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建设项目土建施工中的风险管理分析
2021-04-12
(徐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江苏徐州 221000)
地铁建设项目施工工期较长,所涉及的资金较多,一旦出现经济造价风险,会导致地铁建设项目出现工期延迟等问题,严重制约城市的经济发展。另外,由于地铁建设项目具有集中性,且在城市的核心功能区地下施工,一旦出现技术风险,则容易引起城市公共安全事故。例如,在建地铁的塌陷故障,为城市带来经济损失,同时还会危及城市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为此做好地铁建设项目土建施工中的各种风险控制管理十分必要。
1 地铁建设项目土建施工实际案例
本文主要以实际的地铁建设项目土建施工工程为例,通过分析其工程整体概括,总结归纳其中所采用的施工方案、施工技术,并提出在施工过程中常见的风险点。
1.1 工程概况
南通市城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土建施工05标包含两个地下车站(居美路站、居康路站)、两个盾构区间(通沪大道站-居美路站-居康路站区间)。标段线路总体呈南北走向,全长2 628.908 m,开工时间2017年12月1日,竣工时间2021年1月30日,总工期1 157 d,工程造价5.30亿元。
1.2 地铁建设项目土建施工方案分析
按照工程概况可知,两个地下车站和两个盾构区间的土建施工方案可以分成三个系列。
①居康路站施工方案系列。该路段主要是地下两层岛式站台车站,因此采用单柱双跨局部双柱三跨钢筋混凝土箱型结构,开挖深度为单柱双跨局部双柱三跨钢筋混凝土箱型结构,车站外包全长为206.0 m,标准段宽20.7 m,端头井宽24.8 m,开挖深度16.96~18.92 m;主体围护均采用深31.5~36.1 m地下连续墙,标准段、端头井设4道支撑(1道砼支撑+3道钢支撑),端头井另设一道钢换撑;附属结构共设4个出入口、2组风亭,围护均采用Φ850@600SMW工法桩;主体及附属结构均采用明挖顺作法施工。
②居美路站施工系列。居康路站位于新开北路与规划横一路路口,沿新开北路南北向敷设,为地下两层岛式站台车站,单柱双跨局部双柱三跨钢筋混凝土箱型结构,车站外包全长291.5 m,标准段宽19.7 m,端头井宽23.8 m,开挖深度16.6~20.5 m;主体围护均采用深30.9~39.7 m地下连续墙,标准段、北端头井设4道支撑(1道砼支撑+3道钢支撑),南端头井设4道支撑(2道砼支撑+2道钢支撑),端头井另设一道钢换撑;附属结构共设4个出入口和3组风亭,围护结构采用Φ850@600SMW工法桩,临近河道段采用Φ800@1 000钻孔桩+Φ850@600三轴搅拌桩;主体及附属均采用明挖顺作法施工。
③盾构区间的施工系列。通沪大道站-居美路站-居康路站区间双线总长4 162.695 m,其中通沪大道站(不含)-居美路站区间双线长2 019.218 m,居美路站-居康路站区间双线长2 143.477 m。区间最小平曲线半径为400 m,隧道纵断面采用“V”形坡,线路最大纵坡为26‰,最小坡度2‰,隧道中心线间距为13.0~14.8 m,隧道顶埋深约9.0~17.3 mm。每个区间设一座联络通道兼泵房。区间隧道采用盾构法施工,联络通道采用冷冻矿山法施工。
2 地铁建设项目土建施工中的风险点分析
根据南通市城市轨道交通1号线的一期工程土建施工工程施工方案设计可知,在施工现场中应做好前期的地质勘探作业,同时制定完整的施工方案和施工计划,为实际的施工作业提供指导。但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潜藏着诸多的风险隐患。
2.1 地铁建设项目土建施工设计环节的风险点
在地铁1号线的两个站台和两个盾构区间施工中,以居康路站的土建施工方案为例,经过测量设计,要求该站点采用单柱双跨局部双柱三跨钢筋混凝土箱型结构,设计开挖深度为16.6~20.5 m,而这一结构和相关的施工参数是经过前期的地质勘探,基于对该站点的人流量等参数所设计形成的。一旦在地质勘探前期,相关的勘探人员没有做好现场施工的详细勘查,该施工环节的结构的提出则存在盲目性。另外,在土建施工的各种支护方案、荷载力的计算工作中,容易受到设计计算人员的专业性不高、职业道德不高等原因的影响,从而导致计算数据失准,致使所得出的施工方案的执行力度不高,在施工现场容易出现施工安全风险。
2.2 地铁建设项目土建结构施工现场的风险点
上述提到的是地铁建设项目土建施工设计中的风险隐患点,在实际的土建施工现场中,由于地铁施工配套项目较多,施工面积较广,施工工期较长,在实际的工作中,存在诸多的施工安全隐患,施工安全风险分布广泛。如南通市城市地铁1号线的两个站点和两个盾构区间施工中,涉及混凝土工程、基坑开挖支护工程、模板工程、钢筋结构工程等子分部施工工程。以基坑开挖支护工程为例,其施工质量受到前期放样、测量工作的影响。若是采用的测量方式不科学,则测量所得的数据会出现错误,在错误的数据支持下基坑开挖的规格标准不同,基坑支护稳定性无法得到保障。另外在基坑开挖支护工程中,需要采用各种支护工具,一旦出现支护材料质量问题,基坑所达到的荷载力就会偏离设计方案,增加地铁建设项目土建施工结构安全风险。
