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居住区园林环境的规划设计
2021-04-12
(江苏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江苏南京 210000)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为建筑行业发展提供了较大的机会,现阶段建筑市场竞争激烈,新的城市建设要求也随之而生。城市居住区园林环境的规划设计可以使目前建设的城市居住区满足新城市建设的要求,有效提升相关建筑工程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以打造“绿色小区”为目的,提升建筑工程施工单位市场竞争力,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绿色发展。
1 城市居住区园林环境规划设计不同层面思考
1.1 城市层面园林环境规划设计思考
城市居住区园林环境的规划设计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进行城市居住区园林环境设计规划时,必须从城市整体规划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进行综合考虑,确保城市居住区园林环境可满足居住区园林绿化需求,与城市整体建设目标和绿地系统建设目标相符合。从城市整体规划与城市整体绿地系统建设目标出发,进行局部城市居住区的园林环境规划考虑,可以有效寻找到城市居住区园林环境设计规划的切入点,确保城市居住区园林环境规划设计建设的效果。
1.2 居住层面园林环境规划设计思考
由居住层面考虑园林环境规划设计时,应避免园林环境规划设计后对居住区整体建筑和居住的效果造成影响,从居住体验感、观赏性等整体进行考虑,明确规划园林环境设置地点、建设形式,布局设置等,让园林环境依照城市居住区的环境进行变化,不仅是设置城市园林风景。结合城市居住区居住体验感和实际居住情况设计的园林环境,以发挥其真正的作用。
1.3 建筑层面园林环境规划设计思考
从建筑层面考虑城市居住区园林环境的设计,城市建筑和园林环境之间是相互融合的相处方式,提升建筑和园林环境的互动性。在进行城市居住区园林环境规划设计时,可以从建筑设计风格入手匹配相应风格的园林景观,充分利用建筑空地、平台等打造形态各异、色彩丰富的园林环境,如空间花园的设置,以园林贯穿建筑、融合建筑的方式使城市居住区在进行园林环境营造时,考虑对建筑的影响,避免园林环境设置规划过于突兀或者同建筑不相符,提升城市居住区园林环境规划合理性。
2 城市居住区园林环境规划设计所需遵循原则
2.1 城市居住区园林环境规划设计生态性原则
为了确保城市居住区园林环境规划设计的效果,园林环境设计规划,须遵循生态性原则进行设计规划。生态性原则是在进行城市居住区园林环境设计时,凸显居住区的自然生态环境,避免园林环境设计过于人工化,或者存在较为明显的人工痕迹,体现城市居住区的天然生态环境。将城市居住区园林环境的规划设计与当地环境条件进行结合,保留当地自然环境的特点。园林环境的创设均以植物种植为主要方法,在进行城市居住区园林环境规划设计时,可以尽量多选择本地的乡土树木植物进行种植,以达到绿色环境和园林环境建设营造目的,降低城市居住区园林环境规划设计的成本,提升城市居住区园林环境设计经济效益。
2.2 城市居住区园林环境规划设计美观性原则
城市居住区园林环境规划设计,应注意遵循美观性原则开展规划设计工作。城市居住区园林环境设计不只是进行区域绿化的布置,还应注意园林环境创造带来的观赏作用,确保园林景观具有观赏性。由于城市居住区园林环境的创设同城市整体建设拥有一定的关联,是城市景观布置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所以,必须做好城市居住区园林环境规划设计工作,通过城市居住区园林环境的创设提升城市建设整体美观性,保持城市美感,做到城市建筑、园林绿色、城市居民三者之间的相互协调。
2.3 城市居住区园林环境规划设计节约性原则
城市居住区园林环境规划设计有相应的经费投入,如果不做好园林环境规划设计经费的管控,会导致相应投入资金的浪费,影响城市居住区园林环境规划设计的效果。在进行城市居住区园林环境规划设计时,必须遵循节约性、经济性原则,避免不必要的规划设计费用支出,结合城市居住区实际园林环境情况和设计要求进行园林环境布置方案的制定。发挥城市居住区自然生态环境的作用,利用城市居住区自然生态环境进行园林环境的设计布置,控制城市居住区园林环境规划设计的费用,考虑后续园林环境的养护管理。
