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女性主义视角下的儿童幻想小说《玛蒂尔达》

2021-04-12张丹妮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1年3期
关键词:达尔女性形象儿童文学

张丹妮

内容摘要:20世纪60年代女性主义批评兴起,不仅影响到了以成人读者为对象的文学小说和理论著述,也影响到了儿童文学创作。从《格林童话》中美丽柔弱的白雪公主、睡美人到善良睿智的长袜子皮皮、玛丽·波平斯阿姨,以及罗尔德·达尔笔下的天才少女玛蒂尔达,儿童文学中的女性主人公形象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本文从女性主义批评角度出发,解读罗尔德·达尔的儿童幻想小说《玛蒂尔达》,揭示维多利亚时期女性在社会中遭受的不公正待遇,探索作品中所表现的影响女性自我意识觉醒和女性地位转变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罗尔德·达尔 女性主义批评 儿童文学 《玛蒂尔达》 女性形象

儿童文学是一种极为特殊的文学类型,它常常被认为是一种为儿童所写的、以儿童为对象的文学,但由于儿童的识字水平以及鉴赏判别能力不足,儿童文学的第一受众事实上并不是儿童,而是为儿童挑选、购买书籍的成人,是给孩子讲故事的父母,这也就决定了儿童文学的受众既包含儿童也包括成人。而儿童文学天然的幻想性和趣味性,能以超现实的夸张幻想表达对社会的思考和叩问,并在影响儿童读者的同时引发成人的反思。罗尔德·达尔的儿童幻想小说《玛蒂尔达》就描写了维多利亚时期不同年龄层次的女性形象、展现了女性的生存境遇,对女性在家庭、校园、社会中所受到的不公正待遇发出了叩问。

一.罗尔德·达尔的儿童幻想小说与女性主义

儿童幻想小说是儿童文学中的重要分支,大致有四类。第一类继承了民间故事传统,并在其基础上进行想象和再创造,在广义上可以理解为fairy tale。比如德国的《格林童话》、英国凯瑟琳·斯托的《聪明的波莉和笨蛋狼》等;第二类往往描写的是穿梭于现实和幻想世界之间的故事。例如刘易斯·卡罗尔的《爱丽丝漫游奇境》、宫崎骏的《千与千寻》等;第三类作品则往往在作品中构造出一个幻想世界。比如托尔金的《魔戒》、日本上桥菜穗子的《精灵守护者》系列等;第四类是日常幻想作品,即在现实生活中发生着不可思议的故事。比如帕·林·特拉芙斯的《随风而来的玛丽阿姨》、玛丽·诺顿的《借东西的小人》等。罗尔德·达尔的《玛蒂尔达》就属于日常幻想作品。

女性主义批评兴起于20世纪 60年代,是西方女性主义运动深入到文学、文化领域的成果,旨在“消除妨碍妇女作为个人获得完全发展的一切障碍”1,改造由男性制定的、以男性为中心的文化和社会体制,消除女性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上受到的不平等对待,倡导男女平等的观念和意识形态。其发展也影响到了儿童文学领域。不少的儿童文学都显露出了为女性发声的倾向,罗尔德·达尔的《玛蒂尔达》就是其中之一。作为英国著名儿童幻想小说家,罗尔德·达尔被誉为“世界上最会讲故事的人”,其作品构思奇特、夸张多变,大多带些幽默恐怖色彩。他在1988年出版的儿童幻想小说《玛蒂尔达》,讲述了天才少女玛蒂尔达不断反抗压迫逐步成长的故事。这部作品不仅引发了孩子们的笑声,也披露了儿童教育、儿童虐待、女性歧视等社会问题。从女性主义批评的角度来审视这部作品,可以发现它在形象塑造和情节建构等方面都表现出了维护女性自身权益、鼓励女性自我觉醒的女性主义意识。

二.《玛蒂尔达》中的三种女性形象

《玛蒂尔达》中愚昧短视的沃姆伍德太太、温柔软弱的亨尼老师、机智勇敢的小玛蒂尔达,展现了三种不同类型的女性形象,也象征了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的三个阶段。

1.沃姆伍德太太

沃姆伍德太太是一个目光短浅、愚蠢傲慢、只关注打扮和享乐的家庭妇女,她长着板油布丁一样的脸,总是浓妆艳抹,把头发染成了“亮光闪闪的淡金黄色,和马戏班走索女演员紧身衣的亮光闪闪的银色差不多。”2她没有工作也不想工作,认为女人就应该依附男人生存,而女性最好的归属就是“漂漂亮亮地坐在一座漂漂亮亮的房子里,有一个生意兴隆的丈夫。”3她曾明确地对亨尼小姐说:“我不欣赏女学究,一个姑娘应该想的是使自己的相貌能吸引人,好在以后能找到个好丈夫。相貌可是比书本更重要……”4

