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拥有桑塔纳 走遍天下都不怕

2021-04-12中汽文化

世界汽车 2021年3期
关键词:德国大众桑塔纳国产化

中汽文化

秋风飒飒,总是伴随着寒凉与萧瑟。在美国加州的南部,却有着不同的景象。每年的秋冬季节,美国加州的南部山谷内时常会刮起一股强风,这股强风最大的特点就是与众不同的干燥炎热,常常会让满地的落叶自燃,引发山火,恐怖异常,因此当地人习惯将其称为“魔鬼风”。在学术上,它的名字是圣安娜风(Santa Ana winds)。

虽然这股强风常引发灾难,但其席卷一切的气势,在汽车制造商看来也暗藏着美好的寓意。在20世纪80年代,德国大众汽车借用“圣安娜”的名字,把它们在当地生产出来的帕萨特B2型轿车,更名为“SANTANA”,希望这款车型能像圣安娜旋风一样风靡全球。

等这款车到了中国,他们终于如愿以偿,“SANTANA”轿车在神州大地掀起购车热潮。通过简单的音译,诞生了一个我们至今都耳熟能详的大众品牌——“桑塔纳”。

2019年,拥有81年生产历史的甲壳虫车停产,2012年,桑塔纳87停产,与此同时,全新一代桑塔纳以全新姿态开始新的征程,时至今日,上汽大众2021款桑塔纳再升级,不愧为车坛常青树……

历史渊源

说起上海的昌吉路,许多人会觉得很陌生,但提到安亭,你马上就会想到上汽大众,这里同样是上海桑塔纳的产地。桑塔纳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曾经的著名广告语——“拥有桑塔纳,走遍天下都不怕”,成了印刻在中国初代汽车消费者心中永恒的经典。

保养便宜,维修便捷,经久耐用,适用面宽广,价格实惠……或许正是这些好处让桑塔纳找到了永葆青春的“灵丹妙药”,尽管中国市场新车辈出,但你还是总能见到它屹立不倒的身影。

要谈桑塔纳就不得不把大众集团的B级车放在一起说了,AUDI A4、PASSAT、SANTANA,虽然名字各异,外观不同,但它们几个原本就是一个平台的车型,只不过在不同的时代、市场、根据不同的级别、型号产生的不同叫法而已。

大众第一代的B级车简称B1,第二代B2,依此类推,如国内常说的帕萨特B7就是PASSAT第七代车型。

第一代B1車型的销售还算不错,但这一代的B1国内从没有进口过。1978年,属于第二代B2车型的AUDI 80推出,其身材比B1略大了一点,看到它的外型一定会让你想起桑塔纳3000。

1981年,大众B2的PASSAT系列推出了标准四门五座三厢轿车版,它的出厂名字就叫做SANTANA,这就是今天仍在路上快乐飞驰的桑塔纳了。B2这一代的桑塔纳SANTANA分别被几个国家引进生产,包括中国、巴西(1984年6月开始生产)还有西班牙、南非(1981年12月)、尼日利亚(八十年代中期)、墨西哥(1984年,名字叫CORSAR)等,中国所生产的车型有两个,四门三厢轿车版和旅行版,都叫做SANTANA,而在巴西,旅行版的车子跟随德国的叫法——QUANTUM。

落户风波

20世纪70年代末,当时中国生产的轿车只有两种——上海牌轿车和红旗轿车。“红旗”专供高级官员和外宾接待。上海牌轿车是50年代水平的仿制车型,产量也少,年产量从未超过3000辆。

1978年,国家提出要开展对外加工装配业务,时任一机部副部长的饶斌建议引进一条轿车加工装备线放在上海。也是在1978年,国务院批准了“关于引进轿车制造技术和改造上海轿车厂的报告”,决定在上海引进一条轿车装配线,用轿车出口的利润来补偿进口技术装备和零部件的费用,这就是“上海轿车项目”的由来。

1978年,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针对轿车合资问题给了批示,并说:“不仅轿车可以,重型汽车也可以。”小平同志的一锤定音,也正式开启了合资的序幕。在1978年三中全会召开之前,这样的批示传出一种开放的声音。

上海汽车厂在选择合作对象时坚持了几条原则:首先是能提供适合我国市场需要的先进车型;其次是能提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模式,共同建设完整的现代化轿车工业,并且对方在国际上已具备有较强的竞争力,能参与商品出口,以解决外汇平衡;第三,同意对横向零部件企业提供技术帮助,加快零部件国产化。

但在那个年代,中国的汽车制造业相当落后,与欧美及日本等汽车制造强国相比差距巨大。而国外车企为了防止被“偷师”,在协商进入中国市场时也都会在核心技术领域严加防范,甚至日本汽车企业直接定下了原则——“只卖商品,不卖技术”。权衡之下,最终选定了唯一一个既愿意提供最新技术,又肯投入资金的汽车公司——德国大众。当时,德国大众在亚洲正与韩国进行谈判,但是中国未知的庞大市场更胜一筹,大众放弃与韩国的谈判,转投中国。

