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与法国的园林发展谈设计创新
2021-04-09王欣昕赵警卫
王欣昕 赵警卫
摘要:园林指的是通过运用多形式的艺术和工程手段为大众打造的休憩及游览空间。园林是在人们对于仙境的向往中起源的,人们对于美的追求是它不断发展的源泉。世界园林以东西方作为划分标准,文章通过对东方园林的代表中国、西方的园林代表法国的园林发展进行简单概括,在此基础上总结中法两国园林的发展特征,思考我国现代园林发展的创新之路。
关键词:古典园林;现代园林;设计创新;中国与法国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码:1672-7053(2021)03-0095-02
1中国与法国的园林发展
1.1中国园林的发展
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历史十分悠久,园林发展的背后也映射了当时中国社会环境的变迁,所以这种发展是独特的。正是因为其独特性,中国园林在世界园林史上独树一帜,并成为他国效仿的对象。中国古典园林分为都城周边附属的皇家园林和江南区域存在的私家园林。中国古典园林与其他国家相比不仅发展时间最为悠久,影响范围也最为广泛。
根据史书的记载,我国最初出现园林雏形应该是商周时期。当时为了供帝王游玩打猎,常会将环境优美的区域用围栅围合起来,再将一些动物放置进去,形成最初的园林形式“囿”。在汉代,苑成为了新的园林建造形式,这种形式在保持了“囿”基本的游玩打猎属性之外,还被赋予了新的附属功能(政治需要)。汉代的造园水平已经有了很大程度的发展,并且规模都十分宏大,如上林苑。魏晋南北朝是园林发展的另一个重要阶段,由于当时经济的繁荣发展,文人志士开始寻求朝堂之外的活动,便开始了对于自然美的追求,游憩祖国的山川便成为了流传的社会风气。对自然美的热爱便引发了各具特色的私家园林的兴起。这个时期,中国古典园林的二大分支逐渐形成,开始相互渗透,相互借鉴。隋唐时期,政治、经济和文化都处于全盛的阶段,为园林的发展奠定了充足的基础。当时,皇家园林建造十分宏大,彰显了皇家气派,建造了许多对现在仍有重要影响力的苑囿。比如说西苑,西苑是相对于上林苑之后最为辉煌壮美的皇家园林。西苑大体上沿袭了林苑“一池三山”的建造形式,将宫苑建筑与山水相互融合。由于唐代文学之风的兴起,山水画和山水诗对园林的建造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古人将诗画中所描述的闲情雅致与园林营造相结合,有的直接将一些书画作品作为范本,寓情于景。这种方式一改之前单纯地营造观赏性景观的阶段,而更多的融入了一种情谊在其中。两宋时期园林持续发展而日趋成熟,此时,相对于皇家园林,私家的造园活动更为突出。受到当时文化环境的影响,文人园林兴盛发展。因此,写意山水园的塑造,得以更加完善的发展。由于当时稳定的社会因素和繁荣的经济因素,使得明中晚期两京、江南私家园林和清代中期扬州江南各地私园兴盛发展,是明清时期两个造园高潮。以“圆明园”和“避暑山庄”为代表的皇家园林规模更加宏大,彰显了皇家的气派。营造这种自然且具有意境的园林成为了当时主要的形式。
我国现代园林始于清朝末民国初,因为中国当时的社会因素,一些休闲性质的场所只对外国人开放,后期才出现了供大众休憩和游玩的园林形式。这个时期中国的园林由当初的封闭型空间转向为开放型空间,是中国现代园林发展的第一个变化。新中国成立后,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对旧有园林的改造活动,极少出现新型的公园。由于在政治上受到了来自西方国家的影响,园林的改造形式也在很大程度上向其靠拢,对中国的园林建造理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不同于以往仅要求受众广泛,当时则更强调对使用主体的差别性设计。在公园的分区设计中,划分形式要具有多样性和广泛性,可以依据年龄、喜好、使用目的等进行更为细致的划分。在之后的学习中,我国从最初仅追求功能的布局合理而转向继承和发扬传统园林中“步移景异”的空间形式。随着20世纪80年代“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园林设计师迅速将该理论付诸于实践。在政策的背景下,出现了对于园林形式的革新,生态型的公园应运而生。1990年之后,国内涌现了大量书籍,书中包含了许多国外方案和西方园林大师的著作,给中国的园林设计界带来了更多元化的设计思想。随着近年来国内对园林建设的热衷,许多优秀的外来公司也直接参与到中国的园林设计实践中,他们将一些新潮的设计思想和理念带到了中国,对中国现代园林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
1.2法国园林的发展
法国园林又被称为古典主义的园林艺术。法国园林不同于中国园林尊崇自然,而更强调人为去创造园林从而达到改变自然的目的。法国的园林艺术更强调人工美,并且讲求几何图案的对称布局。法国园林中的植物往往都十分规整,按照人的意志修剪的十分整洁,充分体现了法国人的造园艺术。法国的园林往往具有精准的轴线、均衡的布局、严谨的几何形式等特点,这些特点都彰显了法国园林艺术家对于形式美的追求和推崇。
