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质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影响

2021-04-11姚力华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8期
关键词:攻击行为精神分裂症护理人员

姚力华

(锦州市康宁医院,辽宁 锦州 121000)

精神分裂症是指患者个体个性改变出现情感、思维、行为紊乱等情况。该疾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病程较长,易反复发作,导致患者的社会功能出现严重障碍,如遇到客观刺激会出现无法预料及控制的危险行为[1-2]。本研究旨在探究优质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锦州市康宁医院收治的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时间为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利用随机数字分配法将其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25~54岁,平均年龄(36.81±2.63)岁。对照组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24~55岁,平均年龄(36.22±2.54)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能与医护人员正常沟通且对本研究知情并并签署知情研究同意书。排除标准:不愿意配合此次研究者。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措施,护理内容包括日常生命体征监测及常规查房管理。观察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①在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观察患者的精神分裂症症状表现,并询问发病原因,评估患者对于自身情况的认知以及性格特点,掌握引发患者攻击行为的因素,随后根据评估结果制订针对性的护理措施,重点监护患者产生的过激行为,严格筛查隐患,避免携带意外伤害物品,伤害其他患者及医护人员。②护理人员需利用查对制度以及交接制度规范日常护理工作,对患者的病情进行监测,如患者发生攻击行为及异常情况需要及时与主治医师联系,并对患者实施安全有效的防护。③实施定时查房制度,为患者营造安全的病房环境,对周围设施进行仔细的排查,监测房间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如果存在需进行及时处理。④以患者作为护理中心,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护理人员需积极与患者交流,提升护患间的了解,减少护理人员的陌生感,增添医护人员的责任意识,关注患者的情绪状态。⑤患者情绪过于激动或提出要求,应斟酌要求是否合理,尽量满足患者的需求,并对患者进行劝导,使患者的情绪能够稳定,避免与患者直接发生冲突,进而避免患者出现攻击性极端行为。⑥护理人员讲解精神分裂症的相关疾病知识,使患者了解自身疾病的治疗方法、临床症状、用药方法以及发病机制,对于用药不良反应及时预防,提升患者的对于疾病的认知,确保患者能够有较强的护理依从性。⑦患者如处于愤怒状态,应帮助患者发泄情绪,使患者能够控制情绪,避免产生攻击行为,使用诱导及暗示的方法,促进患培养良好的品性;嘱患者在面对压力时积极表达自身感受,避免产生暴力行为,进而减少对他人及自身的生命威胁。

1.3 观察指标 ①利用修订版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dified Overt Aggression Scales,MOAS)评估患者攻击行为的严重程度,内容包括语言攻击、自身攻击、财产攻击、体力攻击4个维度,采用4级评分法,得分越高说明患者的攻击行为越严重。②利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rief Psychiatric Rating Scale,BPRS)对于患者的精神状态进行评估,内容包括活性及敌对猜疑、思维障碍、缺乏活力、焦虑、抑郁等18个项目,每个项目为0~7分,计算总分,分数越高证明患者的精神状况越严重。③利用精神病患者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cale of Social Function in Psychosis Inpatients,SSPI)判断患者的社会功能,内容包括社会活动和技能、动性及交往、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越高说明患者的社会功能越好。④利用SF-36简明健康状况量表(36-item Short-form Health Survey,SF-36)评估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内容包括精神健康、情感职能、身体健康、社会功能、躯体疼痛,得分与高表示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MOAS评分、BPRS评分、社会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等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MOAS评分、BPRS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MOAS评分、BPRS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MOAS评分、BP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MOAS评分、BPRS评分比较(分,)

表1 两组干预前后MOAS评分、BPRS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患者社会功能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社会活动和技能、动性及交往、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社会活动和技能、动性及交往、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社会功能比较(分,)

表2 两组患者社会功能比较(分,)

2.3 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观察组护理后的精神健康、情感职能、身体健康、社会功能、躯体疼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表3 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3 讨 论

精神分裂症对于患者自身家庭、社会产生相对较大的威胁。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较大的特殊群体,已逐步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抗精神病药物虽然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社会功能,但由于该疾病易反复发作,长期用药会对患者身体功能产生不良影响,因此需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患者有效的护理措施,进而对患者的危险行为进行有效控制,减少对社会的危害[3-6]。临床上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的效果不佳。优质护理干预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比较明显,通过优质护理可使患者的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得到有效提升。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知识欠缺是导致危险行为的主要原因,护理人员需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宣教,以有效提升其对疾病的认知;教会患者基本的生活技能,并尽快使其适应与正常人的交往;如果患者预后信心不足,护理人员需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积极鼓励患者,提升其治疗信心;利用心理干预为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使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加倍,避免患者抑郁情绪长期积蓄,出现危险行为,降低危险事件的发生系数;通过生活干预对患者的社会功能进行训练,提升患者对应急事件的处理能力,使患者早日回归于社会;利用安全管理护理人员提前预见患者的危险行为,制订有效的防范措施,如患者出现危险行为能够及时有效的控制,避免危险升级。由此可见,针对精神疾病患者应用优质护理,能够有效促进患者的疾病恢复情况,使其社会功能得到提升[7-10]。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前,两组患者的MOAS评分、BPRS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MOAS评分、BP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社会活动和技能、动性及交往、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社会活动和技能、动性及交往、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的精神健康、情感职能、身体健康、社会功能、躯体疼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针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有利于减轻患者的症状,提升患者的社会功能,使患者的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攻击行为精神分裂症护理人员
食品防腐剂治疗精神分裂症,靠谱吗
住院精神病人暴力攻击行为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基于人工蜂群算法的无线网络攻击行为的辨识研究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在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应用
Seepage simulation of high concrete-faced rockfill dams based on generalized equivalent continuum model
五行音乐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作用的对照研究
脑尔新胶嚢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初步临床观察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高职学生攻击行为探析
在医院编外护理人员中推行人事代理择优同工同酬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