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毛泽东《寻乌调查》的新时代价值

2021-04-10刘先春李金玲

关键词:寻乌调研方法

刘先春,李金玲

毛泽东《寻乌调查》的新时代价值

刘先春,李金玲

(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甘肃兰州,730000)

调查研究是中国共产党百年传承的传家宝,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得失成败的大问题。《寻乌调查》一文作为毛泽东调查研究的经典代表作,既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地位,又有着鲜明的新时代价值。这一新时代价值,具体体现在它对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形成正确的思想认识,更好地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有效地改进工作作风,切实地增强调研方法的多样性和有效性,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毛泽东;《寻乌调查》;时代价值;群众路线;工作作风

《寻乌调查》是毛泽东开展调查研究的代表作,是中国共产党百年调查研究理论和实践的典范。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毛泽东同志1930年在寻乌县调查时,直接与各界群众开调查会,掌握了大量第一手材料,诸如该县各类物产的产量、价格,县城各业人员数量、比例,各商铺商品经营品种、收入,各地农民分了多少土地、收入怎样,各类人群的政治态度,等等,都弄得一清二楚。这种深入、唯实的作风值得我们学习。”[1]2017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就中宣部做的《寻乌扶贫调研报告》又做了专门批示,号召“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2](219)。为纪念中国共产党百年诞辰,十分有必要重温《寻乌调查》这部中国共产党调查研究的经典力作,从中汲取唯实求真的精神力量。

围绕毛泽东的《寻乌调查》,目前学术界主要探讨了寻乌调查的调查动因、调研方法、历史地位、思想精神等内容。经典的价值就在于它既是历史的,也是当代的。在进入新时代的今天,《寻乌调查》对中国共产党人形成正确的思想认识,更好地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有效地改进工作作风,切实地增强调研方法的多样性和有效性,仍然具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寻乌调查》对新时代提高思想认识的价值

调查研究是联结理论与实践的桥梁,毛泽东的《寻乌调查》为中国共产党人科学认识客观世界提供了经典教材,从根本上体现并贯彻了我们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对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形成正确的思想认识、提高认识能力、坚持实事求是的认识原则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一) 调查研究是形成正确思想认识的必要环节

开展深入唯实的调查研究是获取正确的信息、形成科学思想认识的必然之举。毛泽东的寻乌调查正是针对当时党内存在的错误思想而展开的。20世纪20—30年代,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的过程中,遭遇了错误思想的严重干扰。这些错误思想主要包括单纯军事主义观点、极端民主化、非组织观点、个人主义、绝对平均主义、主观主义、教条主义等。其中教条主义、主观主义较为严重,具体表现为“唯书论”和“唯上论”。“唯书论”者不注重对社会实际状况的调查研究,生吞活剥地照搬照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要求一切从共产国际和马克思主义的“本本出发”。“唯上论”者不顾实际情况,盲目地执行上级的指示,致使党内普遍存在一种单纯建立在“上级”观念上的形式主义和教条主义。这些错误思想严重阻碍了党的正确路线的执行,限制了党领导的革命事业的发展。

毛泽东深刻地意识到,只有通过调查研究,才能正确地分析和把握中国的实际情况,正确地看待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克服并纠正党和红军中存在的错误思想,进而指导并引领实践发展的正确方向。因此,1930年5月,红军攻克寻乌县城后,在中共寻乌县委书记古柏的协助下,毛泽东开展了为期20多天的社会调查,对寻乌的政治区划、地理交通、商业活动、土地关系、土地斗争等状况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调研。

正是在对寻乌进行了系统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毛泽东掌握了寻乌社会发展的真实情况,获得了关于客观实际的正确认知,有力纠正了当时党内存在的错误思想。这充分证明了“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获得正确认识的来源”[1],只有通过调查研究才能准确把握现实状况,进而制定科学决策。新时代,我们应进一步警惕刻舟求剑、闭门造车和异想天开等空想论调的危害,持续重视调查研究在获取正确思想认识方面的巨大作用,将调查研究视为形成正确思想认识的必要环节,提高调查研究在治国理政中的地位,“经常、广泛、深入开展调查研究”[3],使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常态化,促进全党对于中国社 会发展的实际状况具有准确清晰、全面深刻的认知。

