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与水电环境评价若干关键问题
2021-04-11*
*
(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上海 200335)
水电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水利水电工程持续增多,各种各样的生态问题引起人们的重视。因此,为维护生态环境的安全和人民社会发展的稳定性,我国应该有效落实推进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工作,科学合理的做好水电的环境保护工作。环境影响评价是水电工程前期工作中的非常重要的部分,是拟定各项政策措施的基础和依据。所以,我们应当对水电的主要环境影响因素以及评价要点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从而能够有针对性的对水电环境进行有效的保护。
1.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发展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已经有四十多年的发展史,有效的促进了环境评估法律法规体系的构建,发展和完善。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一套以环境保护法,部门规章,行政法规以及各环节要素为基础的环境评估法律法规体系。尤其是在“十三五”期间,环保部门出台了《“十三五”环境影响评价改革实施方案》,提出了较有效的环境评价体系——以“三线一单”为手段。
2.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生态指生物在一定自然环境下的生存和发展状态,生物与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生物的生活生理特性。水电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主要包括现场调查,相关资料收集,以及据此进行的具体评价行工作。根据水电工程的实际情况,分析各种存在的不利影响因素,具体包括定性评价单项影响因素、指标等级标准的确定、生态环境评价体系、科学评价方法的选择确定评价结论。
(1)水生生态影响
水电工程建设不可避免的涉及到水库蓄水,施工导流等工程,进而引起施工河段水环境的改变,从而对周围水生态环境产生影响。其中,水体蓄积和水域面积的改变会破坏水生动植物的生存环境。比如:施工会影响一些鱼类的繁殖场所;水流改变会加速污染物的扩散,较小含氧量最终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等。
(2)陆生生态影响
同样,水电工程建设也会影响到陆生生态环境。例如,水电建设涉及到的水库建设会造成周围土壤状态的改变。还有,水电建设也可能影响到陆地生物生活环境。例如,地面开挖会破坏周围鸟类觅食环境,最终改变生物的生存环境。一些大的水电工程建设往往需要临时占地,比如建设交通设施、料场等,可能会对周围动物生活环境产生破坏,从而导致动物的迁移,对其觅食和居住环境产生很大的影响。
(3)其他影响
目前,水电工程不仅会影响到水生生态和陆生生态,还会对其它方面产生影响。例如:人为因素和自然地形因素是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施工的时候会造成地表变化,从而使地面上的植被遭到破坏,最终导致水土流失问题的出现。
3.水电环境影响评价面临的关键问题
(1)监测机构的资质与能力没有严格认定
目前,我国有专门的监管机构来认定环境检测机构的资质,从而能够最大程度的保证水电环境监测工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并且,监测机构所负责承接的业务范围需与资质认定范围相一致。但是,现实是检测业务范围与资质认定范围不一致,其目的是检测部门为了实现利益的最大化考量,并没有关注二者的统一性,如果有单位委托环境评价,即便监测机构的监测人员和仪器不符合需求,也会对监测业务承接。此外,环评单位并没有对监测机构的资质认定情况进行审核,影响到监测结果的准确性。
(2)环境监测方案不够科学
环境评价项目里面包括了监测点位,频次等细节。监测工作应该按照监测制定的方案开展,但是往往有些单位在制定方案时没有严格标准,从而导致频次、点位等不符合要求。还有一些单位在实施监测工作之前没有深入进行实地勘察,最终导致监测方案不符合实际情况。另外有一些环境评价单位随意减少监测点位、频次等来实现成本的降低,这样就容易有较大的误差出现。
(3)环境评价制度与排污许可制度缺乏有效衔接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目前逐步形成了两大核心环境制度——事中事后环境监管和事前预防污染源。同时,我国应该不断完善和更新这两项制度。但是,我国排污制度建立的时间相对较晚,所以各行业制定的环境评价文件有差别,并且与现在的排污许可证缺乏很好的衔接性。
