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创新创业公共实训基地建设模式创新
2021-04-12范永杰
范永杰
(山西大学商务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0)
“互联网+”模式将新型技术与传统行业结合起来,实现了对传统行业发展模式的创新和优化,为各领域发展提供新的机遇,创造更大的经济价值。创新创业公共实训基地建设作为丰富人才技能的重要场所,在建设过程中也应该加大“互联网+”模式的应用率,对基地功能予以创新和完善,充分发挥其作用优势,为社会前行提供更多专业、可靠的人才。
1 “互联网+”创新创业公共实训基地建设模式的创新意义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经成为我国的主流发展理念,是目前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我国在落实《关于建设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的实施意见》中,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出新的要求和指导指标,希望在政府和市场引导下,在问题导向作用下,实现对创新创业公共实训基地的建设,创新体系模式,改善示范基地建设水平。“互联网+”背景下,各行业为在激烈竞争中逐渐进行自身模式的转型和升级,并利用“互联网+”行业,创建新的营销和生产渠道,强化自身能力,加快前进步伐[1]。
高职院校作为技术型人才培养的摇篮,是创业活动开展的重要场所,也应该在现有规范要求下尝试创新和改造,拓展实训机会,为社会输送更多高新技能人才。而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公共实训基地的建设,为技能培训提供坚实保障,也为员工思想及创新意识的深化提供了支持。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公共实训基地秉持着开放、共享、共赢的基本原则,通过与外部机构、人才的协作以及资金的大力支持,创建创新创业公共实训基地,提升人才技能水平,同时借助实训基地,与企事业单位密切联系,进一步了解企事业单位的结构模式与理念,完善双创型人才培养平台,为人才的日后就业奠定坚实基础。
2 创新创业公共实训基地的现状
为保证高质量、高技能型人才输出,我国加大了实训基地建设力度,并要求高职院校通过加强实训意识、开展校企合作、落实产学研结合发展模式,优化技能型人才培养水平,改善人才的专业技能和素质。不过在工作落实中,将重点推向了创新和就业方面,创业内容涉及较少。另外,根据对高职院校发展情况的分析可知,在创新创业发展中,由于培养机制不健全、办学理念与时代发展不协调、办学力量不足等问题,使得高职院校在创新创业发展上存在独立性,合作共赢落实度不够,再加上投入资金有限,实训基地的建设、师资力量的组建、技术创新等均无法达到规范要求,整体效果不理想。因此,公共实训基地的建设引起了部门的重视,国家开始鼓励在职业院校开展公共实训基地建设。
从投资主体角度分析,可将创新创业公共实训基地划分为三种形式:一是由政府部门出资单独建设,整个项目落实及基地管理、对接等工作均由政府委派专业人员负责,为高职院校及社会群体提供实训场所,并出具专业证书;二是由政府、院校、培训机构三家共同筹资建立,内部各项工作的开展均是由三家共同委派人员,组建专业团队,促进实训基地的正常运转;三是由政府出资,对现有的实训基地实行整合与重建,之后再向院校和培训机构开放,发挥其培训和服务功能[2]。
这三种模式虽然参与人群相同,但在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上存在较大差异,如果不能对这三种模式加以有效区分,将阻碍创新创业公共实训基地的运转。第一种建设模式在运行中是由政府全权负责,运行机制建立及管理模式的确定会直接委派给下属机构或社会专业机构。如杭州市公共实训基地是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负责项目建设,基地日常的运行管理则是由其下属的公共实训指导中心负责。第二种建设模式中,政府部门只参与基地建设和管理工作,而运营商不会过多干预。如绍兴市公共实训基地是由政府和学校共同出资建设,实行“政府主导、学校主体”的管理与运行模式。第三种建设模式与以上两种完全不同,是由政府提供资金,对院校和培训机构现有的实训基地负责重新整合及建设,之后再委派专业机构运行管理。如青岛市职业公共实训基地就是由政府出资,在山东省轻工工程学校基础上整合建成的[3]。