(二) 调查研究的过程是提高认识能力的 过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调查研究的过程,是领导干部提高认识能力、判断能力和工作能力的过程。”[1]这强调了调查研究在提升领导干部能力方面的重要性。寻乌调查体现了毛泽东高超的认识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新时代通过调查研究提高中国共产党人认识能力和水平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毛泽东高超的认识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体现在:第一,毛泽东对大量零碎的寻乌调研材料进行了系统梳理和整合。寻乌调查的内容涵盖寻乌的政治区划、交通、商业、旧有土地关系、土地斗争等5个方面,每一方面又分若干个细目,毛泽东通过去伪存真、去粗取精,使调研信息更加系统化、条理化,最终形成了8万余字的寻乌调查调研报告。第二,毛泽东对寻乌纷繁复杂的调研信息进行了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考和分析,透过事物现象抓住了本质。《寻乌调查》中提到的娼妓问题就是一个鲜明的例证。毛泽东将寻乌的娼妓问题置于整个寻乌的社会背景来分析,认为“商人的生意不行”“毕业公司的兴起”[4](168)等,均同娼妓问题有直接关系,同时认定这种现象的产生同当时整个社会现状密切相关。可见,毛泽东以“点”的普遍性推及全局,以全局视域分析“点”,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增强了调研的整体性和实效性。

新时代,应使调查研究的过程成为提高和考核中国共产党人认识能力的实践过程。在开展调查研究的过程中,全党应以毛泽东的《寻乌调查》为标杆,吸收《寻乌调查》中提高党员认识能力的有益经验,不断检视和提高自身的认识能力、分析能力和工作能力。具体来说,中国共产党人不仅要有效甄别、系统梳理和科学论证所获取的调研信息,使调研信息更加清晰化、条理化、系统化,而且要“把零散的认识系统化,把粗浅的认识深刻化”[1],善于通过纷繁复杂的事物 表象准确地把握事物的本质,实现对调研信息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进而找准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和运动趋势,做出正确判断和科学 决策。

(三) 形成正确的思想认识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实事求是是形成正确思想认识的基本原则,是我们党长期坚持的思想路线。《寻乌调查》从根本上体现并贯彻了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精神,对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深刻理解实事求是的精神实质、遵循实事求是的思想认识原则有着重要的现实启示。

毛泽东在寻乌调查过程中实事求是精神的发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坚持从实际出发确立调研主题和中心内容。在深刻洞察当时党内存在的错误思想以及自身对于商业和富农问题了解匮乏的基础上,毛泽东制定了寻乌调查的主要内容,即调查寻乌的商业状况、旧有土地关系和土地斗争。

第二,坚持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基础上制定决策。毛泽东调研发现,中国城市的阶级关系是相当模糊和复杂的。例如,杂货店的学徒出师后,他们的经济地位和阶级地位与学徒期间相比也会发生变化[4](139−140)。因此不能完全照搬“本本”和已有模式来理解中国城市的阶级关系,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将理论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在此基础上,毛泽东明晰了各阶级的政治经济状况,制定了共产党的工商业政策和城市工作政策。

第三,坚持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调研成果。在总结寻乌调查的成效时,毛泽东认为寻乌调查的缺憾之一,就是没有分析中农、雇农与流氓,而这一问题在一年后的《兴国调查》中得到了补充。这表明了毛泽东不断检验和完善调研结果,通过持续性的调查研究实现理论与实践、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我们适应新形势、认识新事物、完成新任务的根本思想武器。”[5]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必须从《寻乌调查》中汲取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养分,将实事求是的原则视为认识新事物、解决新问题的思想利器,力戒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积极培养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优秀品质和崇高风范,坚持从实际出发,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已有的思想认识,不断提高思想认识水平和认识能力,努力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

