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网络育人平台构建
2021-04-12塔丽婷
塔丽婷
(长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 长春 130032)
如今我们已经步入网络应用开发的密集阶段,根据数据调查显示,中国网民数量已经超过10亿,互联网成为现代社会人群尤其是年轻一代获取消息和动态的主要渠道,网络舆论将直接影响和引导着人们的思维观念和价值取向。现在诸多意识形态都是诞生于网络、传播于网络、兴盛于网络。众多错误理论思潮也都是依附于网络温床而得以繁衍发酵。在这个看不见摸不着的舆论漩涡中,能否正确利用其优势,将直接关系到我国意识形态安全[1]。而高校作为网络使用和信息传播的主要场所,必须增强思政工作的针对性,能够以正确的三观分辨是非曲直,引导构建全新的舆论格局。这样不仅可以丰富高校思政教育的渠道,还可以拓展教育内容,切实优化大学生学习过程和实际效果,对助推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价值和示范作用。
1 新时代高校网络育人体系构建的必要性
伴随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深入普及,网络思想正在深刻地影响社会风气和人们的价值意识,并且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行各业,教育行业更是如此。一方面,新媒体的迅速崛起使得信息的传播呈现出多元化趋势,给传统教育带来极大程度的冲击。另一方面,大学阶段对于学生来说是性格品行形成的重要时期,其因为生理年龄和心理年龄尚未发育成熟,对于网络上的诸多诱惑没有绝对的控制力,从而加深了高校教育者的工作。反过来看,网络对于传统思政教育的冲击也是极大的,高校作为摒弃虚拟意识的主要阵地,在这种形式下适时开展网络育人平台,并不是在和网络其他思想进行抵抗,而是顺应时代潮流,借力打力。因此开设网络育人平台,不单是迎合现代学生的主流心理,还是揭示网络发展新媒体的发展趋势,只有如此,才能牢牢把控住教育的话语权,将网络巨大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对当代大学生起到了寓教于乐的教育作用。
1.1 思政教育的环境在变化
00后一代作为未来国家建设的栋梁之材,他们的成长之路伴随着网络的兴起到盛行,是使用和掌握网络空间的集中群体。他们对信息的时效性和多元化有着超高的接收能力和操控能力。网络不但彻底颠覆了以往学生学习、交流等的方式,还从衣食住行每一个角度全方位地融入学生的生活中[2]。利用网络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日常生活学习的常态。根据数据记载,目前全国的高校已经全部进入网络时代,使用现代市场上热门的软件接收和传播社会的热点动态是司空见惯的事情,并且越来越多的学生更愿意将自身的情绪和思想发表于这种社交软件上,并非和父母、朋友的交谈。在网络媒体自身优势的加持下,学生对网络依赖的程度逐渐加重。因此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正面临着网络世界这一新的境遇,而有效开展网络育人平台已经成为针对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新趋势。
1.2 思政教育的模式在更迭
新媒体立足于新时代,与传统媒体之间最大的差异就是信息传播方面,新媒体是在现代社会多方技术的支持下,以手机电脑等移动终端的形式来体现,通过人们的使用频率进行传播的新媒体形态。其不但打破了传统信息传播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还呈现出了多重化的优势[3]。因此可以结合目前大学生主要存在的集中关系进行详细分析,即师生、朋友、陌生人。首先师生之间的联系主要作用在课堂之上,一个是知识的传播者,一个是知识的接收者,借助课堂的形式进行互动性展现,表现在两者之间的交集关系。期间此过程呈现出真实性和教育性,并且能将大量的知识和良好的品行从行为举止中表现出来,帮助正确引导校园舆论的风向。其次是朋友关系,其主体主要指熟人、同学、朋友之间互相进行的中间场域,可以建立现实和虚拟世界之间的交流关系,以朋友之间的互动为主,具有较为平常和理性的沟通氛围,例如经常使用微信、QQ等社交媒体平台来交流探讨,这些场域具有调动学生内心情感和主观能动性方面的作用。陌生场域顾名思义是主体之间不熟悉不存在现实关系的交往媒介场域,利用微博、抖音等社交平台结识的虚拟关系。其表现特点为导向性弱、不具可控性等。多重化的网络社交渠道给学生主体带来必然多样化的互动场域,如若在这种局势下依然单一采用传统思政教育方式,恐怕已经无法在新时代的多种场域中发挥出全部时效,因此构建网络育人平台显得格外重要。
1.3 思政教育的阵地被替换
大学生肩负着国家的兴衰,因此在大学时代培养大学生的政治立场、三观价值、个人能力和思想品质至关重要。而网络对大学生在这些方面的塑造和树立均起到关键作用。尤其是人才竞争越来越激烈,面对这些所谓新潮观念的冲击,部分大学生已经出现了不同程度上的信念模糊,信仰迷茫等情况。还有一类学生几乎从不关注主流媒体,众多消息的来源仅靠网络消息的推送,可以说明,互联网已经成为当下大学生树立思政品质的重要平台,网络平台具有资源广、自由度高等特点,基于这种条件下,为接受能力和模仿能力极强的学生带来了极高的便利[4]。在这样的环境中,只有坚定不移地坚守正确的政治观念和意识形态,才能不断提升网络育人平台的实效性。因此各大高校应该自觉占据网络育人平台阵地,把握主动权,才能培养出更加全面和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未来中国的建设者。
