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用蛇毒血凝酶在消化内镜下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中的应用
2021-04-12
(沈阳积水潭医院消化内科,辽宁 沈阳 110000)
消化性溃疡出血是一种临床常见且多发的消化系统疾病,有研究显示临床发病率达33%[1-2]。目前,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首先目标是控制出血,近年来消化内镜下注射用蛇毒血凝酶被逐渐应用在消化性溃疡出血的治疗中,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3-4]。本文就注射用蛇毒血凝酶在消化内镜下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均选自我院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共88例,采取随机抽签的方法将患者均分为参照组与干预组,每组44例,已将研究内容告知患者并征得同意。参照组患者中,男性24例,女性20例,年龄31~75岁,平均年龄为(48.12±5.78)岁,发病时间为1~35 h,平均发病时间为(12.34±3.78)h;干预组患者中,男性23例,女性21例,年龄32~74岁,平均年龄为(48.56±5.93)岁,发病时间为2~36 h,平均发病时间为(12.65±3.67)h。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均进行心电图、肝功能、肾功能及血常规检查,若患者血压<90/60 mm Hg,血红蛋白<70 g/L,则需要先进行输血治疗。参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首先为患者补充血容量,将0.2 g H2受体拮抗剂西咪替丁(河北利鑫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3022291)溶解在20 mL生理盐水中进行静脉滴注,间隔6~8 h,将0.4 g氨甲苯酸(扬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4592)、3 g酚磺乙胺(华润双鹤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1020926)与50 mL葡萄糖氯化钠溶液混匀,静脉滴注,最后给予100 mL浓度为8%的去甲肾上腺素盐水。干预组患者接受注射用蛇毒血凝酶(锦州奥鸿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80427)治疗,采用电子胃镜,选取一次性3号硬化治疗针,选用巴曲亭(蓬莱诺康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1419)2 U,与20 mL生理盐水混匀,将胃镜置入后充分冲洗,仔细观察胃溃疡的位置、大小及出血情况,在溃疡与正常组织间选择5~6个注射点,深度在3~5 mm,进针角度不大于70 °,每个点注射量为1.5~2.5 mL,之后进行生理盐水喷洒处理,观察有无出血现象,之后退镜。
1.3 观察指标 ①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其中患者的呕血、大便黑血等症状完全消失,经胃镜检查发现出血情况完全停止为治愈;患者的呕血、大便黑血等症状有所改善,经胃镜检查发现出血得到控制为好转;患者的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加重为无效,有效率=(治愈例数+好转例数)/总例数×100%。②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凝血指标进行对比分析[5-6]。
1.4 统计学处理 为保证结果的客观性与参考性,需以SPSS21.0系统对两组患者的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学检验,其中[n(%)]表示计数资料,行χ2检验,而()表示计量资料,行t值检验,若有检验值P<0.05,即统计学差异存在。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 干预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7.73%,明显高于参照组患者的79.55%(P<0.05)。见表1。2.2 两组患者的凝血指标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凝血指标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凝血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但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n(%)]
表2 两组患者的凝血指标比较()
表2 两组患者的凝血指标比较()
3 讨论
临床研究显示,随着病程进展,消化性溃疡患者中有50%以上会有出血现象,临床病死率为7%~8%,传统的药物治疗虽然能够起到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效果欠佳,需长期服药,且对患者的治疗依从度要求较高[7-10]。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胃镜被应用于消化性溃疡出血的治疗中,在胃镜指导下注射蛇毒血凝酶治疗能够促进破溃的血管壁形成血凝块,快速止血,其中的磷脂依赖性凝血因子激活物能够将凝血因子X激活为Xa,从而达到凝血、止血的效果,而蛇毒巴曲酶则可对纤维蛋白原起到水解作用,释放出纤维蛋白肽,成为可溶的纤维蛋白单体,从而促进凝血酶活化,刺激血小板的聚集[11-15]。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参照组患者(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凝血指标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凝血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但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综上所述,注射用蛇毒血凝酶在消化内镜下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疗效确切,能够成功止血并且改善患者的凝血指标,帮助患者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