二、《寻乌调查》对新时代践行群众路线的价值

毛泽东的寻乌调查是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典范。在寻乌调查过程中,毛泽东坚持调研依靠人民,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坚持调研为了人民,有效回应人民的关切,拉近与人民群众的距离,获取了大量翔实的第一手资料。《寻乌调查》为新时代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树立了标杆,对于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践行好党的群众路线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一) 开展调查研究就是走群众路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调查研究是坚持群众观点的重要方式,“开展调查研究就是走群众路线”[6](84)。毛泽东的《寻乌调查》生动体现和践行了党的群众路线,为新时代通过扎实做好调查研究工作走好党的群众路线提供了范本。

毛泽东寻乌调查中践行群众路线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坚持调研依靠人民。寻乌调查中,毛泽东采用了开调查会的调研方法,古柏等调查会成员是毛泽东得以顺利开展调研、获取有效信息的主要依靠力量,深刻体现了毛泽东依靠人民开展调研。

第二,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在调查寻乌富农和贫农问题时,他意识到贫民提出的“彻底废债”和“平田”等口号是针对富农提出的,因此作为代表人民群众利益的中国共产党,必然需要争取广大贫民群众,打倒半地主性的富农。可见,坚持从群众中来,使毛泽东向群众寻求真理,深入了解贫农主要关心的问题;坚持到群众中去,使毛泽东深化了对支持和争取广大贫农的认知,向群众宣传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第三,坚持调研为了人民。在调研寻乌房屋分配问题时,毛泽东了解到有房屋借住的地主不满借住人在自己家里生育,毛泽东即提出“把地主的房屋也完全按照地主的土地一样加以分配”[4](231),以此动摇封建基础,保障贫农利益,彰显了调研为了人民的价值导向。

《寻乌调查》为新时代走好党的群众路线提供了根本途径和标杆样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密切联系群众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大兴调查研究之风”[7]。新时代开展调查研究需以《寻乌调查》为典范,将寻乌精神内化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因子,将调查研究视为密切联系群众的方法和途径,坚持调研依靠人民,调研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坚持调研为了人民,调研成果由人民群众的实践来检验,从而不断厚植党执政的群众基础。

(二) 贯彻群众路线要把维护人民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推进党和人民事业向前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寻乌调查中,毛泽东紧密围绕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开展调研,提出了保障人民利益的科学举措。这对当下中国共产党人更好地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土地问题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问题,也是关乎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根本问题。中国共产党自1927年冬开始土地革命斗争,打土豪、分田地。1928年12月,毛泽东亲自主持制定了《井冈山土地法》,并根据革命形势的发展变化进行相应的修订。寻乌调查中,通过调研寻乌土地关系和土地斗争状况,毛泽东意识到:解决富农问题,“不仅要抽多补少,而且要抽肥补瘦,这样才能使富农、中农、贫农、雇农都过活下去。”[8]寻乌调查后不久,红四军前委和闽西特委于1930年6月在福建汀州召开联席会议,会议根据毛泽东寻乌调查的研究结果提出,“在按人口平均分地中,只是‘抽多补少’还不行,有许多富农把瘦田让出来,自己把持肥田,对此贫农大不满意。所以,应该在‘抽多补少’之外,还加上了‘抽肥补瘦’的原则”[9],“抽肥补瘦”的土地分配原则正式形成并部署落实。这一原则很大程度上优化了土地革命时期土地分配的标准,提高了共产党制定土地分配政策的科学性,最大程度上维护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毛泽东的《寻乌调查》紧扣维护广大人民利益这一调研主旨,彰显了其以人民为中心的调研立场和密切联系群众的调研作风,是中国共产党人贯彻群众路线的模范。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着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2](134),这是新时代贯彻好党的群众路线的本质要求。当下全党应深刻领悟毛泽东《寻乌调查》中蕴含的为民情怀,从中汲取利民惠民的精神力量,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将维护人民利益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的现实利益问题,以维护人民利益深化党的群众路线的价值性,在此基础上更好地将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的各领域、各环节和各方面。

