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规则》视角下构建深度融入的义务教育小学阶段家校合作生态
2021-04-12唐滔
唐滔
摘 要:学校和家庭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港湾,是教育实实在在发生的第一现场。《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的实施,表明教师要活化规则,培养家长主动参与深度融入合作的角色意识,由被动的告知向主动的参与转化,由单边的施教向深度的融入转化,从而构建深度融入的义务教育小学阶段家校合作生态。
关键词:教育惩戒规则;小学教育;家校合作
《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以下简称《规则》)的实施,我们需要重整行装再起航,构建深度融入的义务教育小学阶段家校合作生态,为学生提供更加优化、更加适合、更加有价值的教育环境,同时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保障和规范学校、教师依法履行教育教学和管理职责,保护学生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一、由僵化的规则向活化的规则转化
义务教育小学阶段的学生,从六周岁入学到十二周岁读完小学六年级毕业。在这样的年龄跨度中,学生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规则》中的第五条明确了学校应当结合本校学生特点,依法制定、完善校规校纪,明确学生行为规范,健全实施教育惩戒的具体情形和规则。在制定的过程中,应当广泛征求教职工、学生和学生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以下称家长)的意见。还可以组织学生、家长以民主讨论形式共同制定班规或者班级公约,报学校备案后施行。我们应清晰地知悉,校规校纪所实施的教育惩戒是教育而不是惩戒,应对于培养学生习惯、影响学生心灵、树立良好品德发挥出校规校纪至关重要的作用和效能。
1. 活化教育惩戒规则的制定人员。制定人员在教职工、学生和学生父母的基础上,还可邀请学校的法律副校长、法律顾问,街道或村居的关工委,形成校家社一体的校规校纪制定人员,从人员的多角度进行合理化的规则制定。
2. 活化教育惩戒规则的制定方式。规则的制定过程中,可以使用微信问卷星、民主讨论会、纸质无记名意见征询等方式与家长进行沟通,切实让校规校纪接地气,同时也成为教育家长的过程。
3. 活化教育惩戒规则的制定时间。规则实施过程中,需要一段时间检验其合理性。因此,校规校纪的制定时间建议每一年都进行修订及完善,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深化和调整。
只有教育惩戒符合实施细则和校纪班规的规定,才能让教师行使教育惩戒权提供法律保障。在制定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与家长一起,由僵化的规则向活化的规则转化,并根据实际进行不断地优化,让校规校纪的教育惩戒发挥出最大效能。
二、由被动的告知向主动的参与转化
当教师告知家长孩子违反规则时,家长都会陷入焦虑中。如何根据校纪班规进行适度的教育惩戒是我们当前要关注的重点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家校深度融入的合作。
家长与学校的关系基本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类型是积极配合、主动参与、深度融合;第二种类型是按要求做、基本完成、公式化联系;第三种类型是被动告知,往往需要催促才能完成相关工作。学校当然希望所有的家长都是第一种类型,但是每一个家庭都有各自的特点,有着不同的故事。学校与家庭深度融入合作时,首先应进行家访。通过家访了解学生家庭的基本情况,了解学生家庭中是否有特殊的情况存在;其次,我们可以通过家长会、团建等形式,让家长意识到“主动参与”和“被动参与”对学生成長与发展将会有着不同的影响,以深度融入主动参与为基础,共同签订《家校共育承诺书》,外化和固化家长主动参与深度融入合作的角色意识;最后,要发挥家长的优势,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社会实践平台。
