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心血站采血护理人员与青年献血者沟通技巧体会

2021-04-11陈立丽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8期
关键词:血站献血者志愿者

陈立丽

(营口市中心血站,辽宁 营口 115004)

在现代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无偿献血体现出良好的社会效益,具有较高的公益性价值,无偿献血能够保证临床用血的稳定性。本文针对2019年4月至2020年6月中心血站的600名青年献血者,结合其身心特点及具体的语言交流、沟通方式和专业性服务等与其进行有效的沟通,并通过高效的献血护理方式,在沟通过程中提高青年献血者再次献血的意愿。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选2019年4月至2020年6月中心血站的青年献血者600名作为研究对象,依照献血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0名。对照组献血者中男189名,女111名;年龄18~28岁,平均年龄(24.31±2.51)岁;在校生225名,社会青年75名。观察组献血者中男174名,女126名;年龄18~26岁,平均年龄(25.71±2.23)岁;在校生219名,社会青年81名。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干预。观察组接受基于沟通技巧的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

1.2.1 健康宣教 充分结合以往献血者的采血经验,通过不断的实践及自我总结得出一些具有实用性、能够更好地开展采血工作的方法[3]。综合献血环境、献血知识宣传等多个方面来提高献血站的护理工作效率及血液质量。通过让献血志愿者填写献血后对献血的感受、对护理人员的评价、对献血环境的满意程度以及对采血站的意见等,来总结献血志愿者的献血满意程度[4]。

1.2.2 营造舒适环境 热情接待献血者,重视舒适献血环境的建设。在献血者进入采血站时,要求护理人员能够热情地接待献血者,并引导献血者进入到前期的准备区,通过和谐、友善的态度和献血者进行沟通,使其能够了解无偿献血的客观意义和价值,引导其对献血者对献血事业的重要作用产生认知,减少献血者的思想负担,使其能够更加快速地适应血站的采血环境。在这个过程中应当注意采血站的护士要具备耐心及毅力,细致解答献血者的不同问题,针对具体问题能够理解并仔细地讲解,使献血者能够充分感受到护士的热情。与此同时,优化采血的环境,通过暖色调灯光来对献血志愿者进行心理暗示,使其感受到献血环境的温暖和舒适性,展现出温暖和阳光的特点,对献血者进行心理护理[5]。

1.2.3 言语沟通 在献血前期,要求护士能够重视对献血者身体状态的了解,使献血者了解献血的相关知识,并观察献血者在采血过程中的心理变化特点,采取适当的方式来使献血志愿者更加愿意接受采血。护理人员主动和献血者进行沟通交流,理解献血者并拉近献血者和护理人员的距离,为献血者讲解献血的具体标准及单次取一定量的血液对人体没有危害,还会加速人体的造血功能,及时补充流失的血液,还嘱咐献血者在献血之后进行营养补充及适当休息,防止对献血者的身体健康产生影响,从而有效提升献血者的心理安全性。在与献血者进行沟通及交流的过程中,可以结合相关的宣传资料,采用更加通俗易懂的方式对献血工作进行科学性、合理性的解释。在献血工作开展时,语言沟通及交流作为重要的环节,需要重视和掌握好言语方式,并提前对护士进行语言方面的培训,防止在正式讲解献血知识时产生语言混乱、表达不清楚、语意不明的问题,导致护理人员的专业性受到质疑。

1.2.4 人文关怀护理 结合献血者的心理状态及当前的社会环境因素,重视对献血者的情感及心理认同感建设,这是一种能够对他人的情感产生共鸣的能力。在献血护理工作开展过程中,要求采取人文关怀护理的形式和献血者进行互动,基于献血者的感受进行思考,并严格遵循采血过程中的全程无菌要求,采取优质的静脉穿刺技术,严格按照采血规范对献血者进行护理。在护理的过程中应当体现出动作娴熟、温柔的特点,重视在献血过程中献血者的感受。通过与献血者交流,询问其疼痛感受,也可以通过聊天和听音乐的方式转移献血者的注意力,因此在采血的过程中,要求采血人员具备极强的专业素质,缓解献血者的心理压力,降低其对献血的恐惧感。在护理人员完成采血工作之后,还可以继续表达对献血者的关心,重视对献血者的后期健康指导,使其了解在献血后适当休息的重要性,叮嘱献血者在献血之后保持伤口干燥清洁,通过适当的人文关怀与献血者建立和谐的互动关系,减轻献血者的心理压力,有效地改善采血服务体验,提高采血工作的质量[6]。

1.2.5 突发事件的预防与掌控 如果在献血过程中献血者产生了不良反应,如昏厥或其他症状,需要护理人员具备良好的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及时处理这些不良反应。对此,要求采血站能够做好相关方面的预案准备工作,面对突发事件产生时,能够正确处理并稳定献血者的身体特征,使其快速恢复,并且不要影响其他献血者的心理状态。除此之外,需要采取适当的激励制度激发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血站整体工作人员的素质,进而能够保障采血工作的质量和效果,体现出重大的社会影响力。对血站的工作人员进行及时的工作培训与考核,这是保障采血队伍专业素质的主要措施。通过提升工作人员的语言及服务水平,发展壮大采血队伍,吸引更多的志愿者参与到无偿献血的事业中[7]。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分析比较两组献血者的护理满意度,≥90分为非常满意,70~89分为满意,≤69分为不满意。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统计并比较两组献血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对本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与处理,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分别使用()、[n(%)]表示,组间比较分别实施t检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献血者护理满意度的对比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献血者护理满意度的对比[n(%)]

2.2 两组献血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对比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献血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对比[n(%)]

3 讨 论

在本次研究中,使用基于沟通技巧的护理干预之后,献血者对采血工作护理人员的护理满意度明显比护理前高,献血过程中产生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比护理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护理人员重视语言沟通艺术,通过运用表情及动作等多种方式与献血者进行沟通,保证护士的工作形象,使护士能够表现出更加得体的行为举止,从而赢得献血者的信任[8]。另外,护理人员能够对护理细节进行全面考虑,安抚献血者的情绪和感受,使献血志愿者在献血过程中产生的紧张情绪得到有效缓解,通过改善护理人员的语态促进护理工作的有效开展[9]。还应当注意,护理人员在采血过程中应当与献血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采取使其更加容易接受的方式,护理人员可以采取口头语言,也可以适当聊一些献血之外的话题,分散献血者的注意力,但应注意所聊话题的适当性,不要选择不合理的话题引起献血者的反感情绪[8]。除此之外,护理人员需要对献血重点注意事项进行反复强调,并对一些复杂的内容进行讲解。由于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可能会对部分内容理解不深刻,要求采血人员能够重视与献血者的沟通,促进献血工作的有效开展。

总之,护理人员采取优质的言语沟通和交流服务与青年献血者进行沟通,能够使献血者获得更加舒适的献血感受,从而保证血液输出的质量,并提高献血者的满意度,提升献血者的再次献血意愿。

猜你喜欢

血站献血者志愿者
志愿者
我是志愿者
[聚焦6·14]世界献血者日来临前,了解一下无偿献血流程吧
影响单采献血者保留的相关因素分析
为志愿者加油
我是小小志愿者
血站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
当前血站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信息技术在血站工作中的应用
分析重复献血者与初次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