2.4 城市居住区园林环境规划设计延续性原则
城市居住区园林环境的规划设计应遵循延续性原则,提升城市居住区园林环境的独特性,避免千篇一律的园林环境建设降低建设效果。城市居住区园林环境设计与历史文化结合是近年来社会发展的流行趋势,所以相关设计师在进行城市居住区园林环境规划设计时,应从城市历史风景方面出发考虑,从城市居住区文化大背景和历史大背景下进行考虑规划,利用园林环境延伸城市文化和城市历史,设计出与城市文化或者城市历史相呼应的景观,提升城市居住区园林环境的文化底蕴和文化内涵,利用园林环境延续文化。
3 城市居住区园林环境规划设计重点内容简述
3.1 合理规划设计城市居住区的园林环境
城市居住区园林环境规划设计是一个整体,须与城市居住区、周边生态环境等进行统一考虑,为了有效规划设计城市居住区园林环境,须保证规划设计工作的合理性。因此,在城市居住区园林环境规划设计过程中,应从整体进行园林环境规划设计考虑。植物是城市居住区园林环境创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其依托气候、阳光、空气生长,可改善周边环境,在城市居住区园林环境规划过程中,可以从这些内容入手进行基础的园林环境创设。可根据当地的气候情况和光照情况对不同的植物种类进行种植布局,对光照过于充足的地区适当种植植物进行遮阴,调节区域气候,通过对植物的适当布局调整,实现空气导流目的,提升城市居住区的空气质量,改善当地空气环境,结合实际情况和要求设计的城市居住区园林环境,以达到理想的规划设计目标,提升园林环境设置合理性。
3.2 注重城市居住区园林环境的景观共享
城市居住区园林环境规划设计应注重园林环境的景观共享性,确保城市居住区内的居民可以获得良好的园林景观视觉效果。城市居住区的园林环境设计不只针对某一区域的居民,其具有开放性、共享性。在对城市居住区园林环境进行规划设计时,应结合实际情况,确保每一区域的居民都能观赏到园林环境景观,拥有良好的视觉效果,城市居住区的园林环境能得以共享。应保证各区域间的园林环境布置同周边生态环境相同,每个城市居民用户均可享受园林环境,根据周边植物生态环境引入相匹配的本土植物,进行造景的创设园林环境。
3.3 加强城市居住区园林环境艺术多元化
随着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对于生活体验的追求感在不断提升,传统单一化的园林环境设计已经无法满足现下城市居民的绿化要求。城市居住区园林环境的设计作为城市建设主要内容之一,其建设效果与城市面貌息息相关,新时代城市建设要求的提升,推动了社会和城市对于园林环境布置的发展。因此,城市居住区园林环境的设计应与时代变化和要求进行结合,规划设计出多元化艺术气息的园林环境,考虑园林环境与城市居住区软景观、硬景观的结合,适当配置绿色观赏区域、文化区域、亭台等,加强园林环境的艺术气息,适当的艺术气息加入可以有效提升城市居住区园林环境的活力,促使城市居住区园林环境创设达到理想的要求。
3.4 综合考虑园林环境种植植物的多样化
城市居住区园林环境的规划设计离不开植物的配备种植,在进行城市居住区园林环境规划设计时,会涉及许多不同种类的植物种植,不同种类的植物之间,生长习性、生长要求、养护要求均不相同。在进行城市居住区园林环境规划设计时,应根据不同植物的种植要求和生长要求进行分类设置,提升园林种植植物的存活率。在城市居住区园林环境植物种植布置过程中,应考虑植物配置的功能性和种植区域的作用,如在休憩区域可以种植可遮阴的大树,在观赏游玩的区域可适当种植具有花带、花镜等具有观赏性和香味的植物,加强园林环境植物配置和周围景观的融合,提升园林环境物种的丰富性。多样化的植物种植可以适当提高城市居住区园林环境生态系统稳定性,降低病虫害问题发生的概率,有效提升园林环境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 结语
现代城市居住区园林科学规划设计工作对城市建设、人类社会发展都相当重要。在城市居住区园林环境规划设计过程中,一应从城市层面、园林设计层面、建筑层面进行综合考虑设计,遵循生态性、美观性、节约性、延续性原则进行科学的城市居住区园林环境规划设计,确保城市居住区园林环境设计达到理想目标。同时,在城市居住区园林规划过程中,应结合周边实际情况和园林环境建设目标进行设计考虑,注重园林景观的共享性和艺术性,注意不同植物种类之间的搭配,提升园林景观设置合理性和效果,充分发挥园林环境布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