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珠穆朗玛峰高程测量气象保障服务的思考

2021-04-12杨丽敏格央代华光

西藏科技 2021年2期
关键词:珠峰高程气象

杨丽敏 格央 代华光

(西藏自治区气象台,西藏 拉萨 850000)

0 引言

决策气象服务是指为政府等决策部门制定经济发展规划、组织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保护环境、指挥生产、军事与国防建设以及重大社会活动保障、重大工程建设等方面科学决策所提供的气象信息服务[1]。随着西藏自治区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在西藏自治区举办的重大活动越来越多,活动形式广泛、类别多样,活动规格和规模等都较以往有很大的突破,呈现出大型化、室外化等特点。重大活动受到党政部门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对气象服务的需求的要求也越来高,气象保障成为重大活动组织实施和运行体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因此,重大活动气象保障服务工作已成为气象部门重点服务内容[2]。近几年,西藏自治区气象台先后成功保障了地震气象救援、西藏自治区成立50 周年庆祝活动、“心连心”艺术团气象服务、春运、三大节日、两会期间、中国西藏旅游文化国际博览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公安边防气象服务、火险救援、跨喜马拉雅自行车极限赛等数十次重大气象保障服务工作,内容涉及突发性事件、军事、体育、文化、政治等诸多领域。本文立足2020 年珠穆朗玛峰高程测量工作气象保障服务成功案例,总结做好重大活动气象保障服务的做法和经验,分析存在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以期为今后做好重大活动气象保障服务提供参考。

1 西藏自治区重大活动气象服务成功案例

在西藏自治区气象台众多重大活动气象保障服务中,珠峰高程测量气象保障服务工作是具有历史意义的一个成功案例。2020 年正值中国和尼泊尔建交65 周年,也是人类首次从北坡成功登顶珠峰60 周年、中国首次精确测定并公布珠峰高程45 周年。2020 年珠峰高程测量是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尼泊尔联合声明》的重大举措,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2020 年自然资源部牵头组织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中国地质调查局及陕西测绘地理信息局等精锐力量,共同开展2020 年珠穆朗玛峰高程测量,本次珠穆朗玛峰高程测量综合运用了卫星遥感、GNSS卫星测量、精密水准测量、似大地水准面精化、光电测距、重力测量、雪深雷达测量和天文测量等多种传统与现代测绘技术,其测量成果将被应用在地球力学板块运动等相关领域研究;此外,本次测量还获得了高精度的峰顶气象数据,将为冰川监测、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研究提供重要客观数据资料[3]。

针对2020年珠峰高程测量气象保障任务,西藏气象部门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气象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站在讲政治、顾大局高度,将2020年珠峰高程测量气象服务保障作为头等大事。从4月份开始积极主动与自然资源部国测一大队对接,经多次沟通协商,制定了《珠峰高程测量期间气象探测服务方案》,确定了服务保障重点任务。区气象局成立了2020 年珠峰高程测量气象服务保障领导小组,加强对服务保障工作的领导、组织和协调,先后在拉萨、日喀则、定日、珠峰大本营同各方召开专题会10余次,从全区抽调精干力量,组建了由全区预报预测、地面高空、装备技术、信息网络骨干人员组成的一线气象服务保障队。区气象台不仅抽调预报首席奔赴珠峰开展现场天气预报服务保障工作,还在后方业务一线组建珠峰测高保障预报团队,增设珠峰测高专班专岗。在国家气象中心预报保障团队的指导下,利用国家气象中心研发的珠峰各高度层温度和风场降尺度预报产品,与国家气象中心定时开展天气会商,于4 月30 日开始每天10时、18 时制作和发布向测量登山队和国测一大队发布《珠峰测高专项保障预报》,5 月21 日起,向珠峰一线气象服务保障人员提供预报资料及各类数值模式产品PPT。2020 年珠峰高程测量气象服务保障期间,共制作《珠峰测高专项保障预报》27 期,数值模式产品PPT7 份。

珠峰测高气象服务保障期间,正值孟加拉湾气旋风暴活跃时期。5 月16 日,孟加拉湾气旋风暴“安攀”在孟加拉湾南部海面生成并迅速增强为特强气旋风暴,5 月20 日18 时30 分前后在印度的西孟加拉邦沿海地区登陆,21 日下午减弱为深低压。“安攀”外围云系自20 日开始影响西藏,至23 日结束,除阿里地区外,西藏大部先后出现中雨以上量级降水,沿喜马拉雅山脉南麓,日喀则东南部、山南南部、林芝中东部出现暴雨天气,亚东、错那、洛扎、隆子、波密、墨脱6 县33站过程降水在50mm 以上,其中错那浪坡125.0mm、波密松宗120.5mm。20 日至22 日,日喀则西部、南部和沿江地区出现了7级左右大风。受“安攀”孟湾风暴影响,珠峰高程测量登顶计划延期。西藏自治区气象局立即“安攀”气象服务专班,区、地市、县三级气象部门迅速行动,密切监视“安攀”发展变化及影响,及时发布预报预警信息。区气象台提前3 天预报“安攀”对西藏有较大影响,20 日发布《强降雨蓝色预警》指出“亚东至错那一带有大到暴雨雪(30~60mm)”,21日强降雨黄色预警“错那南部、隆子东部、墨脱和波密部分乡镇有暴雨(35~60mm)拉萨、昌都、那曲东部、山南北部和日喀则东南部有小到中雨,高海拔地方有大到暴雪(5~15mm)”。并在《珠峰测高专项保障预报》“珠峰(8000m以上)22—24日以多云间阴天气为主,25—27 日阴天有小雪,部分时段有中雪。22—23 日风速14~20m/s,24—28 日22~36m/s,29 日开始风速有所减弱。”