(三) 贯彻群众路线要拜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

拜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方法和基本要求,是解决矛盾和问题的智慧源泉和关键途径。毛泽东在寻乌调查中“甘当做小学生”,满怀求知的热忱和谦虚的态度,积极向寻乌人民求教问策,在充分掌握寻乌客观实际情况的同时,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这对于激励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积极向人民群众学习起到了示范作用。

寻乌调查中,毛泽东依托11人组成的调查会获取了诸多关键信息,持续性地开调查会保证了调研的效率和周密性。这11人中,有干部、秀才、商会会长、教师以及小官吏。毛泽东指出,他们都“是我的可敬爱的先生”“都给了我很多闻所未闻的知识”[10](790)。在调查会成员郭友梅和范大明的指点下,毛泽东认为自己“像小学生发蒙一样开始懂得一点城市商业情况”[4](131)。在调研寻乌高利剥削这一问题时,毛泽东对寻乌农民用卖妻子儿子还债的方式表示怀疑,为此他在调查会上仔细询问了当地的农民,细问的结果是“三个人开调查会,他们三个村子里都有这种 事”[4](215),卖妻子儿子还债的问题得以证实。寻乌调查后,毛泽东在全党宣誓,“和全党同志一起向群众学习,继续当一个小学生,这就是我的志愿。”[10](791−792)可见,毛泽东始终保持谦虚的调研态度向人民求教,通过拜人民为师来弥补自身知识短板。

向人民群众学习是毛泽东获取调研信息、提高认知水平的制胜法宝,对此毛泽东指出,“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往往是幼稚可笑的”[10](790)。习近平总书记接续这一思想,对领导干部提出了要“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虚心求教,做群众的学生,做群众的朋友”[11](534)的时代要求。新时代全党应继承并发扬我们党善于向人民学习的优秀传统,从《寻乌调查》中吸收拜人民为师的宝贵经验,积极探索并掌握向人民学习的方式方法,以此更好地落实党的群众路线,不断提升我们党的凝聚力和群众向心力。

三、《寻乌调查》对新时代改进工作作风的价值

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来始终注重改善党的工作作风,根源在于作风问题关乎人心向背、关乎党的生死存亡。毛泽东的《寻乌调查》深刻彰显了其注重问题导向、深入唯实、亲力亲为的工作作风,对新时代有效改进工作作风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 发扬注重问题导向的工作作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领导人民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12]。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具有鲜明问题导向、不断破解中国现实问题的探索史。毛泽东的寻乌调查坚持了明确的问题导向,对于当下发扬注重问题导向的工作作风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毛泽东开展寻乌调查的鲜明问题导向体现为:第一,对求知的深切欲望。毛泽东指出,“关于中国的富农问题我还没有全般了解的时候,同时我对于商业状况是完全的门外汉,因此下大力来做这个调查。”[4](118)这是主动回应问题,积极探索认知盲区的表现。第二,对重大问题的关照和对问题主要矛盾的把握。在开展土地革命的背景下,深入农民中了解土地斗争开展的真实情况,探索各阶级之间的相互关系,对于获得革命中的支持力量具有极为重大的现实意义。因此毛泽东在寻乌调查中着重对寻乌的商业状况和土地关系进行了调研,这使毛泽东意识到:团结中小手工业者和争取、依靠广大贫农对取得革命胜利具有极端重要性,争取广大贫民群众是农村斗争的重要策略之一。第三,对问题导向中效果导向的追求。毛泽东寻乌调查的目标十分明确,即了解城市商业状况、富农问题和农村土地关系问题,进而制定科学政策。这为有效开展调研、正确解决问题提供了先决条件,实现了问题导向和效果导向相统一,调研同决策相结合。

可见,毛泽东的寻乌调查不是为了调研而调研,而是应问题而生、应决策之需,以解决问题为最终目标的调研,为当时制定科学决策发挥了重要的指导性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13],新时代全党应以毛泽东《寻乌调查》彰显的问题导向为精神滋养,形成注重问题导向的工作作风。全党应善于以直面和解决问题为工作导向,把化解矛盾和难题作为打开局面的发力点和突破口,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力求准确把握、科学解决新时代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做到科学统筹事关全局和长远的紧要问题,奋力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二) 坚守深入唯实的工作作风

