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2021-04-11裴应善

甘肃科技 2021年10期
关键词:儿童心理心理健康儿童

裴应善

(甘肃省天水市蓼川小学,甘肃 天水 741000)

随着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农村青壮年为了更好地投身到国家建设事业,掀起了向城市转移就业的潮流,但是我国农村也因此随之涌现出一批特殊庞大的弱势群体—农村的留守儿童。由于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关键阶段,缺乏对父母亲子的关爱,思想政治教育及价值观的正确指导,使得农村地区的留守儿童在身心发展方面呈现出异常,形成了独特的心理性格。然而,该部分人口群体健康成长直接影响到未来的和谐社会以及新农村建设。因此,日益突出的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已经逐渐成为我国政府及社会关注的热点。

1 农村留守儿童产生的原因和现状

自20 世纪80 年代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迅猛提高,农村出现了大量剩余劳动力,为了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大量剩余劳动力从经济落后的农村地区转移至城市。根据《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6》调查数据报告,仅2015 年我国流动人口数量就达到2.47 亿人,约占总人口数的18%。在这部分人口中部分已有未成年子女,但因为家庭经济条件、户籍问题、就学等方面的限制,他们迫不得已选择把子女留在农村由其祖父母、亲戚等作为监护人进行看护,于是便产生了大量的留守儿童。根据全国妇联报告显示[1],截至2013 年底,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约为6102 万,占农村儿童的37.7%,占全国儿童的21.9%。值得关注的是,该数据是十年前的1.5 倍,并且这一数据呈逐年增长的趋势,已经逐渐演变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留守儿童作为特殊的社会弱势群体,因其长期与父母分离,使其在成长、学习和心理等方面缺少关爱、督导和教育。尤其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对儿童的健康成长造成严重的影响,而且也对改善农村地区教学质量带来了一定影响。因此,预防改善农村地区留守儿童健康教育水平势在必行。

2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

由于农村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缺乏父母的关心和关爱,导致他们较低的安全感和归属感,遇到问题通常不愿与人交流,反而觉得自己软弱无助,久而久之产生较强的孤独感和逆反心理,同时表现出较低的自尊心,趋于内向的性格等。我国多项研究表明,农村留守儿童社交焦虑水平明显高于非留守儿童,主要表现在公共场合与他人交往的紧张、自卑拘谨、害怕、不自在等,还表现为冷漠寡言、冲动任性、自制力差。同时,该部分儿童与父母交往较少,有的甚至不愿与自己的父母交往,这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儿童身心健康问题。此外,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有的留守儿童认为自己被其父母抛弃,使得缺乏稳定的亲子关系,幼小的心灵失去依托和保护,使得这部分儿童往往存在攀比心理,导致这部分孩子容易出现不服管教、放任自流等问题。因此,相比于父母在身边的儿童,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更为凸显,更加容易使他们产生自卑心理,并且与父母感情疏离,有的甚至产生怨恨他们父母的心理。调查数据表明,36.7%的留守儿童普遍认为,他们的父母外出打工对他们而言无疑是一段痛苦的经历[2]。

3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由于教学条件和教学设施的限制,农村很多地区尚缺乏接受过专业学习的心理健康教师。目前,农村地区学习的心理健康教师多是由班主任或其他科目教师代课,使农村心理健康教育处于边缘化的状态[3]。首先,这部分心理健康教育代课教师未接受专业化的心理教育,仅凭自己的经验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其次,这部分教师没有接受新知识、新理念培训的机会,无法根据专业的心理学知识对学生的心理发展方向做出准确的了解,因此无法进行针对性的干预;再次,他们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够重视,把大量精力投入到主要科目的教学当中,开设的心理健康课程有名无实,没有起到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目的;再次,在目前的课程安排和考试压力的背景下,校领导缺乏对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视,无法起到督促的作用。此外,大多数农村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存在误解,认为两者是一样的。然而,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教育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方式,当儿童出现心理问题时,只有专业的心理辅导才可以解决问题而非思想政治教育。

