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集群效应下专业群建设策略

2021-04-12陈磊李红卫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1年1期

陈磊 李红卫

[摘 要]本文基于集群效应理念,提出了现阶段专业群建设与资源建设、项目建设、人才培养与教学大纲修订、区域发展紧密结合等相关思,总结了强化信息化教学、教学成果转化、基于前沿学科理论的教学改革、加强过程监督等措施,最后构建了深化课堂信息化利用、强化创新创业大赛、完善课程思政、构建数字化、智慧化的一流专业群培养体系。

[关键词]集群效应;专业群建设;一流专业群培养体系

[中图分类号] G6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8-4649(2021)01-0068-04

Abstract:Based on the concept of cluster effect,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relevant ideas for the current stage of professional group construction and resource construction, project construction, talent training and syllabus revision,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 It summarizes the strengthening of informatization teaching, the transformation of teaching results,measures such as teaching reform and strengthening process supervision based on frontier subject theories.Finally, it has built a deepening of classroom information utilization,strengthen th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competition,improve curriculum ideology,build a digital and intelligent first-class professional group training system.

Key words:Cluster effect;Professional group construction;First-class professional group training system

集群效应多指集中于一定区域内众多具有分工合作关系的各种机构,组织等行为主体,多用于产业集群发展和具有相互关联而结合的组织集合。现阶段专业群发展问题的分析越来越得到较多的学者关注,但系统化分析集聚效应下的专业群建设较少。专业群建设多用于国家创新发展行动计划相关内容,专业创新是在既有的专业群内部发展起来的,专业群内的各专业可相互借鉴,汲取各专业发展亮点,及时跟进专业前沿及需求变化,在此基础上发展创新,并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宗诚[1]提出要按照专业群自身的发展规律,严格遵循其建设逻辑,并在此基础上确立专业群建设的行动步骤;覃川[2]依据专业群建设的时代价值和意义,提出专业群建设的路徑与模式,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基于相关保障措施;赵蒙成[3]提出专业群建设必须对微观层面的组织变革给予充分重视,着力构建专业群共同体;陈保荣[4]认为专业群建设匹配区域产业既是职业教育的内生价值追求,也是职业教育持续发展的外部生态环境要求;王亚鹏[5]参与"双高计划"的高职院校,应在各自领域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充分发挥"双高计划"建设促进我国高职教育系统整体性发展的溢出效应。

专业群建设思路

在专业群建设中,学校可按照“财政投入与学校投入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方式,改善综合实习实训条件。投入专项资金建成综合实训室。专业群建设主要体现以核心专业、一流专业等专业建设为基础,带动专业群发展,重点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宗旨,以专业就业、创新创业为导向,以工学结合、对外交流为平台,以校企合作为途径,面向区域和全国现代化企业,通过多渠道、多方式、多形式的创新思路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现 “零距离”培养与“零距离”就业。

专业群紧抓当前发展契机,严格将人才培养目标紧贴区域发展规划,培养在第三方服务化企业、商贸或综合型零售企业等商业运营操作及管理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按照专业规划将专业群建成服务区域、辐射周边乃至西部地区,具有鲜明的专业特色、较强的社会服务能力、良好的社会声誉的品牌专业,在省内高职院校同类专业中具有示范作用,在国内有较大影响和较高知名度,在行业的发展中具有引领带动作用的专业群。

二、专业群建设措施与主要经验

与专业群其它资源建设相结合。以专业综合改革、一流专业建设等为契机,通过我校国家级、省级、校级精品资源公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和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的开展,优化产业结构,加强专业建设内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人才培养水平。

与专业群对应其它建设项目相结合。在专业综合改革建设中,结合国家创新发展行动计划、省一流专业建设等项目,充分利用项目建设间的相关性,分析各项目建设的侧重点,恰当融合,在整体项目圆满完成建设任务的基础上,更好的保证了各项目的高质量完成。

