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剂量扫描联合迭代重建CTA在颈部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价值研究

2021-04-11陈其锋林梓朗杨宇凌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1年7期
关键词:符合率低剂量颈部

陈其锋 林梓朗 杨宇凌

广东省中山市中医院医学影像科 528400

颈部疾病是一类疾病的统称,主要包括:颈部血管损伤、咽/食管损伤、肿瘤、胸导管损伤及颈部神经损伤等,多数患者由于开放性、闭合性损伤引起[1]。患者发病早期临床症状缺乏典型性,随着病情不断发展多表现为出血、气短、呼吸困难等,影响患者健康、生活[2]。颈部CT血管造影(CTA)是颈部疾病患者中常用的检查方法,属于是一种介入检测方法,显影剂注入血管中,由于X管穿不透显影剂,基于血管造影该特性,能实现血管疾病的诊断[3]。但是,CTA检查时具有一定的辐射性,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辐射剂量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临床研究表明[4]:CT辐射剂量扫描时影响因素较多,如:层厚、管电压、管电流、螺距等,而在上述因素中管电压、管电流较为重要。迭代重建算法(IR)属于是迭代法的典型形式,适用于不同方式数据的采样,对不完全数据具有良好的重建效果[5]。因此,本文以颈部疾病患者为对象,探讨低剂量扫描联合迭代重建颈部CTA在颈部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价值,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7年1月—2019年12月颈部疾病患者90例作为对象,男56例,女34例,年龄41~75岁,平均年龄(61.24±4.69)岁;病程1~7个月,平均病程(4.12±0.43)个月。纳入标准:(1)均符合颈部疾病临床诊断标准,临床多表现头晕、头痛、肢体麻木、口角麻木等;(2)患者均经临床检查最终确诊,均拟行CTA检查,且患者均可耐受;(3)均能完成低剂量扫描联合迭代重建颈部CTA诊断,均表示配合。排除标准:(1)合并精神异常、血液系统疾病或器质性疾病者;(2)合并认知功能异常、恶性肿瘤或伴有自身免疫系统疾病者;(3)体重过轻或肥胖,头颈部任何一个大血管出现不同程度狭窄、闭塞者。本研究均得到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家属签署同意书。

1.2 方法 (1)检查前。所有患者入院经临床检查最终确诊(金标准);确诊前患者均进行常规低剂量CT检查,向患者/家属讲解颈部疾病相关知识(如:病因、临床表现、危害性等),告知患者/家属即将进行的检查方法,提高患者检查配合度、依从性[6]。(2)检查方法。①CT检查。确诊前患者均进行常规低剂量CT检查。采用256层CT机进行检查(Philips公司),扫描范围肠内主动脉弓到颅底水平;采用Irich(Medical)高压注射器经肘部正中注射非离子型对比剂350mgI/ml,剂量0.7ml/kg,注射速度为5.0ml/s,注射完毕后注射生理盐水40ml冲管。采用智能跟踪触发技术将主动脉弓水平设为感兴趣区,设定触发阈值为150HU,设置扫描参数:管电压:100kV,管电流:毫安自动检测毫安,螺距0.758,转速0.4s/周。②图像后处理。检查完毕后行迭代重建,工作站为飞利浦Intellispace Portal,采用高级血管分技术(AVA),包括:最大密度投影(MIP)、曲面重建(CPR)及多平面重建(MPR)等方法完成图像后处理。将最终获得的影像由医院2名影像科医生共同阅片,对于未存在争议影片视为最终结果;对于存在争议影片由第三位医生介入(最终结果遵循少数服从多数原则),并将常规低剂量CT联合迭代重建CTA检查与金标准进行比较[7]。(3)诊断效能。绘制ROC曲线,分析常规低剂量CT联合迭代重建CTA检查在颈部疾病患者中的诊断效能。