深入唯实的作风是毛泽东寻乌调查的显著标识,贯穿于寻乌调查的始终,是毛泽东得以获取大量翔实信息、做出科学决策的保证。寻乌调查为当下坚守唯实求真的工作作风树立了光辉典范。

关于寻乌的商业,毛泽东对寻乌地区各条通道上的大宗商品种类,商品的来源、出口地、出口量,商品的平均价格、年销量、年总价值、缴税情况等进行了细致调研;毛泽东还详细调查了寻乌城的盐、油、豆、酒、水货、豆腐等杂货以及屠坊、理发、打铁、打首饰、修钟表和圩场等行业的经营状况;同时详细了解了店主的出身、资本数量、店铺大小、政治态度、家庭情况、经营方式等,涉及店铺100余家。关于寻乌的旧有土地关系,毛泽东从寻乌农村人口成分、旧有土地分配、公共地主、个人地主、富农、贫农、山林制度、剥削状况、寻乌的文化9个方面细致地掌握了寻乌的旧有土地关系,其中仅地主问题,毛泽东就调研了8个头等大地主[4](182)、12个二等大地主[4](184)和113个中等地主[4](192)。关于寻乌的土地斗争,毛泽东从分配土地的方法、山林分配问题、池塘分配问题、房屋分配问题、分配快慢、废债问题、土地斗争中的妇女等17个方面掌握了寻乌土地斗争情况。可见,寻乌调查是一次细致入微的深度调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是“行动党”,而非“口号党”,必须做到“求真务实、讲真话、办实事”[6](54)。毛泽东的《寻乌调查》为当下中国共产党人改进工作作风提供了经典案例。新时代应赓续和弘扬寻乌调查深入唯实的工作作风,保持真抓实干的优秀传统,推动全党力戒空谈、崇尚实干、精准发力,坚持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以寻乌精神激励全党形成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打赢作风建设这场攻坚战和持久战。尤其是在开展调查研究方面,全党需遵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深、实、细、准、效”[14](1)的原则要求,在调查研究中践行寻乌调查深入唯实的调研作风,不断提升调查研究工作的水平和成效。

(三) 坚持亲力亲为的工作作风

秉持亲力亲为的工作作风是正确认知客观世界、改造主观世界、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感情、做出科学决策的有效途径,是当下转变全党工作作风的基础一环。毛泽东开展的寻乌调查是落实亲力亲为作风的代表,对新时代全党转变工作作风具有鲜明的启迪意义。

凡事坚持亲力亲为、躬身实践是毛泽东开展调查研究的鲜明特点。寻乌调查前,毛泽东亲自领导开展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以及在湘潭、湘乡、衡山、醴陵、长沙、永新、宁冈等地的7个系统调查,撰写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宁冈调查》《永新调查》等调研报告,影响深远,意义重大。在寻乌调查中,毛泽东亲自主持召开调查会,在会上“自己口问手写”[10](790),亲自列出详细的调研纲目,积极同到会的人开展讨论。在调研寻乌商业情况的过程中,毛泽东亲自来到寻乌的各个商店、集市、作坊与小手工业者开展面对面的交流,详细了解了寻乌的商业发展状况和各阶级的政治经济情况。在调研寻乌的土地斗争状况时,毛泽东实地走访了寻乌的田间地头,边调研边做详细的记录,充分掌握了寻乌旧有土地关系和土地斗争状况。寻乌调查后,毛泽东进一步强调:“凡担负指导工作的人,一定都要亲身从事社会经济的实际调查,不能单靠书面报告,因为二者是两回事。”[15](117)由此足见毛泽东对亲力亲为工作作风的高度重视和深度践行。

