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网络资源提升学生习作兴趣
2021-04-12黎园明
黎园明
摘 要:丰富、多元、有趣的网络资源为习作教学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习作教学借用网络的特点开展新的模式,以提升学生的习作兴趣。教师可以采取如下措施:拓展阅读和听书的空间,积累丰富的习作素材;运用视听资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习作热情;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多元的分享与评改;结合生活体验,开展“微习作”创作。
关键词:网络资源;习作教学;学习兴趣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小学生应“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能根据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对于中年级的学生而言,他们开始从写话转向习作,通过习作提升书面语言的运用能力,为高年级的作文做准备。在“互联网+教育”的时代背景下,丰富、多元、有趣的网络资源为习作教学提供无限的可能性,教师要认识的网络资源的价值,巧用网络资源创新习作教学模式,在提升学习习作兴趣的同时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拓展阅读和听书的空间,积累丰富的习作素材
习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的一种形式,属于输出性活动,而阅读和听书是一种输入性活动,有效的语言输入能够带动丰富的输出。因此,在利用网络资源进行阅读和听书等输入性活动,有利于为习作积累丰富的素材。阅读是写作的基础,互联网上有很多阅读资源,有的篇幅短小,适合学生利用碎片化的时间阅读,还有很多听书资源,学生可以随时随地打开来听。教师和家长要鼓励学生多读、多听,拓展学生的阅读和听书空间,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习作素材。同时,在教学中,教师要借助学生读过或听过的好的文本资源,和学生一起分析其结构、写法、情感,推动学生的习作水平的提升。
例如,无论在教学中还是在平时,笔者都注重对学生阅读和听书的引导,尤其是鼓励学生在平时碎片时间进行短文阅读或听书,进行主题阅读和听书等。主题阅读和听书往往跟教学内容息息相关,引领学生进行群文阅读或听书。在习作教学“我来编童话”之前,笔者就提前让学生课外多读多听一些童话故事,给学生推荐了一些可以在课外读或听的童话故事,这些故事都可以在网络上打开,如一些公众号上推送的短篇童话以及喜马拉雅APP上的听书内容。最受学生欢迎的是某公众号上每期推送的短篇安徒生童话,一篇比较长的童话会拆分成两三部分呈现,配上音乐和图片,还有童话讲解,学生看得津津有味。喜马拉雅APP上的资源也特别丰富,在习作教学“我来编童话”之前,笔者推荐学生听《糖果小屋》《巴巴爸爸》《森林旅店》等童话故事。另外,在这一单元每次上课前几分钟,笔者都会让学生听一篇《格林童话》,并和学生一起分析童话的故事情节及写法、情感等。这样,在习作之前,学生头脑里有了大量的童话输入,并列了解了童话的叙事结构和写作手法,在习作练习上,学生才会有兴趣地习作。由此可见,网络上的阅读资源和听书资源,如果利用得当,可以大大地开阔学生的阅读和听书空间,为习作提供丰富的素材,提升学生的习作兴趣和习作水平。
二、运用视听资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习作热情
网络上的视听资源非常丰富,有很多小学生喜欢看且对他们的学习有益的视频和音频内容。这些内容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还可以应用在课堂中,创设一定的情境,让习作的氛围更轻松有趣,提升学生的习作兴趣。通过构建具体的教学情境,融入阅读、写作等教学活动,可以增强学生在课堂上的直观学习感受,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从而让语文教学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为了活跃学生的写作思维,让学生轻松愉快地习作,在习作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丰富的网络视听资源创设习作情境,激发学生的习作热情。常见的创设习作情境的方式有播放相关主题的视频或音频内容、视频加表演、音频加讲述,以及综合媒体的应用。值得注意的是,在创设习作情境时教师还要注意筛选合适的资源,以及调控好学生活动的度,让学生在充分体验的基础上通过习作表达体验。
