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护理干预在艾滋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2021-04-12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9期
关键词:艾滋病护理人员心理

(大连市第六人民医院,辽宁 大连 116031)

艾滋病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所致疾病,HIV会对人体的免疫功能产生破坏作用。随着病情的持续进展,患者的免疫功能逐渐丧失,难以抵御病原体的侵袭,继而诱发多种严重并发症[1]。艾滋病的危害性极高,且无法治愈,需长期、持续的进行治疗,稳定病情。艾滋病患者在感染HIV后,健康状况持续恶化,同时在心理上承受着巨大的痛苦和负担。艾滋病患者易产生焦虑、抑郁、自卑等情绪,一方面来自于患者对于自身疾病的恐惧感,另一方面则来自于家庭、社会环境。在艾滋病的临床治疗和护理工作中,患者的心理问题应得到重视。良好的情绪状态有利于病情的控制,相反,负面情绪的产生则会对治疗和护理工作形成干扰和妨碍,不利于疾病的治疗恢复[2]。心理护理干预的有效开展对于改善艾滋病患者的身心健康状态有着积极的影响。本研究旨在探讨艾滋病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方法及护理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7年5月至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76例艾滋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予以心理护理干预+常规护理)和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各38例。观察组中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34~72岁,平均年龄(44.12±3.02)岁。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32~69岁,平均年龄(43.81±3.45)岁。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护理人员密切监测患者的症状、体征表现,并在临床治疗过程中进行指导,说明药物治疗的相关要求,强调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项。观察组基于常规护理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①制订个体化心理护理方案。心理护理干预在艾滋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因人而异,需充分考虑到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而采取合适、恰当的护理方法。护理人员应利用自身的工作经验,对于艾滋病患者的主要心理特点进行总结,并了解恐惧、自卑、焦虑等情绪的产生原因。在此基础上,观察患者的行为表现,主动询问其感受,对于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制订心理护理方案。②人性化护理。结合患者的心理特点,从人性化的角度出发,给予其所需的护理服务。护理人员在面对患者时,应表现出亲切、友好的态度,理解和尊重患者,让患者感受到温暖,建立和谐、融洽的护患关系。了解患者日常生活中的相关需求,尽可能予以满足。密切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警惕患者的异常表现,及时与患者沟通,了解其内心感受,给予其所需的帮助。对于患者担心和顾虑的问题,护理人员应耐心予以解答。病房环境应温馨、舒适,根据患者的生活习惯摆放室内物品,并让患者家属陪护在身边,有助于消除患者的陌生感。③认知干预。艾滋病患者对于自身疾病缺乏了解,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其恐惧感。护理人员需详细介绍艾滋病的发病机制、危害性以及防治方法,使患者对于艾滋病的认识更加全面,纠正其错误认知,使其正确看待疾病。护理人员在讲解艾滋病知识的同时,应积极鼓励患者,并以艾滋病长期存活病案为例,同时向患者宣传艾滋病临床治疗研究的最新进展,增加患者对抗疾病的信心和勇气。④家庭和社会支持。护理人员应详细了解患者的家庭状况,积极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详细说明患者的身心健康状况、日常护理中的注意事项,并对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指导。协助患者家属认真配合护理人员的工作,及时向护理人员反馈患者的信息。利用网络、电视、报纸等媒体,加大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对于艾滋病防治的关注度,增加公众对于艾滋病的了解,改变人们对待艾滋病的态度,消除歧视、偏见,减轻患者的社会压力。鼓励患者参与各类文化、娱乐、体育活动,培养个人的兴趣爱好,能够积极、乐观的面对疾病,自觉、主动的配合治疗,形成良好的遵医行为。与此同时,在护理人员的帮助下,患者能够寻找到新的人生目标,提高其对生活的希望。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应积极征求患者及其家属的意见,尊重患者的自身想法,不应代替患者做决定,或是做出强制性的要求。护理人员应将艾滋病患者视为普通患者,不宜过度的特殊、区别对待,避免增加患者的心理压力和精神负担。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比较[n(%)]

2.2 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改善情况比较 护理后,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改善情况比较(分,)

表2 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改善情况比较(分,)

3 讨论

艾滋病患者往往视自身疾病为不治之症,对于疾病治疗缺乏信心,并逐渐丧失对生活的希望[3]。目前,艾滋病仍是无法完全治愈的疾病,但可通过科学的治疗、护理,长期、持续的稳定病情,防止病情的持续进展,进而达到延长患者生存期的目的[4]。艾滋病患者的负面情绪会对临床治疗和护理工作的开展产生妨碍[5]。在负面、消极的心理状态下,往往会加快疾病的恶化。因此,在艾滋病患者的临床治疗和护理过程中,应密切关注其心理健康问题,并实施心理护理干预[6]。

心理护理干预应考虑患者的个体情况,分析其心理特征。由于患者对于艾滋病缺乏了解,易产生恐惧心理[7]。社会对于艾滋病患者的歧视和偏见,无疑会增加患者的心理压力和精神负担,使其感到孤独、无助,继而产生敏感、多疑的情绪,对于他人不信任,不能自觉、主动的配合治疗[8]。艾滋病是一种特殊的疾病,涉及到道德、伦理等方面,令患者难以启齿,进而产生自卑的心理[9]。社会的歧视会进一步加剧患者的自卑心理。心理护理干预措施的应用需要根据不同患者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有侧重点的进行心理疏导。通过心理评估了解患者的实际情况,明确各类影响治疗和护理的因素[10]。以患者为中心,采取灵活性的护理方法,给予其人性化护理,为患者营造一个舒适、舒心的治疗环境[11]。通过开展健康宣教活动进行认知干预,使患者正确认识自身疾病,改变其对待治疗的态度,认识到长期治疗和护理的重要意义。同时,加强家庭和社会支持,让患者在情感和精神层面获得鼓励,减少社会环境中的偏见和歧视,有助于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使其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12-15]。

综上所述,艾滋病患者的心理护理能够有效改善其心理健康状况,减少治疗和护理期间的干扰因素。

猜你喜欢

艾滋病护理人员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 世界艾滋病日》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心理感受
艾滋病能治愈吗
预防艾滋病
Seepage simulation of high concrete-faced rockfill dams based on generalized equivalent continuum model
在医院编外护理人员中推行人事代理择优同工同酬的研究
护理人员心理健康探析与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