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塞腰鼓: 贯穿千年的生命鼓舞

2021-04-12蔡馨逸

作文周刊·八年级版 2021年3期
关键词:安塞腰鼓秧歌

在陕西省延安市安塞区文化馆里,珍藏着一块当地出土的宋代腰鼓人物画像砖,只见腰鼓人手握鼓槌一手在前一手在后,双脚跳起,仿佛正在敲击挎在腰间的腰鼓。据考证,腰鼓在安塞传承发展已有2000多年。

安塞地处黄土高原腹地,鄂尔多斯盆地边缘,古时有“塞北锁钥”“上郡咽喉”之称,自秦朝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据《安塞县志》记载,北宋区划更改,以“安定边塞”之意在金明故城设安塞堡,南宋沿用安塞堡,开堡为县至今。

《山海经》记载,鼓是黄帝与蚩尤大战时发明的。由此可见,鼓在很久以前就广泛用于战争。相传驻守在安塞的士兵把腰鼓当作和刀、弓、箭一样重要的作战工具。一遭敌袭,便以鼓报警,传递信息;两军交锋,要以鼓助威,震慑敌人;若战事失利,则以鼓告急,请求救援;当克敌制胜,就以鼓为乐,庆贺胜利。

到了近代,对安塞人来说,最熟悉的腰鼓声不是万马奔腾,而是每年春节与欢笑、祝福一同回响在乡野小道的锣鼓声。

“沿门子”是安塞的传统年俗。腰鼓队挨家挨户拜年,每到一户人家,腰鼓队尽情表演,送上美好祝福,主人也要拿出米面或烟酒招待腰鼓队,表达谢意。腰鼓队从正月初二出门,直到二月二才“收兵归营”。安塞人与腰鼓为伴,以腰鼓为荣,祖祖辈辈在腰鼓声中繁衍成长。

20世纪40年代,党中央在延安时,安塞的腰鼓队多次到延安枣园、杨家岭,为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中央领导同志演出。《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后,鲁迅艺术学院的艺术家们深入农村,创新秧歌、腰鼓等民间文艺形式,开展“新秧歌”运动。

秧歌队、腰鼓队成为宣传党的方针政策,鼓舞人民群众参与保家卫国战斗的“文艺轻骑兵”。这些秧歌和腰鼓被称为“斗争秧歌”“胜利腰鼓”。

在安塞,几乎村村有腰鼓队,家家有鼓手。1996年,安塞区被命名为中国腰鼓之乡。2006年,安塞腰鼓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安塞人打着腰鼓登上了第十一届北京亚运会开幕式、上海世界博览会、国庆70周年大型文艺晚会的舞台,走上了德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的街头。

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学习和传承安塞腰鼓的队伍。安塞区按照“文化输出、旅游导入”和“文化养民、文化富民”的思路,围绕腰鼓、民歌、剪紙、绘画、曲艺等民间文化“五张名片”,统筹推进“文化+旅游+农业+精准脱贫”深度融合发展,重点打造“三村一园”,建成千人腰鼓表演村、东方毕加索绘画村、陕北信天游大舞台3个文化产业村。

安塞腰鼓,从千年前的古战场传到新时代;安塞腰鼓,从黄土高原的山坳跳向世界舞台;安塞腰鼓,是安塞人从小接触和传承的文化,现在还成为很多人增收致富的方式之一。千百年来,无论安塞腰鼓随时代变迁生发出怎样的新内涵,自强不息、乐观向上、奋力拼搏的腰鼓精神始终如一。

(作者蔡馨逸,选自《半月谈内部版》2020年第11期。有删改)

猜你喜欢

安塞腰鼓秧歌
唐代的腰鼓这样演奏
安塞腰鼓的体育文化价值与传承发展探究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河北地秧歌”的探究
探究河北地秧歌发展受阻的外界因素
秧歌:老北京的“广场舞”
在黄土地上飞扬的安塞腰鼓
安塞区开展“我们的中国梦”义写春联活动
你好,腰鼓
激发兴趣,简化腰鼓教学
drum dance in ansai 安塞腰肢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