深度融入合作需要家长主动参与教育过程,为校纪班规进行适度的教育惩戒提供最良好的生态环境。例如:对于学生在学校内打架,教师要及时地制止并冷静地分析打架的原因,注意倾听学生打架的始末、想法,在处理时要做到公平公正。我们还要与家长共同教育孩子,此时家长的积极主动参与,根据校纪班规进行适度的教育惩戒,效果一定是好的。这里的教育惩戒也需因事而定:如果是因为一些小矛盾引起的打架,或一个拥抱,或说“对不起,我们要做好朋友!”就可以解决;如果问题比较严重,我们就要与家长共同加大教育惩戒的力度,对过错的一方实施责令的赔礼道歉,并做口头和书面的检讨,甚至需要家长配合执行“关禁闭”的教育惩戒。
教育惩戒要能够科学有序地实施,还应鼓励家长主动参与学校的管理。当出现学生到底是不是真的犯错时,家长与孩子可以使用校纪班规中的申诉条款,进一步明晰事情的真相,让孩子能够得到更公平、更公正的处理。只有教师引导家长积极配合和主动支持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共同实施好校纪班规中的教育惩戒,才能为孩子高质量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多彩底色,成就美好的人生。
三、由单边的施教向深度的融入转化
学生每天在校时间约6小时,学生在集体的教育教学中成长,教师作为组织者、引导者,有计划、有目标地促进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但在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教育有时会出现单边施教的情况,教育教学效果不理想。出现这一现象的家庭,大多数的家庭教育是不理想的。因此可以建议家庭也应该实施一些家庭的惩戒教育,也就是我们说的家规。只有家有家规、校有校规,学生才会有规则意识,才能意识到在家庭生活中有规则需要遵守,在班级生活中有规则需要遵守,在社会生活中有规则需要遵守。
在由单边的施教向家校合作深度融入的转化过程中,我们要引导家庭制定好家规,并实施好家规。制定的规矩要简单易懂。只有孩子懂得家规需要他如何做,他才可以自觉地遵守相关的规矩;相反,当他违反某一项规矩的时候,他就会立刻察觉到自己做错了,父母也就无须做出专断的“命令”或禁令。我们要应给予学生表达自己的权利,在实施校纪班规中的教育惩戒与家庭教育惩戒,都需要让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样才会让教育惩戒规则起到作用。
纠错需要21天效应,也就是说,当我们进行校纪班规中的教育惩戒时还需要关注教育的时长和效度,这也就需要家庭教育的配合与实施。例如学生说粗话脏话,原因是多样的,有可能是因为家庭中的成员、社会中陋习而形成的,是一种模仿的结果;有可能是为了得到教师或家长的关注和关爱;还有可能就是宣泄自己的情绪,甚至是对学校、家庭规范的一种挑战和抗争。在这些纠错时,我们要与家庭共同配合,多进行心理疏导,学校通过班队会、道德与法治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让学生明白说粗话脏话的不良影响,并借助同伴力量讨论改变这种不文明行为的方法;家庭成员共同遵守约定,不单纯使用教育惩戒,只要坚持一周不说粗话脏话,就可以奖励孩子一个喜欢的活动,反之则取消孩子一个喜欢的活动。这样,由单边的施教向家校合作深度融入的转化,不仅仅能对学生形成教育的合力,还能促进家校合作的良性发展。
《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的实施,是学校、教师基于教育目的,对违规违纪学生进行管理、训导或者以规定方式予以矫治,促使学生引以为戒、认识和改正错误的教育行为。这样的教育惩戒还需要家庭教育共同形成合力,我们要活化的规则,培养家长主动参与深度融入合作的角色意识,由单边的施教向深度的融入转化,从而构建深度融入的义务教育小学阶段家校合作生态。
参考文献
[1]管华.教育惩戒权的法理基础重述[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0(03).
[2]段斌斌,杨晓珉.警惕教育惩戒概念使用的泛化——兼论《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征求意见稿)》的修改完善[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20(06).
[3]孔敏.小学教师教育惩戒实施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20.
[4]李睿,陈雪儿,佘永璇,马早明.台湾地区惩戒教育的做法及特点[J].中国德育,2020(19).
[5]严育洪.教育惩戒的场合分析与尺度把握[M].北京:现代出版社,2020.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市桥龙美小学,广州5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