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持“深度学习”理念,重构生本地理课堂
2021-04-09王炳钦
王炳钦
学习可以分为简单学习和深度学习。简单学习除机械记忆以外不需要付出过多努力,属于表层知识,缺乏思维的复杂性;深度学习是在理解基础上,将新知识融入原有认知结构中,实现新旧知识的联结,将已有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解决新问题。教师应以生为本,引导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生发知识点之間的关联,建构地理知识体系,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和综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转变教学理念促进深度学习。教师是课堂的设计者和实施者,课堂上深度学习的发生需要基于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用深度学习的理念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和教学评价。教师在课堂中不仅需要把课标要求的知识点讲授完整,还需要在知识讲授过程中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使学生提升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如在讲授地理教材八年级下册内容的时候,不能拘泥于课本知识,只讲知识点而不讲知识点的联系,知识点背后的侧重点应该是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以各区域具有整体特色的自然环境、农业、工业、饮食、服饰等为案例,讲授要素之间的联系,提升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区域认知能力和人地协调观念,切实落实学科核心素养,达到深度学习的目的。
从实际出发引导学生深度学习。深度学习课堂应该是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教师是实施者和引导者,课堂中心是学生。以生为本的课堂与传统教学相比,教师的作用和地位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发生了变化。传统教学的“书本位”和“师本位”,让学生研究和思考的过程较少,容易脱离学生的认知实际,不利于学生能力和素养的培养。深度学习的课堂,教师要尽量避免以自己的认知能力和认知习惯,建构属于教师的“完美、熟练”的知识体系,然后让学生去记忆。教师需要认识到自己的作用不仅仅是传授书本知识,还需要帮助学生建构符合学生认知能力和认知习惯的知识体系,从而实现学生自主的知识迁移,进而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讲解经纬网知识时,要尊重学生现有的认知体系,结合初一学生感性思维强于理性思维的特点,呈现知识点时要尽可能地形象具体,多运用图片或多媒体给学生以直观冲击,多联系实际场景强化经纬网的概念。可以运用学生的座位为实际场景设计经纬网定位问题帮助学生理解;让学生课后自己制作地球仪,增强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空间认知能力。
基于问题教学吸引学生深度学习。带着学生的疑惑和问题设计教学,为学生制作一些“脚手架问题”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教师要精准把握一节课的核心内容,梳理出相应的重难点,围绕核心内容设计一系列在学生能力范围之内的问题,帮助学生利用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规律、基本方法去解决系列问题,从而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和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问题的设置根据实际需要可以是单个问题,也可以设置问题链启发学生思考。如人教版地理教材七年级上册“发展与合作”一节,为什么要进行国际经济合作是重点也是难点,针对这一重难点,可用某中日合资企业为案例进行问题设置:第一,从图中可以看出,在汽车的生产过程中,发达国家能够提供什么?发展中国家又能够提供什么?两类国家提供的服务在技术含量和价值方面有什么差异?第二,为什么橡胶和钢材由巴西提供,而不是日本提供?制动系统由欧盟提供,而不是中国或巴西?第三,该类合作模式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谁的经济收益更高?为什么?第四,中国和巴西除了能够在此合作模式中获得经济收益,还能够获得哪些方面的收益?第五,中国和巴西获得的经济效益较低,可不可以拒绝合作,不提供原材料给世界市场?为什么?通过问题链的设置最终让学生认识到国际经济合作是实现自身发展的最佳途径,从而实现重难点的突破。
总之,教师是深度学习的实施者和引导者,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起到类似导演的作用,一个好的教学设计就是一部好的剧本,从学生的现有认知水平出发,有目的地设置课堂教学问题是推动剧情发展的关键。只有教师从理念上认识到深度学习的重要性,才能由内而外地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更好地围绕学生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实现课堂深度学习,最终实现培养地理核心素养的目标,让学生获得更多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知识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