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视角下“问题导学法”实践探索

2021-04-12胡建中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问题导学问题导学法自主

胡建中

[摘 要]本文论述了“问题导学法”的实施背景、内涵、理论依据、课堂教学过程以及其教学效果评估及反思。重点阐述了采用“问题导学法”的可行性、科学性、必要性,运用“问题导学法”的方式策略以及实践探索效果。

[关键词]新课改;教学 ;问题导学 ; 自主; 效果

[中图分类号] G6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8-4649(2021)01-0075-03

Abstract: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implementation background, connotation, theoretical basis, classroom teaching process, and the evaluation and reflection of the teaching effect of the "question-guided learning method". The paper expounds the feasibility, scientificity and necessity of using the "problem guiding method", the methods and strategies of using the "problem guiding method" and the effect of practical exploration.

Key words:New curriculum reform; Teaching; Problem of learning;    Independent; Effect

一、“問题导学法”的实施背景

新课改各项措施落地多年,课改理念已被社会广泛认可,广大教师也在积极实践探索着课改之路。然而在西部偏远农村学校,受经济、社会、师资、理念等诸因素影响,新课改实施效果不理想,“填鸭式”、“满堂灌”、重“教”轻“学”等传统陈旧教学模式仍充斥着课堂,新课改理念倡导的以学生为主体、合作交流、探究学习课堂教学新模式以及学生积极主动,自主探索的学习新方式并未真正得到认同、落实。课堂中学生的主动性不够、参与性不强,主体性不彰,自主学习能力并未得到明显提升,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学习新格局并未彻底形成。鉴于此,自2006年以来,我校以“问题导学法”为抓手,积极实践探索课堂教学之新模式,努力落实课改新理念,并在实践探索中不断进行进总结、改进、创新,课堂教学效率日渐提高,成效明显。

二、“问题导学法”内涵

“问题导学法”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锁定教学内容、目标,教学过程,教学重点、难点,面向全体学生有意识创设动态化、可支持课堂教学问题情境,充分评估学生的个体差异,精心设计有梯度、分层次的一系列问题情境,以问题为导向,通过学生合作、交流、探究方式来达到让学生自主主动学习的根本目的,形成以“问题导学法”为抓手,体现课改新理念的高效、开放式课堂教学策略。“问题导学法”的突出优势在于以问题情境为导向对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引领,有助于激发、引导学生自觉投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有效实现课堂教学重心由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被动”教”向新课改理念下学生主动”学”的颠覆性转变,把新课改新理念抓在手上、落到实处,促进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弯道超车。

三、“问题导学法”的理论依据

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该理论认为知识的学习并非信息的简单累积,关键之处在于学生在特定学习情境之下新知识与原有知识、经验地碰撞、交流,重新建构,既是新旧知识之间双向互动作用过程,也是学生与课堂教学情境之间的双向互动作用过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指导课堂教学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有很高的借鉴价值,主要体现在:(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事物之意义并非是完全独立存在的,而是来源于接受者的自主建构。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理解事物,在理解的过程中各有所长、各有偏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积极开展探究与合作,不同观点、新旧知识互相碰撞、交流,取长补短、博采众长,建构起新的知识体系。(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把新旧知识、经验之间的有意义联系建立起来,实现新旧知识的有机衔接、自然同化。学生的有意义学习能产生最有效的学习;新旧知识之间的双向互动,能够促成学生认知结构的重组,潜移默化中完成知识、技能、经验之间的“化学反应”。(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教师既不是知识的简单呈现者,也不是知识权威的代表者。教师应重视关注学生对各种现象的个性化理解,善于耐心倾听学生的想法,在课堂教学中应用“问题导学法”时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做课堂教学之主角,合作交流、自主建构知识之主人。

基于奥苏贝尔认知同化学习理论。奥苏贝尔强调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有意义学习受三个条件制约:(1)学习者有意义学习的心向;(2)新旧知识要有逻辑意义;(3)学习者认知结构中有适当知识,让新旧知识进行联系,即具备同化新知的观念。因此作为教师首要任务在于激发学生求知欲望;课堂教学问题情境设计上注意新旧知识的逻辑联系;引导学生将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他认知结构中的旧知识完成同化,以达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之效果。

