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智慧城市的规划建设

2021-04-12

智能城市 2021年11期
关键词:城市规划突发事件层面

白 羽

(上海联创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 200082)

现阶段,社会经济发展迅速,我国各层面遇到了较大的挑战,为技术发展带来了机遇,因此,智慧城市建设规划设计工作可依托优势条件不断发展。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会出现各类突发事件,传统城市规划建设面临严峻挑战与现实考验,应对传统城市规划建设中的薄弱环节、原有观念进行综合性分析。

1 传统城市规划建设存在的问题

1.1 突发事件暴露城市应急能力不足

现代城市易面临各类突发事件,城市应具备一定的应急管理能力,可及时、快速解决存在的问题,避免带来更大影响。突发事件的发生,暴露了我国大部分城市在应对突发事件中存在的问题,例如,在城市公共信息发布层面,各类突发事件的发生,加剧了城市管理和后续治理的难度。在城市服务设施公共配套层面,若发生大规模的突发事件,各类资源将进入匮乏状态,各服务机构人满为患,公共服务设施压力极大,因信息不对称性造成民众紧张不安,也让各类应急事件处理和救援工作难度更大。在城市综合防灾和应急物资储备供应层面,突发状况应对及防护设备可能出现短缺,救援人员自身也会遭遇资源紧缺的问题,承担巨大风险。

与此同时,信息流通不畅也会导致城市商家、企业出现囤积救援物资、以次充好等违法行为;基层社区层面,三社联动机制机动性不足,临阵乏力,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理念难以在基层落实。

1.2 须重新审视城市规划与公共管理服务的关系

城市规划与公共管理服务之间存在密切联系,18~19世纪的欧洲社会,部分城市就曾经因为无序发展,遭遇了大规模突发事件。公共管理服务的严重缺失,使得城市的发展受到重大冲击,也让人们意识到城市规划管理和共同服务的重要性,推动了现代意义上城市规划和公共管理服务的诞生,开启了多个学科的交叉合作。

城市规划和公共管理服务两个学科独立发展,形成各自的学科体系,交叉相对较少。直至20世纪80年代,城市规划学科更多开始关注“居民公共生活空间与规划设计”“城市公共服务空间”设计,公共管理服务的相关研究也开始逐步关注公共服务的质量与城市空间的关系。学科之间的再次合作,进一步推动了现代城市的发展。

1.3 传统城市规划建设存在诸多短板

直面当前我国遭遇的各类突发事件,特别是涉及的群众人数众多、资源调集量大的工作,就会暴露出传统城市规划建设存在的诸多问题。

(1)固守二维,忽视人本。

城市规划学科更加关注二维层面的建设,长期将城市空间视为“二维化”的均质空间。单一空间思维不仅忽视了城市空间的多元性与复杂性,也忽视了“城市人”的复杂性,忽略不同人群的实际活动特征和使用需求,尤其忽视了部分有特殊需求的人群所需要获得的帮助。

(2)学科交叉,深度不足。

城市建设发展到如今,多个学科在城市规划建设层面的不断融合。但是目前仍然存在城市规划与各个学科的交叉合作深度不足的问题,相关公共服务理念与方法尚未转化为城市规划真正的内在动力。

(3)技术方法,应用不足。

当前“新技术不出实验室”的情况较为普遍,健康城市、智能科技等规划相关的新技术、新方法,仍局限于研究层面,尚未成为规划师案头工具。

(4)城市建设,韧性不足。

传统的城市规划主要关注城市空间形态、基础设施建设等,对具有不确定性、概率较低但风险较高的灾害应对缺乏应有的关注和规划,暴露出我国城市面对重大突发事件冲击时,前期防御、应急机制、治理体系等方面存在着韧性不足的问题。

2 智慧城市——新形势下城市规划建设的重要发展方向

2.1 智慧城市建设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智慧城市是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智慧城市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1)有效应对突发事件。

在应对突发事件层面上,智慧城市可以利用高科技智能设备协助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包括各类软硬件设备设施。智能化平台或设施可以有效提升人口流动监控、服务设备设施及技术的研发、智慧城市数据更新、城市生活安全措施宣传等工作的效率,为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提供有力的支持。在应对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信息层面上,如信息公开、媒体传播、社区防护、特定人群追踪等方面,也将发挥高效作用。

