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洲地区沥青混凝土路面质量通病及处理方案

2021-04-12刘燕诃

智能城市 2021年11期
关键词:摊铺碾压压实

刘燕诃

(中国铁建国际集团有限公司,北京 100855)

1 工程概况

安哥拉120国道改扩建工程,总长52.188 km,标段主体施工内容包含针对原沥青混凝土路面采取破除处理措施。根据实际质量特点对路基、底基层进行修复,在成型的底基层上铺设级配碎石基层,厚度按照20 cm进行控制,路面应设置沥青混凝土耐磨层。现场气候条件呈现明显的雨季和旱季更迭的特点,对沥青混凝土路面的质量具有交替性影响,是分析中的关键考虑对象。

2 施工条件

本标段所在区域的气候为热带草原气候,存在明显的雨季和旱季更迭。降雨量最多的时间段为9月~次年4月;降雨量最少、最干旱的时间段为5~8月。本标段所在120国道为道路修复项目,路况较差,运输时间难以控制;本段河流缺乏,生产用水主要在附近小河沟进行运输,生活用水依靠深层井取水;沿线电力资源匮乏,主要由自有发电机组供电;本标段大部分地区无通信信号。

3 沥青混凝土路面的质量通病及处理

3.1 压实效果不达标

(1)原因分析。

原材料的质量不符合标准、材料用量的配合比不合理等,都会对路面的施工质量产生严重影响,后续会出现压实度不足等问题。拌和、摊铺、碾压的温度偏低时,会出现压实困难等情况,影响压实效果。选用的压实设备存在运行稳定性不足、作业精度偏低等情况时,无法高效压实路面。压实遍数、温度、设备行进速度等均为关键的影响因素,在某项或多项指标不合理时,会影响压实质量。

(2)处理措施。

①加强原材料质量控制,进场时应完成质量检验工作;组织试验,确定配合比,按照该配比取用材料,并进行充分拌和。

②根据拌和、运输、摊铺、碾压各阶段的作业特点,合理控制沥青混凝土的温度,使其可维持在合理的温度区间,为压实工作的开展创设优质的温度条件。

③以施工要求为准,适配合适的压实设备;按照规范对设备进行性能调试,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碾压应紧跟摊铺作业,在温度较高时充分落实压实工作,初压、复压、终压的温度均应达标。压实期间应严格控制各层的厚度,原则上不超过100 mm。若现场采用大功率压路机,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厚度,即150 mm。

④压路机从外侧开始碾压,逐步向中间推进;若存在铺筑式路缘石,由施工人员利用耙子清理边缘的材料,再调整压路机的作业姿态,使其外轮伸出边缘部分约10 cm,在此条件下进行碾压。

⑤沥青混凝土随拌随用,缩短中途间隔时间,混合料出厂后,及时利用运输车按照既定的路线将材料转运至现场,再进行摊铺、碾压,避免因中途间隔时间过长,出现沥青混凝土温度偏低、性能退化等情况。

3.2 平整度不达标

(1)原因分析。

①材料质量方面,未按照配合比合理选用材料,部分材料的用量过多、过少;未予以充分搅拌,混合料缺乏均匀性,存在离析问题。在材料使用不合理或拌和不均匀时,压缩量易偏离设计要求,经摊铺与压实处理后,实测高程不满足要求,局部存在平整性不足的情况。

②现场施工方面,在施工前未对摊铺机等相关设备进行详细的性能检验;未合理设置基准线钢钎,如其拉力不足,实际位置偏离设计要求,无法为路面平整度的控制提供参照基准,影响摊铺面层的平整度;摊铺作业缺乏连续性,因相关原因停止摊铺作业,后续恢复施工时,停机部位产生凹点,无法保障该处的平整性。

(2)处理措施。

①加强原材料质量控制,利用称量系统选取适量质量达标的材料,进行充分拌和,期间应及时测定温度,并控制拌和时间,使各类原材料的分布具有均匀性,规避离析问题。

②拌制完成的沥青混凝土,及时应用卸料车转运至现场,摊铺机前等候卸料的车辆需达到5辆及以上,持续性供料,避免摊铺中断。

③提前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路段组织试验,选择合适的压实设备确定作业参数,如摊铺的温度、摊铺机运行速度等,具有秩序性完成摊铺作业,使沥青混凝土路面具有平整性。

④加强对伸缩缝等薄弱部位的处理力度,保证其具有足够的平整性、稳定性,在后续不可出现下陷、受损等质量问题。将沥青混凝土摊铺到位,再根据尺寸要求设置构造物的伸缩缝[1]。