3 创新创业公共实训基地现存问题
经过多年发展后,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公共实训基地已经逐渐完善,人才培养、技能训练、资格鉴定等均取得较好成绩。不过随着社会形势的转变,实训基地存在的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快速解决,会影响未来发展效果,降低服务质量。
3.1 创业功能受限,未有实质性进展
高职院校在发展中为提高学生就业率,会根据自身条件建设实训基地,以达成技能培训目标,推动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这种方式也为高职院校层次提升带来保障,满足社会前行需求。但随着社会前进速度的加快,“互联网+”逐渐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利用“互联网+”模式开展创新和优化发展,这使得企业对人才需求发生转变,对技能要求有所提高,学生就业市场形势也越来越严峻。如果只是像以前一样,一味地追求专业和技能的培养,已经不能满足时代需求。目前很多高校还是开展单一的技能培训模式,不具备多样化的技能培训,不能培养学生的完全创新能力。
3.2 开放性和共享性不足
据调查研究发现,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在创新创业公共实训基地建设中,因为缺少抱团及合作共赢的意识,单纯地依靠自身能力架设实训基地,规模不大、条件设施有所缺失,虽然为技能培训提供了场所,但很多功能得不到发挥,使得实训基地成为资源过多占用的场所,不利于后续发展。而出现这一情况的本质原因就是实训基地的开放性和共享性不足,高职院校不愿意通过合作的方式吸收更多专业建议和意见,故步自封,不利于创新创业目标的实现。
4 “互联网+”创新创业公共实训基地构建方案
4.1 “互联网+”创业教职团队的组建
创业教职团队建立需要从运作单位和会员单位两方面加以考量。高职院校在其中起到牵头和指引的作用。按照现有规范要求,通过与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企事业单位、研究机构、社会组织间的协商合作,构建专业性、综合性的创业教职团队,为人才提供创业课程、技能培训、思维扩展等多方面资源,挖掘人才自身潜能,发挥服务作用。同时,明确创业职教集团各单位的权利和义务,保持职教集团的独立身份,开展市场化运作,促进职教集团内部校企合作和外部校企合作,形成“互联网+”创业职教集团的品牌,扩大品牌知名度。
4.2 开放共享运营机制的完善
开放共享运营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涉及较多部门机构,在“互联网+”影响下,参与机构均应该建立专业的互联网平台,且注重平台间的有效沟通和交流,建立完善的人才培训体系和职业体系,为人才发展提供更多资源和服务,达到创业创新目标。在平台构建中,主要包括企业人才供需平台、学生创业平台、中小企业服务平台、职业技术课程开发平台、校企合作平台、岗位实训平台等,将企业、院校、社会紧密联系起来,做到信息资源的互通有无,为人才成长创建良好环境和条件。
4.3 建立以五个现代化实训中心为基础的实训基地
“互联网+”背景下,传统行业需要开展进一步的转型升级,以更好地适应新的发展形势。其中尤以中小企业最为明显,但由于其自身能力限制、思想理念落后以及人才上的匮乏,转型升级不但无法为企业谋求更多福利,相反还会加速企业灭亡的速度。高职院校在未来发展中,为了不步入中小企业后尘,应当落实现代化“互联网+”创新创业公共实训基地建设模式,坚持开放共享的理念思想,在五个现代化实训中心为依托的基础上,进行优质资源的吸收转换和利用,面向职业院校、企事业单位来建设精品课程资源库,利用实训体系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技术操作能力和职业资格证书的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专业化人才。
五个实训中心包括“互联网+”创业孵化实训中心、电子商务创业实训中心、网络营销策划实训中心、物流综合技术仿真实训中心、信息服务系统开发实训中心。这五个实训中心在综合实训体系的带领下,不断尝试软硬件设施的完善和创新,引入先进技术、规范化管理以及完善的功能支持,为社会、院校、培训体系提供丰富的服务项目,构建开放共享、互惠共赢的生态发展环境。下面将对这五个实训中心展开详细探讨和分析[4]。