与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的修订相结合。推进培养模式的改革是专业群建设目标之一,专业群的建设内容要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大纲,与各院校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的修订相结合。

与区域大流通背景发展紧密结合。近些年来现代商业、制造业等快速发展,传统的校企合作企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企业发展快速且更加的规模化、专业化,国际大型制造、商业企业陆续进入我国市场,功能多样化和专业化的制造中心、商业中心等相继建立。伴随着企业的不同商业运营模式,专业群建设在现代化、大流通的时代背景下,结合专业群培养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总体目标,“体现重基础、强实践、擅应用、长技能的人才培养指向,围绕区域发展及前沿学科技术等专业定位和服务宗旨”,切实提高专业人才的职业素养和专业实践能力。

三、专业群建设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实施专业群建设项目旨在充分发挥高校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明确专业培养目标和建设重点,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物流管理专业自承担项目以来,一直加强科学领导,周密安排、组织实施,各部门积极配合、协同推进,对照建设期内项目建设指标体系,在建立健全校企合作机制、改善实验实训条件、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开发实践教学资源、提升社会服务能力、信息化教学实施等各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现阶段仍存在不足。

信息化教学手段实施不足。教学管理是专业发展综合改革的重要环节之一,科学规范的教学管理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提升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整体水平的根本保证。教学管理水平的提高包括师资队伍水平的提高、学科建设与制度建设的完善、教学管理机制的完善等。

信息化教学充分利用了计算机、互联网络等现代教学媒体的优势,带来了传统教学媒体所无法比拟的优势,调动了更多的教学媒体、信息资源,从而构建一个信息量大、知识丰富的学习环境。再加上算机交互性、多媒体特性、超文本特性的特点更容易创建情景式的教学环境,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去探索知识,而不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信息。

这种模式下的课堂,教师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和课堂的主宰。其次还实现了一对一教学,有利于因材施教;互助互动,培养协作式学习。

但是不得不指出的是信息化教学对教师素质的要求更加高,如果教师在操控信息技术的能力上欠佳,对课堂上突变的情况准备不足或随机应变能力稍差时,就有课堂上就可能出现无法控制的局面,在此基础上教师综合素质有待加强。

校企合作成果转化有待深入。校企合作是专业建设的重要平台,专业建设离不开企业的支持。通过开展校企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共同发展,使培养的人才更能适应企业、行业、社会的需要。学校通过建立校企合作平台,引入行业企业,参与专业建设,形成共建共享共发展的新格局。实践证明,良好的校企合作模式,是高质量人才培养的根本保证。

现阶段校企合作多是基于订单班模式的培养,基于企业经营实际工作案例、数据等的深度挖掘、深度融合等应用于学校教学较少;专业科研成果转化较少,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专业群社会服务能力发展;企业多考虑用工数量,少追求质量,导致学生掌握不可或缺性技能不足。

基于前沿学科、理论的教学改革有待加强。现有专业群学校教育知识体系不够完善,缺乏技术能力,工程能力,规划能力,集成能力,系统思想培养;所学知识架构陈旧,不适应专业群行业前沿发展。专业群新模式,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方面知识学习是几乎为空白;学生毕业后从事相关专业实际工作因为知识体系陈旧,没有工程化能力或能力太差,需要在学习阶段补充这个短板。

基于现代理论的商贸、智能制造体系,伴随消费升级、社会变革,变化较快,新设备不断更新迭代,新应用层出不穷,但现有知识体系具有先天滞后性,不能满足在此基础上的知识培养。故在教学中如何更快、更好、更高效的将前沿学科、理论体系融入专业综合改革成为后续建设重点。

各项目建设过程监督管理需要加强。成立专业项目实施领导小组,各项工作一定程度上有序推进,但基于自我诊断、反馈、改进的内部诊断评估与改进的长效机制的充分开展未有效实施,对项目建设的过程控制也未形成有效的运行机制,过程管理较为粗放,项目实施方法、效率有待进一步改进与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项目内涵建设与质量的提升。

