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货币模式对货币供求的影响
——以央行DCEP和Libra为例

2021-04-10苑秉纪

关键词:电子货币准备金率存款

苑秉纪

(上海大学经济学院,200072,上海)

1 引 言

自2009年中本聪发表被称为比特币创世论文《Bitcoin: A Peerto-Peer Electronic Cash System》以来,各界对于数字货币的未来充满了争议.我国和美国虽然都尚未正式发行和流通数字货币,但都对其给予了极大的关注.虽然DCEP(Digital Currency Electronic Payment)和Libra均为中美两国对于数字货币的初步尝试,但是其所选择的模式和最终目标完全不同.杨晓晨、张明[1]已对二者的区别做出过分析,包括信用基础、使用范围、组织形式等诸多方面,并认为二者选择了完全不同的发展道路.

货币的革命性变革一直是金融史上的巨大跨越,每次货币革命都能极大促进金融体系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历史上,为了解决金银质货币存在的天然损耗、携带不便等问题,近代国家借助其所拥有的公信力和财政权力发行纸币替代了金银质货币.后来人们发现纸币可以脱离金银而存在,于是纯信用货币出现.纸币自身价值与票面价值相脱离,不仅节约了发行成本,更是大大促进了贸易发展,货币政策操作亦自此成为可能[2].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虚拟货币也迅速兴起.数字货币与现代的纸币相同,是纯信用货币,但其具备更低的使用成本、更高的使用效率并可在更大范围内使用.在票据交易中数字货币的引入可以大幅简化票据交易流程[3],在保理业务中,数字货币的引入在简化操作、降低成本的同时还可以解决保留业务中的资金流安全管控问题,降低回款风险[4].故抓住数字货币的机遇,提前了解不同的数字货币设计的特性和其对经济体系的影响及其主要变量是很有必要的,而在货币体系中,货币供求与货币乘数又是重要的一部分.

本文着重对二者在使用方面的差异进行分析,力求发现二者引入后对货币供求造成的不同影响.

2 相关文献及研究现状

自2000年以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移动支付以及伴随其出现的数字货币受到了广泛关注,各国学者也在移动支付以及法定数字货币对当前货币供求的影响方面进行了许多研究.

谢平、刘海二[5]在《ICT、移动支付与电子货币》中提到,随着移动支付的发展,可以预期移动支付及数字货币使用范围将会越来越大,使用人数会越来越多.移动支付的快速发展以及其带来的货币存在形式的改变,将对中央银行的货币供求和货币控制等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在推广使用法定数字货币前,其带来的影响需要得到进一步的研究.

姚前[6]在《法定数字货币的经济效应分析:理论与实证》一文中谈到,基于合理的机制设计,央行数字货币不仅能促进社会节本增效,并对货币政策和宏观经济的影响“中性”,也可成为一种新的货币政策工具,增强货币政策效力,更好地调控货币供求.

美国经济学家约瑟夫·斯蒂格利茨针对电子货币系统的宏观经济管理方面进行了研究.根据研究得出的结果,当前的货币政策体系对于新引入的数字虚拟货币并没有非常好的调控效果,他建议通过建立信贷拍卖机制,中央银行通过拍卖对银行的存贷款活动进行直接影响,从而缓和虚拟货币投入使用后所造成的货币供求波动[7].

由此可见,学者们普遍认为,在本轮货币革命当中,新兴数字货币会一定程度上影响货币的供求,在正式发行数字货币之前,需要进一步研究分析不同模式的数字货币带来的经济影响.选择适合本国国情的数字货币模式不仅可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也有利于政府、央行更好地调控宏观经济.

3 DCEP与Libra在使用方面的不同

3.1央行DCEP虽然央行目前尚未针对DCEP的具体设计发布系统的说明.但是有关央行领导自2014年起就先后多次就央行数字货币也就是DCEP的设计思路通过文章和公开讲话进行宣传,故DCEP的若干特点也渐渐为外界所知.

当前,法定货币的支付功能存在不足,实物现金支付虽方便快捷,即时结算,但束缚于物理形态,无法进行快速的远程支付结算,也不适合大额支付.准备金账户支付仅适用于金融机构间的支付结算[8].同时一些经济学家认为,目前的现金货币形态已经不能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建议废除现金.但是不少国家的现金需求增速仍超过GDP[9],这就证明现金仍有需求但是存在缺陷,而央行DCEP就有优化现金支付功能的目的.

