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时代基层协商民主的创新和实践
2021-04-12张莎朱梦
张 莎 朱 梦
(西华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
当今世界,人工智能的发展使社会发生了一系列的重大变革,智能机器的爆炸式增长、认知科学的广泛化传播,智能技术的繁荣发展,促使机器像人一样工作的设想成为现实,人与智能机器之间、人与事件之间的距离也越来越近。人工智能对于民主政治而言,其高度的信息与决策判断能力,对于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民主建设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与此相对的,随着人工智能与社会经济生活的持续交融,国家也正在积极应对人工智能带来的经济结构和管理体制的改变。2017年,我国从国家层面对当前人工智能的发展做出了规划,提出要“建设安全便捷的智能社会”,指出:人工智能相关技术和产业将成为一个全新的、具有强劲竞争力的经济增长工具,预计将在2030年达到领先于世界的水平。中国必将努力成为世界领先的人工智能创新中心,这是成为创新型国家和经济强国先行者的基础条件。在这样的技术环境下,智能科学与技术在政治民主发展进程中的重要性日渐显现。
1 人工智能时代基层协商民主创新和实践的新机遇
人工智能科学与技术解决的是海量数据的处理和决策问题,其作为一种新兴的智能工具已成为人们快速而精准地获取重要信息、即时而高效地学习知识、便捷地进行协商交流和组织日常生活事务的重要方式和途径。人工智能是一种平台型技术,对于基层协商民主的意义十分重要。而在现实应用层面,在大量的网络平台上,一些基本的人工智能服务已经被大量应用,如电子商务平台上的客服服务。简而言之,人类正处于总体迈入人工智能时代的过渡期,嵌入人类生产和生活方方面面的人工智能新时代并不会太远。人工智能对中国特色民主政治建设正在产生深刻的影响,也为基层协商民主的创新和实践带来了难得的机遇[1]。
1.1 人工智能促进基层协商民主载体的创新
传统的协商民主是通过座谈会、协商、对话等形式来进行讨论,要求公众参与社会讨论,只有在社会讨论的规范和规则下,使公众自由参与、表达,才可能以公平、非暴力和建设性的方式在不同的相互竞争的观点之间交换意见,并在沟通和商讨中达成共识。但这样的协商方式极易受到时间、场所和人财物等资源的限制,致使协商效果不理想,无法适应政治参与意识逐渐提高的人们的要求。而在当今人工智能技术蓬勃发展的时代,以智能机器人、自动化写作系统、海量数据分析软件等为代表的智能工具和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基层协商民主主体间的交流和互动空间得到了拓展和延伸,它们以其快速、便利、高效和自动化的特点日益成为协商民主工作的重要载体。
人工智能技术能够降低基层协商民主的各种显性或隐性的成本。首先,人工智能是一项高度自动化的技术,在进行信息采集、保存和分析时更加快速精准。其次,针对问题进行专业技术筛选,从而使议题的确立更加有效和更具操作性。再者,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可以使繁杂的流程连贯地运行,如调研、组织、会议开展和公开讨论等。参加基层协商的群众可以利用身边的各类网络资源表达意见,智能平台会筛选出最优结果,使得协商结果更理性、更具代表性,促进协商的达成。最后,由参与民主协商的政府、公民和各类社会团体掌握必要的人工智能技术,提升相应的理性推理能力,根据智能算法所提供的适当选项,提供科学讨论的基础,减少效率偏差,促进公共决策大众化与个性化。因此,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基层协商民主的创新和实践提供了多种形式的新载体,与传统的协商方式相比,它更具有吸引力、凝聚力和亲和力。
1.2 人工智能促进基层协商的民主化的实现
在人工智能时代,由于其获取信息的广度和效度,每个人都能主动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观点。通过人工智能机器、智能技术自动化和智能化能直接促使协商的高效性和科学性的实现。人工智能技术还能极大提升政府组织者等的协商主导能力,创新协商表达的功能路径,使基层群众的表达权、参与权等得以很好地落实,使基层协商民主进程中公开讨论的形式得以形成。协商主体间亦可毫无顾忌地进行真实而坦诚的交流,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观点。这样可以改善过去群众无法充分、及时地获取相关信息的状况,能够有效提升公民的公共意识和集体责任感,实现对政府决策的民主监督和社会制约[2]。
