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土壤环境管理“一企一档”措施研究

2021-04-12倪庆顺

智能城市 2021年11期
关键词:土壤环境台账排查

倪庆顺

(上海益驰思环境技术有限公司,上海 200235)

1 企业土壤环境管理概述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以下简称《土壤法》)和《工矿用地土壤环境管理办法(试行)》,对土壤重点监管单位提出了多项土壤污染治理相关工作要求,且应贯穿企业全生命周期。企业土壤环境管理需要在建设期和运营期加强土壤环境管理,采取相关土壤污染治理措施,并做好相关台账记录和文件归档工作[1]。

企业土壤环境管理全生命周期可分为建设期、运营期、退出期,根据相关法规和标准要求,土壤重点监管单位各阶段的主要土壤环境管理工作较烦琐。

1.1 建设期

(1)重点单位新、改、扩建项目环评阶段土壤和地下水现状评价,调查结果通过官方网站等便于公众知晓的方式,向社会公开。

(2)项目前期规划、选址阶段土壤和地下水环境调查。

(3)收并购环境调查(EDD),土壤和地下水潜在污染导致的财务风险较高,在收并购阶段应单独开展调查。

(4)涉及有毒有害物质的应重点设施防渗漏设计,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设计、建设和安装有关防腐蚀、防泄漏设施和泄漏监测装。

1.2 运营期

(1)土壤和地下水年度自行监测,自行或委托第三方定期开展调查监测,并按规定公开相关信息。

(2)土壤污染隐患排查工作,定期对重点区域、重点设施开展土壤污染隐患排查,发现存在污染隐患时,应制定整改方案,及时采取措施消除隐患。

(3)重点调查行业企业土壤污染状况。

(4)突发环境事件土壤和地下水应急预案。

(5)控制有无有害物质排放,并按年度申报。

(6)有毒、有害物质地下储罐备案,应在投入使用前,上报所在地社区的市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备案。

(7)土壤环境管理台账记录。

1.3 退出期

(1)拆除活动土壤污染治理方案和应急预案,应在拆除活动前,15个工作日上报所在地县级生态环境、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备案。

(2)调查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

(3)治理修复和风险管控。

根据《土壤法》相关条例,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及环境执法机构有权对从事可能造成土壤污染活动的企业,进行现场检查、取样,要求被检查企业提供有关资料,并对有关问题进行说明。除了常规的水、气、声、固废外,生态环境部门应对企业土壤相关活动开展现场检查。环保常规监察、执法中常检查企业“环境管理台账”,通过台账检查可初步了解企业日常环境管理工作水平,制度要求的落实情况。针对土壤日常环境管理工作,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土壤环境管理制度,依法开展相关土壤工作,并做好台账记录。

企业土壤环境管理“台账”不应局限于常规记录和制度,应包含企业土壤管理工作相关的其他文件报告,并统一归集成档,便于监督检查和“自证合法”,简称为土壤环境管理“一企一档”。

2 做好土壤环境管理“一企一档”的意义

不同于水、气、声、固,土壤尚未纳入排污许可证管理,其相关台账记录要求不明确,未有法律强制要求,企业结合自身环境风险管理的需求开展相关工作。

以往的土壤环境管理更多关注在末端治理,以最终土地出让流转环节作为抓手,出让前开展相关调查。若发现土壤受到污染,按照污染者承担治理责任的原则,污染责任人须完成修复治理或风险管控后,方可进行土地出让。末端管理模式对土壤污染存在滞后性,且出让时间比较紧迫,若开展修复或风险管控,会花费大量的时间、经费,影响工程项目进度。

当前的土壤环境管理工作开始由以往的末端治理,前移至企业经营活动的全生命周期,要求企业将原本末端开展的土壤环境治理工作分解融入日常工作中,通过隐患排查、自行监测、拆除活动污染治理、应急预案等专项工作,提前识别企业潜在的土壤污染风险点,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消除污染隐患。通过日常土壤环境管理工作,做到“早发现、早治理”,提前采取措施消除污染隐患,防止污染进一步扩散或加重,降低后期修复工程或风险管控的成本,在预防环节投入的花费低于环境污染后采取的治理修复费用。

面对逐渐严格的土壤法规要求、不断具体的土壤日常管理工作,企业可将土壤环境管理“一企一档”作为管理重点,记录、梳理日常环境管理工作,分解落实工作任务,跟踪具体工作任务完成情况,明确标企业环境合规性,识别环境风险点,提升环境管理水平,对外部检查、审核,是企业“自证守法”的有力凭据。

越来越多的大型跨国企业将“绿色制造”作为公司治理目标,要求供应商遵守相关环境法规要求,是执行企业更严格的“绿色标准”,避免发生环境污染事件,并对供应商开展相关审核工作。以往供应链企业的相关审核工作更多关注在水、气、声、固的环境符合性,随着《土壤法》的实施,人们越来越重视土壤环境符合性的绿色供应链审核。若被审核供应商可提供一套完善的土壤环境管理“一企一档”,可显著提升企业的“绿色绩效”。

