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黄花菜产业发展调查研究
2021-04-11郑选宁
郑选宁
(庆阳市科学技术开发中心,甘肃 庆阳 745000)
1 现状优势
黄花菜产业已成为庆阳市扶贫主要产业之一,发挥着小产业,大带动脱贫攻坚作用。在七县一区逐步建立“企业+农户”、“合作社+企业+农户”生产模式,形成以“产学研供加”多种业态共存产业链。到2019 年10 月底,庆阳市黄花菜栽植面积达到2.23 万hm2,当年产量(干品)达到2.35 万t(占世界黄花菜产量10.05 万t 的20%),当年总产值达7.5亿元之多。
1)资源优势。庆阳黄花菜栽植已有两千多年栽培历史,是中国黄花菜生产四大主产区之一,也是世界黄花菜主产区之一。这主要是独特地理气候环境为其生产提供了基础。
2)气候优势。庆阳位于甘肃省东部,介于东经106°20′~108°45′和北纬35°15′~37°10′之间,位居黄土高原陕甘宁三省区交汇处。全境东、西、北三面隆起,中南部低缓,地势呈“簸箕形”向南倾斜,故有“陇东盆地”之称,属于典型自然农业经济区;年平均气温8.8~10.1℃,夏季均温(6~8 月)16.1~21.8℃;土壤PH 值7.0~8.4,年均降雨量407~672mm,年日照时数2130~2637h,日照百分率为51%~58%,地面年平均蒸发量为520mm,昼夜温差9.7~16.4℃,全市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湿润气候区,大气质量优于国家制定的生产绿色食品的质量标准;水质化验结果优于或达到国家1 级~2 级标准,全市阳光充足、昼夜温差大、雨热同期,具备优质黄花菜生产物候条件。
3)土壤优势。庆阳黄花菜主产区栽培土壤以黑垆土和黄绵土为主,土层深厚疏松,土质肥沃优良,通透性和保水保肥性较好,土壤养分齐全,污染物含量低于国家1 级标准。独特地域优势,使得这里生产的黄花菜在色泽、肉质、养分含量等方面均居全国同类产品首位。
4)品质优势。黄花菜分布较广,许多国家都有,目前商品化生产国家仅有中国、马来西亚、日本、印度尼西亚和马达加斯加五个国家。但以中国黄花菜产量最高,品质最好。在国内湖南祁东、湖南邵东、河南淮阳、陕西大荔、甘肃庆阳、四川渠县和台湾花莲等这些传统黄花菜种植基地中,甘肃庆阳属于黄花菜优生区。庆阳传统栽植黄花菜品种马兰耐寒耐旱、抗逆性强、产品条长肉厚,产量高、养分含量高,其干物质积累多、肉质紧实、口感脆嫩、久煮不烂,蛋白质含量一般均高于14%,总含糖量高于42%,粗卵磷脂含量高于0.75%,黄酮含量高于53%,钙、铁、磷、维生素等含量均超过国内其他产地黄花菜内在指标。
5)品牌优势。庆阳黄花菜“蓓蕾牌”1984 年被国家外贸部评为“西北特级金针菜”,授予出口荣誉证书;2006 年12 月22 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庆阳黄花菜”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庆阳黄花菜成为全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2008 年申请到黄花菜绿色A 级产品认证。在全国五大黄花菜原产地(湖南祁东、湖南邵东、河南淮阳、陕西大荔、甘肃庆阳)中,庆阳黄花菜品质一流。
6)产业优势。黄花菜栽培生产是庆阳传统产业,也是庆阳出口创汇、农民增收主要农产品。2002年庆阳市政府将黄花菜规模化发展纳入全市的特色产业之一,全市上下积极争取“国家特产经济开发中心”,涌现出一批“黄花菜产业化百万亩工程”,改变原来在庄前屋后及田边地埂栽植模式,快速建起了6.67hm2以上乃至20~33.3hm2连片栽植基地。
扶贫攻坚以来,庆阳将黄花菜产业发展纳入扶贫产业之中,各级政府采取“政府补贴、公司投苗、托底收购、农户投劳、跟踪指导”方式,统一购配苗木、统一培训指导、统一技术标准,培育建成“营销公司+种植合作社+贫困户”发展模式,建立“331+”机制,强力推进,西峰、环县、镇原、庆城等县(区)发展势头迅猛,产业优势凸显。其中庆城县对贫困户栽植黄花菜每亩补贴高达900 元,当年有112 个贫困户栽植了黄花菜,面积达20hm2以上。
