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Arts)在STEAM教育中的角色分析
2021-04-12王娟娟
王娟娟
摘 要:随着社会人才培养方向及学生自身发展需求的转变,STEM教学模式亟需艺术元素对其进行丰富与完善,通过创新性的STEAM教育模式对传统学科的教育内容进行平衡。为保证艺术与STEM教育中其他学科的有效对接与整合,需要准确界定艺术教育的理念与定位,从创造力、理解力、学习力三个角度突出艺术学科的价值,并基于艺术的角色定位,提出STEAM教育发展进步的途径。
关键词:STEAM教育;艺术;整合模式;价值
STEAM教育中的“A”是Arts的缩写,译为艺术。“A”集中了精致艺术(也称美术)、人文艺术等,关注学生审美的锻炼和培养,强调以艺术的眼光理解和解释世界,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随着STEAM教育理念与实际效用的广泛铺开,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逐渐认可艺术在STEAM教学模式中的价值。但是,在现阶段的STEAM教育实施过程中,存在着部分教育工作者对艺术元素的教育功能及应用价值认识不足、与艺术相关的教学活动仅实行于表面、未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艺术价值观等问题。因此,需要进一步明晰STEAM教育中引入艺术元素的主要原因,以及艺术在STEAM教育中的角色定位,进而整合出艺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相互联结的整合模式,为STEAM教育模式的创新发展提供理论基础与实践参考。
一、艺术在STEAM教育模式中的理念解析
(一)艺术性诠释
艺术性诠释所概括的内容较为丰富,但整体上可以分为两部分内容。一部分是用艺术作品对现代理念进行诠释。艺术学科在风格塑造与表达方式上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其他学科难以替代,例如,可通过创造出的艺术作品来表达作者的思想理念、传达特定的情感气氛等。另一部分是用艺术作品诠释现代现象,例如,随着物理学科研究的不断深入,总结出了庞大复杂的理论概念,而蛇吞尾图则能够具象、艺术地对物质空间进行概括性阐述,在表现物质空间层次划分的同时,传达出物理学科的循环概念。
(二)设计性思维
设计性思维是艺术学科与其他科学学科的有效连接点。设计性思维在这两类学科中的应用都有着较高的相似度,但是艺术学科对于设计性思维的运用偏向于创造力的发展,而科学学科对于设计性思维的運用更加偏向于实用技能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设计价值与意义。设计性思维主要依靠个体的认知与知觉,并将情感意义与功能性思考指向实践技能。设计性思维能够根据主体意识对事务进行不断的完善与优化,并通过合作、共情等元素来弥合客观推理与主观意识之间的差距。
(三)美感素养
美感素养是通过审美活动而逐步建立的心理感受。美感素养是一种对客观物体进行审视的技能,它使人们在审视艺术作品、艺术材料等时,能够对艺术对象进行认知解释与创造。人们对于美的认知具有共鸣性,而美感素养也会随着时代变化、认知转变、行为方式等因素进行迭代发展,此外,人类个体的识别思维、有意定向、情绪意图等也会影响美感素养的发展。培养学生美感素养,可以以上述因素为出发点,提升学生将陌生环境转换为具有共鸣感环境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自适应水平。
二、艺术在STEAM教育中的角色价值
(一)有利于创造力的提升
在培养科学学科的系统中,归纳思维占据主要地位,其能够辅助学生确定处理问题的针对性方案,而艺术学科能够提升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辅助学生探寻形式多样、层次丰富的解决方案。归纳思维和发散思维的相互统一、相互结合,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进一步完善了学生对于高阶问题的处理思维。基于艺术的本质而言,STEM教育中增添艺术内容,能够提升整体教学系统的创造力,STEM教育系统中科学学科的培养旨在锻炼学生逻辑思考的能力,而艺术则能培养学生的创造与创新能力。
(二)有利于理解力的发展
艺术能够丰富个体对于世界的观察与理解,同时,艺术能够辅助学生对于形象化内容的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对科学学科的概念认知与学习探索。相关研究表明,艺术学科的学习能够促进学生在理解、情感、认知等方面的发展。艺术学科允许并引导主观情绪参与作品创作,利用对艺术知识与作品的学习体验,认识并理解差异化的价值观,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自身价值观,而后进行个性化的艺术作品创作。对5~18岁儿童及青少年进行艺术学科对数学概念理解影响方面的调查,其中包括音乐训练、美术训练、运动训练等多种艺术形式训练等。结论表明,艺术培训与空间理解与逻辑推理具有正相关性,不同的艺术形式也会对学生数学理解能力产生不同的影响。
(三)有利于学习力的进阶
