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锡常一体化突然发力的背后

2021-04-09吴明华

决策 2021年1期
关键词:苏锡常苏南太湖

吴明华

苏锡常太湖隧道项目又迎来重大节点,在三市的务实推动下,苏锡常一体化进展迅速。

刚刚过去的2020年,苏锡常两次聚首,连续召开两届苏锡常一体化发展合作峰会,此举非同寻常。苏锡常突然发力,如此急切地推动一体化,到底是为什么?

苏锡常都市圈概念提出已有近20年。20年来,“苏锡常”已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固定词组,三座城市在文化习俗、发展水平和交通区位等方面十分接近。从夜景卫星图中看,苏锡常早已连成一片,形成了连绵150公里的“耀眼光区”。然而三市似近实远,20年来瑜亮之争、暗自较劲,竞争大于合作是不争的事实。

如今,峰会给当地人带来了希望。人们期待苏锡常“兄弟同心、其利断金”,共同打造一个能够问鼎一线的“超级城市”,为新一轮城市竞争做好准备。这一次,苏锡常一体化能否破局?

“不做老大、不争盟主”

2020年4月21日,首届苏锡常一体化发展合作峰会在“江苏第一高楼”苏州国金中心召开。这场不寻常的圆桌会,揭开了苏锡常一体化的新帷幕。

出人意料的是,仅仅7个月之后第二届峰会便召开,打破了寻常会议一年一届的惯例。11月24日,三地党政领导再次聚首,不仅签署了一系列合作协议,还宣布共建太湖湾科创带。

非常之举必有非常之事。苏锡常打破惯例迅速推动一体化,其背后的决策背景值得关注。

在当地观察家看来,两次峰会体现出苏锡常“三兄弟”推进一体化发展的高度共识和强大合力,也带给人们更多期待。不仅如此,两次峰会的地点也颇值得玩味:第一次登高望远,象征着苏锡常勇争第一的高度和雄心;第二次泛舟太湖,意味着以合作为舟,向着高质量一体化乘风破浪前进。

事实上,“苏锡常都市圈”早在2000年左右就已提出,但目前更多地还是停留在2002年《苏锡常都市圈规划》的阶段。这些年来,苏锡常一体化进程一直比较坎坷。

尽管三座城市地缘相近、人文相亲,曾共同创造了闻名全国的“苏南模式”,但内部却纷争不断。从新加坡工业园之争到苏南机场之争,再到“太湖之争”,多年来三市明争暗斗,发展也是你追我赶。

特别是由于三市行政级别相同,经济实力一度不相伯仲,导致谁也不服谁。2002年,一篇名为《谁是苏南老大》的文章轰动一时,曾卷起了一场论战,甚至惊动了两市的主要领导,两市领导不约而同地邀请作者进行交流座谈。结果出乎意料,作者程松只是一名在校大学生。如今的程松已经走上领导岗位,成为无锡下辖区县的一名副处级干部。

多年來,“谁是苏南老大?”一直是横亘在苏锡常之间的问题。在苏州人看来,苏州经济实力最强,理所当然应当是“龙头”;而无锡人强调的是,无锡位于苏锡常的“地理中心”。为了平息二者间的矛盾,江苏省实施了诸多“平衡苏锡”政策,但最终效果不尽人意。

这种矛盾直接影响了都市圈建设。由于缺乏有效的协调管理体制,苏锡常一体化进展缓慢。三市基本上是“各自为政”,存在城市规划不衔接、产业同质化、布局分散等诸多问题。

2016年,在国家发改委发布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2015-2030)》中,先是明确了苏锡常三市组成一个都市圈,但又提出“推进沪苏通、锡常泰跨江融合发展”。“沪苏通”、“锡常泰”的新提法耐人寻味。

从苏州方面来看,跳出传统“苏锡常”的羁绊,紧密融入上海,打造“沪苏通”核心圈成为新的战略选择。从无锡方面来看,由于在苏锡常框架下无锡已无“出头之日”,争取主导“锡常泰都市圈”,也不失为一种备选方案。常州则转头向西积极对接南京,甚至主动建议将下辖的金坛区和溧阳市纳入南京都市圈。

对于江苏省来说,重新构筑“沪苏通”“宁镇扬”和“锡常泰”,既符合苏南、苏中跨江融合发展的需要,也顺应了对接上海的战略要求,因此也积极推动。此后,“沪苏通”和“锡常泰”成为媒体热词,而苏锡常逐渐谈出人们视野,官方文件和媒体报道中均鲜有提及。苏锡常一度面临分道扬镳的局面。

20年来分分合合,三座城市的竞争纠葛都已成为人们口中津津乐道的故事。在4月21日的峰会上,时任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蓝绍敏特别指出,苏锡常的一体化是“不做老大”“不争盟主”的一体化,是平等的共赢的一体化。但苏锡常能否就此消弭内部纷争,放下多年“心结”,“相逢一笑泯恩仇”,仍有待观察。

大城时代“苏南困局”