自2014年以来,央行的领导数次强调DCEP不会涉足M1以及M2领域,也就是说DCEP仍然是以优化现金支付为目的对M0进行一定程度的替代,仅仅是代替现在的现金作为M0领域使用,不包含存款等任何其他的货币形态.这可以使得数字货币对金融体系的冲击降到最小,同时继承了传统M0现金的点对点支付、方便快捷的优点,解决了难以追查、无法远程支付结算、储存、发行、处理成本高等缺点.

3.2Facebook发行的Libra2019年6月18日,Facebook位于瑞士的子公司Libra Network公布了其加密的数字货币的名称——Libra,同时发布了《Libra白皮书》.在该白皮书中,Facebook公司介绍了其全新推出的数字货币Libra.此后Facebook又数次在美参加听证会,向外界提供了更多关于Libra的信息.

在白皮书和后续听证会当中,Facebook称:Libra的使命是建立一套简单的、无国界的货币和为数十亿人服务的金融基础设施[10].由此可见Libra更加像一款“非国家化”的主权货币,而其使用领域也会涉足M1甚至部分涉足M2,参与一定的信用创造.其意图更像是要创建一款真正的“国际货币”,在更多方面替代现有各国的主权货币.

4 DCEP与Libra对货币供给与货币乘数的影响

4.1对货币供给的影响如果要考虑电子货币的引入,那么由于DCEP仅涉及M0部分,则引入DCEP后M1不变,只是C=C+DCEP.由于仅仅是DCEP替代了流通中的现金,同时较低的结算成本降低了存款成本.因此,银行将略微增加借贷和存款.D将毫无疑问地增加.但是,由于电子货币每增加一个价值单位,流通中的现金便会减少一个单位,因此无法确定对M1的总体影响.但是,由于转换对存款的影响等同于扩张性公开市场操作的影响,因此D的增加更有可能抵消C的减少,因此,M1将增加.而引入Libra之后,M1=C+L+D,而与之对应的基础货币H在引入Libra之后H=rDD+rLL+C+D.此时M1的定义中包含了Libra的余额.在这种情况下,M1会毫无疑问地增加,因为C的减少将与Libra的抵消性增长相匹配,而D会毫无疑问地增加.

如果进行进一步的分析,由于DCEP替代的是流通中的现金且不涉足M1与M2,也就是如果要对DCEP进行储蓄的话需要转换为人民币再进行交易.此时由于DCEP的流通性和可用性都大大增强,其交易损耗与交易成本大大减少,使得现金漏损率下降.1992年至2006年我国的银行卡、信用卡业务飞速发展,很多大额支付从现金交易转变为账户转账,而根据周友光[13]的研究,我国的现金漏损率从1992年的59%下降到2006年的27%,目前仍处在一个明显的下降通道中,并且有加速下降的趋势,与现金M0和狭义货币供应量M1趋势完全相反.这是由于银行卡、信用卡支付对现金的替代而减少了现金的使用量,从而使现金漏损率下降.

在完全替代或者部分替代现有的现金之后,现金漏损率会进一步下降.在存款利率不变的情况下会与其高流动的特点导致现有的M0相对于交易需求过剩,进一步会导致M0向存款转化,使得金融机构进行信用创造最终使得货币供给增加.如果存款利率发生变化,则会一定程度上影响DCEP的引入对最终货币供给的影响程度.

对于Libra来说,由于涉及到M1和部分M2,则需要考虑原有主权货币与Libra二者的准备金率以及所形成货币乘数.根据上一段的分析知

M1=C+D+L,

H=rDD+rLL+C+E.

其中C是公众手中的货币,L是Libra的货币余额,D是活期存款,E是超额准备金.rD是活期存款所需的准备金率,rL是Libra的货币余额所需的准备金率.

也就是说,现金转化(包括兑换Libra以及存款等)对货币供给的影响取决于Libra的准备金率rL以及存款准备金率rD.如果Libra的准备金率小于1,那么当流通中的现金以各种形式兑换为Libra的时候,货币供给总量增加;当Libra的准备金为1时,现金兑换为Libra后,对货币供给没有影响;而Libra的准备金大于1时,现金兑换为Libra会造成货币供给的减少.而对货币供给影响程度的大小则取决于1-Libra的准备金率与存款准备金率之比.

综上所述,无论是DCEP模式还是Libra模式的电子货币,都会引起货币乘数m变大,使得金融机构创造货币的能力增加.

