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期应用微生态制剂预防肝硬化常见并发症的临床效果

2021-04-12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9期
关键词:二联果糖菌群

(大连市第六人民医院肝病三科,辽宁 大连 116001)

肝硬化的诱发因素有很多,可能是由单一或者诸多因素造成的。肝硬化属于慢性肝病,主要特征是假小叶与再生结节、肝组织弥漫性纤维化,此外还包括肝功能下降、门静脉高压等,往往合并自发性细菌腹膜炎、肝性脑病和消化道出血等,病情严重时会导致患者死亡[1]。近年来,微生态制剂被广泛应用于肝硬化的治疗中,有助于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其主要作用机制是根据疾病的诱发原因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对肝硬化患者机体肠道菌群进行调节,从而改善其临床病症,进而实现治疗的目标[2]。肝硬化是因为患者自身免疫功能下降,极易造成肠道内有害菌群增加、肠道黏膜水肿,最终加重病情[3]。本研究旨在分析长期应用微生态制剂在肝硬化常见并发症预防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接收的24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根据入院单双号分为两组,各120例。对照组中有65例男患,55例女患;年龄24~59岁,平均年龄(33.69±2.35)岁;患病时间1~9年,平均患病时间(5.32±1.25)年;肝功能Child-Pugh标准分级:10例A级,40例B级,70例C级。研究组中有67例男患,53例女患;年龄26~58岁,平均年龄(33.72±2.41)岁;患病时间1~10年,平均患病时间(5.28±1.31)年;肝功能Child-Pugh标准分级:12例A级,41例B级,67例C级。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①确诊为乙型肝炎肝硬化者。②签署知情研究同意书者。③治疗依从性高者。④具备正常沟通、表达和理解能力者。⑤神志清楚者。⑥自愿接受治疗者。排除标准:①存在药物过敏史者。②存在精神异常及心理障碍者。③合并肝脏、心脏和肾脏器官功能障碍者。④合并凝血功能障碍者。⑤存在消化道大出血、反复感染且合并肝癌者。⑥合并严重肝性脑病者。⑦在治疗前14 d,采取影响肠道菌群药物治疗者。⑧因个人因素拒绝或者中途选择退出者。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包括抗病毒、利尿剂和保肝降酶等。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北京韩美药品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20030087,规格250 mg×30 s)联合乳果糖口服溶液(北京韩美药品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5730,规格0.667 g∶1 mL)治疗。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每次2粒,每日3次;乳果糖口服溶液,每次15 mL,每日3次。两组治疗时间均为1年。

