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康德美学视域下的比喻修辞研究

2021-04-12李肖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1年3期
关键词:知性喻体本体

李肖

内容摘要:比喻修辞手法具有相当长的历史,至今在修辞中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试图从康德美学的视角对比喻修辞手法进行分析。首先,比喻构成要件中的本体和喻体作为一种普遍的对象知识,内涵大量知性概念,这是比喻修辞能够普遍作用于主体,产生审美效果的基础;其次,比喻构成中的相似点以共享经验概念的形式连接了比喻句中的本体和喻体;再次,没有联想能力,本体与喻体无法联动,再生想象力在经验范围内提供联想能力,从而产生喻体,再生想象力是本体和喻体之间真正意义上的“桥梁”,是比喻修辞的核心;最后,比喻不是一种知识判断,而是一种审美判断,比喻修辞中知性与想象力分工与合作具有极大的自由空间,二者处于自由游戏状态,这也是比喻手法如此丰富的根源所在。

关键词:本体 喻体 知性 再生想象力 相似点

比喻修辞手法具有相当长的历史,至今在修辞中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作为对象知识的本体和喻体

作为被应用最广泛的修辞手法——比喻,直至今日仍是最具审美效果的修辞手法。比喻手法发展至今,已产生大量种类,其实质表现为本体与喻体之间丰富的组合与对应关系,其基础的结构形式并未发生根本性变化。形式方面,比喻手法可以分为三部分,本体、喻体和比喻词。本体是当下所述事物或情感,喻体是用来类比描述事物的事物或情感,比喻词作为语言连接词,是比喻连接的外壳,较为稳固,通常都是“像,好似,正如”等意义相近的连接词。比喻修辞中的本体和喻体由相似点连接。在比喻句中,不论是主体或是喻体,都是某种事物或者情感,建立在审美主体都能共通的关于对象的知识的基础上。作为审美主体所述之物或情感的本体和喻体,是一种预先被主体规定的事物或情感,已被知性赋予了规定的概念,皆是关于对象的知识。因此我们可以说,比喻句中的本体和喻体都是关于对象的知识。“想象力对感性杂多进行形象综合,得到完整的表象,然后再把它放在知性所提供的概念之下,以形成关于对象的知识。”[1]在康德哲学语境中,比喻句中的本体和喻体都是主体在感性杂多、想象力和知性范畴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关于对象的普遍必然知识。主体通过知性提供的概念,形成两个或多个关于所述之事物或情感主体的知识和概念,在将这两个概念连接的过程中,即开始了主体的审美活动。

二.作为共享经验概念的相似点

比喻句中真正的连接是潜藏着比喻句后的本体与喻体之间的相似点,本体与喻体所述之事由相似点连接,使得本体和喻体彼此交融,从而产生审美效果。比喻句中的相似点作为本体和喻体相连接的中介,是作为对象知识的本体和喻体共享的经验概念。康德哲学中的经验概念不同于知性范畴,而是从繁多的知识经验中归类和概括出来的。“盘子的经验的概念与圆之纯粹的几何学概念就是同质的东西。”[2]以圆的概念为例,我们可以从大量的圆盘,圆口,圆瓶盖,圆规等概念中抽出圆的概念。我们会把孕妇的肚子比作鼓,就是因为孕妇的肚子和鼓都能分享圆这一概念。经验概念作为一种图式,介于知性范畴和具体表象之间,以圆的概念作为相似点,将本体孕妇和喻体鼓形象地结合起来。某人的心灵平静的像一面湖,这里,心跳的平顺和没有波澜的湖面,共同分享了“稳定”这一经验概念。

本体和喻体作为关于对象的普遍必然知识,本身必然是大量经验概念的集合。以“猫”为例,小巧的体型,有体毛,毛色丰富,四只脚等等众多概念。在比喻句修辞中,本体可以任一一个经验概念作为相似点,找到无数的喻体,组合成无数个比喻句。

三.作为比喻核心的再生想象力

康德哲学中,想象力是提供形象的能力,具有负载,传递,建构,粘合的作用,可分为生产想象力和再生想象力。二者并非完全割裂,只是各有侧重。生产想象力主要在先验范围内活动,再生想象力主要在经验范围活动。在知性活动中,主要发挥作用的是生产想象力,生产想象力是“先天地规定感性的能力”[3]以铸造器具为例,感性从感知到的杂多材料中提取出所需的感性材料杂多,想象力将这些杂多表象统一起来,装入知性提供的模具,形成器物。想象力作为动力,参与了知识对象的建构。这里想象力发挥的是生产的作用。比喻修辞是一种经验范围内的审美活动。在经验范围内,再生想象力主要作为一种心理机制的联想能力,是比喻这一修辞手法的动力源泉。在比喻修辞里,作为知识对象的本体已经产生,想象力主要发挥“在直观中表现当下并不存在的对象的能力”。[4]以本体具有的经验概念为依据,提供大量的喻体供主体判断。