4.3总 结由于电子货币存在着移动支付所具有的规模效应[6],同时相比现在的纸币有着诸多的优势.因此,在政府的支持与新型金融机构的推动下,我国的数字货币很可能是由央行作为法定货币发行,法定数字货币作为法定货币,具有强制使用的特征,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内,凡是具备接受条件的,均无权拒绝法定数字货币的使用[15].这种情况下,无论是DCEP模式还是Libra模式,电子货币肯定会迅速形成巨大的规模,进一步推广.在此情况下,央行需要对电子货币的引入所带来的货币供给的变化做好准备.在DCEP模式下,由于不需要涉及M1与M2,也就不需要考虑电子货币的准备金问题,只需要关注其对货币流通性的提升.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保证纸币向电子货币的转化过程中货币供求的稳定与有效可调.而Libra模式下,央行则需要谨慎制定电子货币的准备金率,并合理控制传统货币的存款准备金率,以保证货币供给的可调可控和电子货币信用创造的可控.

无论是DCEP模式还是Libra模式,都会使得货币乘数变大,需要央行灵活运用准备金率等工具,稳定货币总量、控制银行的货币创造能力大小.

5 DCEP与Libra对货币需求的影响

5.1DCEP模式下对货币需求的影响在DCEP模式下,数字货币DCEP替代了M0,同时用数字化的支付模式代替了原有的现金支付以及第三方移动支付的转账支付,主要承担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简化了现金转为存款的过程.根据凯恩斯货币需求的流动性偏好理论,人们对货币的需求出于三个动机,即:交易性动机、预防性动机和投机性动机.威廉·鲍莫尔和詹姆斯·托宾[16]发展了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提出了极有代表性的“基于交易动机的货币需求模型”,即鲍莫尔/托宾的存货理论方法.在他们的模型里,没有利息收入的货币之所以被消费者持有,是因为能用以支付完成各种交易.本段借鉴鲍莫尔/托宾的方法和模型进行分析[17,18].

该模型基于如下的一个假设:在只有实体信用货币的情况下,某个消费者在一定的时间内一共有Y元的收入,该消费者将其全部以一个固定利率r存入到银行当中.与此同时,为了满足日常生活中消费支付需求,从存款当中取出其中的C元作为现金持有用于消费.由于他提取现金需要到银行办理手续,假定他每次往返于银行途中所发生的各种费用总计是P元,一个月当中他往返银行的次数N,则可以表示为

此时该消费者银行内存款的利息收益R可以表示为

R=(Y-C)r-PN.

假定消费者为完全经济理性人,为了得到最大的利息收益,消费者需要选择一个合理的现金持有量CB.R对C求导得

令其导数等于0,求得

该式得出了可以使利息的收益最大化的最优现金需求.由此可知由于电子货币的引入,往返银行的花费P会大幅减少甚至趋近于0,这就会带来现金需求减少的结果.事实上,目前的第三方移动支付也已经做到了这一点,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人们去银行所耗费的事件,使得交易成本降低,而DCEP模式的电子货币引入后,由于其与存款体系脱钩(第三方支付实质上仍然是小额转账),对现金需求的影响会更明显.

由于不涉及M1、M2领域,DCEP模式的电子货币的影响主要在于对M0的影响,故总的货币需求由于现金需求的减少也会减少.

5.2Libra模式下对货币需求的影响纵观货币发展史,货币的变革与发展在不同的社会发展时期都发挥了类似的作用:最初的时候,人们常用的牲畜、劳动工具等一般等价物基本都体积庞大,携带不便,通过这些一般等价物进行交易就会产生很高的交易成本,这就限制了人们进行交易的机会和次数,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此后随着金属货币的出现和不断改良,交易成本大大降低,金属货币不仅携带方便,同时也可以根据交易的需要进行价值量的分割,这使得人们有条件也有意愿通过多次交易来换取自己想要的商品,所以金属货币的出现大大推动了经济社会的进步与发展.随着纸币对金属货币的替代,更多市场经济模式相继出现,人们进行交易更加便捷,交易所消耗的成本更少.到了电子货币替代纸币的时代,交易便捷程度将进一步提高,成本将进一步降低.所以可以预知这个时代的交易额也是空前的[19].

周有光[20]认为,电子货币(人民币电子化交易)的使用减少了现金漏损率,但是由于银行卡、移动支付等行业的电子化货币主要涉足M1领域,所以M1受影响更严重.从M0和M1的增长速度看,M0要明显地慢于M1,M1与E的同步性更为明显,M0则相对平稳.

Libra与DCEP的重要区别就在于Libra涉足了M1与M2.