1.3 观察指标 准确记录两组治疗前后肠道菌群状况,并统计并发症发生情况。肠道菌群包括需氧菌肠杆菌、酵母样真菌、肠球菌、乳杆菌、厌氧菌双歧杆菌;并发症包括腹水消失、自发性腹膜炎、上消化道出血和肝性脑病。肠道菌群检查:采集患者新鲜粪便0.5 g,然后将其置于无菌氯化钠溶液中进行培养。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肠道菌群状况比较 治疗前,两组需氧菌肠杆菌、酵母样真菌、肠球菌、乳杆菌及厌氧菌双歧杆菌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酵母样真菌较对照组偏低,而需氧菌肠杆菌、乳杆菌、肠球菌及厌氧菌双歧杆菌较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肠道菌群状况比较(gCFU/g,)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肠道菌群状况比较(gCFU/g,)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自发性腹膜炎发生率、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及肝性脑病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而腹水消失率同对照组相比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在正常状态下,肝功能与肠道微生态环境形成了一个良好的生物活性状态[4]。一旦该状态受损,极易造成生物活性环境紊乱,进而出现诸多病理特征。近年来,重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越来越多,考虑可能是由于机体内聚诸多毒素,进而严重影响患者的后期治疗[5]。肝源性内毒素与肝病间的关系一直深受临床研究人员的重视。肠道菌群聚集数量较多,且错综复杂,若其出现紊乱将直接影响内毒素的形成[6]。慢性肝病患者由于免疫功能降低,导致机体内胆汁分泌异常,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门脉压,最终影响肠道微生态,诱发其失衡现象。有关资料显示,肠源性内毒素、慢性肝硬化等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机体内肠道菌群环境,三者间的关系紧密[7]。临床在治疗肝硬化的过程中,不仅需积极进行常规抗病毒治疗,同时还需予以保肝降酶、降低门静脉压等对症措施,从而合理纠正紊乱的肠道菌群环境[8]。现阶段,临床上较为常见的2种肠道微生态制剂为益生菌、益生元。临床常用的微生态制剂类型有很多,包括双歧杆菌、嗜热球菌和乳酸杆菌等。予以患者充足益生菌的目的是提高机体内益生菌菌群,促进肠道功能的恢复,继而对肠道实现有效的保护[9]。利用有益菌定制占位方法抑制有害菌群生长、繁殖。肠道菌群中的益生菌有助于加快机体营养物质的吸收速度,提高患者的食欲、机体自身免疫力和抑菌能力。同时,提供乳糖治疗可加快机体吸收较大的物质,加快有益菌的繁殖速度,使机体内毒素血症水平降低,改善肝内炎症,加快蛋白质的合成,继而降低腹水发生率[10]。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自发性腹膜炎发生率、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及肝性脑病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而腹水消失率同对照组相比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长时间予以患者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乳果糖口服溶液,可显著降低上消化道出血、自发性腹膜炎及肝性脑病的发生率,提高腹水消失概率。治疗前,两组需氧菌肠杆菌、酵母样真菌、肠球菌、乳杆菌及厌氧菌双歧杆菌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酵母样真菌较对照组偏低,而需氧菌肠杆菌、乳杆菌、肠球菌及厌氧菌双歧杆菌较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联合应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与乳果糖口服溶液,可加快机体内益生菌的生长速度,同时还可将内毒素、血氨、有害物质等全部清除,为肠道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确保肠道营养均衡、健康。

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主要适用于治疗由肠道菌群失调造成的急慢性便秘、腹泻,也适用于轻中型急性腹泻、消化不良、腹胀及慢性腹泻,偶尔适用于由肠道菌群失调造成的内毒素血症辅助治疗。该药物属于复方制剂,在口服该药物后,药物中的2种有益菌可在短时间内达到肠道,并于该位置定植,次日便可从患者粪便中检出目的菌,通常于用药后第3、4日达到峰值,第8日维持正常。此外,该药物能够补充机体正常生理细菌,有效调整肠道菌群,清除并抑制肠道内致病菌,减少毒素的产生,加快机体营养物质的消化速度,产生机体所需微生物,提高机体免疫能力及抵抗能力。

乳果糖口服溶液中的乳果糖在结肠中很容易被消化道菌丛转变成低分子量有机酸,进而降低肠道内pH值,通过水分保留,使粪便体积增加。上述机制可使结肠蠕动被激活,确保大便通畅,改善便秘,及早恢复结肠生理节律。针对肝昏迷、感性脑病,乳果糖可加快肠道嗜酸菌生长速度,并对蛋白分解菌有效抑制,使氨向离子状态改变。通过降低pH值,将渗透效应充分发挥出来,使细菌氨代谢改善。联合应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与乳果糖口服液,可有效预防肝硬化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肠道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质量,使其及早融入到正常生活中。

总而言之,微生态制剂对肝硬化常见并发症的预防效果明显,同时有助于改善肠道菌群。

猜你喜欢

二联果糖菌群
“云雀”还是“猫头鹰”可能取决于肠道菌群
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联合蒙脱石散治疗腹泻患儿的效果分析
“水土不服”和肠道菌群
3“S”让自主教育在队建中发力——二联小学提升少先队员主体能力的探索
高举队旗跟党走——上海市杨浦区二联小学红色教育活动
果糖基转移酶及低聚果糖生产研究进展
《鸡新城疫(基因Ⅶ型)、禽流感(H9亚型)二联灭活疫苗(aSG10株+G株)在蛋鸡上的安全性及免疫效果研究》图版
HPLC-ELSD法测定不同产地麦冬及山麦冬中的果糖
1-O-[3-(2-呋喃基)丙烯酰基]-β-D-吡喃果糖的合成及应用
肉牛剩余采食量与瘤胃微生物菌群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