毛泽东的《寻乌调查》为全党坚持亲力亲为的作风树立了光辉典范。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全党“当县委书记要走遍全县各村,当市委书记要走遍各乡镇,当省委书记要走遍各县市区。”[2](132−133)习近平总书记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因此,全党尤其是领导干部要锻造亲力亲为的工作作风,不仅要走出“文山会海”,力戒各种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而且要“扑下 身子,沉到一线,全面了解情况,深入研究问 题”[2](219),在厂矿车间和田间地头同群众一同讨论问题,倾听群众呼声,体察群众情绪,总结群众经验,吸取群众智慧,在亲力亲为中充分掌握第一手资料、把握新情况、探索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视角和新对策。

四、《寻乌调查》对新时代丰富调查方法的价值

“调查研究是一项讲求方法的艺术”[14](166),调查研究方法是开展调查研究、实现调研目的的工具,调研方法的选取和使用直接影响调研的成效。毛泽东在《寻乌调查》中采用了多种调研方法相互配合,充分发挥了调查方法的功能,对于当下科学归纳和创新发展调查方法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一) 调查研究需采用合宜的调研方法

采用合宜适当的调研方法是提高调查研究科学性和实效性的关键。毛泽东的寻乌调查实现了多种调研方法相互配合,其中蕴藏的调查方法精髓时至今日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寻乌调查中,毛泽东采用的调研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开调查会法。寻乌调查期间,毛泽东总共开了十多天的调查会[4](119),这种经常性的讨论和磋商为毛泽东高效开展调查发挥了重要作用。第二,典型调查法。毛泽东指出,“要拼着精力把一个地方研究透彻,然后于研究别个地方,于明了一般情况,便都很容易了。”[4](132)因此毛泽东选择了位于三省交界、极具代表性的寻乌县作为调研对象,深入分析了寻乌的基本情况,并将典型样本同全局情况有机结合,实现了解剖“麻雀”的应然效果。第三,实地走访法。毛泽东多次深入商店、作坊、集市,找商人、工人、小贩、游民等群众谈话[16],充分掌握了各阶级的家庭情况和经济情况。第四,数据统计法。毛泽东在寻乌调查中大量运用数据统计,从各阶级的人数及其占比到每一商业行当的成本、销量和收入,数据涉猎范围之广、条目之细,实属罕见。第五,阶级分析法。毛泽东通过深刻剖析寻乌各阶级的本质面貌,获得了对于各阶级的正确估量,从而制定了科学正确的团结策略和斗争策略。

毛泽东运用的各种调研方法在调研领域和功能上各有侧重,各调研方法实现了协同配合、相互促进,形成了的巨大合力,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寻乌调查的科学性、系统性和整体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努力“在提高调查研究方法的科学性上下功夫”[11](536)。因此,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不仅要学习和掌握科学的调查研究方法,明晰各种调研方法的内在特质、应用领域和主要功能,努力提高调查研究方法的科学性,而且要善于根据不同类型的调查研究选取合宜适当的调研方法,形成多种调研方法的优化组合和有机统一,以提高调研效率,确保调研成果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二) 注重对有效的调研方法进行提炼升华

毛泽东十分注重总结被实践证明且行之有效的调查研究方法,并将其凝练升华为具体的方法论,使之更为规范和易于推广,以此提高调查研究方法的针对性和科学性。毛泽东的这一做法对于当下构建本土化的调查研究方法体系、提高调研方法的科学性和时代性具有重要的指导 意义。

1930年5月,毛泽东在开展寻乌调查的同时,完成了《调查工作》一文,后改名为《反对本本主义》,寻乌调查为《反对本本主义》提供了翔实的资料基础和实践依据。如上文所述,毛泽东在寻乌调查中主要采用了开调查会的调研方法,通过调查会上的磋商和讨论获取了关于寻乌的大量第一手资料,确保了调研的周密性和系统性。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中对开调查会方法加以提炼和总结,将其单列为全文最后一部分,并命名为“调查的技术”。在这一部分中,毛泽东根据寻乌调查及此前开展调查研究的经验,首先明确提出了开调查会做讨论式调查的重大意义:认为只有通过开调查会“才能近于正确,才能抽出结论”[15](116);其次系统地总结了开调查会方法的具体内容。一是调查会成员在年龄和职业方面要具有多元性。二是调查会人数的多少可根据调查人的情况而定,但“至少需要三人,不然会囿于见闻,不符合真实情况”[15](117)。三是要事先准备好调查纲目,调查人按照纲目发问。四是要自己做记录,不可假手于人。可见,开调查会的调研方法得到了全景展示和系统总结。这一方法经由提炼和升华后,在之后的兴国调查、长冈乡调查、才溪乡调查等调查中得到广泛引用,并取得了丰硕的调研成果。