(2)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随着城市人口不断膨胀,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如何让公共管理服务全面覆盖、有效服务整个城市成为困扰各个城市建设与管理的首要难题,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交通拥堵、安全隐患等问题日益突出。为了破解城市建设困局,智慧城市应运而生,智慧城市是现状解决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方式之一。

(3)带动产业和提升综合竞争力。

当前,世界各国对新兴产业的发展普遍予以高度重视。智慧城市的建设将极大地带动包括物联网、云计算、三网融合、下一代互联网以及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内的新兴产业的发展。

智慧城市的建设对交通、物流、金融、通信、教育、能源、环保等领域的发展也具有明显的带动作用,建设智慧城市对我国综合竞争力的全面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2.2 智慧城市建设进程

目前,全球已启动或在建的智慧城市已超过1 000个,欧洲、北美、日韩是智能城市的领先区域,近年来相关部门大力推动智慧城市。

2.3 智慧城市的体系构建

智慧城市的应用体系主要包括智慧物流体系、智慧制造体系、智慧贸易体系、智慧能源应用体系、智慧公共服务、智慧社会管理体系、智慧交通体系、智慧健康保障体系、智慧安居服务体系、智慧文化服务体系等。

3 智慧社区——智慧城市规划建设的重要组成版块

社区是城市的基本组成部分,社区作为城市居民生存和发展的载体,智慧化是城市智能水平的集中体现。

3.1 智慧社区概述

智慧社区建设是将智慧城市概念引入社区,以社区群众的幸福感为出发点,通过打造智慧社区为社区百姓提供便利,从而加快和谐社区建设,推动区域社会进步。智慧社区充分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集成应用,为社区居民提供一个安全、舒适、便利的现代化、智慧化生活环境,从而形成基于信息化、智能化社会管理与服务的一种新的管理形态的社区。

3.2 智慧社区的规划设计

智慧社区的规划设计,需要在居住、商业、经营、工作、休闲等各个层面满足人们的需求,社区规划“核心层、汇聚层、接入层”三级网络架构,做好二级管理,即总控制与分控制的管理工作。通过公共网络、专用网络的互联互通,实现社区智能化系统的信息交流与共享,打通区域建设的各类功能壁垒,实现信息层面的高度融合[3]。

(1)基础规划设计。

对社区的公共管线,机房工程,传输网络,住宅及商业智能化系统等进行系统规划。

(2)智慧社区的应用设计。

智慧社区内商业区的购物体验和经营活动的管理、安全管理、信息管理等均能够圆满地满足人们的日常需要。

(3)生活区的智能应用体验。

包括生活的各类配套设施以及文娱康体休闲区域等方面的智慧体验。

3.3 智慧社区的建设要点

智慧社区建设主要为两大方向,一是老旧小区的智慧化改造,二是新建社区的智慧化提升,大部分智慧社区将以城市核心区现有小区的改造和优化为主要工作。老旧小区的智慧化改造,以改善现状为目标,其改造策略是通过深入理解居民的生活需求及行为习惯,对信息基础设施、社区治理、社区服务、社区空间等方面进行改造,打造更安全宜居的智慧社区,智慧化改造最重要的信息基础设施是针对改造的公众参与平台。

在智慧社区的建设方面,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已经进入常态化,当前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已经成为智慧社区服务及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要求对社区内的设施设备等资源进行快速调动,帮助有需要的人群,如果需要将人群调动到其他区域,能够利用大数据、物联网、通信技术迅速引导人群前往安全区域。智慧社区可以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对社区内的人员情况进行监测,为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提供基础数据支持,并且可以支持多社区联动,使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更细致、全面[5]。在新形势下,人们的生活渐渐常规化,对人们生产生活的支持也成为智慧社区建设的关键内容。

在智能社区公共区域,做好停车场、物流系统、无接触系统的智能化建设,引入物流机器人、清洁机器人、红外热成像无人机等设备;做好智能化办公设备、家具设备的装设与连接,建设智能物业管理,完善有害垃圾管理等工作;关照弱势群体,做好智能长期服务等基础生活设施建设。

4 结语

智慧城市的规划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关系到社会中的每一个主体,需要政府主导、市场推动、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积极推行,带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走向更广阔的未来,为突发事件应对以及人们基本的生产生活提供强大助力。

猜你喜欢

城市规划突发事件层面
新形势下的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
新形势下的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
生态景观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探索
健康到底是什么层面的问题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高三化学复习的四个“层面”
清朝三起突发事件的处置
策略探讨:有效音乐聆听的三层面教学研究(二)
突发事件
浅析城市规划中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