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主题活动中蕴含的文化价值开展幼儿德育
2021-04-12邓燕琴
邓燕琴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3—6岁是幼儿形成思想和价值观的奠基阶段,从小对幼儿开展正确价值观引导,有着重要的意义。笔者从幼儿的生活入手,立足幼儿兴趣,以本土特产“藕”为载体,基于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心理需要,深挖本土文化的现实价值和德育价值,发扬和传承“藕文化”,提升幼儿的归属感。
关键词:幼儿园;主题活动;德育实践
中国有着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它能“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当笔者将《山海经》展现在幼儿面前的时候,幼儿目睹荷花开放,莲蓬结籽和莲藕长成的时候,目光发亮,对中国神话充满想象,对事物的发展充满好奇。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提出:教育的目的是改进生活、促進生活;教育的本身是一种生活,而生活的本身也是一种教育。人在教育中生长,这一生长一方面是指个人道德行为、智力的发展过程。另一方面是指整个人类向更高的道德和文化生活发展。
一、节庆习俗传承
中秋节和重阳节和春节等传统节日,最能体现家国大情怀。尊老爱幼是最典型的,是贴近幼儿生活的,体现了中国的传统礼节和道德观,是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的表现。我们开展《手艺传承,祖孙同乐》等子活动,在传统的祖孙同住的家庭里,幼儿与老人一起以藕为食材做菜。老人十分愿意传授烹饪手艺给孩子,从选藕到出品,一丝不苟,在祖孙互动中,充满爱意,拉近了隔代亲,符合了中国的道德伦理之乐。
在看到中秋节回乡和春运堵车的情景,幼儿非常难以理解,这么辛苦的回乡路,为什么还是年年如是?这就是家是“藕”,亲情为“丝”,是“藕断丝连”难以割舍的情怀。在《寻访藕灯传承人》活动中,鉴于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要求,我们利用互联网,让两个空间隔空无缝对接起来。就如“一带一路”一样,将梦想凝结为共同愿望,让理想变为现实。我们通过主题学习,幼儿体验了与世界对接的方式。
陈鹤琴提倡“活教育”。他认为“大自然、大社会”就是“活教材”。教师紧紧抓住“过年”这个契机,家庭、社区和幼儿园三位一体同向用力,“藕街迎春花市”就热热闹闹地开张了。
幼儿园是一个小社会,那么家庭、社区以及外界人文环境就成了一个大社会。在小的社会里,教师通过捕捉幼儿的兴趣、大的社会里,家庭观察幼儿的认知,给予积极的支持和导引,不断刷新幼儿的道德认知,丰富他们的道德情感。幼儿眼中的过年,最关注的就是“吃”。在教师组织幼儿《广饮广食》谈话中,幼儿了解到年节食品,寓意连年有余,甜甜蜜蜜的“糖莲藕”是本土特色,也想亲手制作。教师给予大力的支持,制作糖莲藕的活动开启了。同时,广府讲求意头,特色过年食品“煎堆”也在“藕街迎春花市”渐露头角,是拜年必不可少的赠礼。“煎堆碌碌,金银满屋”是广州人对美好生活的期盼的写照,幼儿被这充满生活气色的年味感染,谈话间流露着身为广州人的骄傲。
二、艺术匠心精神传承
据史料记载,我国裱画工艺已有1700多年历史。“三分画七分裱”,裱画工艺好坏直接影响画面的整体效果,这个中国特色工艺,让幼儿充满期待。在《寻访藕灯传承人》活动中,我们要给传承人送一幅亲手绘制的“六六大顺莲藕图”画作为见面礼。幼儿的经验是用双面胶、固体胶和白乳胶等裱画。宣纸很薄,一下子就弄破了。于是教师给幼儿看国画装裱工艺。幼儿非常惊讶,看似普通的一幅画卷,装裱起来却那么讲究。但是当装裱好的3.6米长的画展现在眼前时,震撼了幼儿的心灵,他们都赞叹地说:“太漂亮啦!”幼儿感受到中国画的魅力,自豪感油然而生。一个幼儿说:“这么长的画,估计只有我们班才有,我们创造了吉尼斯纪录呢!”笔者告诉幼儿:“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有5.287米,比这个更长,现在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在我们番禺紫泥的宝墨园就有一幅陶瓷仿制的。”《清明上河图》是怎样的?笔者通过视频让幼儿去了解清明时节汴州的繁华景象和自然风光。幼儿被充满生活气息的画面惊艳,纷纷说:“真热闹啊!这么大的画,要多长时间才能完成啊!”这是一个精神传承,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文化与道德传承
(一)添丁挂灯
挂藕灯是番禺地区的传统习俗之一,每年的农历正月初八,村民就给本村新增的男丁上灯,大摆筵席,热闹非凡。现在重男轻女的陋习已经慢慢改变了,但是这个习俗就流传了下来,寄寓添丁发财,薪火相传的美好愿望。
在《寻访藕灯传承人》活动中,我们带着幼儿共同制作的杰作“六六大顺莲花图”横卷轴画卷登门拜访。拜访的礼节要提前渗透和练习。每一处细节都体现了德育痕迹。例如进屋见面、赠画、剪彩等等礼仪。当藕灯展现于幼儿眼前的时候,幼儿好奇地提出问题:“为什么藕灯是白色的?为什么是五个?”苏师傅耐心解释道:“白色表示‘肥肥白白,五个藕筒表示‘五福临门‘五子登科‘五谷丰登等。”幼儿通过活动丰富四字成语,这都是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符合当今社会的价值观。
在活动《探访藕灯传承人》中,很多幼儿都不知道要送礼物,更不知道应该送什么礼物。所以教师组织幼儿了解拜访礼节,最终确定送《六六大顺莲藕图》,并解释寓意后,幼儿才知道这个传统礼节。中国传统故事《鲁班学艺》也说明了师傅的重要性。另外,在《财神爷派利是》环节,财神爷说的话、讨利是该说的话和道谢都很有讲究,必须要吉利、意头好。这对于发展粤语起重要推动作用。
(二)坚韧的品德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其中处处体现着一种坚韧的中华优秀品质。我们去探访的藕灯传承人苏师傅,他十年如一日,继承着父辈的手艺。我们惊讶地发现藕灯无需铁线等支架就能呈现完美的弧度,这就是手艺人的精妙之处。据苏师傅介绍,光一个藕筒都可能要两天的时间。只有热爱和坚持才能忍受这么漫长的过程,才能让手艺到达炉火纯青的地步。我们需要这样坚韧不拔的精神,来传承和发扬传统精神。在活动《精明挖藕人》中,幼儿看到挖藕人在严寒中锯开冰块,很少发现“勇敢”“创新”“坚持”“快乐”等优秀品质。当教师引导幼儿夸赞藕,挖掘挖藕人的道德价值,挖掘好人好事和好物(我们称作“金莲藕”,甘于遮蔽锋芒,储备能量)成为新的道德行动,“告状”行为逐渐少,被“金莲藕”的好事替代了。这再次印证教师的引导在德育中的作用。
幼儿的经验源于生活,道德教育回归生活,以生活化德育模式,是符合时代特征和幼儿的认知水平以及心理需要。我们提倡接纳世界不同文化,但首先要正根,知道我是谁,要到哪里去才出发,才能不忘初心,回归自我,方为立本。
参考文献
[1]乔占泽.一种值得深思的教育方式:生活化德育[J].学园,2014(21).
[2]李召存.课程知识的教育学属性追问[J].全球教育展望,2007(10).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直属机关幼儿园,广州5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