例如,在教学“我有一个想法”一课时,笔者首先给学生充分的表达机会,分组表达,让他们说说自己的想法,尤其是关于一些现象的看法。学生在平时已经得到锻炼,对一些现象进行思考与分享自己的见解,因此,在课堂上学生纷纷表达自己对某些现象的看法。其次,笔者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创设特殊场景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激发思维。创设情境需要网络资源的支撑,笔者课前在网络上下载了一些资料,有爸爸在沙发上玩手机的场景视频,有闯红灯的视频,有学生吃垃圾食品的视频,还有一些市场吵架的音频及一些图片,等等。这些资料都反映了一些社会现象,笔者将这些资源在班级里放映,创设问题情境,营造讨论的氛围,让学生互动交流自己的想法。最后,学生可以根据视频以及自己的解决方法编一个小短剧,并尝试表演出来,感受到真实场景中的问题并引发思考。
三、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多元的分享与评改
网络可以为习作教学提供无限的资源,它同时也是一个互动交流的平台,师生不仅可以通过网络发表和分享自己的习作作品,还可以互相评改。如今,移动互联网比较便利,为学生发表自己的作品提供了很多的平台,如一些公众号、班级群、电子杂志等。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在网络上编辑呈现出来,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进行编辑,激发学生的写作动力。同时,学生还可以在网络上看到其他同学的评论,为修改习作提供了宝贵意见。习作修改是学生对自己的情感体验、思想认识的再次思考、整合、提炼与升华的过程。学生在网络上分享自己的习作,可以促进同学间相互评改,促使学生再次审视与思考自己的习作,进而提升学生的修改水平。
在平时的教学中笔者注重学生作品的分享和评改,为学生提供作品发表的平台,采取学生自评、生生互评、教师追评的评改模式。这样的分享和评改离不开网络平台的支持,尤其是网络为分享和评改提供方便的途径,学生不仅可以随时随地阅读习作作品,还可以写出自己的评语。例如,在学习“续写故事”一课后,学生写出了大量的优秀习作作品,如有学生写了小说《海蒂和爷爷》的续写故事,写到书中的贵族小姐克拉拉经常来到山村和海蒂一起度假,海蒂成了一位小作家。该生还在续写中穿插了一些她们相处的小插曲,精彩极了。因为笔者举办过这本书的读书会,学生对这本书都比较熟悉,所以笔者将这篇续写发布到了班级群以及班级公众号上。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谈到续写的故事的精彩之处以及可以改进的地方,家长和教师也纷纷给出了意见。这篇续写的小作者认真看了大家的评语,在教师的帮助下,从习作的情感、写法、情节等方面进行了修改,进一步提升续写的趣味性和可读性,受到了大家的点赞,还投稿发表在了杂志上。因此,网络平台是很好的互动平台,通过有质量的分享和评改,学生的习作得到认可,能够提高学生的成就感,习作的兴趣也随之而来。
四、结合生活体验,开展“微习作”创作
生活化的内容是学生最容易接受的,“微习作”提倡学生将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用简短的文字写下来,随时随地地写,尤其是生活中发生的有趣的令人难忘的经历。小学中年级的学生思维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面对习作教学,必须多从由“看”到“写”入手,多做小型练笔,进行微习作训练。
首先,“微习作”的特点是简短,不要求学生写太多的字数,学生容易接受。“微习作”的字数没有要求,一般在150字左右,比低年级的写话更有深度一些,比长篇的作文更简练。其次,“微习作”可以随时随地地写,学生可以在电子设备上或记录本上随时拿出来写,也不会占用太多时间,方便操作。如,学生可以在公交车上写,在排队等待的時候写,在公园里歇息的时候写。最后,由于“微习作”比较简短,学生在写的时候自然而然地会想着用一定的语言表达最主要的意思,这样的写作可以锻炼学生用更简练的语言表达。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笔者鼓励学生进行“微习作”的练习,并为他们提供了写作方法与分享评论的平台。如,笔者在班级里设置“微习作”专栏,在网络上设置了“微习作”空间,每周从学生的投稿中选出几篇展示,学生可以在网络空间上发布和讨论自己和他人的作品。实践证明,在教师的鼓励和支持下,灵活的写作形式、生活化的内容,“微习作”受到学生的欢迎,学生的写作热情更高。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孟祥川.借助文本提升学生写作能力[J].中国教育学刊,2018(03).
[3]张学范.创设教学情境 激活语文教学[J].文理导航,2020(27).
[4]郭开合.好文章是改出来的[J].小学教学参考,2020(24).
[5]王敏.由统编教材课后习题编排谈从“看”到“写”的微习作[J].小学教学参考,2019(25).
(广东省茂名市向阳小学,茂名52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