这是一场史无前例的谈判,从1978年11月到1984年10月,整整进行了6个年头。30多次谈判,法律文件的滞后、国内政府行政机构的压力、社会舆论导向等,都成为必须要面临的问题。然而谈判的过程,在后人来看,也对在中国建立和完善一个对外开放体系产生了影响深远的作用。

1982年6月,中国汽车工业公司和上海市共同派代表团赴联邦德国大众汽车公司签订进口100辆“桑塔纳”轿车散装零件合同,由上海汽车厂试生产。

直到1983年4月11日,第一辆上海桑塔纳牌轿车在上海汽车厂组装成功,从此开启了上海·桑塔纳的元年。

1984年10月10日,由中德双方各出资50%组建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的合资协议在人民大会堂签署,最初的期限定为25年,合同包括有关生产项目和至90年代初期,合作第一步生产能力的具体约定。1985年,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不搞“瓜菜代”

桑塔纳引进中国时,上汽大众与德国大众在前期谈判时,曾确定了一个七年时间表,即从1986年桑塔纳引进国产开始,一直到1993年为七年期满。这七年时间里,要做到国产化率提高到80%以上,而且每年都有一定的进度标准,必须保质保量地按时完成。

事实上,关于国产化的质量标准,在当时也引发了很大的争论。按照合同,桑塔纳国产化零部件必须送到德国,由德国大众进行技术认证。碍于当时国内汽车制造业的生产条件和技术水平的缺陷,生产出瑕疵品在所难免。因此,一度有了德国人在有意“卡脖子”的传言。

1988年,朱镕基针对国产化问题向上汽大众讲了这样一席话:“桑塔纳的国产化,不能‘瓜菜代,国产化零部件必须坚持德国大众标准,要100%合格,降低0.1%我们都不要”。“不能‘瓜菜代”这句话一直广为传颂,为这场争论畫上句号的同时,也正式送走了中国汽车产业“敲敲打打”的时代。

截至1987年底,上海·桑塔纳轿车国产化布点坚持依托上海,搞“中华牌”(时任上海市长江泽民说:上海轿车不是上海牌,而是中华牌。这就是要全国择优,所以叫中华牌),把国产化零部件的1/3布点到航空部、航天部、兵器部、中汽零部件联营公司、中国船舶公司等所属60余家企业。至此,桑塔纳轿车横向配套国产件达98种,一批重要的零部件,如起电动机、转向盘、座椅面套、座椅软垫、蓄电池、消声器、排气管、喇叭、继电器等实现了国产件配套。1982年投放市场的产品,其技术标准高于国际同类产品。直到1990年,桑塔纳轿车整车和发动机开始实现出口。

1991年2月,邓小平视察上汽大众。看着一辆辆簇新闪亮的桑塔纳从电脑控制的生产线上开下来,他无限感慨地说:“如果不是改革开放,我们生产汽车还会用锤子敲敲打打,现在大不相同了,这是质的变化。”此时,桑塔纳的生产规模已经可以达到 5万辆,小平同志高瞻远瞩地提到:“别说是5万辆,我看搞30万辆也可以。”

风靡神州

虽然早期桑塔纳轿车配置相对简单、驾驶座位稍低、后座乘坐感较差,但凭借在当时国产轿车中难得一见的扎实底盘、优质的做工和用料,以及宽敞的空间,依然赢得了消费者的信赖。桑塔纳自引进以来,在国内作为中级轿车在售卖,购买者的年龄层多样化,车型售卖之火爆也让德国大众汽车所惊奇。

1992年,上汽大众和德国大众联合开发桑塔纳2000的工程正式启动。桑塔纳2000在巴西版Quantum“宽腾”原型车的基础上重新设计了底盘轴距,比普通桑塔纳增长了108mm,同时还加大车身离地间隙和后座的空间。1995年,桑塔纳2000成功下线,4月25日 上海桑塔纳 2000 型轿车在北京凯宾斯基饭店正式与中外来宾见面。与桑塔纳轿车相比,其外形更加饱满,鲜明流畅,性能提高。作为中国人参与开发的第一款车型(开发到上市只花了三年时间),1995年正式投放市场后得到了用户的好评。

在整个90年代,桑塔纳2000作为一款高品质商务轿车,迅速占领了国内中级公务及商务车市场。1993年全国生产轿车23万辆,其中上海桑塔纳轿车产量10万辆,占全国轿车产量的44%。1995年,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主导产品桑塔纳轿车生产16万辆,同比增长38.8%,国产化率达87.79% (桑塔纳车 2000型国产化率65.84%),国内市场占有率达50%,并形成了20万辆的年生产能力,以及较为完善的轿车零部件配套体系。1996年,桑塔纳轿车国产化率达90%,桑塔纳2000型轿车国产化率达80.7%。1997年,桑塔纳系列轿车产量达23万辆,同比增长15%,累计生产轿车97.3万辆,创中国轿车工业年产量和累计产量的新记录。