3 企业依法具有土壤污染治理工作义务

根据《土壤法》和《工矿用地土壤环境管理办法(试行)》,土壤重点监管重点单位以外的事业单位、其他生产经营者生产经营活动涉及有毒有害物质的企业,具有土壤污染治理工作义务,相关工作应形成文件报告或记录。

土壤污染治理的主要内容:土壤和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环评阶段);重点设施和区域防渗漏管理;有毒有害物质地下储罐备案;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隐患排查;企业土壤和地下水自行监测;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企业拆除活动污染治理方案和应急预案;企业退出土壤和地下水调查和修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土壤和地下水污染治理;有毒有害物质排放报告;其他排污许可证中载明的土壤污染治理工作义务。

土壤重点监管单位的名单为动态管理,每年由地方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更新一次,根据《重点排污单位名录管理规定(试行)》(环办监测〔2017〕86号)相关要求,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企业事业单位,可纳入土壤环境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名录。

(1)有排污且属于土壤污染重点监管行业的所有大中型企业。土壤污染重点监管行业包括有色金属矿采选、有色金属冶炼、石油开采、石油加工、化工、焦化、电镀、制革等,各地可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增加相关土壤污染重点监管行业。

(2)年产生危险废物100 t以上的企业事业单位。

(3)持有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从事危险废物贮存、处置、利用的企业事业单位。

(4)运营维护生活垃圾填埋场或焚烧厂的企业事业单位,包含已封场的垃圾填埋场。

(5)三年内发生较大及以上突发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和地下水环境污染事件,或因土壤环境污染问题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企业事业单位。

4 土壤环境管理“一企一档”参考内容

根据土壤污染治理相关法规和技术规范的要求,结合相关土壤检查和评估工作可能需要企业提供的资料,企业可能涉及的土壤环境管理台账记录、文件报告,企业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整理归档,形成土壤环境管理“一企一档”,供日常管理和应对检查。

(1)企业基本档案。

土地权属文件包括购地合同、租赁合同;公司基本情况表包括人员和职责分工、产品、原辅材料、危险废物、一般固废、主要设备、主要建构筑物、主要工程组成等。

(2)政府文件和通知。

土壤污染治理责任书;政府相关文件,如重点单位名录、工作通知、技术指南等。

(3)场地基本资料。

地形图、地块红线图,如边界拐点坐标;场地平面功能布局图;地下设施设备和建构筑物清单;管网分布图,包括物料管网、废水管网、雨水管网等;土壤和地下水污染治理分区图;地质勘察报告。

(4)场地历史和规划资料。

土地历史用途变更情况表;企业历史改扩建情况一览表;历年总平面布局图;用地规划文件。

(5)制度文件和控制措施清单。

土壤污染治理相关制度文件清单,包括重点区域巡查制度、重点设施检维修制度、危废管理制度、化学品管理制度等;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如土壤污染治理内容;污染治理监控系统清单,包括生产监控系统、泄露检测和报警系统等;重点区域防渗、防腐、防泄漏措施清单、设计、建设、安装资料。

(6)申报清单和记录。

年度有毒有害物质排放情况表;有毒有害物质地下储罐信息表;土壤和地下水相关环境事件记录表:行政处罚、举报投诉、泄漏或污染事故。

(7)土壤和地下水监测报告。

年度自行监测;质量现状监测(环评);场地环境调查。

(8)土壤污染隐患排查报告及相关制度文件。

组织机构图和职责分工;隐患分级;排查计划,包括人员、方式和频次;总结报告;隐患整改方案;隐患验收报告。

(9)土壤隐患排查清单、记录表。

组织实施记录,包括书面、影像;重点实施、设备、重点区域防渗排查清单;储罐排查表;装卸站排查表;生产、储存区排查表;设备和管线的密封点排查表;污水处理装置排查表;隐患排查台账;隐患整改台账。

(10)拆除活动污染治理相关文件。

拆除活动污染治理方案;拆除活动环境应急预案;拆除活动环境保护总结报告;其他拆除活动过程记录文件如检测报告、监理报告、影像资料等。

5 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应加强土壤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的更新学习,通过土壤“一企一档”梳理工作任务,考核工作成效,便于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和“自证合法”。

猜你喜欢

土壤环境台账排查
高层建筑消防安全排查情况及处理对策
配网二次回路故障的排查分析
给家中来个危险排查吧
工作落实,一本台账起什么作用?
如何排查并改错
有机氯农药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土壤环境安全及其污染防治对策
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靖边规范基层党建工作台账
环保部对《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修订草案公开征求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