学习具有阶段性与延续性,学生只有建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才能够适应社会需求的转变。因此,长效学习与发展机制的建立具有实际意义与应用价值,而学生的学习动力主要来自兴趣爱好的影响。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进而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质量。首先,艺术学科能够丰富教学内容,提升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通过绘画、声乐、舞蹈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对于基础艺术内容的理念认知与实践能力;其次,艺术学科的培养不仅可提升学生的个体效能感,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建立学习自信,实现兴趣爱好与学科知识的良性循环;最后,通过问卷调查、实践检测、访谈对话等手段对艺术与学习力的影响关系进行研究,研究结论表明,基于艺术活动或艺术作品产生的注意力,个体中与解决问题有关的大脑部分就会变得活跃,即艺术学科的引入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注意力。
三、艺术在STEAM教育中的发展途径
(一)明确跨学科大概念的认知
当教育模式由STEM转向STEAM时,教育实践活动应当将教学重点置于艺术与科学融合的大概念、基础概念、思维习惯以及实践活动中去。在STEAM教育模式中,大概念是两种及以上数量的学科进行融合而形成的内容。设计开发STEAM教学模式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建立多个学科之间的大概念,并基于学科特性进行标准制定,同时将标准与评价相结合。例如,将STEAM理念下的多媒体技术运用到中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STEM理念下的多媒体技术来展示美术自身的魅力,如此,可以让学生欣赏到更多美丽的艺术作品,使艺术作品的展示更加全面。与此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发言、创新,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从而使美术课堂变得更加活跃。
在选择STEAM教学课程单元的教学主题时,教师不仅要考虑自身专业领域内的知识内容,还应对学科合作所涉及到的知识进行深入补充。在应用跨学科大概念时,教师应注意区别不同学科的定义与教学方式,保证学生充分了解不同学科之间的差异与联系,以促进对STEAM各个学科的学习与理解。
(二)强调基于艺术的实践活动
教师、课程规划人员以及相关的管理人员在开展STEAM教育时,应主动将艺术融入至实践教学中,提高以艺术元素为教学基础的重视程度,并将艺术概念、实践与STEM教学相结合。首先,应在STEAM教学中合理引入形式多样的艺术元素,保证教学内容的丰富性与教学结构的完整性;其次,各学科之间要平均整合式开展STEAM教育的基本思路,充分发挥各学科间的协同效用,形成艺术的跨领域学习;最后,艺术作为STEAM教育中的关键性内容,从多维度、综合型的应用角度来说,只有保证学生对艺术的深层次学习,才能充分激发学生思考与参与,在明晰学科联结关系与基础知识的同时,通过深入艺术实践,掌握更加全面的学科知识。
(三)充分挖掘艺术教育资源
艺术作品对人的影响主要依靠其强大的情绪渲染力与文化内涵的熏陶来达成教育功能。开展STEAM教育的形式多种多样,如线上平台、创客空间等,教育资源通道的拓宽为丰富教学内容和保证教学质量提供物质保障,而不同的教育资源会给学生带来不同的教育影响。目前,应用效果较好的教育资源开发案例就是博物馆教育,博物馆本身具备巨大的知识资源储备,其在不同方面、不同层次都有着相应的艺术呈现,在STEM教学模式向STEAM教育模式转变的过程中,完美地将艺术学科与其他学科进行衔接,既丰富了教育模式的内部结构,也更加突显了艺术教育的优势。博物馆作为新兴的教育环境符合融合式教学的发展理念,并将跨学科作品进行有机结合,提高学生对于不同学科领域学习与探索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艺术在STEAM教育模式中起着关键性的引导与辅助作用,对现代化课程的规划与教学体系的完善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STEAM教育中艺术元素的引入,改变了STEM教育中單纯以技巧、知识、标准为主的理念,使学生通过艺术学习,形成辩证分析事物的能力。为实现STEAM教育模式的科学性与时效性,同样也应对教育模式进行深入研究,提升艺术在STEAM教育模式中对于学生及其他学科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张继伟,段 红.知识建构视角下STEAM教学模式的构建研究[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20,(05).
[2]梁慧珊.STEAM教育理念在高校音乐公选课中的应用[J].大观(论坛),2020,(08).
[3]龙兴明,郑 霜,张小玲,王 珊.STEAM视域下综合实训类课程的创新设计与实践[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