四、未来建设对策

深化专业群“互联网+”课堂信息化利用,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专业群可围绕“互联网+技术提升教学质量”的思路进行深度研讨,基于可穿戴技术、自适应学习技术、物联网技术等新兴技术飞速发展,深化应用“互联网+”背景下推动专业综合改革、一流专业建设等项目,实施专业群变革发展;信息时代提倡以学生为中心,为教师教学融合不断产生和发展的新兴技术来提高教学效率提供了挑战与机遇,专业群以一流专业建设等为契机,从核心专业课程改革、专家型师资团队培养、优质课程资源建设、学生实习实训等方面,不断加强专业群架构建设和完善教师自身知识体系;鼓励专业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下的长、中、短期培训,推动信息化研修和信息化竞赛相结合,使专业教师信息化水平在交流中提升,保证实际应用质量,建立起统一、协调、灵敏、高效的信息化建设管理制度,切实加强一流专业对专业群教育信息化的领导、组织与管理,提升专业群教师的整体信息化教学水平。

强化互联网+大赛组织,完善创新创业建设体系。专业群以大学生校外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建设、竟能竞赛平台建设项目等为契机,鼓励师生响应号召,积极参加“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加强对大赛的组织,确保比赛整体高效、高质量地开展,持续推进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激发广大学生创新创业热情,展示创新创业教育成果,搭建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与社会资源对接平台。

专业群创新创业建设遵循学生人才成长规律,首先完善相关课程体系,奠定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人才培养方案中突出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的培养,专业课程体系与其紧密结合,把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到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中,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科研项目与课程教育教学、教师科学研究、专业生产实践紧密结合,积极组织专业教师相关科研成果转化,促进项目的落地转化和科研成果的商业化运营包装;突出实践教学对创新创业项目的承接,完成项目资源整合,演绎创业计划,同时促进校企合作成果转化,以课程实施、平台建设、项目挖掘三位一体共同推进创新创业建设。

完善课程思政与专业课、通识课程建设,强化一流专业建设过程监管。为主动适应课程思政精神要求,发挥示范性专业课和通识课在课程思政中的引領作用,将思政元素植入专业课程建设全过程,加强德育、美育教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人生观,专业群基于教学大纲,加强课程标准与专业教育有机衔接与融合;通过“互联网+”增加课程课程实施趣味性和实践性,提高学生趣味性和团队合作意识,结合案例教学,使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和现实问题,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和团队协作能力;做好学生思想的引导者、创新教学内容、增加教学方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使专业课与思政政治教育同向同行,“润物细无声”,形成协同育人模式,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把学生的思政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形成一批教育观念先进、改革成效显著、特色更加鲜明的试点课程,起到引领作用,进而才能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专业群复合型人才。

构建数字化、智慧化的一流专业群培养体系。随着5G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智慧城市、数字供应链等已成为新一代的产业,这对一流专业建设背景下的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原有理论体系基础上,将现有前沿学科知识更好的融合,在教学目标设定和课程内容设计上始终贯穿行业前沿人才需求,对应课程体系结合现代教育重新构建,进而实现专业理论知识、岗位能力目标与课程实践教学的综合化。通过建立与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人工智能学会、阿里巴巴集团、京东X事业部等有效沟通机制,密切关注专业群相关行业前沿动态,将其最大可能融入专业培养中,构建制造服务能力下的,数字化、智慧化的一流专业培养体系。

[参考文献]

[1]宗诚.高职院校专业群:怎么建 如何评[J].职教论坛,2020(07):40-45.

[2]覃川.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定位与内涵发展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23):57-63.

[3]赵蒙成.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偏误及其纠正:微观组织变革的视角[J].教育发展研,2020(09):63-70.

[4]陈保荣,等.专业群匹配产业的价值向度及协同治理要义[J].职教论坛,2020(07):52-57.

[5]王亚鹏.“双高计划”建设的逻辑机理与行动方略[J].教育与职业,2020(16):5-11.

[责任编辑 张宇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