沃姆伍德太太整日除了整理家务、准备餐食、坐在电视机前看肥皂剧之外,就是精心打扮出去玩乐。她愚昧且自满,对知识和教育不屑一顾,鄙弃玛蒂尔达在学习方面的天赋,认为“一个姑娘不靠才学弄来男人”5;也蔑视亨尼小姐的教育事业,“我说你选择的是书本,我选择的是相貌。到底谁的日子过得好?当然是我。我漂漂亮亮地坐在一座漂漂亮亮的房子里,有一个生意兴隆的丈夫。可你呢,辛辛苦苦地教一群臭娃娃ABC。”6

无疑,沃姆伍德太太是深受男权社会影响的女性,她的思想表现出了根深蒂固的男性中心观念。而对其愚笨短浅、庸俗浮夸的形象描写,也隐隐表达了作者对这种陈腐价值观的批判和反讽。

2.亨尼老师

亨尼老师大约二十三四岁,有一张苍白可爱的椭圆形圣母脸,淡棕色的头发和一对湛蓝的眼睛,身体像瓷人一样纤细脆弱。她的性格和外貌一样温柔娴静,但也十分软弱,在特朗奇布尔校长面前就像是个不敢说话唯唯诺诺的孩子,只有无条件服从的份。特朗奇布尔校长在亨尼小姐的父母过世之后就成为了她的监护人,并夺走了本应属于她的财产。每当面对特朗奇布尔小姐,她都会感受到被掌控的恐惧,她对玛蒂尔达倾诉,“这些年下来,我完全被我姨妈这恶魔吓坏和控制住了,只要她吩咐一声,不管什么事我都马上服从……到我十岁的时候,我成了她的奴隶,做所有的家务,给她铺床,替她洗熨衣服,烧饭,学做各种事情.....而且我吓得不敢诉苦……我是她的奴隶……生活在恐惧之中。”7而在发现了玛蒂尔达的天才后,她鼓起勇气请求校长将她调到高级班以接受更好的教育,但卻被曲解为想摆脱麻烦的学生,很快地败下阵来,只能“站在这个脖子涨红的巨人面前束手无策……最后只好轻轻地说:‘那好吧。”8;当校长体罚孩子时,她即使不认同也只能在一旁用恳求的语气求情,然后在下一次校长到来前,再三地告诫孩子们要听话、要保证完成学习任务,免得遭来处罚。

亨尼老师的形象相较于沃姆伍德太太来说有了一定的进步,她有着正确的是非价值观,更自立也有更有思想。她同情弱者也理解孩子,“对班里某一个怕生和想家的新生说话时,她的脸上就会散发出一种几乎是可以感触到的奇妙的温暖感觉。”9因此,深受孩子们的信任和喜爱。她就像是处于新旧交替时代的过渡型女性,已经有了平等意识和为人的自觉,但是在权威面前还缺少奋起反抗的勇气和信念。在玛蒂尔达的影响下,她才渐渐认识到了反抗的必要性,终于有了勇气正面对抗特朗奇布尔校长的压迫,为无辜的孩子们挺身而出。

3.玛蒂尔达

玛蒂尔达是故事的主人公,如同她的名字Wormwood(苦艾)所寓意的那样,是一个身陷苦境的女孩。她有一对俗气又愚蠢的父母,他们把她看做一个累赘、一个小坏蛋,就像“伤口愈合时结的痂”,就等着有一天,“好把这个小女儿像痂那样剥下来扔掉”10。玛蒂尔达天资过人,一岁半就识词认字,三四岁就能阅读书籍,并且在算术方面表现出了非凡的天赋。可是顽固的父母不支持她读书,认为读书对女孩毫无用处。玛蒂尔达家唯一的书籍就是妈妈的《简易菜谱》,当她和父亲提出请求想要买一本书时,父亲粗暴地拒绝了她,“你要一本荒唐的书干吗?......我们有一个漂亮的十二英寸电视机,你却要我买一本书!你给宠坏了,我的小丫头!”11

在学校里玛蒂尔达也并不轻松,她遇到了贪婪自私、凶狠暴力的特朗奇布尔校长,她讨厌小孩子,对女孩子更是抱有偏见,她把玛蒂尔达视为“聒噪的鹦鹉”,对亨尼小姐说:“一个坏女孩比一个坏男孩要危险得多,而且她们更难打扁。打扁一个坏女孩就像打扁一只绿头大苍蝇,你向它一拳打下去,那该死的东西就不见了。小女孩都是该死的脏东西。幸亏我从来没有当过小女孩。”12从中不难感受到女孩子们在学校仍遭受着歧视。

