使学校生源多是来自于经济水平、文化程度以及社会地位都相对较高的家庭。但是,对于出生于普通家庭的学生而言,文化资本和经济条件的限制,成为他们进入高等专科学院的绊脚石,也仅仅是极少数难得的天才有机会被破格录取。其次,政府对高等专科学院和大学的资源分配,无论是在硬件设施投入上,还是在软件投入、福利待遇方面都有着明显的差距。最后,从学生就业情况看,正是由于前面的这种不平等,从普通综合性大学毕业的学生很难和从高等专科学院毕业的学生进行竞争,各个行业领域都更加青睐于出自精英教育培养体系下的高端人才。

(二)不全面的教育开放

法国精英教育在教育开放上的不全面,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生就业流向的思维定势,二是高等专科学院与普通综合性大学之间欠缺联系。首先,高等专科学院潜意识中“让学生从哪里来回哪里去的”的使命感过于执着,同时为了践行精英教育的办学理念,高等专科学院势必要形成“从精英到精英”的封闭式培养路线,即接受精英教育的学生来源是上层社会家庭,而学生毕业后的流向也是走向上层社会。可见,从某种程度上说,精英教育在法国国内是面向上层社会的“开放”,而不是面向全社会的教育开放。其次,高等专科学院的人才选拔机制十分严格,不仅限制了部分学生入学,同时也限制了大学与高等专科学院学生之间的互通。在法国,高等专科学院虽然占据了高等教育中大部分的优质资源,但这些优质资源并没有和普通综合性大学之间做好联系,资源没有共享或发挥最大功效。

(三)阶层化的教育平等

在法国,精英教育制度并不完美。由于精英教育产生于特权阶层,并且阻碍了社会民主的发展,故而被认作是一种有缺陷的制度。它实际上强调了不同教育体系下培养出来的学生之间的阶级分层。这种阶级思想对于法国来说是与生俱来的,归属于上层社会特权的精英教育,要想惠及到社会中下层几乎是不可能的。此外,高等专科学院毕业的学生在社会中还自发形成了一个属于他们自己的特权阶层,这一特权阶层之间的“互帮互助”风气在职业生涯中显得格外有“分量”。高等专科学院的教育平等也仅仅局限于民族和种族,一旦谈及阶级就归于同质了,最终精英教育体系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多是领袖而不是思考者,即权力的拥有者而不是批判者。在高等专科学院管理者看来,思考即拒绝顺从,而面对预算资金多来自校友捐赠的高等专科学院,通过培养一批对机构绝对顺从或忠诚的人似乎才是高等专科学院精英教育的职责所在。

二.法国精英教育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启示

法国高等专科学院的精英教育在教育公平、教育开放、教育公平等方面存在的弊端,这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有着一定启示。

(一)加大财政教育投入与管理力度

我国高校生均经费增长缓慢且不连续,水平远低于其他发达国家,与中等收入国家相比也不具明显优势,不仅是中央属高校明显高于普通属高校、东西部的地区差距也很明显。这就需要不断加大国家财政教育投入力度,4%的指标不足以满足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质量要求,国家财政在高等教育的投上仍有上升空间,这也是解决我国高等教育经费紧缺的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此外,不论是中国还是法国,高等教育经费的投入问题上都表现为拨款结构简单,经费管理粗放。为此,中国可以继续借鉴法国的做法,通过颁布法律法案,赋予学校更多的自主权,使得高等学校在经费筹集和管理上更加主动。在教育经费管理中融入新公共管理理论,结合市场竞争机制,完善绩效管理和质量评估体系。

(二)践行高等学校分类发展的观念

我国高等教育在迅速发展的今天,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教育同质化,这种同质化是指各高校在教育理念、办学目标、发展措施、教学模式和评价体系等方面日趋相同,在失去了办学特色的同时,也使得培养出来的学生千篇一律。因此,首先要促使高等教育在质量上有所提升,不能让平民化教育变成高等教育非学术化乃至平庸化。此外,明确精英教育与大众教育不是敌对关系,他们都归属于“科教兴国”战略,只是发展的方向有所不同。最后,各类高校要找准定位。一是发展以培养学术研究型人才为目标的“双一流”高校;二是紧跟“中国制造2025”,培养制造与科技应用型人才;三是培养符合“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一线岗位技术型人才。

(三)搭建高等学校之间的沟通桥梁

法国高等专科学院与综合性大学的学生经过严格的审批可以相互转学,互认学分,目的是学习并借鉴对方的特色与优势点,进而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与质量。我国的“双一流”高校出于对自身独特身份的考虑,很多情况下不愿意与普通高校进行深度合作,同时,“双一流”高校内部之间也并不是一片和谐。面对大众教育与精英教育平行发展的新趨势,“双一流”高校应明确认识到各高校之间不存在高低之分,只是因为地域不同,享受到的教育资源也有所不同。为此,“双一流”高校之间要加速构建优质资源的共享渠道,“双一流”高校与普通高校之间也应加强合作交流,互取所长。同时,这一合作交流不仅仅局限于学校管理人员就如何促进学校更好发展的语言交流,还应当包括学生与教师的“交换”,以求让更多的学生能够感受不同的学习氛围、体会不一样的学习模式,同时也让更多的优秀教师之间相互沟通学习、分享经验,最大程度的实现自我价值。

(四)构建“精英教育”式的培养体系

在法国,各种类型的高等专科学院具有直接而鲜明的职业性特征,它们的办学特色和优势显而易见。例如巴黎综合理工学院特有的工程师学院,不仅是法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特色之处,更是其工程治国的主心骨,学院的工程师教育教学实践也一直被他国借鉴学习。除此以外,还有在法国数学学科最好的巴黎高等师范学院,培养国家高级行政人员的法国国家行政学院等等。过去,我们总强调学校好不好,要看它各个方面都做的怎么样,单一学科和专业的优秀并不能等同于学校的优秀,以至于高等学校处于一个尴尬的困境——既要面对社会大众对其办成综合性大学的期望,又要提升自身的办学能力与水平,保持高校特色,走向“双一流”。最终,高等学校难免会在追求专业大而全的道路上因不注重自身学科特色优势而逐渐失去了往日的特色。学校的本质属性、发展规律同办学特色之间相得益彰,遵循本质属性与发展规律,学校的办学特色就会鲜明,反之,学校如有鲜明的办学特色,其发展的规律自然也就水到渠成的显现出来了。高等学校应借鉴法国高等专科学院的做法,注重挖掘本校独具特色优势的学科和专业,将特色优势做大做强,真正实现“做一行行一行”,以形成学科和专业的精英化教育,培养出世界级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陈源.地位和资源优势的集聚——法国精英的个人发展路径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12(10):49.

[2]田珊珊,段明明.法国教育的困境:在等级分化的结构上建立平等[J].比较教育研究,2017,39(11):49.

[3]卢梭.社会契约论[M].何兆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115.

[4]Agnès van Zanten,Claire Maxwell.Elite education and the State in France: durable ties and new challenges[J].British Journal of Sociology of Education,2015,36(1):80.

(作者单位:三峡大学田家炳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