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大再生资源回收力度助力厦门循环经济发展

2021-04-10

厦门科技 2021年3期
关键词:厦门市垃圾体系

洪 冰

2020年12月30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强调要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1]。发展再生资源回收行业是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重要举措之一。本文分析了厦门市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发展特点及存在问题,从加强行业布局规划、强化政策支撑、鼓励支持回收模式与技术创新、强化行业规范化管理等方面探讨了加大厦门再生资源回收力度、助力厦门循环经济发展的对策和举措。

厦门市再生资源回收行业的发展特点

1.行业发展环境日趋优化

截至2019年底,厦门市工商登记的再生资源回收经营户1000多家,其中企业法人250多家,个体经营门店/回收点900多家/个,行业发展环境日趋优化。主要表现在:一是强化了再生资源行业管理体制机制建设,建立了厦门市商务局、各区商务局、街道办(镇政府)三级联动,回收企业承办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二是建立了再生资源回收联席会议工作机制;三是出台了各项政策文件,支持行业发展。如,2018年印发了《厦门市可回收物收运和资源化利用体系建设方案》(厦商务(2018)297号),初步形成了资源回收与垃圾收运两网融合的可回收物利用体系。针对低值可回收物因收运不及时进入垃圾系统问题,出台了《厦门市可回收物回收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市政府专题会议纪要(2019)297号),制定了低值可回收物的回收指导目录等。

2.再生资源回收体系日趋完善

一是多样设置回收网点,构建便民利民回收体系;二是试点推进智能回收箱工作,鼓励社区推行“以箱置桶”做法。截至2019年底,全市共安装近500套智能回收箱,20多座垃圾分类环保屋;三是开展“互联网+回收”模式创新,助力生活垃圾分类及可回收物收运工作;四是再生资源回收行业规模明显扩大。

3.再生资源行业模式不断创新

厦门再生资源行业初步形成了“54321运营模式”,即:规范“五化”、创新“四级”、实现“三创造”、聚焦“两规范”、打造“一条龙”。规范“五化”,即再生资源加工利用综合化、再生资源分拣专业化、再生资源交易流通专营化、再生资源废弃物处理无害化、再生资源信息管理规范化;创新“四级”,即四级网络构架:将传统的“低,小,散”粗放型经营模式逐步向规范化、智能化、集聚化、标准化和体系化方向发展,全面建设垃圾分类的生态文明城示范工作,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活垃圾分类模式;实现“三创造”,即创造就业岗位、创造经济与生态效益、创造财税收入;聚焦“两规范”,即分拣转运规范、末端处置规范;打造“一条龙”,即从垃圾种类上实现“全兜底”式处理;在处置流程上实现“一条龙”处理,包括源头分类、转运分拣、末端处置等。

4.再生资源行业技术创新更加快速

厦门再生资源行业探索构建了“再生资源+互联网”的新模式,利用互联网服务于再生资源产业,深度整合线下回收资源。“再生之家”就是这样一个再生资源网络信息平台和智能回收管理系统,此系统可以实现再生资源大数据智能平台管控体系建设,通过GIS、物联网、云计算及大数据等技术的综合应用,实现再生资源全过程的信息互动,对所涉及的物、人、车进行全程信息更新,高效提升各环节的作业质量,加大标准贯穿落实力度,引导行业规范化发展。大数据管控平台能够实时了解各回收网点经营状况、运输车辆运行轨迹、流动回收点、固定回收点跟打包厂、分拣中心之间的业务关系,以及全国各回收网点的分布情况等,把网点的线下业务统一汇聚到管理平台。并能够对实时数据进行统计汇总,利用特定算法将统计结果以图表方式输出,从而知晓本地区(市/县/区/镇/街道/社区等)再生资源行业当前的业务量、经营情况及行业微动态。

5.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得到加强

一是再生资源回收企业用地及项目得到政策支持;二是一些再生资源回收企业向产业链上游延伸。

厦门市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存在的问题

1.市场主体小散乱,行业监管难度大

再生资源回收行业,从业人员主要以进城农民工(保洁工)为主,存在大量无照经营或有照不备案现象。大部分回收点是社会化个体回收,存在消防、老旧线路、人货混居等安全隐患和脏乱臭的现象。因而实施监管难度较大,特别是对那些技术落后而又无照经营、没有任何环保设施,或者有一些环保设施但却不达标的小企业和小作坊,实施有效监管难度更大。而这些小企业和小作坊的再生资源回收量常常占到总回收量的80%耀90%。