基层协商民主也是实现民众和政府良性互动的有效途径,能够促进政务信息的沟通、公民自治和理性立法。就实践而言,可以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的便捷性,建立各项政策决策网上公示和重大信息公开制度,充分尊重广大协商参与者参与协商决策事务的权利,切实保障普通民众的话语权和基层协商民主的真实性;还可以促进基层协商民主的民主性、科学性、高效性和有效性的统一,有利于国家真切地落实科学民主决策的理念,也更加符合国家发展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3]。
1.3 人工智能促进协商资源整合与效率提高
传统协商组织者基于人工的公共事务决策,由于收集信息有限,决策效果难以精确化,因此往往存在很大程度的决策质量不高与不确定性的问题。现在,人工智能可以全面提供更有效的决策信息支持,帮助协商主体获取大量的信息和丰富多样的资源,为基层协商民主工作提供最及时、最全面、最丰富的信息,并根据协商需要自动生成多种相应的决策策略,较大程度提升基层协商民主的决策质量[4]。
现在可以采用人工智能技术帮助协商工作者通过智能数据筛选技术,发掘和整合很多新理论和现实材料,快速搜集协商决策的模板和实践范例。以小文章、系列图片、小视频和统计表格等多种形态进行宣传,图文并茂、动静结合,更加贴近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实际。能便捷地向广大群众传递先进的政策理念和相关知识,引导群众认清主流的社会价值观,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同时,若各级协商组织广泛地采用人工智能科学与技术进行交流和决策信息的传递,既可以节约大量纸张、打印机器等资源的使用,节省人力、财力和物力,降低基层协商民主的成本,还提高了基层协商民主机制运行的效率,实现了民主协商相关政治信息、政治思想和政治理念的宣传教育,人民群众意见收集和传达,政策方针制定等的便捷性和即时性[5]。
2 人工智能时代基层协商民主创新和实践的新挑战
人工智能时代为基层协商民主的创新和实践带来了许多新的机会,也提出了更多挑战。在人工智能对民主政治进行技术嵌入的初始阶段,针对新的时代转型这一现实情况,人类社会还需要思考、警惕和减少可能的冲击,及时做好迎战技术冲击的完备的战略准备。
2.1 技术采用要求更新协商运行机制
传统的基层协商民主主要是通过协商专题培训、专家咨询会、文件传达等各种会议、座谈、报告的形式实现民主讨论和决策。参加基层协商的群众大多采取基层政府主体主动组织和邀请、协商民众主体自愿报名、随机简单抽样与科学抽样等的形式产生基层民主协商代表。然而,基层协商民主的实践过程表现随意,缺乏规范,究其协商的形式、内容、程度、规范、模式等,没有合理的制度程序和实践模式,协商环节不完整,与会协商代表的意见表达不充分,决策不科学,协商的真实性和实效性不高[6]。目前,这种传统的低效运行机制已经明显不合适,不适应人民日益增长的参政议政的政治诉求。在人工智能时代,民主协商部门及工作者应运用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和工具更新基层协商民主的运行机制,提高协商效率,不断迎接新的挑战[7]。
2.2 技术采用要求较高的协商主体素质
人工智能技术相对较复杂,不仅要求在各类平台、各行业的应用上进行分析和挖掘,还要求专业人才的开发应用和工作队伍素质的提高。目前,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人工智能人才供应不足,政府部门专门的技术人才大体呈现紧缺态势。人工智能时代需要精通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掌握机器学习、数学、统计学等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日益发展的人工智能技术与贫乏的人工智能人才之间的矛盾凸显,缺乏既掌握人工智能技术又熟知业务的复合型人才已成为制约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一大瓶颈[8]。
另外,随着人工智能技术被日益广泛地应用,运用人工智能机器人、数据筛选软件和写作软件处理复杂信息已逐渐进入基层协商民主运行机制中。从现实情况来看,一些年轻的协商组织者在运用人工智能相关技术上要好于年长的协商组织者,但就相关实践经验而言,却又常常显得经验不足。年长的协商组织者虽具有较好的工作组织开展能力、丰富的基层协商民主工作经验,但他们大多对人工智能技术的了解和运用甚少,甚至有抵触情绪,对利用人工智能开展基层协商民主工作的思想意识、技术能力和自信心不足。同时,在协商中运用智能算法获取精准的讨论信息时,参与协商的主体也必须要能够掌握相关的人工智能算法和理智客观的推理判断能力,这样才能进行科学的协商参与。因此切实提高基层群众的协商民主素养,对其进行规范培训,缩小协商主体间的知识差距,也成为协商工作创新的重大挑战。
