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访谈类专题片的拍摄制作技巧探讨
2021-04-10段宇
段 宇
(山西夏县融媒体中心,山西 运城 044400)
0 引 言
人物访谈类专题片在现代新闻媒体的发展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作为专题纪录片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物访谈类专题片通过弘扬先进人物的时代精神,以无私奉献、改革进取的崇高品质感染社会群众,成为媒体宣传发展的主流。因此,具有良好影响意义的人物访谈类专题片的拍摄,同样也是媒体从业人员的责任和社会义务的履行表现。制作高质量的人物访谈类专题片,必须建立在正确的理论指导基础之上,以先进的拍摄制作技巧,突出人物主题作用。
1 人物访谈类专题片的概念
人物访谈类专题片通过与新闻人物深入对话进行拍摄制作,形成独特的专题纪录片。这类专题纪录片通过对新闻人物的对话访谈进行拍摄记录,达到放大某一社会事件本质或反映社会真实现象的目的。其以人为主体,通过对答访谈的方式,在过程中进行全面拍摄记录,并进行后期制作。
2 我国人物访谈类专题片的发展现状
2.1 发展历史短
作为纪录片中的一种,人物访谈类专题片在我国的发展历史相对较短。人物访谈类专题片最早于1895年由法国的路易·卢米埃尔拍摄制作完成,当时我国尚未出现纪录片的萌芽。在19世纪末期,我国新闻媒体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拍摄了第一部纪录片《定军山》,意味着人物访谈类专题片在我国开创了纪录片的先河[1]。由于发展时间相对较短,在拍摄制作过程中所运用到的手法和技巧等均与其他先进国家存在明显的差异,但同时也为我国的人物访谈纪录片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创造出适用于我国新闻媒体发展的内涵,符合我国社会整体价值观念。
2.2 缺乏充足认知
人物访谈类专题片通过与新闻人物的面对面对话访谈进行精细拍摄制作,能够反映社会热点事件真相,弘扬社会正能量,促进社会整体秩序的稳定发展,提高社会人文内涵。而我国现阶段绝大多数受众未真正认知到人物访谈类专题片的社会价值,这使得相关从业人员缺乏工作积极性,导致人物访谈类专题片事业的发展受到限制。
2.3 投入匮乏
良好的拍摄设备对于人物访谈类专题片的拍摄制作具有重要作用。而现阶段人物访谈类专题片在我国未受到一定的重视,大多数新闻媒体工作者认为不需要高质量拍摄设备即能进行专题拍摄,从而对该类专题纪录片的投入相对较少。此外,由于摄影设备市场价格高昂,拍摄组无法负担相应的设备费用。
3 人物访谈类专题片拍摄制作原则
3.1 真实性
新闻媒体的专题纪录片的基本要求是保持专题访谈的真实性,人物访谈类专题片更是需要以真人、真事以及真实的情景变化作为对象进行拍摄记录,反映现实生活的真实画面。以人物心理与精神上的双重变化,进一步突出访谈类专题片的启迪与感染性。尤其是人物访谈类专题片,在拍摄制作过程中的访谈环节,播音主持人需要叙述真实的人物经历和故事,避免出现为了提高收视率而信口雌黄的现象,更不能为了提升节目效果而弄虚作假。人物访谈类专题片的主要功能是舆论导向宣传以及社会引领,其拍摄制作需要客观公正地反映出社会现状。人物访谈类专题片的拍摄制作需要保证真实性,需要遵循最基本、最核心、最重要的真实性原则,无论是在访谈过程中的拍摄还是后续人物生活工作的记录,都需要与新闻人物的真实经历一致,才能够体现人物访谈类专题片的社会价值[2]。
3.2 差异性
人物访谈类专题片的拍摄制作过程区别于其他新闻媒体纪录片,为表现出专属于人物访谈专题的社会性,需进行差异性拍摄制作。
在人物访谈的对象选择方面,所选择的新闻人物需要具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具有较高的受关注度,能够反映某种社会中的某一类人物,或自身具有良好的社会引导价值,能够弘扬正能量。与这些新闻人物进行对话拍摄,能够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从根本上提高人物访谈类专题片的收视率。