总之,地铁建设项目土建施工中所出现的风险点涉及施工人员的专业性、施工设计方案的精准性、施工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以及施工材料的质量安全性等因素。因此当前做好地铁建设项目土建施工中的风险控制管理要求加强制度建设,做好人员管理,展开对施工现场的精准化,全寿命周期管理。
3 地铁建设项目土建施工中的风险控制管理措施
3.1 树立风险管控意识,建立完善地铁建设土建项目的安全管理制度
第一,要求能够自上而下形成风险管控意识,只有如此才能完成对地铁建设项目土建施工风险管控领导小组的建设,由项目负责人牵头,成立项目经理、项目各个施工工区相互协助、共享的风险管控组织结构。为该工作小组制定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明确各级人员的安全责任,根据地铁建设项目的土建施工内容,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将安全生产工作纳入日常管理的重中之重,落实“安全生产、人人有责”和“以人为本、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
第二,要求做好对地铁建设土建项目各种资源的制度管理。在实际的土建工程施工中,人力、机械、材料等都会影响土建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案设计、施工进度情况以及施工风险隐患点。对此要求能够梳理施工现场的各种能源资源情况。例如,制定各种机械设备的工作管理制度,确保各种证件不齐全、安全度不高的机械设备不进场使用,凡是要进场施工的机械设备都必须报监合格后使用。在漫长的施工工期中,定期定时展开对机械设备的巡查保养,确保机械设备不带病工作。
3.2 采用土建工程项目管理理念,加强对地铁项目的危险源管控
基于地铁建设项目土建施工的实际经验和案例,在施工过程中其施工设计环节、现场施工环节都潜藏着诸多的危险源。所以对这些危险源展开安全管控具有重要作用。
第一,提高项目经理的危险源防控专业知识,做好对施工中的危险源的辨识和梳理。在实际的施工中,要求项目经理部门具有丰厚的专业知识,能够对施工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辨识和梳理,如加大对高支模、深基坑、模板支架、起重吊装、临边洞口防护、临时用电和高空作业的安全检查力度,确保安全防护措施到位,确保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工作全覆盖。如要求加强对施工过程中的风险识别,通过对工程自身风险和环境风险进行识别,明确风险源,划分风险工程等级,根据风险工程分级制定详细的应对措施,对Ⅰ级、Ⅱ级风险源重点监控,编制专项应对方案。同时也要求加强施工准备期的施工安全技术交底、地质踏勘、环境核查、安全风险深入识别及风险工程分级调整等,加强施工过程的安全风险监控、评估、预警、信息报送和预警处理等风险预防和控制措施,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避免工程事故和环境事故的发生,保障工程建设工期,提高风险管理效益。
第二,落实项目施工风险的全过程管理。在现场施工中,其危险源具有普遍性、突发性等特点,遍布整个工程项目的各个环节。因此需要以全过程风险管控为出发点,从加大安全专项资金投入入手,营造良好的安全施工作业环境,提高职工的自我防范意识。还可以从制定落实施工现场安全标准化工作制度,规范职工的安全作业行为,营造良好的安全作业环境,提高对危险源的管控水平。
第三,展开对项目施工风险的精细化防控管理。在项目施工中,安全管理和质量管控是密切关联的,每一个施工工艺的质量都同项目的危险源紧密联系在一起。因此要求能够采用精细化的质量管理措施。如确保进场施工材料和防护用品的质量,使用合格的材料和产品,对施工现场的各个工作人员都制定作业标准,采取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操作者三者结合的方式,根据操作的具体条件制定作业标准,坚持反复实践、反复修订后加以确定的原则。
4 结语
综上所述,地铁建设项目关系城市的经济发展和民生建设,是城市实现规划设计的重要内容。当前在规划建设地铁项目时,必须提前做好对其土建施工作业中施工风险隐患点的总结归纳,并制定风险管控预案,从源头上提高项目工作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和风险处理能力,确保在实际施工中能够有效地规避风险,减少风险,提高地铁建设项目的施工安全质量,为现代化城市建设发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