4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途径

4.1 完善农村留守儿童档案

完善农村留守儿童档案,是准确把握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核心。班主任要针对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如家庭住址、父母及亲属姓名、留守原因、联系电话、家庭关系以及儿童心理健康状态建立档案,为及时与儿童监护人沟通交流留守儿童学习、生活情况提供便利。同时,针对特殊留守儿童能够建立一套专门的档案,内容包括帮扶计划、心理状况及谈话措施等具体内容。班主任应该重点关注该部分儿童的平时学习和生活,对于其发现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认真分析,并记录在档案中,以便动态观察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状况,若儿童心理健康发展到较为严重时,及时寻求心理卫生专业机构的帮助。

4.2 营造关爱留守儿童的环境

学校在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学校除了要让留守儿童接受到全面的教育外,更要为他们提供全方位的生活管理。代课教师要关心关爱留守儿童,实地走访留守儿童家庭,全面了解其家庭状况、生活情况,通过自己的一点一滴实际行动感化留守儿童,弥补其情感的缺失。此外,班主任也可以组织以关爱留守儿童为主题的文化活动,让其他儿童也参与到关爱留守儿童的行动中来。

此外,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学校和班主任也可以组织各种各样的关爱留守儿童的活动,营造关爱留守儿童的环境。如帮助留守儿童向自己的父母写信,吐露他们的心声,表达自己的情感;让优等生帮助留守儿童,一起学习,共同进步;为留守儿童过一个快乐的生日等等,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让留守儿童切切实实感受到自学校这个大家庭的温暖。

4.3 构建多维农村留守儿童心理援助支持体系

面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应当建立家庭、社会和政府全方位的心理援助支持体系。首先,从家庭出发,父母应满足孩子爱的需要,用言语和行动明确告诉孩子,即使他们不再身边,但父母依然是爱他们的,给孩子足够的归属感而非遗弃感;父母要尊重和信任孩子,关心孩子,全面了解孩子的意愿,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在正确的引导下保留孩子的意愿;要在满足孩子物质需求的同时,注重孩子的精神需求和心理健康。同时,政府和社会也可以通过在农村开展相关普适性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提高留守儿童监护人对儿童心理健康的认识,为留守儿童提供健康的生活环境,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还孩子一个健康的童年。

其次,政府应出台相应的政策,如改变僵化的户籍管理制度,尽量避免父母与子女的分离,加强城市接受民工子女教育的能力,降低收费标准,使民工子女获得和城市子女同等的受教育条件等。政府也应加大农村地区心理健康教育的投入,聘请专业的心理学老师进行儿童心理健康课程的教师,必要的时候可开设心理健康门诊,及时解决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也可添加邀请心理专家定期举行义诊,及时关注留守儿童心理发展变化,并给予相应的干预措施。对于有条件的地区,可安排部分教师接受专业的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然后通过这部分教师带动其他教师,推动农村心理健康师资队伍建设。

此外,卫生医疗教育部门需统筹协作,通过讲座、电视、课外书籍等多种形式,引导留守儿童学会正确控制和调节情绪,培养留守儿童积极向上的心态,密切关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给予针对性的干预。在日常生活中,班主任和其他授课教授可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专业可中,也可布一些置陶冶心性的家庭作业,或适当交给他们一些容易掌握的情绪调节方法,加强情绪管理,预防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出现。

5 结语

总之,农村留守儿童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其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全国正常儿童,存在孤僻、自卑、逆反等心理问题,导致这些心理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自身成长过程中的问题、家庭亲情的缺失、学校对心理健康的重视不够、城乡二元化等问题。然而,面对日益突出的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想要彻底解决,必须依靠家庭、学校、社会和政府的共同努力;家庭尽量弥补对儿童情感的缺失;学校加强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政府加大政策推进,加强农村师资队伍建设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为农村留守儿童营造一个和谐健康的成长环境。

猜你喜欢

儿童心理心理健康儿童
爱与职责——关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及其教育的思考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探究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探究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国内留守儿童心理弹性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