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澳洲坚果果实结构的microCT无损测定分析*

2021-04-12何波祥梁东成连辉明刘晚传汪迎利黄建雄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21年1期
关键词:空隙果皮坚果

李 兵 侯 晨 何波祥 梁东成连辉明 刘晚传 汪迎利 黄建雄

(1.广东省林业科技推广总站, 广东 广州 510173; 2.广东省森林培育与保护利用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广东广州 510520; 3. 信宜市林业科学研究所,广东 信宜 525300)

澳洲坚果Macadamia spp. 是山龙眼科Proteaceae 澳洲坚果属Macadamia 植物,原产于澳大利亚昆士兰东南和新南威尔士东北部热带雨林地区[1]。澳洲坚果一般由粗壳种(M. tetraphylla L.A.S.Johnson)和光壳种(M. integriforia Maiden& Betche)或者两个物种的杂交种组成。澳洲坚果果仁含有较高的油份(72%以上),且有较高比例的油酸和棕榈酸;除较高的油脂含量外,澳洲坚果还含有较高比例的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2],具丰富的营养和细腻口感,有“坚果之王”的美誉[1,3]。欧美国家对澳洲坚果的选育工作开展得较早,全世界选育澳洲坚果的国家有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和巴西等,选育出的澳洲坚果品种超过540 个、且形成较完善的产业格局[4]。

我国澳洲坚果选育工作起步较晚,开始商业性引种澳洲坚果仅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开始[5]。前人对澳洲坚果引种、砧木嫁接和空中压条繁殖等方法做了较多的探索[3,6-7]。例如,何铣扬等[8]从开花、结果、产量和品质多个角度认为品种“849”比“842”更适合在广西龙州地区推广种植。陈显国等[9]对花穗长度、小花数量、小花座果率、小花成果率和产量等性状进行观察分析,对24 个澳洲坚果品种进行鉴定。种子选育方面,晏敏华等[10]对9 个不同品种澳洲坚果的11 个种子性状进行分类,划分为优秀、良好及一般3 种类型。杨为海等[11]亦对28 份澳洲坚果种质果实的16 个数量性状进行研究,将澳洲坚果种质划分为4 个不同性状表现的类群。

尽管前人对澳洲坚果种子形态和选育方面做了较多的工作,但由于澳洲坚果的种子由坚硬的外壳包裹,其内部结构难以清晰观测,因此人们对种子内部的结构特征不够清楚。1967 年Godfery N. Hounsifeld 首次利用多角度X 片收集被摄物体的三维信息,提出了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omputed tomography),且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CT仪[12]。近些年,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CT影像的空间分辨率已从厘米数量级变为亚微米数量级,microCT 的空间分辨率已达到1~10 μm[13]。MicroCT 已在医学研究方面,如骨骼、牙齿和疾病机制研究有着广泛的应用[12],但该技术在林木育种选育方面尚未开展类似的研究工作。本文通过microCT 技术开展了5 个广东省常见的澳洲坚果品种选育,旨在为我国澳洲坚果种子数字化选育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1 材料与方法

1.1 澳洲坚果材料收集

试验对象为广东省信宜市林业科学研究所种质资源圃内5 个品种:“900”、桂热一号(GR)、A16、“70”和“695”,选择5~6 年树龄、长势良好且无病害的植株,每个号收集3 个种子,共15个种子。

1.2 澳洲坚果基本特征测量

利用游标卡尺分别测量澳洲坚果5 个品种果实直径、果皮厚度、坚果直径和种壳厚度。

1.3 MicroCT 设置和参数

MicroCT 扫描检测在平生医疗科技(昆山)有限公司中完成。利用MicroCT(设备型号为VNC-102)对澳洲坚果多角度进行扫描。将澳洲坚果样本置于X 射线源和CCD 照相机之间,扫描过程中沿垂直长轴做180°旋转并保持在扫描区域内,根据不同品种澳洲坚果种子大小差异,进行200-400 次投射,由CCD 找摄像机捕获图像并传输到安装有图像处理软件的计算机中。整个扫描时间为3 400-5 000 ms。利用UG 和Mimics 软件逆向构建三维断面像,重建类型是迭代,重建尺寸为0.048×0.048×0.08 mm,维数1 024×1 024×560。

1.4 测量数据整理和聚类分析

利用Avatar 软件首先将数据转化为横向断层数据,每两个单位建立一层横向断层图像,间隔40 μm,然后重新构建澳洲坚果3D 图像。基于3D图像分别测量5 个澳洲坚果品种种子体积、种壳体积、种仁体积和种壳内的空隙率,即空隙体积/整个种子体积。以上获得了澳洲坚果基本特征和micro CT 分析参数各4 个,对每个参数值取log 10后做后续分析,然后对5 个品种8 个性状进行NJ聚类分析。此外,利用Excel 软件对澳洲坚果的基本特征和microCT 扫描后的果实特征进行T 检验,设置参数为单尾且满足双样本方差假设。