基于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该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是现有的发展水平,也就是学生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二是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这两种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基于上述理论,课堂教学问题情境的设计要充分预判、准确定位学生学习情况,瞄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敏锐把握学生在旧知识基础上学习新知识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困惑点,充分挖掘学生潜能,掌握好教与学二者之间的平衡点,处理好“跳一跳”与“摘桃子”之间的关系。当然还要清楚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问题导学法”须照顾学生的差异化需求,做到因材施教,精准施教。

四、“问题导学法”课堂教学运用过程

“问题导学法”课堂教学运用过程中可把教学过程分为五个环节:问题情境导入——新知探究——深化拓展——应用探索——归纳总结。

问题情境导入。课堂教学设计问题导学情境时,教师立足学生实际,瞄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找准切入点,激起兴奋点,以问题为导向,启发学生主动思考,为体验知识的生成做好预备,致力于培养学生思維的前瞻性。

新知探究。这一环节是一堂课的重点,对学生建构自身的知识认知体系起关键作用。教师要关照学生的认知基础,敷设阶梯性的知识点,寻找出契合学生学力的问题链来进行适时引导,引领学生思维活动逐步深入,知识认知体系建构阶梯式完成,致力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活跃性。

深化拓展。这一环节是一堂课的难点。瞄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在学生认知体系建构基本成型的前提下,问题导向应向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适当超越学生现有知识经验,拓展所建构知识的内涵与外延。将新知识体系建构,能力提升和素质提高有机结合,致力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

应用探索。要学以致用,引导学生利用建构知识感知如何解决问题的办法。问题设计导向上应针对实际应用,着眼于问题应用情境的启发性、延伸性、规律性,致力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总结归纳。主要是帮助学生梳理整合知识,让它内化、融入学生的认知体系。设置问题时应紧紧围绕“总结什么”、“怎么总结”两个方面来进行,切中肯綮,条分缕析,致力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缜密性。

五、“问题导学法”教学效果的评估及反思

《论语》有言: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作为一种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发展,契合新课改教学理念的有效高效教学方法,“问题导学法”凸显了学生认知发展、自我发展、思维发展的基本规律。“问题导学法”的实质是以问题情境为导向,启发、引领学生在学习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认知体系建构过程,同时它也是民主、开放、满足成就感、体验获得感的教学模式。

实施“问题导学法”以来,教学效果明显提升,教学质量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自主性较以往有了较大改变,学生的学习热情日渐高涨,学习方式更加灵活多样,学生课堂参与性、自觉性更高了,教学效果也有了明显提升,教学质量逐年提高。2015-2018学年,笔者所带班级全面实施“问题导学法”,中考成绩取得历史性突破,2018年普通高中升学率达92%,为我校建校以来的最好成绩。但由于自身能力以及客观条件的限制,“问题导学法”在实践探索过程中也产生了很多的不足和困惑:其一,在问题情境设计导学时做出的预设常有与学生实际脱离的情况,需要根据教学实际适时做出微调,所以要深入了解学生实际情况,尤其是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其二,学生“问题”意识被动薄弱,学生不会主动提问题,需要老师推着走,即使老师提出问题也不能够深入思考,被动地等老师来讲解释疑。其三,问题导学时设置的问题,在启发性、引导性、探究性、层次性上分寸不好把握,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与预想的情况错位。

有鉴于此,要想让“问题导学法”的价值功能最大化,须在以下三个层面持续发力:最重要的是我们要相信并尊重学生,把知识建构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努力营造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全力打造取长补短、教学相长之高效课堂;其次,教师教育教学专业水平有待持续提升,化运一句俗语来说就是“教到老学到老”,而所谓“给学生一碗水,教师须有一桶水”,讲的也是这个道理;第三,教育行政部门应该给教师提供适当地指导或培训,支持教师进行多元化学习研究和交流沟通,博采众长,补齐短板。期望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对标问题导学,兴利除弊、革故鼎新,让“问题导学法”在课堂教学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参考文献]

[1]张子书.高中数学课堂中“问题导学”的实施现状及改善对策[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5.

[2]刘菊青.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与大学数学教学[J].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10(08).

[3]邹海静.浅谈“最近发展区”[J].才智,2008(18).

[责任编辑 张宇龙]

猜你喜欢

问题导学问题导学法自主
高二数学教学中问题导学法的应用探讨
高三化学复习教学中“问题导学案”的有效实施
浅析问题导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低年级识字教学的实效性
“以学习为中心”的Checkouttime板块教学实践
“问题导学”教学模式下引导学生提问的策略探究
让学习在复习课中真正发生
问题导学法用于初中数学教学的实践探究
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