2.经营单位装备管理有待提升

目前厦门市再生资源回收门店、分拣处理中心均未纳入公共设施规划建设。

再生资源回收企业自筹资金按“市场化运作”原则,向小区前端延伸设置回收箱,但存在小区箱体遭破坏,无法正常运作等现象;以及智能回收箱箱体内仪器被盗,遭到人为破坏,部分回收箱被小区物业责令撤出等问题。

3.税收政策安排不合理抑制行业健康发展

按照国家税务政策的有关规定,企业从事废品的销售收入须按照增值税条例的规定缴纳13%增值税,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的税收政策是参照一般工业企业制定的,没有考虑到本行业前端收购90%为个体分散经营的特点[2],再生资源回收企业基本无法向居民开出进项增值税票,导致具有一定规模的再生资源回收企业没有进项发票这就意味着其需要全部缴纳增值税,从而导致该行业税收负担较重,不利于行业健康持续发展。

4.产业链规划布局和建设水平有待提升

分拣中心具有再生回收、分拣初加工、打包转运功能。厦门市目前有不同规模分拣中心5个,大部分租用在城中村、农村等地,存放在简易大棚内或露天堆放,消防安全基础差,而且影响市容市貌,同时也影响可回收物转运。

长期以来,尚无一家统一规划、规范化的再生资源回收分拣处理中心或集散市场,规范化的再生资源设施硬件较缺失。

5.再生资源回收设施大量被拆除严重影响行业运行

长期以来,管理部门仅仅是把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看作是单纯的商业运作,而没有把它作为城乡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的载体,其服务保障城市的功能定位远没有得到体现。再生资源回收站点和分拣中心处在产业链的上游和前端,是整个行业的发展基础。近些年因为没有被纳入城市规划而被大量拆除或驱赶,缺乏稳定的分拣、加工及经营场所,导致回收企业只能选择偏远的、“三不管地带进行分拣加工,面临不断被清理的困境[3]。

加大厦门市再生资源回收力度的几点建议

1.加强行业布局规划

(1)规划建设现代化绿色分拣中心

建议厦门每个行政区规划建设一个现代化绿色分拣中心。垃圾分类分拣属于民生工程,是建设废旧物资循环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应纳入城市总体规划。所有绿色分拣中心纳入统一管理,形成市再生资源行业公会牵头、行业龙头企业参与的一体多元管理体制,可以减少集中污染带来的社会成本和减轻二次运输成本。在用地方面,可参照福州市的做法,采取行政划拨方式,或参照上海市杨浦区的做法,采取给予一定年限免租金的用地租赁方式。

各行政区分拣中心确定后,可将辖区内其他回收中转店整合到该中心,并积极引导再生资源回收行业突破传统回收行业的发展瓶颈,实现经营模式的转型升级。同时,充分利用“互联网+”和软件应用平台,实现全市统一的信息化管理,探索建立融数据查询、统计分析、监控跟踪及调配调度等功能为一体的智慧回收平台,打造适应大中型城市发展的国内一流的再生资源回收示范体系。

(2)规划建设再生资源集散处置基地

建议规划建设1耀2个再生资源集散处置基地。再生资源集散处置基地处在再生资源产业链的中上游,也是废旧物资利用循环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主要功能是对再生资源分拣中心分类出的废纸、废塑料、废金属、废旧衣物、废玻璃、废旧家电以及其他低值可回收物等进行加工处理,有利于上游企业再生资源的有效利用。

(3)规划建成规范有序的回收门店站点体系

形成规范有序的回收门店站点体系十分必要。垃圾分类政策的顶层设计和广泛实施对国内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未来的体系机构、经营主体、经营模式均将产生重大深远的影响[4],厦门要建设高素质高颜值的国际化现代化城市,那么以垃圾分类为抓手,提升回收行业整体形象,构建新型回收体系,也将势在必行。新型回收体系要求与垃圾分类相衔接,更加注重废纸、废塑料、废金属等全品类全链条协同运营、协同处置,对各行政区内再生资源回收门店进行统一规范化管理。具体包括四方面:一是统一调度。统一调度是为了降低运输成本,保证远近货源的调度处理,易于企业统一调度和管理。各回收点应具备塑料类、金属类、纸皮类、旧衣物类、玻璃类打包功能。二是仓储管理。通过仓储管理,有利于节约物流成本和仓储成本。三是规范管理。通过规范管理,使门店保持整齐干净,收运流程规范化,从而统一门店形象,继而提升行业整体形象,最终重塑环保新形象。四是升级传统回收门店。也就是要改变传统回收门店的脏、乱、差现象,将之升级成美观整洁的数字化智慧门店。