面对着家庭和学校的双重困境,玛蒂尔达她意识到反抗才是对抗压迫的唯一办法。她用恶作剧作弄三观不正的父母,将特强金发染发水和粘合剂让弄虚作假的沃姆伍德先生在西餐厅出尽洋相;用意念移物的超能力帮助被校长抛出窗外的同学平稳落地,让粉笔在黑板上自己写字假装逝者显灵,惩治特朗奇布尔校长并为亨尼小姐夺回了属于她的财产;通过从书本中学来的知识,脱离了愚蠢自私的父母,过上了幸福自由的生活。

玛蒂尔达机智勇敢、敢于反抗,她摆脱了沃姆伍德太太的愚昧,也具备了亨尼小姐缺乏的勇气,从而展现出了一种全新的女性形象。儿童代表着世界的未来,因此玛蒂尔达孩童的身份不仅预示着女性的自我觉醒和追求平等的意识已经拓展深入到了儿童,同时也包含着对自由平等新世界的美好期盼。

三.女性弱势地位的改变

小说在情节上也体现了女性的转变,玛蒂尔达和亨尼小姐一开始都处于弱势地位,但最终她们都战胜了压迫,得到了自己应有的幸福。在这一转变过程中,有几个关键性因素值得关注。

首先,社会的发展给予了女性受教育的权利和工作的权利,使女性获得了独立生活的物质基础。女性会处于弱势地位主要是因为缺乏独立生存的能力和物质基础。例如玛蒂尔达的母亲沃姆伍德太太就是一个完全依附男性生存的人,她不曾接受教育也没有自己的工作,没有自立的意识更没有自立的能力。作为一个依附者,她对沃姆伍德先生弄虚作假、非法倒卖汽车的行为毫无是非分辨力,东窗事发后也只能跟着丈夫逃跑。亨尼小姐则不同,虽然自父亲去世之后,弱小的她由于没有物质基础和经济来源,一直生活在姨妈的掌控之下。但等她上了师范学院得到了教师工作之后,她就一步步地开始脱离姨妈,用十便士一星期的价格租下了一间废弃的农舍,为自己找到了栖身之所,并以微薄的工资维持着朴素自由的生活,实现了令人自豪的反叛。而小玛蒂尔达虽然有智慧和勇气,但因为还是个未成年的孩子没有独立生活的能力,因此在家长面前缺乏话语权,只能借助一些无伤大雅的恶作剧作弄他们,而无法改变整体的环境。例如,当玛蒂尔达生气地指责父亲倒卖汽车的行为是骗取信任,是一种诈骗时,父亲说:“如果你不喜欢这样做,你就别吃家里的饭!”,这让小玛蒂尔达无力反驳,因为她确实还没有办法脱离家庭生存。

其次,教育改变了女性的观念,是女性自我意识启蒙的开端。玛蒂尔达虽然一开始就很聪明,但对自己的处境却一直是懵懵懂懂的。而在之后的阅读和学习过程中,书籍为她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塑造了她追求平等自由的人生观和明辨是非的价值观,“她和约瑟夫·康拉德,一起驾着老式船去航行,她和欧内斯特·海明威一起去非洲,和拉迪亚德·吉卜林一起去印度。她人坐在英国乡村的小房间里,心却在周游世界。”13从书里,她知道了知识能改变命运,求着父母让她上学;知道了只要得到父母和收养者的同意,就可以脱离令人厌恶的家庭。这一点在电影改编中尤为突出,1996年的同名改编电影《玛蒂尔达》将结尾改编成,小玛蒂尔达通过一份具有法律效益的领养协议,成功摆脱了父母。当母亲问她,你从哪里得来这些时,她说“从图书馆里面的一本书上”。这也再一次强调了,教育拥有改变人生的力量。

第三点是女性彼此之间的互助。作品中女性人物之间的互助是最温暖人心的部分,图书管理員费尔普斯太太为玛蒂尔达打开了知识的大门,帮玛蒂尔达借阅了查尔斯·狄更斯、夏洛蒂·勃朗特、简·奥斯汀、托马斯·哈代的等作家的作品,对玛蒂尔达的价值观塑造提供了养料;玛蒂尔达给亨尼小姐带来了勇气,她们联合起来打败了特朗奇布尔校长,夺回了属于她的一切;而亨尼小姐则教授玛蒂尔达知识并帮助小玛蒂尔达摆脱了畸形的家庭。而沃姆伍德太太这个人物虽然一种不思进取享乐度日的形象贯穿始终,但在电影改编中,是她从丈夫手中拿过领养协议并在上面签字,并深情地对小玛蒂尔达说:“你是我唯一的女儿,而我从来没有理解你。”这句话成为了电影结尾的重要转折,也成就了玛蒂尔达美满的结局。对沃姆伍德太太的突转性改编,大约也是对女性自我意识觉醒和女性之间相互理解相互帮助寄予的美好愿望吧。