这方面的问题在实际工作中体现为环境评价中污染物排放量数据和许可证排放量不一致,造成的原因是多张表格,多套标准,多种核算方式,多套数据等问题。比如:在实际中,企业排放生产废水中各类污染物的许可排放量比环境影响评价中核算的排放量要大很多。造成这种数据不一致的主要原因是排放污染物许可证是通过许可排放浓度计算,而实际中污染物排放量是按排入外环境的量计算。所以,目前我国急切需要建立比较统一的各项技术体系。
4.水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要点
(1)对生态环境影响问题的评价
①重点关注水电工程对环境保护的影响。企业政府应该针对施工场地的现状等进行系统评价,充分分析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完整性的影响水平;②充分了解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造成的生态环境的变化,并提出保护方法和措施。例如:施工范围可能影响到国家保护动物和植物,这时就要充分了解这些动物和植物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性,对做出正确的移植和工程避让;③针对性的评估影响区域内的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等。明确工程建设区与名胜区和保护区在地理位置上面的关系,评价二者的相关性,做出正确的判断;④研究工程建设范围内对水生动物的科学保护。水生动物的产卵繁殖是我们关注的重点。分析其特点并提出针对性的保护措施。
(2)对水文环境的评价
①充分评价水库蓄水对水资源的影响。充分制定项目蓄水对应的保护性措施,全面制定环境保护方案,评价生态建设的可行性;②全面了解项目建设影响区域周围的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等污染情况,并且分析污染水源的变化发展趋势,制定水质指标控制方案和治理方案,对重点区域水质加强管理;③重视规模较大的水库类项目,了解项目建设周围环境内的水温分布情况及运行特征,分析预测水温变化趋势,并得出影响水温的相关措施。
(3)对环境空气影响问题进行评价
工作人员需要调查项目建设区域内的环境条件和评估敏感性目标分布情况。政府应该重点围绕项目建设界定各种影响源因素。重点预测分析相关料场开采和工程运输等内容。从而制定有效的预测结果,确保项目环保效益的实现。
5.水电环境影响评价改革与建议
(1)科学制定监测方案
目前,环境评价单位负责制定环境监测方案。环境评价单位需要依据相关标准对项目资料进行搜集,并合理确定评价范围。环境评价单位应该考虑项目的具体特点、分析结果,特征污染因子,随后进行实地调研和考察,从而保证环境监测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另外,环评单位应该积极听取,修订、补充环境监测方案中的漏洞和错误,对监测因子、点位、频次等要素进行科学的确定,从而得到真实、有效的监测数据。
(2)深入开展环评与排污许可的有效衔接
环境主管部门必须做到以下几点才能保证环评的顺利进行。第一点是环评部门需要颁布统一的技术规范和导则,其中需要注意整理考虑,范围覆盖表格,数据,内容等的有效衔接;第二点是提出关于衔接过渡期的环境评价及排污许可的要求、内容及程序的实施细则;第三点是统一核算口径,从而实现排污与环境评价内容的有效衔接。
(3)根据近期和远景规划,实施不同深度的评价
不确定因素是水电规划中影响环境评价中客观存在,不可避免的。为了确保水电不同规划的可靠程度,应该对不确定因素进行客观评价。根据以往工作的经验,我们应该重点分析,评价近期规划对环境的影响,得出比较明确和肯定环境评价结果。然而,远期规划实施不确定性比较大,所以评价中应降低评价难度,采用多种类型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和手段,假如不确定因素比较多,预测与评估规划行为比较困难时,不轻易下定论。
(4)广泛参与、多部门合作
水电规划可能会涉及到多个部门,多个行业,故我们在进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注重强调各方面有关技术人员的参与。积极广泛的吸纳和接受不同阶层的意见,确实做到让公众参与到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中,重视各方面意见对评价产生的积极作用。
(5)监测和跟踪评价
监测和跟踪是弥补环境影响评价出现不可避免的不确定因素或偏差的手段。认识到环境监测在规划实施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时刻掌握环境的变化,从而能够起到跟踪评价的作用。降低规划失误所造成的不良影响,从根本上杜绝环境问题的发生。
6.结语
本文针对水电工程环境生态保护方面的影响和关键问题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促进水电工程中生态环境保护政策有效落实。环保主管部门利用信息技术鼓励公众积极参与环保事业,创新参与的方式和途径,实现环保便民化,促进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