(1)“互联网+”创业孵化实训中心。“互联网+”创业孵化实训中心的建立为高职院校、企事业单位单一个人或团体提供了创新创业实训平台,内部包含的各种资源技术可完全开放给上述人群,并保证信息共享的及时性、可靠性,为专业技能的优化、思维体系的扩展打造良好互动平台,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在“互联网+”创业孵化实训中心建立中,设置了创意孵化室、经验交流屋和创业实战等不同类型工作室,可满足不同人群需求,且各工作室之间相互关联,为人才发展提供良好条件。“互联网+”创业孵化实训中心的建立,融合了原有“互联网+”实训中心的基本功能,再加上经验丰富的实干教师、优秀企事业干部的引入,构建专业性的指导团队,完善开展创业和培训所需的办公设备、软件、培训材料。
(2)电子商务创业实训中心。电子商务是“互联网+”时代下的重要产物,也是目前中小型企业转型升级较常使用的一种模式类型。在创新创业公共实训基地建设中,该模式的融合应用对于实现创新创业目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电子商务创业实训中心为职业院校、中小企业提供了电子商务学习的公共性实训实践共享平台,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直接对接起来,帮助相关人员进一步了解作业要点,做到所学内容的灵活应用。
在电子商务创业实训中心中设置淘宝创业室、移动电商创业室、其他平台创业室等平台,在电子商务施训基础上,通过院校内专业人员、骨干教师的引入,与国际知名公司间的网络对接和交流,为实训基地内的人员提供专业性的服务和指导,达到人才培训目标。同时完善包括创业和培训所需的办公设备、创业辅助软件、头脑风暴室、培训室、培训材料。
(3)网络营销策划实训中心。网络营销策划实训中心的建立,一方面为高职院校学生网络营销知识学习和理解提供实训实践平台,另一方面为中小企业网络营销培训服务的开展提供了理论知识上的支持和保障。在网络营销策划实训中心中,设置了项目测绘实训室、培训室、创业工作室等空间,能够为人员提供准确的市场调研数据和报告,帮助人员了解网络营销发展情况及市场发展趋势,为日后就业和创业提供保障。在网络营销策划实训中心中,指导人员由技术系、管理系经验较为丰富的骨干教师及合作企业中的专业导师组成。这些人员根据自身经验和专业知识储备,对培训内容、材料资源、所学设备等进行系统分析和优化调整,加强培训专业性。
(4)物流综合技术仿真实训中心。物流综合技术仿真实训中心是为方便院校学生进一步了解物流运行及管理相关知识、方便中小企业明确物流系统构建的实用性培训平台。在该中心内,充分利用仿真模拟技术完成物流仓库、办公室、培训实验室等场所的虚拟构建,便于学生和员工更好地开展手动操作,了解其中专业知识及技能要求。
物流综合技术仿真实训中心的建立需要对传统的物流综合实训中心有所了解,保留其中合理之处,在此技术上尝试优化调整,提高信息化、现代化水平。内部配备的指导教师除了选择物流管理系的专业骨干教师外,还采取校企合作方式,从一些大型物流集团聘用专业指导人员,加强指导专业性。同时完善包括开展物流综合管理实践所需的学习设备,为中小企业提供物流管理服务的培训系统、物流仿真操作系统软件、培训材料。
(5)信息服务系统开发实训中心。在“互联网+”背景下,信息技术、信息服务的需求有所增长,但由于我国信息行业发展时间较短,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多不足之处,尤其是专业人才缺失日益严重,直接影响信息技术、信息服务水平的提高。鉴于此,在“互联网+”创新创业公共实训平台建设中,应当完善信息服务系统开发实训中心的相关内容,构建信息化、现代化实训中心,提高人才的信息技能水平,提供更多优质的信息服务。同时,信息服务系统开发实训中心的建立也对企业信息系统建设及专业人才储备充足性的增强有着较好的指导作用。
在信息服务系统开发实训中心建立中,分别设置了创业实训室、企业培训室、校企合作室,满足不同需求的人群。建设过程中要在原有的计算机信息技术实训室的基础上,尝试扩展和调整,组建专业的指导团队,为内部人员提供科学可靠的意见和建议,帮助其突破瓶颈限制,提升信息技能水平。在信息服务系统开发实训中心内,培训内容除了熟背知识外,还包括完善的信息咨询服务培训、信息系统软件开发等,并参照实训内容配备专业设备,增强操作能力。
5 结语
本文从不同角度对“互联网+”创新创业公共实训基地建设模式的创新进行分析探讨,之后提出了科学有效的措施和方案,以期发挥出“互联网+”创新创业公共实训基地的作用优势,实现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目标,最终为社会的可持续前行提供人才支持,创造理想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