3 人工智能时代基层协商民主创新和实践的新路径
毋庸置疑,人工智能技术对基层协商民主工作的影响几乎是全方位的。人工智能科学和技术的蓬勃发展和广泛应用,既给基层协商民主创新和实践带来了新的机遇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又给其带来新的实践困境和挑战。面对新挑战、新机遇,需要全面把握人工智能的技术特性,充分发挥智能科技的独特优势,进一步创新基层协商民主的实践活动方式与方法。
3.1 利用人工智能创新智能协商机制
对基层协商民主运行机制而言,政府可视为一种公共管理的智慧集合。在人工智能不断渗入的情况下,协商主体从单一的自然人的政务智慧集合逐渐演化为人机高度融合的泛政务智慧体系,以此达到优化和可持续发展的目的。首先,应在汲取既有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鼓励群众积极进行创新,协商形式要因问题的不同而进行相应的实践方式创新。其次,要积极进行多阶段、多层次、多主体的协商,拓宽协商意见的采集渠道。再者,积极利用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机器语言等技术拓宽参与渠道,健全群众利益表达机制。最后,坚持依法协商,推动基层协商民主合理性。“完善基层协商民主的议事规则和工作规程,应用人工智能技术踊跃搭建民主协商、行政协商、参政协商、社会协商、企业协商、劳资协商、民主听证会等协商平台,使基层协商民主成为发扬民主、表达民意、集中民智、知晓民情、化解民忧的主要平台。[9]”
3.2 采用人工智能培育智能协商主体
人工智能技术在基层协商民主实践中的应用,必将打破协商参与主体传统的参与理念和方式。人工智能时代基层协商工作者和协商参与主体不仅要具备丰富的协商实践经验,还要了解人工智能技术运作的特点,熟练掌握人工智能科学与技术的操作程序和方法,充分利用人工智能相关平台交流渠道。因此,抓好协商主体的技能培训工作,建设一支既有丰富协商工作经验又能熟练应用人工智能自动化等技术的新兴协商主体是人工智能时代的现实要求。
在基层协商民主中应用人工智能科技,实际上就是建立一个强智能的协商运行机制,建立一个智能化的极具时代性的智库。如今,中国已经进入发展的新时代新阶段,紧跟时代的步伐,抓紧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的、智能的智库是时代的要求。协商机制的改革需要大量具备专业知识的专业人才,以主动应对纷繁复杂的社会问题和公众意见。同时,培养公民的科学意识、提升公民的参政能力也是加快基层协商专业化进程的重要部分。科学技术促进协商参与的专业性,社会主义民主协商需要进步的科学和数据积累作为支撑,才能克服发展道路上的困难,迎来光明的发展前景[10]。
3.3 规范人工智能保障智能协商安全
人工智能是人类社会的伟大发明,但也存在共生性、时代性和全球性的风险。智能革命为当下的法令法则和法令秩序带来一场史无前例的挑战,在民事主体法、侵权责任法、人格权法等诸多方面与现有法令制度成对立状态。面对机会和挑战,我们应时刻以人工智能的发展与规制为主题,形成制度性、法治化的社会治理体系,包括以安全为核心的法律价值目标、以伦理为先导的社会规范调控体系以及以技术和法律为主导的风险控制机制,立足我国实际需要,积极借鉴国外经验,强调数据赋权,培育群众的数据感。倘若数据都集中在超级公司手里,特别是有大量分析资源的超级公司掌握数据更具威胁性。因此,我们必须要保持高度警惕,重新优化整合政府体系的数据安全架构,尤其在当前构建完整统一的数据集合时,要进一步完善逐级分布的安全体系,做好应急和数据备份体系[11]。
对人工智能技术开发者和研究者必须进行法律约束和道德上的把控。采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相关协商或者智库建设,政府必须从现在开始就做好未来时代的行政安全伦理和规则体系建设,及时做出相应的立法设计,为构建完备的法治体系做好架构,时刻监控和把握机制运行的保密性,在政府与技术人员之间保持高度制衡状态,以保障国家和社会的安全。更重要的是,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对进入智能平台的个人信息进行加密保护,对所获得的各类数据进行保密,对拟定的各类决策,尤其涉及国家机密的要进行严格把控,严防技术漏洞,对协商过程及时跟踪反馈,制定完整、具体而细致的智能化程序和运行环节[12]。另外,投入使用人工智能机器人进行信息跟踪、问题反馈,对协商效果进行监督和检查,及时按照指标进行协商考核。最后,及时制定机器人伦理章程,围绕智能机器人进行专门立法,保证相关工作在法律掌控范围内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