2.强化政策支撑

(1)税收政策支持

在税收政策上,国有与民营兼顾,对规范发展的回收企业予以大力扶持。从居民、拾荒者手中收购废旧品,无法获得发票,造成规范的回收企业税负极高;而行业中大量不规范个体从业者既不报税也不投资环保,成本远低于规范化、规模化企业,行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建议厦门转发并实施福建省收购发票政策,在要求个体户规范经营的同时,给规模化、规范化企业批用收购发票,并对规范企业高额税负给予一定财政鼓励。

(2)财政政策支持

在财政政策上,设置低值可回收物处置服务费。低值可回收物是垃圾减量化、资源化的重要品类,同时具备垃圾和资源的双重属性,除免税扶持外,建议给予处置服务费支持,可参照现行“其他垃圾”处理费的80%耀90%试行5年,随着低值物回收数量的逐步增长,处置服务费标准逐年降低,政府财政支付逐步退出。

(3)产业政策支持

在产业政策上,倡导绿色循环发展。政府倡导、引导消费使用含有再生料的制品,并带头践行可回收物的闭环循环,从而促进循环经济发展。进一步落实政府绿色采购政策,制定政府绿色采购产品目录,重点把再生资源的循环利用产品、节能环保产品纳入产品目录。

3.鼓励回收模式与技术创新

(1)鼓励回收模式创新

鼓励环卫企业和有能力的再生资源企业合作,推进两网融合,快速实现低值可回收物的资源化利用,推动厦门成为全国生态文明城市的典范。开展新品种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示范。提升快递包装废弃物再利用水平,鼓励快递企业和各类环卫企业、回收企业联合开展“快递业垣回收业”定向合作试点,鼓励企业对包装箱、总包袋进行循环利用,提高循环利用率。推进废旧纺织品资源化利用。

以强化实行生活垃圾分类为契机,积极开发垃圾分类智慧管理平台即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平台。在新基建的高速跑道上,智慧垃圾分类管理平台通过5G网络小型基站,对投放者、垃圾桶、运输车、投放物进行全过程实时大数据云计算,形成三维可视化影像处理系统,辅助决策者合理规划管理模式,提升环卫质量,降低运营成本,推动垃圾分类管理实效,以云服务方式随时为管理者及作业人员提供所需的服务,将环卫万物连起来。

(2)鼓励有实力企业推进全程信息化管理

鼓励有实力的中转站、分拣中心等运营企业致力建设企业数字化信息管理中心。通过实时收集进出的再生资源种类、数量、上下游客户名称和运输车辆等信息,实现对再生资源回收的数据统计、分析、监控及对进站收集车辆进行智能化调度管理等功能[5]。进一步将企业数字化信息管理中心与区域再生资源信息管理平台实现联网,实时上传企业经营数据。厦门目前已经有一些龙头企业在信息化管理方面做出了示范平台,如前面我们提到的“再生之家”再生资源网络信息平台和智能回收管理系统。建议由厦门市再生资源行业公会牵头,委托相关单位就如何建立全市统一的再生资源回收行业信息化管理平台做可行研究,择优比选后进行推广应用。

4.强化行业规范化管理

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关于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要求,积极推行垃圾分类和减量化、资源化,加快构建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6]。以低值可回收物为切入点,强化再生资源回收行业的规范化管理,督导众多企业加快向环保型企业优化升级的步伐,促使再生资源回收真正成为发展环保产业和改善生态环境的组成部分,推动再生资源行业加快向环境友好型与环境服务型行业转变[7]。具体对策和举措如下。

(1)由行业公会牵头,组织编制《厦门市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发展规划》,把再生资源的循环利用作为产业,并协同闽西南地区延伸产业链,做大做强再生资源产业。

(2)对行业、企业和从业人员进一步重点宣传2014年修订的《环境保护法》和有关的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及相关规定,不断强化环保意识。

(3)督导企业对自身经营项目完善环评手续,积极进行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杜绝未批先建先干的违法行为。

(4)运用人工智能AI技术对垃圾分类、传统环卫全流程数据进行建模分析,辅助决策,实现工作人员、手持终端、信息平台、运营管理中心和智能硬件设备的“五位一体”,践行“人、物、事”的智能绩效考核评估,优化产业全过程细节。

猜你喜欢

厦门市垃圾体系
我校入选2021年度厦门市“金砖示范单位”
垃圾去哪了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那一双“分拣垃圾”的手
组织祭扫活动 缅怀革命先烈
倒垃圾
老区情难忘——记厦门市老促会原会长张振福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近20年厦门市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及预测
“三位一体”德育教育体系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