2 新时代网络育人面临的现实境遇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众多领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新时代,每个人都是一个鲜明的个体并且一个单元的传播能力被有效放大,直接打破了以往思政教育的局限性。思政教育的场域迅速更迭,身处这样的大环境之中,当代大学生的成长背景和发展领域变得更加多样性,传统教育主体的权威面纱正在逐渐旁落,为其带来了一场思政教育的主权危机[5]。简单来说,新时代的新媒体技术无时无刻不在冲击并重新定义教书育人的概念和方法。
2.1 媒介环境质量较差,制约网络育人教育理念的有效推进
网络信息五花八门,难辨真假,并且有大量不良言论和思想充斥其中,面对大量反复的信息资源,给大学生对于真假信息和思想的取舍能力设置了一定困境。大学生因为年龄和经历的关系,涉世未深阅历尚浅,在众多错综复杂的信息中,原本的价值观已经被冲击得七零八落,很难坚守本心不被其误导和干扰,进而迷失正确的价值取向,导致高校网络育人平台进展缓慢。从主观方面来说,大部分新媒体运营为了追求热度和话题,以此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并获取商业利益,间接导致了网络虚假信息的泛滥,给网络环境制造了大量的干扰。新媒体本身就以虚拟性和开放性为前提逐渐盛行。而正是因为新兴的产业,其相关约束的法律还未完善,相关部门对媒体的监督力度无从下手,所以这也是导致近年来网络信息事故经常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众多因素的堆积切实影响了高校网络育人平台的良好发展。
2.2 内容生产针对性不足,制约网络育人的持续深入
对比新媒体行业发展得一日千里,高校网络育人平台的起点低,且作用方法和接收形式均有别于传统的思政教育,这就对高校网络育人平台的教育理念和展现内容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如果只是单纯地把传统的思政教育内容直接搬到网络平台,那么高校开展的网络育人平台将是无效的,网络育人平台的实效性也无法保证。在如今这个内容为王、创新至上的时代,新媒体平台搭建高校育人网络就要做到与时俱进,投其所好,用新颖的教学手段配合思政教育内容。如果一味地只是为了应付学生,不站在学生的立场进行针对教育,不但不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会出现无功而返的情况。从学习层面的角度来说,内容上差强人意,从生活角度来说,众多普通题材的出现根本无法激发学生对于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因此造就了新媒体平台功能始终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效果。
3 新时代高校网络育人体系的路径构建
高校发展网络育人的根本目的,不但吐露了其自身的规律价值,对于思政教育创新性的提高也具有现实价值。目前高校网络环境鱼龙混杂,内容质量较低,并且这些问题日益严峻,因此创设适合现代大学生的教育新手段,已经成为各大高校培养现代人才的关键选择。
3.1 净化校园网络媒体环境
作用于新时代的媒体,以传播性和渗透性的特点遥遥领先于传统媒体,而高校教育工作者要强化媒体平台的巡查和监督力度,在面向学生群体的媒体工具页面中,选择正能量和具有积极价值的图文消息,加强设置功能,通过设立网络平台检查站和网络巡警,彻底抵制低俗、消极等信息的流入,针对带有误导性、反面性等的信息及时遏制[6]。高校管理者还要系统培养学生独当一面的能力,从而传授给学生日后在社会及生活中的生存技能,从源头上抵制不良信息的传播。
3.2 拓展校园新媒体平台
新媒体技术作用下,信息传播途径变得五花八门,信息表达方式也不再是传统单一的文字,丰富多彩的自媒体平台交流方式深得现代年轻人的追捧,究其原因,新媒体平台在传播内容时具有生动性,可以灵活展现人物特点,因此将其内容向生活化方向发展具有现实意义。一方面,可以结合新媒体的优势打造校园文化的活动主题,不仅可以体现出互动的真实性,还能将思政教育用另一种表达方式委婉地阐述出来,使得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接受政治教育的熏陶,以此间接地达成网络育人的目的。另一方面,可以将新媒体和信息环境相融合,以此展现其功能性[7]。通过新媒体的优势进行广泛利用,针对视频、音频、动画、图片等的新媒体表达形式,及时发布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资讯、实事等,开通留言、问卷等网络小应答,做到及时听取每个学生反馈的真实建议,并针对问题的严重性展开交流,并深入探讨,以此实现高校网络育人平台的精准定位。
4 结语
如今,网络育人方式已经成为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新场地和新范式,但是这并不代表新媒体可以彻底代替传统教育,相反,网络育人体系依然要建立在现实思政教育的基础之上。面对这样教育形式的延伸,探寻网络育人规律,夯实网络育人机制,使当代大学生能够真正具有坚定且正确的政治立场和三观品行,具有重大积极的现实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