人物访谈类专题片的拍摄制作技巧与手法要适用于专题片所阐述的内容与主旨,在突出人物个性化的基础上,也需要体现出与其他专题纪录片不同的技术手段,体现出人物访谈专题片的社会价值,反映社会真相。
3.3 艺术性
专题纪录片的内容需要具有艺术性。在拍摄制作过程中,不仅要突出新闻事实与社会热点,同时也需要兼顾艺术性,使人们在观看专题片的过程中不会感到枯燥乏味,才能提高观众对人物访谈类专题片的满意度。这需要编导与主持人具有良好的访谈沟通能力,摄影师要具备专业拍摄技巧,这样才能够全面提高人物访谈类纪录片的艺术性,使其不仅能深刻反映社会事实,也能产生一定的社会 效用。
3.4 创新性
在现代化新闻事业发展过程中,人物访谈类专题片的拍摄同样需要遵循时代发展脉络,将更具创新性的价值观,展现在现代化的社会环境中。在拍摄制作过程中,专题片的主题和内容要紧密结合时代发展特性,以创新独到的眼光挖掘社会热点的事实真相,同时避免传统拍摄制作形式的老套重复,拓展多种制作渠道,以更先进的互联网技术手段开发拍摄制作技巧。
4 人物访谈类专题片拍摄制作技巧
4.1 片头制作
新闻媒体类专题片的拍摄制作都遵循声画结合的制作原则,因此,容易导致此类专题片内容枯燥,无法有效突出其现实意义[3]。在新时期新闻媒体发展过程中,以先进的创作技巧和手段制作人物访谈类专题片,需要从头入手,以新颖的创作手法吸引观众,才能够有效提高人物访谈类专题片的收视率。通过解说词与人物画面互相配合的方式产生声画结合效果,将其作为片头,能够吸引观众注意力、烘托气氛。例如,纪录片《青春无悔》结合对当代大学生的访谈,以大学生的校园生活为主要内容,应用了长达二十秒的片段剪辑,通过抽象重叠三维画面、应用透视处理等手段突出访谈字样,并配以具有特色的音乐,形成形象的片头。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人物专题片的播放效果绝大程度上取决于后期剪辑的质量。作为衡量人物访谈类专题片的价值要素,细节决定整体成败。丰富情节、塑造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体现在真实生动的细节中,因此,相关人员应从后期编辑处理入手,增强细节的艺术感染力,着重于专题片的片头构思与布局,独具匠心地安排每一帧镜头与访谈环节的合理搭配,结合人物专题片应有的画面与音乐旁白等,进一步突出人物访谈类专题片的社会意义。
4.2 专题制作
人物访谈类专题片在拍摄与制作过程中,需要结合新闻人物的特点,把握时代发展潮流,突出社会实际。在捕捉人物细微动作的过程中,突出专题片的主题,突出新闻人物体现的社会内涵[4]。例如,《追赶太阳——记中国中化集团公司“优秀共产党员”钟韧》专题片,围绕着钟韧一天的工作进行拍摄制作,从早上九点到第二天凌晨五点,连续进行20小时的拍摄,为人物访谈专题积累了充足的素材。后期制作过程可以结合对访谈人物生活工作的实际拍摄画面与人物对话,进行穿插剪辑,突出专题人物鲜明的个性,从侧面反映专题片的主题。
4.3 人物摄影
人物访谈类专题片以新闻人物为中心展开拍摄,经过后期加工,成为独具社会价值的专题访谈类节目。在应用摄影设备对人物进行拍摄的过程中,镜头的移动拍摄角度需要符合观众的思维方式,针对人物访谈过程中新闻人物的情绪低落或高昂的表现,合理运用远近镜头的调整方式,增加情感渲染力。在后期制作时,针对新闻人物的面部特写以及情绪表现,配以相应的音乐画面,可以增加画面表达张力。结合实际的拍摄技巧来看,针对新闻人物的访谈类专题拍摄,镜头组需要遵循动从动、静接静的拍摄原则,突出与人物访谈的重点内容。访谈拍摄过程应注重人物家属、同事或相关人员对该新闻人物的立体性描述,塑造更加丰富的人格特征,烘托客观、真实的氛围,以适当的镜头移动方式突出专题内容,以多角度镜头展现人物的不同画面。要使人物的感人事迹在几十分钟的有限时间内呈现出最佳的人物形象效果,必须代入典型事迹,从而揭开新闻人物的精神世界。主人公在镜头内的言谈举止、音容笑貌等具有个性化的画面,结合播音主持具有感染力的背景叙述,完成人物访谈专题拍摄的细节塑造。
5 结 语
人物访谈类专题片的拍摄制作过程需要应用更加先进的技巧手段,发挥人物访谈类专题片的社会职能,在促进人文发展的同时,传播社会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