2 结果

2.1 低剂量扫描联合迭代重建CTA在颈部疾病中的诊断符合率 90例颈部疾病患者均经临床检查最终确诊,患者中颈部血管损伤32例,咽/食管损伤19例,肿瘤12例,胸导管损伤18例及颈部神经损伤9例;低剂量扫描联合迭代重建CTA在颈部疾病患者中最终确诊87例,诊断符合率为96.67%(P>0.05),见表1。

表1 低剂量扫描联合迭代重建CTA在颈部疾病中的诊断符合率

2.2 低剂量扫描联合迭代重建CTA在颈部疾病中的诊断效能 绘制ROC曲线,结果表明:低剂量扫描联合迭代重建CTA(AUC面积0.895)在颈部疾病患者中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均高于单一低剂量扫描(AUC面积0.758)、迭代重建CTA(AUC面积0.805)(P<0.05),见图1。

图1 低剂量扫描联合迭代重建CTA在颈部疾病中的诊断效能

3 讨论

从大的角度来说,颈部疾病主要包括:颈椎的肌肉劳损或颈椎病,亦可能为甲状腺疾病,如:甲亢、甲状腺瘤或甲状腺癌等[8]。颈部CTA检查是颈部疾病患者中常用的检查方法,能帮助患者确诊,指导临床治疗。但是,患者治疗过程中辐射剂量较高,且与致癌风险存在相关性。因此,临床上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检查患者检查过程中的辐射量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9]。近年来,低剂量扫描联合迭代重建CTA在颈部疾病患者中得到应用,且效果理想[10]。本文中,90例颈部疾病患者均经临床检查最终确诊,患者中颈部血管损伤32例,咽/食管损伤19例,肿瘤12例,胸导管损伤18例及颈部神经损伤9例;低剂量扫描联合迭代重建CTA在颈部疾病患者中最终确诊87例,诊断符合率为96.67%(P>0.05),说明低剂量扫描联合迭代重建CTA用于颈部疾病患者中能获得较高的诊断符合率,能指导临床治疗。低剂量扫描属于是一种新型的检查方法,其扫描条件中毫安秒和千伏数值均相对较低,能有效降低辐射剂量[11]。临床研究表明[12]:低剂量CT临床使用时能达到诊断标准的前提下尽量降低CT剂量,能减少对患者的辐射伤,提高临床检查安全性。迭代重建CTA属于是一种新型的IR算法,在数据的投影空格键和图像空间构造出多噪声模型与解剖模型,能有效、精确地处理噪声,在降低扫描剂量的同时提高图像的真实性、准确性。同时,迭代重建CTA的使用能降低图像噪声,增加SNR、CNR能力,能获得良好的图像质量。临床上,将低剂量扫描联合迭代重建CTA用于颈部疾病患者中能发挥不同检查方法优势,能获得良好的诊断效能。本文中,绘制ROC曲线,结果表明:低剂量扫描联合迭代重建CTA在颈部疾病患者中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均高于单一低剂量扫描、迭代重建CTA(P<0.05)。因此,临床上对于颈部疾病患者应完善有关检查,给予低剂量扫描联合迭代重建CTA诊断,帮助患者早期确诊,指导临床治疗。

综上所述,低剂量扫描联合迭代重建CTA用于颈部疾病患者中能获得较高的诊断符合率,且临床诊断敏感性、特异性较高,能为临床诊疗提供影像学依据,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符合率低剂量颈部
居家运动——颈部练习(初级篇)
居家运动——颈部练习(中级篇)
肺部疾病应用螺旋CT低剂量扫描技术检查的分析
来那度胺联合环磷酰胺、低剂量地塞米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疗效探讨
CT低剂量扫描技术应用于新冠肺炎筛查中的临床价值
颈部肿块256例临床诊治分析
造出一个天鹅颈
口服等渗甘露醇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的临床应用研究
自适应加权全变分的低剂量CT统计迭代算法
多层螺旋CT与MRI在肝脏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