7)流通优势。随着庆阳黄花菜地域和品牌优势不断显现和文化底蕴不断积淀,“庆阳黄花菜”在消费市场和外贸领域具有优越品牌效应,加之近年来信息与电商迅猛发展,庆阳黄花菜产业产供销一体化初步形成,不断完善。全市目前既有种植基地,又有加工场所,又有线上线下销售平台。涌现出合水县益农黄花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庆城县大唐绿色食品有限公司、庆城县国祥农产品加工有限公司、庆阳华蕾农科贸有限公司、庆阳华兴土特产有限公司龙头企业,成为黄花菜产业领跑者。在他们带动下,年销售额在100~2400 万元企业有30 多家。
8)创新优势。庆阳黄花菜栽培管理技术研究工作起始于20 世纪80 年代,以1983 年成立的庆阳地区(市)黄花菜研究所为起始,经过30 多年发展,机构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形成了以庆阳市农科院黄花菜研究所颉敏昌团队为引领第一梯队,企业内部科研团队为第二梯队,合作社及个别农户为推广应用第三梯队的梯级“产学研”创新团队。在黄花菜新品种培育,栽培管理,深加工技术,开发新产品上取得了丰硕成果,并走在了全国前列。尤以高级农艺师颉敏昌团队成果显著。先后完成国家、省部级、地厅级黄花菜科研项目32 项,制定甘肃省省级黄花菜标准4 个,甘肃省绿色食品黄花菜地方标准1个。其科研成果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商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商业部科学技术重大成果奖及地市级科技成果奖13 项。其主导的绿色食品A级黄花菜标准化高效生产技术,尤其是绿色病虫螨害防控技术,正在逐步得到推广应用,为庆阳黄花菜产业全面提质增效提供有力技术保障。
颉敏昌本人承担国内外多个黄花菜产区远程指导工作。
2 制约因素
1)自由竞争市场制约着黄花菜产业做大做强。纵观庆阳黄花菜产业,无论种植,还是加工,销售,都始终处于缺失监管无序自由竞争市场机制中。行业标准不一,质检手段落后,监管不力,市场随波逐流,产业生命周期极不稳定,制约整个产业做大做强主观因素。
究其原因:一缺少统一行业生产技术规范,“自由放任”地生产管理方式难以保证生产统一标准黄花菜品,市场上良莠不齐菜品比比皆是,导致标准菜品量少;二缺少行业质量标准规范指导,加之天然晾晒方式很难确保达标菜品成型;三缺失监管自由竞争市场机制,商贩收购时,压等压级,随意杀价;出货时随意宰客,哄抬价格,以次充好,欺客霸市时有发生。这些行为严重损伤种植农户和外来客商的利益,致使整个产业市场不稳定,严重挫伤企业、农户做大做强信心。
2)创新动能不足制约着黄花菜产业发展上台阶。黄花菜产业不论是种植还是深加工方面,技术投资风险大,成本高,回收期限长,政府不敢投,民间不愿投,表现在黄花菜产业上创新动能不足,直接制约着黄花菜产业发展上台阶。近年市域有10 多户企业,在种植上采用滴灌技术,但因成本过大,亏损运营或放弃。在烘干上,投入一定经费,研制或购买安装自动烘干设备,由于关键技术问题,造成部分黄花菜不是烤焦,就是烤糊,或变质变味,断条成沫,色泽、柔韧性、营养成分、口感等方面欠佳,失去天然晾晒黄花菜品质,市场竞争力下降,严重挫伤企业创新积极性。
3)原始采收方式制约着黄花菜产业规模发展。对黄花菜来说,“早上是菜,下午是花,晚上凋谢,一文不值”。受其生理特性所限,货架期极短,就算放入冷库保鲜,也会遇到“出库就开花”难题。在一天中,黄花菜最佳采摘期为开花前1~2h,无论阴、晴或雨天都要及时采收,一旦开花,不仅失去商品价值,还会消耗母株营养进而影响后续产量。在一年中,黄花菜采收旺盛期在每年7 月份,全部靠原始人工采收,劳动强度大,所需劳动力多,加之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批量进城务工、采收人员严重不足,对个体农户或企业来说适时采收很难有保障,劳动力成本逐年加大,收益缩减,挫伤农民种植积极性,制约规模化种植。