由于Libra尚未正式发行投入使用,故也无法得到其投用后的货币需求数据.由于其交易与储存方面类似于现有的移动支付以及银行卡交易(非现金支付),并且同电子化人民币一样可以实现储蓄与信用创造,故选用非现金支付交易额(UP)替代Libra进行分析,另一变量选用广义货币M2.由于央行自2010年的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报告中加入了非现金支付这一数据,故我们的数据从10年前开始选用.

相关性检测结果如表1.

表1 相关性检测结果

**在 0.01 级别(双尾),相关性显著.

由上面的分析可见,M2与非现金支付交易额有着显著的相关性.

5.2.2 回归分析 为了消除变量UP以及M2的长期增长趋势对回归分析的影响,本文对UP以及M2进行取对数处理,并假定UP和M2有如下关系:

(1)

据此建立局部调整模型以减少误差:

(2)

其中θ为调整系数.将(1)代入(2)得

lnM2t=αθ+βθlnUPt+(1-θ)lnM2t-1+μt+θγt,

(3)

令:α1=αθ,β1=βθ,θ1=(1-θ),γ1=μt+θγt,则(3)可化为

lnM2t=α1+β1lnUPt+θ1lnM2t-1+γ1.

(4)

利用OSL方法对(4)进行回归得表2.

表2 OSL分析结果

根据回归结果α1=8.89,β1=6.96,θ1=-19.86,因此θ=20.86,β=0.33,α=0.43,将其带入(1)、(2)得

(5)

(6)

式(5)和(6)表明:非现金支付方式的发展以及非现金支付交易量的提高,M2也就是预期的货币需求也会提高,而20.86表明预期的货币需求增长到现实的需求值这一过程的速度也是比较快的.这就意味着Libra的交易量的增加能够引起货币需求的增加.因此,Libra对货币需求的影响的最终结果是正向的.

总的来看,Libra使用的增加会使得广义货币M2层次的货币需求增加.

6 结论与央行的应对

6.1结 论根据本文的分析,DCEP与Libra作为两个模式完全不同的数字货币在引入经济体系后都会对货币供求产生一定影响.

对于DCEP模式只用于替换M0的电子货币,其引入会使得现金漏损率减少,在交易需求和存款利率不变的情况下,促进流通中的现金向存款转化,最终增加银行的货币创造,使得货币供给增加,同时使货币乘数变大.而对于货币需求,由于引入该模式电子货币后会进一步减少现金需求,同时也较少地影响到存款和信用领域,故使得货币需求减少.

对于Libra模式涉及M1与M2的电子货币,其引入对货币供给的影响取决于Libra的准备金率rL以及存款准备金率rD.如果Libra的准备金率小于1,那么当流通中的现金以各种形式兑换为Libra的时候,货币供给总量增加;当Libra的准备金为1时,现金兑换为Libra后,对货币供给没有影响;而Libra的准备金大于1时,现金兑换为Libra会造成货币供给的减少.同时通过回归分析可得其引入会使得广义的货币需求增加.

6.2电子货币时代央行的应对由于电子货币引入之后对货币体系与其供求关系产生一定的影响,在推广电子货币的过程中,央行也应合理统筹.措施得当可以减少电子货币引入后对现有货币管理体系的冲击以及对经济的影响.其中,DCEP模式由于仅替代流通中的现金,对现有体系的冲击较小,也较为可控,合理调控货币供给、存贷款利率与货币政策就可维持稳定,在减少流通损耗同时,将传统银行体系无法单笔追踪的现金交易逐步纳入管理范围.Libra模式下,电子货币的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利率尤为重要,科学合理的创立该体系并调节这两个“率”相当重要.

姚前[6]认为如果新数字货币进一步与其他更广泛的金融基础设施有效融合,则有助于社会节本增效.所以在货币政策方面,可以设置合理的机制,从而保障央行数字货币不会对央行的货币政策以及国家的宏观经济情况造成偏向性影响,而且还可以成为一种有效的的货币政策工具.央行可以通过调控数字货币这一货币政策工具来增强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当然,央行数字货币对货币供求的影响只有在其发行之后才能根据实际情况得出,根据得出的结果才能对这一机制进行合理的改进调整,通过不断完善机制来保证法定数字货币的积极正面影响得到最大化,而消极负面影响最小化.我们有理由相信,央行在推出电子货币前定会经过谨慎调研,最终选择最符合我国国情的数字货币模式.

猜你喜欢

电子货币准备金率存款
存钱意愿不减,前5月居民存款累计增加7.86万亿
央行宣布全面降准0.5个百分点
电子货币风险及防范探讨
负利率存款作用几何
电子货币相关法律问题研究
电子货币的风险及防范策略分析
涵盖电子货币虚拟货币新的货币层次划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