大约公元500年,法国就出现了游玩形式的园子,除了基本的游乐性质外,园子还种植了果树、蔬菜等,可以说是其发展的萌芽时期。公元前1世纪到公元4世纪,法国作为当时罗马的一个省份,建造了大量的罗马式样的建筑,形成了早期的庄园建筑形式。到了中世纪,园林的发展具有较大的阶层局限性,只有修道院和一些皇宫贵族的宅院中才有园林,普遍使用一些以攀援植物覆盖形成的荫棚。12世纪后,受到经济因素和文化因素的影响,法国园林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并且在营造中加入了许多东方元素。13世纪,法国园林受到新的机械装置的影响,出现了多样的喷泉设施,从此在园林中融入了水元素的设计。文艺复兴运动为法国的园林发展带来了新鲜的血液,在园林中出现了雕塑、多样图案的花坛等建造元素,而且还出现了台地,进一步丰富了法国园林的建造形式。这一时期的园林除了基本的游憩和观赏作用外,仍然保留了原始的种植和生产的功能。16到17世纪上半叶,法国古典主义造园艺术成了当时的主流文化。园林的设计主体从局部转向整体,并且有意的打造一种意象美,但仍然注重整体的人工美,注重規整的、几何构图的造园布局。园林家们主张把园林当成一幅画进行处理,直线和方角是基本的形式,既可以很好的遵从一定的比例,也迎合了整体对于规整的追求。18世纪后,法国的园林受政治因素的影响,园林的设计思想发生了重大改变。法国在借鉴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艺术和在中国造园艺术启发下,一改之前对于人工美的追求,增加了许多自然的味道,因此自然风景式园林在当时的法国被大力推崇。
法国在19世纪末,开始追求实用性为核心的园林建造形式。在这种形式的影响下,法国形成了折衷形式的园林。园林中强调自然景观,同时也更加注重设计本身所传达的情感内涵。折衷型园林注重对植物形式的强调,从而打造浪漫与科学相结合的园林空间。法国作为当时的文化中心,深受各种文化思潮的影响,给当时的园林发展带来了许多新思想。园林设计师摒弃了过去局限于具体的平面形式,开始从现代艺术中寻求设计的灵感。因为新古典主义、新艺术运动、立体主义及装饰艺术的影响,形成了多种园林形式共同发展的新局面。20世纪后,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衍生了许多的环境问题,人们有意识的把目光回归自然。这种呼声也引发了园林设计师对于以往设计风格的思考,受到当时流行思想的影响,设计师们开始回归传统园林的设计形式,采用更加自然的设计理念。20世纪90年代,法国的园林形式得到了更深层次的发展,公园的設计不再拘泥于一种形式,而是将古典主义园林、中国的园林、英国的自然园林设计精髓相结合,再加以现代化的设计方法,创造了独具法国风格的现代化园林。
2园林设计创新思考
从上述的两国的园林发展史中,我们不难发现,园林的发展变迁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当时国内的社会背景、政治经济的发展状况以及国外的发展情况等的影响。对于园林形式的探索都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最终都会回到传统园林中来。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国家,这种深沉的文化底蕴不仅体现在诗歌词赋之中,也同样深深植根于中国的园林发展过程中。正是因为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所以我国的园林发展不能抛开中国的传统文化,而应该对其进行创新发展。我们应该利用现有的历史资料,更加深入的研究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理论,把握其中的精髓部分。只有了解其发展的精髓,才可以加以利用服务于中国现代的园林发展。每一个国家的园林发展方式都具有独特性,我们应该紧跟西方各国的园林发展的普遍性,再与中国所特有的形式相结合。采用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的形式,将中国的造园艺术持续性发展。这种发展也需要具有时代特征,是在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基础上形成的。中国现代园林的发展要求既不能完全继承原有的造园理论,也不可以完全学习西方,而应该努力做到一种既在传统形式上有所创新,又不失传统园林文化精髓的现代园林的设计形式。
3结语
如果把园林设计放到景观的角度来讲,现如今,中国的景观设计深受西方的影响,中国的景观设计也逐渐西化,缺少了传统应有的韵味。国内现在的景观设计更多地运用西方的设计手法,这就仿佛将一个东西强硬的放置于与它不匹配的地方。就像现在很多的设计,为了迎合中国传统的设计形式,单纯的将传统的元素融入进去。从古典园林设计和国内的景观设计角度来说,看似是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即使在现代景观设计中我们想要与中国传统的造园理论相结合,也差了些许韵味。新有新的做法,中有中的韵味,力求做到民族化、本土化[5]。只有适当将中国传统造园理论重新纳入现代景观设计理论中,才能再运用传统,推陈出新,设计出历史性与时代性相契合并充满意蕴的空间,这也是我们在以后需要不断追求的一种新的设计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