四.结语

罗尔德·达尔笔下的儿童文学总在幽默讽刺、嬉笑怒骂中表现出对现实的反思和批判。他的受众从不局限于儿童,正如《玛蒂尔达》不仅是一部为孩子带来欢笑的童话,更是一个适合每一个成人去阅读和思考的社会性寓言。当我们从女性主义批评的角度去审视这部作品时,我们会发现,在《玛蒂尔达》的故事里,体现了女性被物化、被贴标签、被歧视等等的社会问题。从儿童到成人,从个体到社会,从物质到精神,都充斥着对女性的不平等。但社会的进步使现代女性获得了接受教育、走入职场的权利,有了经济基础和独立生活的能力,其个体价值也慢慢得到了社会的承认。

儿童是成人的起点,也是世界的未来。因此当玛蒂尔达奋力地与这个世界的愚昧势利抗争时,当她在遭受种种欺压而爆发出惊人的超能力时,当她为了自己的人生不断努力时,也正是在告诉我们:美好的新时代正在到来,遭受压迫的女性们已经开始改变,她们正积蓄力量为创造一个平等自由的世界而奋起。

参考文献

[1]罗尔德·达尔.玛蒂尔达[M].任溶溶译.济南:明天出版社,2009.

[2]克瑞斯汀·丝维斯特:《女性主义与后现代国际关系》[M],余潇枫、潘一禾、郭夏娟译.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3]舒伟.英国儿童文学简史[M].长沙: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2015.

[4]徐洁.幻想世界中的自我建构—论罗尔德·达尔儿童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J].昆明学院学报.2013.34(1).

[5]徐德荣,杨硕.罗尔德·达尔儿童幻想小说的伦理悖论研究[J].外国文学研究,2017(1).

[6]徐德荣,姜珊.罗尔德·达尔幻想儿童文学中的“反抗”主题[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7(4).

[7]庞冬.儿童幻想小说《玛蒂尔达》的伦理学阐释[J].名作欣赏.2020(1).

[8]缪建芳.论罗尔德·达尔的幻想文学创作.[D].上海师范大学.2005.

[9]孟渊.论罗尔德·达尔童话中的笑声.[D].上海师范大学.2009.

[10]陈月.罗尔德·达尔童话中儿童的反击[D].上海师范大学.2015.

注 释

1.克瑞斯汀·丝维斯特:《女性主义与后现代国际关系》,余潇枫、潘一禾、郭夏娟译,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0页.

2.罗尔德·达尔:《玛蒂尔达》[M].任溶溶译.济南:明天出版社,2009.第58页.

3.罗尔德·达尔:《玛蒂尔达》[M].任溶溶译.济南:明天出版社,2009.第107页.

4.罗尔德·达尔:《玛蒂尔达》[M].任溶溶译.济南:明天出版社,2009.第107页.

5.罗尔德·达尔:《玛蒂尔达》[M].任溶溶译.济南:明天出版社,2009.第108页.

6.罗尔德·达尔:《玛蒂尔达》[M].任溶溶译.济南:明天出版社,2009.第107页.

7.罗尔德·达尔:《玛蒂尔达》[M].任溶溶译.济南:明天出版社,2009.第221页.

8.罗尔德·达尔:《玛蒂尔达》[M].任溶溶譯.济南:明天出版社,2009.第97页.

9.罗尔德·达尔:《玛蒂尔达》[M].任溶溶译.济南:明天出版社,2009.第71页.

10.罗尔德·达尔:《玛蒂尔达》[M].任溶溶译.济南:明天出版社,2009.第4页.

11.罗尔德·达尔:《玛蒂尔达》[M].任溶溶译.济南:明天出版社,2009.第7页.

12.罗尔德·达尔:《玛蒂尔达》[M].任溶溶译.济南:明天出版社,2009.第93页.

13.罗尔德·达尔·玛蒂尔达[M].任溶溶译.济南:明天出版社,2009.第17页.

(作者单位:浙江工商大学)

猜你喜欢

达尔女性形象儿童文学
办公新选择 达尔优EK871双模机械键盘评测
刊首语
“开挂”
西方女性摄影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恐慌与愤怒,焦虑与恐惧
浅析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在商业化运作下的作用
文化视野下日本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探究
什么样的儿童文学作品才算优秀
儿童文学更需要成人关注
瞩望儿童文学高峰
钟摆来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