自1995年桑塔纳2000推出之后的8年中,上汽大众不断推陈出新,先后推出了“时代超人”、“自由沸点”、“俊杰”、“时代骄子”、“时代阳光”等系列改进车型。

其中,桑塔纳2000最值得提起的是在1998年3月25日,推出装备有AYJ电喷发动机的Santana 2000时代超人,排放达到了欧Ⅱ标准。不仅如此,其发动机还配备了8气门电控多点喷射系统,动力有了明显的提升。

在安全配置方面方面,它配备了更多的安全装备,主要包括ABS、液压助力转向等,提供了更周到细致的安全保护。

1999年,上汽大众加快提高现有产品的技术含量,推出两款桑塔纳出租专用车和 LPG 双燃料车,实现包括统一司标、统一顶灯、统一内饰在内的“七统一”配备标准;下半年又推出“桑车新秀”99 款桑塔纳 GL轿车,在动力性(电子燃油喷射系统和5挡变速器)、舒适性(加装液压助力系统、离合器液压泵、新门把手系统)、安全性(改装 12 寸制动盘、制动加力系统)和环保性(三效催化)等方面作出重大改进。

2000年,桑塔纳和桑塔纳2000出现产销量下降。2000年3月22日,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采取了买桑塔纳轿车送价值5000元电脑的促销活动。随后多家公司纷纷效仿,不断翻新花样,积极促销。

2004年1月31日,桑塔纳2000系列车型停产。次日,也就是2004年2月1日,桑塔纳2000的继任者桑塔纳3000正式上市,从桑塔纳3000项目起,上汽大众就开始了自主开发探索之路。这宣告上汽大众完成了从技术引进到技术创新的改變,开启了中国现代汽车工业发展自主开发的新篇章。

桑塔纳3000的整体设计是在桑塔纳2000基础上改进而来,值得一说的是,其配置方面的全面升级——内饰包含变频式空调,以及先进的中央电控系统,可实现对中控门锁、电动车窗、大灯灯光等的智能化集中控制。

安全性能方面,桑塔纳3000超越者有4个标准三点式安全带,后排中间座椅配备两点式安全带,给前排乘客提供了两个安全气囊。“超越者”的ABS还采用了电子自动分配EBD系统。此外,ABS+EDS也是超越者的标准配置,这也是EDS(电子差速锁)首次被应用到桑塔纳轿车上。

在2007年桑塔纳3000停产之后,桑塔纳4000并未真正投产。2008年,上汽大众在桑塔纳3000的基础上推出了第四代改进车型——桑塔纳志俊(vista)。

2012年10月29日,桑塔纳87的取代车型New Santana在德国沃尔夫斯堡首发。新一代桑塔纳一改老款桑塔纳的70年代造型风格,与廉价的设计感。全新桑塔纳是基于新的平台,在动力、外观以及配置等方面也进行了全新设计。

历久弥新

“修长的车身,硬朗的造型,熟悉的手动档,超级好的视野、特别容易上手。宽大、实用、适应性强、SUV般高底盘通过性、耐用、超低的故障率、最便宜的配件随处可见、只要是修车店都能修。”这样一款连续生产了29年外观几乎没变,方方正正,简简单单,经典配方的车,现在看也不过时。

当然,上汽大众在各个年代对车型的不断改进,也帮助了桑塔纳用了30多年完成了百万辆的销量神话,也正因如此桑塔纳在国人心中才变得更加经典。

随着时间的延续,我们也逐渐认识到桑塔纳对于中国轿车走进千家万户的历史意义。桑塔纳的出现,打开了中国汽车工业利用外资、引进技术、加速发展的全新格局,并带动了一大批配套工业的技术进步与轿车零部件产业的振兴。先进的流水生产线、高比率的国产化、规模化的量产,这些在过去中国汽车工业史上无法想象的事情,在改革开放政策指引下最终成为了事实。桑塔纳见证了一代汽车人从青涩走向成熟,它的到来让上汽大众乃至中国汽车产业迎来了一个崭新时代。

在国人心目中,桑塔纳代表的更多是一种汽车情结,也是一种对20世纪80年代纯真岁月的回忆。那时,普桑不是最漂亮,最高档的汽车,但依旧离普通百姓非常遥远。政府、机关单位、私营老板专属座驾,儿时想都不敢想何时能乘坐一次,更不敢想有一天拥有一台桑塔纳。后来,普桑又变成了大部分人的驾照考试用车。不管何时,它确实是一台大众神车。买车时没有考虑,最后停产了,慢慢的又变得非常怀念,或许这就是情怀吧。

猜你喜欢

德国大众桑塔纳国产化
特大型桥梁供电系统国产化改造探讨
元器件国产化推进工作实践探索
我和一汽-大众 【连载六】
ASM-600油站换热器的国产化改进
基于国产化ITCS的卫星导航仿真研究
大众“尾气门”的内部审计应对
德国大众工厂发生机器人杀人事故
上海大众桑塔纳启动困难
桑塔纳3000车冷却液温度偏高
新桑塔纳1.6车第2缸不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