在比喻修辞中,同类或相似事物的比喻很难产生比喻效果,如,像一叶扁舟的小船。这里的本体小船和喻体扁舟,只是同类事物的两种类型,这样的比喻很难称之为比喻。“要用譬喻,约有两个重要点必须留神:第一,譬喻与被譬喻的两个事物必须有一点极其相类似;第二,譬喻与被譬喻的两个事物又必须在整体上极其不相同。”[5]从康德哲学来说,本体和喻体作为关于对象的普遍必然的知识都以知性纯概念和再生想象力为基础,内涵大量经验概念的组合体。二者所共享的经验概念就是相似点。本体和喻体只需有一个共享的经验概念即可形成比喻句。对于一叶扁舟和小船两个知识对象,二者共享了大量经验概念,审美效果却差强人意,因此,在具有和本体所具备的相似点的基础上,寻找最不似于本体的事物来作为喻体,就成了比喻修辞最直接的追求。这为再生想象力留下了巨大的空间。为达到比喻修辞的最佳效果,主体趋向于选取与本体差异最大的喻体,再生想象力就成了比喻修辞成败的关键。

审美主体充分发挥再生想象力再现表象的功能,以本体所具有的任一经验概念为逻辑表象,召唤各类喻体。主体调动再生想象力和生产想象力不断重现、运送、整理各类感性杂多,通过知性为各类被想象力加以整理后的感性表现提供相应概念,形成作为知识对象的大量喻体,完成各种喻体与唯一本体的组合。这一过程中,再生想象力进入了最自由广阔的天地,成了比喻修辞的核心。

四.作为审美判断的比喻

康德哲学中,知识的形成通常表现为一种严密的逻辑形态,逻辑表象要求知性提供概念,知性不断趋使想象力沿着逻辑表象的路径生产、运送、整理感性杂多,并不断提供概念,知性形成的诸多概念与逻辑表象相结合,不断形成普遍的知识。在这样的活动中,想象力和知性的活动被严格限制,二者的分工配合与互相作用都遵循着严密的计划和流程,产生一系列符合逻辑表象的概念,以此形成普遍必然的知识。

康德认为:“鉴赏判断必须只是建立在想像力以其自由而知性凭其合规律性相互激活的感觉上”[6],在审美活动中,主体为本体寻找恰当的喻体,只以本体的任一经验概念为逻辑依据,并不存在普遍必然知识生产所要求的一系列严密的逻辑表象。知性趋使再生想象力重现各类感性杂多,并加以整理形成大量感性表象,知性按照规律为这些感性表象自由地提供概念,再生想象力和知性不再受到知识对象间逻辑序列的束缚,处于自由游戏状态。如,在比喻小孩灵活地爬树的时候,本体“小孩”,以会爬树,灵活,体型小作为共享概念,再生想象力可再现并整理大量感性表象,知性可提供小猫,小猴子、松鼠等等任一概念,作为喻体知识与本体“小孩”对照。知性和再生想象力的活动空间异常开阔,知性和想象力可以自由地发挥各自功能,为本体提供五花八门的喻体,无需考虑本体和喻体间的普遍必然关系。因此,比喻修辞是一种审美判断,而非具有普遍必然的知识判断,这也是比喻手法如此丰富的根源所在。

注 释

【1】《康德美学引论》 210页 曹俊峰著 天津教育出版社 2012

【2】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171页 张世英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7

【3】《纯粹理性批判》B152,[德]康德 參看蓝公武译本,111页,商务印书馆 1982

【4】《纯粹理性批判》B152,[德]康德 参看蓝公武译本,111页,商务印书馆 1982

【5】《修辞学发凡》75页 陈望道著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7

【6】[德]康德.判断力批判[M].129页 邓晓芒译人民出版社,2002版

项目:2017年西北大学研究生教改项目“创意写作理论与实践”(ykc005)

(作者单位:西北大学文学院)

猜你喜欢

知性喻体本体
眼睛是“本体”
枫叶知秋
怎样辨析比喻和拟人
试析杭州方言词中的喻体
知性优雅
一种新型水平移动式折叠手术床
“知”情知性
露也露的知性优雅
喜马拉雅
Care about the virtue moral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