新时代全党应深入学习毛泽东注重总结提炼调查方法的经验,不断提高调研效率和效益。一方面,广大党员及领导干部要提高综合分析和归纳的能力,善于总结提炼和优化完善自身开展调研的有益经验和科学方法,力求形成科学有效、可供推广的调查方法。另一方面,伴随着调查研究方法的日益丰富多样,全党要善于学习掌握和总结提炼不同调查方法的特点、主要内容及适用范围,同时深化对于各调查方法的学理分析,力求将其升华为具体方法论层面的调查方法,助力构建起适宜中国本土的调查研究方法体系。

(三) 不断提高调查研究方法的多样性

习近平总书记针对调查研究方法提出了“提高调查研究方法的多样性”[11](537)、扩展调研渠道、创新调研方式的时代要求。因此,需坚持守正和创新相结合,以毛泽东《寻乌调查》等中国共产党调查研究的经典之作为基石,汲取老一辈中国共产党人开展调查研究的精神力量和优秀经验,同时结合新时代的新情况创新调查方法,以确保调查方法的时代性、科学性和多样性。

继承和完善传统调查方法是提高调查方法多样性的基石。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凝结和存续了“许多行之有效的调查研究方法”[11](537),例如,毛泽东《寻乌调查》中采用的典型调查法、开调查会法、实际走访法、数据分析法等均是中国共产党长期以来使用的经典调查方法,在中国共产党了解中国社会实际情况、提出解决问题的新对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要在新时代加以继承和完善,保证中国共产党传统调查方法的强大生命力和适应力。

根据时代条件不断创新调查方法是提高调查方法多样性的动力。一是将多学科理论引入到调查方法中。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多变性和不可预测性,亟须通过引入社会学、经济学、心理学、系统论、协同论、信息论、控制论等学科理论,提高调查方法的现代性和科学性,为正确做出决策提供更为可靠翔实的学理依据。二是将现代信息技术引入到调查研究领域。新时代调查研究的对象更为复杂多元,调研信息更为繁多冗杂,因此全党应善于“学习、掌握和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调研方法”[1],系统掌握抽样调查、问卷调查、统计调查、网络调查的调查方法,善于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改进调查方法,不断创新调查方式、丰富调研手段。

总的来看,《寻乌调查》作为毛泽东开展调查研究的经典之作,其中蕴含的思想精华和精神魅力在跨越90余年的历史间距后,依然熠熠生辉,始终是指引我们党形成正确的思想认识、更好地坚定党的群众路线、改进工作作风、创新调研方法的光辉典范。在建党百年之际,全党应进一步挖掘和弘扬《寻乌调查》的唯实求真精神,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不竭精神动力。

[1] 习近平. 谈谈调查研究[N]. 学习时报, 2011−11−21(1). XI Jinping. Talk about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N]. Study Times, 2011−11−21 (1).

[2] 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论述摘编[M].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9. Excerpts from Xi Jinping's exposition on "not forgetting the original intention and keeping in mind the mission"[M]. Beijing: Central Literature Publishing House, 2019.

[3] 习近平. 在纪念陈云同志诞辰一百一十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5: 10. XI Jinping. Speech at the symposium to commemorate the 110th anniversary of the birth of comrade Chen Yun[M]. Beijing: People's Publishing House, 2015: 10.

[4] 毛泽东文集: 第1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3. Mao Zedong Anthology: Vol. 1[M]. Beijing: People's Publishing House, 1993.