3.3 油皮、块状裂缝及龟裂

(1)原因分析。

①针对油皮现象,摊铺期间未加强质量控制,材料出现离析等现象;摊铺时未针对接头部分进行针对性处理,其压实度偏低,稳定性不足。

②针对块状裂缝现象,混合料的材料质量不合理,与拌和时间偏长、储料时间偏长等因素有关。

③针对龟裂现象,行车荷载的持续性作用为关键原因;路面基层的施工质量未得到有效控制,未铺筑沥青面层时,该部分已出现开裂,后续形成龟裂。

(2)处理措施。

①油皮处理措施,挑选优质原材料,如均质性较好的碎石集料(粒径偏差不宜过大)、性能可靠的沥青等,再根据配合比合理控制材料的用量。经混合料拌和后,及时将其转至现场,期间运输车辆平稳行驶,避免产生离析的现象。

②块裂的处理措施,应注重对沥青材料的选择,要求其对温度变化的敏感度较低,可较好适应温度的变化。此外,应加强对矿料级配的控制力度,以免出现混合料局部差异过大的情况。

③龟裂的处理措施,在许可范围内适当加大沥青面层的厚度,避免基层裂缝向上发展;提高沥青混凝土层的最下层的施工质量,将其设置为高度稳定性的抗疲劳层;合理协调现场施工要素,营造秩序化的施工条件,缩短相邻两道工序的间隔时间,将沥青混凝土摊铺到位并予以碾压。

3.4 坑槽处理

(1)冷补治理。

相较其他方法,冷补治理法可更快速解决沥青混凝土路面坑槽问题,特别是对于降水量较少的地区,这种方法的优势较为明显。在雨水充沛的地区使用该方法处理路面坑槽,须保证施工操作严格参照设计标准执行,且在施工前应彻底清理坑槽,确保其内部无积水、杂物,保障治理质量。

(2)热补治理。

热补治理与冷补治理法对应,热补方法在实际运用过程中会遇到阻碍,由该方法处理后的坑槽接缝连接不紧密,易出现开裂,引发渗水等问题,导致坑槽再次被损坏[2]。

(3)采用“修路王”维修治理。

“修路王”指沥青路面热再生养护系统,其主要基于热导系统进行工作,利用热岛系统使路面温度升高,以便施工人员开挖混凝土面层,再对其进行乳化沥青,改善混凝土性能,使其再生,实现混凝土的循环使用。处理完毕的混凝土可再次进行摊铺、找平、压实及养护,可避免出现修补连接缝,此外,该技术的施工不受天气状况的影响。“修路王”工艺需耗费较大的成本,大规模使用的难度较大。

(4)采用压缝带+沥青复原剂治理。

沥青混凝土易出现路面坑槽的原因,大部分源自积水,为了避免形成坑槽,应处理渗水、积水等问题。上述3种方法,前两种方法无法有效解决渗水问题,第三种方法虽可处理积水的问题,但成本较高。若使用压缝带+沥青复原剂治理方法,可有效解决积水的问题,同时相较于第三种方法,经济效益更明显。

①处理路面坑槽时,可结合热补工艺,在槽内喷刷改性沥青复原剂,并粘贴压缝带,将其内部填满后,再次涂抹改性沥青复原剂。此外,为了确保接缝处理的效果,应适当扩大清理范围。

②弱接缝是传统工艺中较为困难的问题之一,若施工过程中对弱接缝处理不当,将直接影响整体施工结果。为了保障施工质量,施工过程中可借助压缝带封闭弱接缝封闭,并对其涂抹沥青复原剂,同时综合其他工艺的优势,以降低施工难度、控制施工成本,提升施工质量。

③针对沥青混凝土路面出现的骨料脱离、小凹坑等早期病害症状,可将压缝带融化后均匀布设在病害区域,再铺设干净的砂粒后碾压,可有效防止病害继续发展。

3.5 早期破坏、污染

早期破坏的发生时间普遍集中在设计寿命的1/3期间,较常见的路面质量问题包含裂缝、车辙等。针对路面污染情况,其源自多方面,且该污染具有持续性,具体影响因素体现在过往车辆漏油、货车运输期间土石料洒落至路面等方面,影响路面的整体美观性,甚至出现车辆打滑等问题[3]。

针对路面早期破坏的情况,需加强施工质量控制力度,并做好日常管理工作;针对路面受污染的情况,应对过往车辆采取管理措施,禁止漏油车辆、超载车辆(货物易洒落)等车辆通行,且应及时清理洒落物,有效规避路面受污染的问题。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公路使用阶段,沥青混凝土路面易出现质量问题,同时其直接与外部环境接触,受扰因素较多,分析、处理的难度较大。针对沥青混凝土路面的质量通病,须从实际情况出发,确定具体问题、基本特征,并采取合适的处理措施。本文围绕沥青混凝土路面的质量问题及成因、处理措施展开探讨,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摊铺碾压压实
二线碾压一线的时代来了 捷尼赛思G80
环氧水磨石湿法摊铺与干法摊铺的对比
抓落实要“放权赋能”——要压实责任,不要“层层加码”
被命运碾压过,才懂时间的慈悲
振动压实法在水稳配合比设计中的应用
一场直面问题、压实担子的大考
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对鄂尔多斯长8储层的影响
碾转
欢迎订阅《碾压式土石坝设计》
单机全幅摊铺在广乐高速LM5标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