区气象台紧盯“安攀”风暴影响,结合南部暴雪过程和珠峰预报历史经验,加强对定日探空实况、2m 温度、6小时降水、风速集合预报、温度集合预报、降水集合预报等三维差值产品的分析和检验,不断提高对珠峰各海拔高度的预报能力,向珠峰登山队和国测一大队开展了珠峰各高度层次逐3 小时的精细化预报。5月26日晚,区气象台值班台长、预报首席、短期预报主班与珠峰气象服务专班彻夜值守在业务一线,为在珠峰测高现场的预报首席提供数据、技术力量支撑并开展天气会商,针对珠峰6000m 至珠峰顶不同层次的天空状况、最高气温、最低气温、风向和风速的为珠峰逐3 小时的精细预报,为高程测量登山队研判冲顶天气窗口期和安全下撤至大本营提供了科学的数据和有力气象保障支撑。

3 服务成功经验

回顾西藏重大活动的气象保障服务历程,各部门协调合作配合、上下联动是历次重大气象保障任务中积累的宝贵经验[4]。在珠峰测高气象保障服务过程中,气象保障服务人员驻扎在海拔5200m 的珠峰大本营,克服了高海拔、缺氧等恶劣自然条件和简陋的办公条件,但由于珠峰位处喜马拉雅山脉中段,地形条件复杂,站点稀缺,仅有一个自动观测站点数据可供参考,探空观测站点距离珠峰仍有一定距离。珠峰各海拔高度气象要素差异极大,故无法准确的掌握珠峰各海拔高度的天气实况数据,且各家模式产品针对珠峰地区的预报均有一定误差,种种客观条件使得珠峰气象精细化服务预报难度极大。受到大风和降雪天气影响,2020 年珠峰高程测量先后经历了5 月9 日、5月21 日两次冲顶受挫,最终于5 月27 日11 时成功登顶。这期间西藏气象部门克服重重困难,最终确保了精密监测、精准预报、精细服务,圆满完成2020年珠峰测高气象保障服务,这与中国气象局、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以及西藏自治区气象局领导有力、有序、有效组织和部署;气象部门全体气象服务人员上下联动,无私奉献是分不开的。秉承“缺氧气不缺志气”的优秀传承,高原气象人用实际行动践行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老西藏精神,形成一条具有西藏特色的服务理念、服务模式和服务能力。

通过本次珠峰测高气象保障服务,我们也认识到要在日常的业务工作和科研中,要加强检验评估各家数值预报产品在珠峰地区的预报能力;及时对南部暴雪天气过程进行分析,总结出南部暴雪过程的概念模型,为南部暴雪的预报提供了预报思路;加强对珠峰一带的天气做相关技术分析和总结,为今后珠峰一带的天气预报提供客观依据。

4 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珠峰测高气象保障服务的回顾与思考,目的在于不断提高预报预测技术和决策服务水平,更好地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但在政府和社会对决策气象服务需求日益增长的背景下,重大活动服务保障逐步突显出以下几方面的迫切需求,应着实予以加强[5]。

4.1 短时临近预报能力有待提高

需加强预报技术研究,提升预报能力,特别是目前的模式预报垂直层次少,插值误差偏大,从而对珠峰7000~9000m 的风速预报存在一定的困难;模式预报72 小时以后为逐6 小时预报产品,时间分辨率不高,对珠峰精细化预报有一定影响。

4.2 监测能力仍需不断提高

现有观测站网布局难以满足精细化气象保障服务的要求。受高原高山峡谷纵深、地理状况复杂等地形和地貌影响,对小尺度天气系统完整有效的跟踪观测能力不足,难以为精细精准预报提供有效的支撑。

4.3 仍需完善专业产品制作平台

目前西藏还没有专业化的登山预报制作平台,迫切需要针对日益增长的登山需求开发相应的登山预报制作平台,以提高预报人员对登山预报的制作效率和水平。

猜你喜欢

珠峰高程气象
咦?珠峰“身高”在变?
寻找珠峰的“脚”
气象树
《内蒙古气象》征稿简则
揭秘珠峰身高
8848.86m珠峰新高程
每年都在长高的珠峰,是怎么测“身高”的?
大国气象
美丽的气象奇观
GPS高程拟合算法比较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