[5] 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上[M]. 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4: 115. Selections of important documents since the 18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Vol. 1 [M]. Beijing: Central Literature Publishing House, 2014: 115.

[6] 习近平关于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重要论述摘编[M]. 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20. Excerpts from Xi Jinping's Important Essays on Avoiding Formalism and Bureaucracy[M]. Beijing: Central Literature Publishing House, 2020.

[7] 习近平. 在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 求是, 2019(21): 1−3. XI Jinping. Speech at the party building work conference of central and state organs[J]. Qiu Shi, 2019(21): 1−3.

[8] 毛泽东文集: 第2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3: 379. Mao Zedong Anthology: Vol. 2[M]. Beijing: People's Publishing House, 1993: 379.

[9] 孙克信, 于良华,佟玉琨,等. 毛泽东调查研究活动简史[M].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4: 50. SUN Kexin, YU Lianghua, TONG Yukun, et al. A brief history of Mao Zedong's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activities[M]. Beijing: China Social Sciences Press, 1984: 50.

[10] 毛泽东选集: 第3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1. Selected Works of Mao Zedong: Vol.3[M]. Beijing: People's Publishing House, 1991.

[11] 习近平. 干在实处走在前列[M]. 北京: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2006. XI Jinping. Doing on the ground, walking in the forefront[M]. Beijing: CPC Central Party School Press, 2006.

[12] 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提高解决我国改革发展基本问题本领[N]. 人民日报, 2015−01−25(1). Insist on using dialectical materialist world outlook methodology to improve the ability to solve the basic problems of my country’s reform and development[N]. People’s Daily, 2015-01-25(1).

[13]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M]. 北京: 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2019: 248. Xi Jinping's Study Outline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New Era[M]. Beijing: Learning Press, People's Publishing House, 2019: 248.

[14] 习近平. 之江新语[M]. 杭州: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07. XI Jinping. ZhijiangXinyu[M]. Hangzhou: Zhejiang People's Publishing House, 2007.

[15] 毛泽东选集: 第1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1. Selected Works of Mao Zedong: Vol.1[M]. Beijing: People's Publishing House, 1991.

[16] 金民卿. 寻乌调查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J]. 苏区研究, 2015(3): 16−27. JIN Minqing. The important position of Xunwu investigation in the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marxism in China[J]. Soviet Area Studies, 2015(3): 16−27.

The time value of Mao Zedong's "Xunwu Investigation"

LIU Xianchun, LI Jinling

(School of Marxism, Lanzhou University, Lanzhou 730000, China)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has been a heirloom passed down by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for one hundred years, and a big issue that affects the success or failure of the cause for both the Party and the people. As a classic representative of Mao Zedong’s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the article "Xunwu Investigation" boasts of both an extremely important historical status and distinct value of the new era. And its time value is specifically embodied in its important practical guiding significance in being a correct ideological understanding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s in the new era, better implementing the mass line of the Party, effectively improving the working stye, and practically strengthening the diversity and efficiency of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Mao Zedong; "Xunwu Investigation" ; the time value; mass line; working style

2020−03−08;

2020−05−17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论述研究”(18JZD008);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新时代党的建设总体布局理论研究”(2019BDJ003)

刘先春,山东定陶人,法学博士,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首席专家,主要研究方向:党史党建,联系邮箱:xcliu@lzu.edu.cn;李金玲,黑龙江齐齐哈尔人,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党史党建

10.11817/j.issn. 1672-3104. 2021.02.016

K27;A84

A

1672-3104(2021)02−0174−09

[编辑: 游玉佩]

猜你喜欢

寻乌调研方法
纪念毛泽东寻乌调查90周年理论研讨会征文启事
“三注重”扎实做好调研工作
人大到基层调研应做到“三不”
调研“四贴近” 履职增实效
江西省寻乌蜜橘荣膺“全国果菜百强地标品牌”
寻乌画卷
用对方法才能瘦
我们为什么要做《重返寻乌调查》节目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赚钱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