2 结果与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900”果实直径和坚果直径皆最大,而“695”的果实直径和坚果直径最小(图1)。此外,A16 具有最厚的果皮和种壳,“695”的种壳最薄,“695”和GR 属于种皮皆较薄,但T检验结果表明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 0.062)。

通过microCT 扫描数据结果表明澳洲坚果果实的外形近似一个球体(图2a 和图2b),但果实内部的种仁近似一个圆锥体(图2b 和图2c)。澳洲坚果果实除具有果皮、种壳和种仁外,在种壳内部还有空隙(图2c 和图2d)。

图2 利用microCT 技术扫描后图像重建澳洲坚果果实的形态Fig. 2 The morphology of a Macadamia spp. fruit was reconstructed using microCT scanning technique

从外皮结构来看,“900”和“695”的果皮比较粗糙,A16 次之,GR 和“70”的果皮比较光滑(图3)。“900”果实下端有锐尖的突起,A16、“70”和“695”果实下端有突起但较钝,而GR 的突起不明显。MicroCT 扫描5 个品种的澳洲坚果果实后发现“900”、GR、A16 和“70”都有较明显的外壳结构,而“695”的外壳不明显(图3)。此外,GR、A16 和“70”的种仁形状较扁,朝下一端有叫明显的突出尖头,而“900”和“695”的种仁形态较圆,朝下一端的突起较钝。

利用microCT 扫描技术测出“900”的果实最大,A16 和“70”次之,GR 和“695” 果实的体积最小(图4)。测得“900”的种子最大,GR 次之,A16 和“70”再次,“695”最小”。此外,“900”和A16 的种仁最大,GR 和“70”次之,“695”的种仁最小。此外,A16、“70”和“695”种子的空隙率较大,而“900”和GR 的孔隙率较小。

图3 MicroCT 扫描后不同品种澳洲坚果果实3D 多彩半透明展示Fig. 3 3D colorful translucent display of various Macadamia spp. varieties using microCT

最后,利用以上获得的澳洲坚果果实形态数据构建性状矩阵,然后利用log10 处理后进行聚类分析(图5)。结果发现“900”的性状特征与其它4 个澳洲坚果品种差异最大,其次差异较大的品种是“695”,剩下的3 个品种中GR 和“70”在形态上较相近,两者皆与A16 有较大差别。

3 结论与讨论

图4 MicroCT 扫描不同澳洲坚果品种果实与种子性状的比较Fig. 4 Comparison of fruit characters of Macadamia spp. varieties using microCT

图5 8 个澳洲坚果果实性状聚类分析结果Fig. 5 The results of cluster analysis based on eight characters of Macadamia spp.

我国澳洲坚果良种主要来源于国外引种和本土培育。本研究中“695”和A16 引种于澳大利亚,“900”和“70”引种于美国夏威夷[14],而桂热一号是广西亚热带作物研究所通过引种“8”后选育出来的新品种[15]。聚类分析研究结果表明“900”、“695”和A16 的形态特征与桂热一号(GR)和“70”的种子差异较明显。该结果与贺熙勇等[14]的研究结果一致,后者研究表明“900”和“695”属于第I 亚类,即粗壳种与光壳种混种的后代。而A16 属于第II 亚类,虽然其亦为粗壳种与光壳种混种的后代,但更偏向于光壳种。桂热一号和“70”为光壳种,所以属于第III 亚类。

通过常规测量和MicroCT 扫描数据比较,我们发现“900”品种在5 个品种种子中脱颖而出,即具有体积最大的果实和种仁,种子内部空隙率最低。此外,由于桂热一号种子具有较薄的果皮和种壳、体积较大的种仁和较小的种内空隙率等特征,因此亦为较优质的澳洲品种。相比之下,A16 的种仁亦较大,但果皮和种壳较厚且种内空隙率较高,食用和工业加工方面受局限。“70”和“695”的种壳厚度均较薄且种内空隙率接近,但前者果实体积和种仁体积皆较大,因此“70”整体上优于“695”。

基于以上比较,我们认为5 个品种从优到劣的排序为“900”、桂热一号、A16、“70”和“695”。综上,本研究为首次应用microCT 技术对植物坚果进行扫描和形态构建,其诸多功能(如体积估计和空隙率计算)对澳洲坚果的选育和优劣鉴别起到重要的作用。

猜你喜欢

空隙果皮坚果
摇一摇坚果罐
坚果吃法因人而异
空隙
别乱丢果皮
不乱扔果皮
植物帮之坚果
北京楼市新政封堵防炒作空隙
削皮器也扭曲
基于空隙率的透水性沥青路面配合比设计
别样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