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食管癌放疗中的应用价值

2021-04-12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9期
关键词:放射性梯度磁共振

(抚顺市第四医院放疗一科,辽宁 抚顺 113123)

我国属于食管癌高发的国家,对人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危害,临床主要采用放射性治疗方法治疗食管癌患者。食管癌患者在通过短期放射性治疗后,主要通过影像学检查方式观察放射治疗效果[1]。但是影像学检查方式很难对疾病的严重程度进行判断,因而不能够及时的为患者继续性治疗提供相应的依据,造成治疗的盲目性。本研究旨在分析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在食管癌放疗中的评估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1月我院收治的经病理检查证实的60例食管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有35例,女性患者有25例;年龄在46~82岁,平均年龄为(65.80±3.20)岁。经胸部磁共振检查显示30例患者伴随淋巴结转移。患者在放射治疗前均获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为食管癌,同时进行试管造影检查。在磁共振检查前均测量体温,未发现有体温的异常患者。排除放射治疗过程中采用化疗相关药物治疗的患者。

1.2 方法 分别在放疗前1 d,放疗第1、2、3、4、5周,放疗后1 d实施磁共振常规和弥散性扫描。在实施磁共振检查前,嘱患者禁食与禁水4~6 h。在患者进入扫描室前,告知患者扫描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同时帮助患者进行呼吸训练。患者取仰卧位,将体部线圈、呼吸、心电门控放置,使用磁共振扫描仪器实施检查。影像采集的方式:T1横断面为TR/TE=100/4.7 ms,反转角度为70°,FOV为400 nm×350 nm,矩阵为256×256,层厚设置为4 mm,层间距设置为0.8 mm。T2横断面为TR/TE=1 600/72 ms,翻转角度为150°,FOV为400 nm×350 nm,矩阵为384×253,层厚设置为4 nm,层间距设置为0.8 nm。弥散横断面为TR/TE=6 800/70 ms,FOV为400 mm×350 mm,矩阵为128×128,层厚设置为3 nm,层间距设置为0 mm。放疗方式:使用真空体膜固定患者,实施磁共振与增强CT扫描,扫描范围包括患者的颈部与胸部,通过放射与放疗科医师对大体的肿瘤面积、靶体积实施勾画。勾画的原则主要是结合增强CT扫描图像与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图像,在食管内镜下评估大体肿瘤的体积。大体肿瘤体积前后均外扩2.0 cm,确定临床靶体积。临床靶体积均外扩0.5 cm,确定靶体积。

1.3 观察指标 对弥散图像显示弥散示数值进行测量,由2位具备10年以上工作经验的医师共同评估影像质量。将质量合格弥散图像经影像后处理自动模拟工作站表观扩散系数(ADC)图。采用显示肿瘤最大、最清晰层面为感兴趣区域,针对同一患者,尽量选择同一ADC图区域,以平扫与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为参照[2]。测量放疗前1 d,放疗第1、2、3、4、5周与放疗后1 d弥散成像ADC值。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放疗后的ADC值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放疗前后的ADC值比较()

表1 放疗前后的ADC值比较()

3 讨论

食管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肿瘤,每年约有30万人死于食管癌。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因地区而异。我国是世界上食管癌发病率最高的地区之一,平均每年约有15万人死于食管癌。食管癌男性的发病率高于女性,发病年龄往往超过40岁。食管癌患者的典型症状是吞咽困难,首先是干燥食物难以下咽,其次是半液体食物,最后是水和唾液不能吞咽。在发病早期患者的症状通常不明显,但吞咽坚硬食物时可能会有不同程度的不适感,包括胸骨后烧伤、针刺样或牵引样疼痛、停滞感或异物感。该疾病的病情进展缓慢。持续的胸痛或背部疼痛往往提示病情已进展至晚期,且肿瘤已侵入食管组织。当肿瘤阻塞引起的炎症和水肿暂时消退,或者某些肿瘤脱落时,可暂时缓解阻塞症状。如果肿瘤侵犯喉返神经,可能会出现声音嘶哑;如果肿瘤压迫颈交感神经节,可能会产生霍纳综合征;如果肿瘤侵入气管和支气管,可能形成食管、气管或支气管痉挛,在吞咽水或食物时可能会咳嗽;如有肝、脑和其他器官转移,可能会出现黄疸、腹水、昏迷等情况。在食管癌患者的体格检查期间,应特别注意是否存在淋巴结肿大、肝脏肿块、腹膜积液、胸腔积液和其他远处转移等。

食管癌属于一种恶性肿瘤,病死率相对较高,并且在农村地区较为多发。大部分患者在确诊食管癌时病情已处于中期和晚期,给临床治疗造成相应的难度。食管癌的出现和生活环境、生活习惯密切相关,在通常情况下,食管癌的出现与吸烟、大量饮酒密切相关[3]。食管癌的出现也与某些相关性疾病相关。对于不符合手术指征的中期和晚期食管癌患者的主要治疗方式是放射性治疗,经过放射性治疗会使得肿瘤体积缩小,从而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4]。食管癌患者通过短期放射性治疗后,能否达到放射治疗目的,单纯依赖影像学检查方式很难进行判断。X线、断层扫描摄像能够发现部分缩小的肿瘤实质,但需数个月甚至较长时间,因而不能够为患者提供继续治疗的依据,同时会提高肿瘤复发率,导致治疗的盲目性[5]。伴随磁共振技术的不断发展,视野也由单纯形态学变化转变为生理病理代谢性方面变化,有助于为放射性治疗评估治疗效果提供相应的参考依据。磁共振弥散成像属于功能成像技术的一种,主要是采用水分子微观扩散运动,提供细胞的密度、组织结构方面等信息[6]。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与传统磁共振成像的不同之处在于其基于水分子运动。磁共振扩散加权在自旋回波(SE)T2加权序列180°脉冲之前和之后增加了2个对称的扩散敏感梯度脉冲;对于静止(分散低)水分子,第一梯度脉冲质子自旋去相位将被第二梯度脉冲重新聚焦,信号不会减小;对于移动(分散)水分子,由于第一梯度脉冲引起的质子自旋相移将离开原始位置,不能通过第二梯度脉冲重新聚焦并且信号减小。因此,可使用ADC来表示测量的体内分散。

本研究结果显示,放疗后的ADC值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在食管癌临床治疗过程中采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检查,能够有效观察到食管癌患者的治疗进程,有助于评估临床治疗效果[7]。

综上所述,食管癌患者在放疗后的ADC值显著升高,采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能够对食管癌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早期的评估,提高临床对食管癌的诊断准确性。

猜你喜欢

放射性梯度磁共振
居里夫人发现放射性
一个带重启步的改进PRP型谱共轭梯度法
一个改进的WYL型三项共轭梯度法
一种自适应Dai-Liao共轭梯度法
磁共振有核辐射吗
一个具梯度项的p-Laplace 方程弱解的存在性
磁共振有核辐射吗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作用探讨
放射性家族个性有不同 十面埋“辐”你知多少
来自放射性的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