4)天然晾晒方法制约着黄花菜优质生产。黄花菜由于保鲜期极其有限,鲜菜不开花保质期仅有1-2h,加之黄花菜鲜菜所含秋水仙碱有毒性,必须经过杀青处理后才能食用,其鲜食量非常有限,如不及时处理就会腐烂变质,绝大部分要采用人工晾晒方法制成干菜出售。庆阳黄花干菜生产主要依赖晴天晾晒,易受天气影响。当地科研团队和部分企业,也投入一定人力和财力,进行晾晒加工技术攻关,始至今日,加工干菜技术仍未有大的突破。遇雨天,企业商贩也不敢大量收购,此时市场鲜菜量饱和,价格猛跌,种植户交售所得还不够劳务开支,严重影响农户栽植积极性,也严重制约规模化产业化生产。
5)单一用途制约着黄花菜产业附加值提升。黄花菜用途极其有限,仅仅局限于食用,一般是鲜食和干菜食用两种。鲜菜食用受保鲜技术限制,用量非常有限,大量是干菜食用,即食品少,烹饪方法单一,这从根本上就限制黄花菜大批量生产加工。这单一用途,单一产品,单一加工方法致使黄花菜产业链难以延伸拓展,致使黄花菜产业附加值难以大步提升,从客观上制约黄花菜产业发展壮大。
3 对策建议
庆阳黄花菜产业今后发展主要目标是全面提质增效。即强化市场监管,加大投入,科学种植,开发新产品,延伸产业链,做大做强,充分发挥黄花菜产业在脱贫攻坚,美丽乡村建设上优势。
1)强化监管,夯实黄花菜产业提质增效市场基础。从黄花菜品生产源头抓起,规范流程。政府主导制定统一科学生产加工技术规范,加大培训,严格按生产规范栽种管理,按加工晾晒标准规范操作,生产加工出符合质量标准黄花菜,使产业良性发展;严格流通环节监督管理,建立政府市场齐抓共管机制,即政府负责制定庆阳黄花菜质量标准体系,市场按照标准检验检测,发放入市“通行证”,企业内部建立严格质量检验体系,为按等论价入市提供坚实质量基础;严格市场执法检查,坚决打击欺行霸市行为,净化市场环境,确保庆阳黄花菜声誉。建立政府引导,市场为主,企业为骨干黄花菜产业市场,为提质增效保驾护航。
2)全力创新,突破黄花菜产业提质增效技术堡垒。政府加大黄花菜产业科研支持力度,建立以科研院所为骨干,以项目为引领,以企业为基础全方位科研团队,从产业政策,种植加工,产品研发、市场开发等方面进行创新,全力攻克黄花菜产业纵深发展技术堡垒。
充分发挥政府引进人才主导作用,支持企业自主创新发展。抢抓东西部扶贫合作机遇,鼓励企业、科研院所和帮扶城市对口部门企业建立合作机制,利用其人才、技术优势,借力攻坚克难。
紧盯关键技术,组织科研团队攻坚黄花菜保鲜烘干技术,延长黄花菜鲜食期,提高烘干质量,提升全产业链附加值。加大保鲜研发,从抑制鲜菜呼吸作用入手,研发辐射保鲜、保鲜膜、保鲜盒、保鲜箱等方法设备,延长鲜菜货架期,便于冷链物流外销。加大烘干技术攻坚,有效解决我市烘干技术中普遍存在色泽青绿、干脆、养分流失、口感较差等弊端,解决规模化栽植户阴雨天鲜菜晾晒烘干问题。
加大新产品开发,批量就地生产加工黄花菜口服液、化妆品、罐头饮料等新品,拓宽其用途。
加大新品种引进培育,保护好“马兰”传统品种,充分发挥品种资源优势。
加大智能采收研发,彻底解决采收劳动力不足、强度大、成本费用高问题,从而实现黄花菜规模化、工厂化种植,全面突破大面积种植瓶颈,实现量产飞跃。
3)科学种植,促进黄花菜产业再上新台阶。庆阳黄花菜采收期主要集中在6 月下旬至7 月,这正是夏收季节,更是多雨季节,黄花菜容易开花腐烂变质,不能变现。延长黄花菜采收期,避开阴雨至关重要。经我们调查,采用“前展后延”方式,规避阴雨天,延长采收期,可实现提质增效。引进研发新品种,利用不同黄花菜品种成熟时间差规避。也可采用温棚滴灌覆膜等现代农业生产技术,促进马兰等现有黄花菜品种在春季早发芽,让部分面积黄花菜早成熟,把采摘期提前20 多天,避开夏收农忙时间和多雨天气,生产优质菜品,全面实现量产上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