此次苏锡常突然重启一体化,其决策过程虽未披露,但城市发展自有其规律,从苏南发展困局和城市竞争大势的分析中,不难看出苏锡常一体化的紧迫感与深层动力。

从数据上看,苏南地区已经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2019年三市GDP之和达到38489亿元,超过上海,是南京的2.74倍,达到全国第一。人均GDP、城市人口等指标也全国名列前茅,苏锡常合起来实际上是“中国第一城”。然而,这种靠数量、规模和人口堆砌起来的第一,并没有太多的实际意义。

“尽管GDP总值和人均GDP均略高于上海,但苏锡常三市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仅为上海的52%。在一些前沿科技领域,差距更加明显。以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为例,上海有21家,苏锡常加起来只有4家,不到上海的1/5。”首届峰会现场就自曝其短,晒出了这样一组数据,引起三市的强烈共鸣与危机感。

在当下高质量发展阶段,苏南地区在产业结构升级与城市能级跃升上存在很大瓶颈。经过多年高速发展,苏南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问题愈发突出,经济增长逐渐放缓,环境容量严重超负荷,发展空间严重不足。从三次产业结构来看,苏锡常二产比重很高,三产比重相对较低,中心城市服务功能较弱,对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不强。同时,二产中存在产业链短、附加值低,位于价值链顶端的产业集群数量有限等缺陷,产业转型升级艰难。

特别是在大城时代,中心城市和省会城市的快速崛起,让苏锡常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由于苏锡常只是普通的地级市,行政级别较低,无法获得像省会城市和副省级城市一样的关注和资源倾斜,在区域发展重大问题上往往“城微言轻”。

有媒体做过梳理,在2019年12月中央发布的《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及上海50次、南京14次、杭州14次、合肥13次、宁波11次,而苏州仅6次、无锡仅2次。在2020年4月国家发改委发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交通运输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规划》里,上海被提及了54次、南京47次、杭州32次、宁波32、合肥24次,而苏州只有13次,无锡只被提及了6次,远低于南通。

更让人失望的是,苏州机场又“梦碎”,苏州梦寐以求的机场还是没有得到批复。近年来,苏州试图通过争夺上海第三机场,“曲线救国”圆机场梦,但最终还是南通胜出。由此,媒体把苏州评价为长三角“最郁闷的城市”。

苏南地位日渐衰落,危机感或由此而生。如果不能获取中心城市发展所需的高端资源要素,苏锡常如实现何城市能级跃升,未来又如何与资源优势明显的省会和副省级城市竞争?

“眼下,城市发展的‘马太效应越发明显,只有抱团发展才能共同做大做强。”峰会上三市迅速达成共识:苏锡常三兄弟必须携起手来,化“单向获益”为“互利共赢”,化“被动等待”为“主动出击”,化“单兵作战”为“协同作战”,共同把“蛋糕”做得更大。

对于苏锡常来说,亟需做大做强中心城市,提升对高端资源要素的吸引、聚集和整合能力,才能在大城時代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而通过抱团取暖、一体化发展,实现1+1+1>3的效果,或许是破解“苏南困局”的一条现实可行的捷径。

一体化如何“破圈”?

心之所向,剑有所指。峰会刚结束,苏锡常一体化工作就紧锣密鼓启动了。2020年4月26日,苏锡常召开了医疗保障服务一体化发展合作研讨会。随后,三市又相继召开了科技创新一体化交流会、住建领域一体化工作交流会、医疗服务价格一体化发展工作交流会等。此外,居民服务“一卡通”、成立行业联盟等也在加速推进。

“区域经济竞争无法避免,我们不做做不了、不想做的事,多做可以做、大家想做的事。”一言尽显苏南干部的务实作风。在三市的务实推动下,苏锡常一体化进展迅速。

相比规划、交通、公共服务等常规领域一体化,有一个“大动作”尤其值得关注。在首届峰会上,苏锡常便做出了重大宣示,要“携手打造具有国家功能和重要影响力的大都市区”。其中“国家功能”四个字涵义深远,针对性极强。“国家功能”代表了苏锡常城市能级的重大跃升。

随后,在第二届峰会上,三市共同发布《苏锡常共建太湖湾科创带倡议书》。目标很明确,就是要创建国家级新区,成为苏锡常都市圈“国家功能”的重要载体。在专家看来,这是苏锡常一体化迈出的关键一步,可以用“破圈”来形容。

太湖湾科创带原本是无锡首提的新战略,并在2020年初上升为无锡市一号工程。此次能破除“门户之见”,旗帜鲜明地把共建太湖湾科创带,定位为“全面塑造创新驱动新优势的重大举措,加快落实苏锡常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抓手”,颇为不易,足见苏锡常一体化的决心。

城市竞争关键在于创新。苏锡常各自都有科技创新雄厚的基础,无锡拥有国家超级计算无锡中心,常州正推动建设宽禁带半导体国家工程中心常州分中心等产学研合作平台,苏州正在加快建设太湖科学城、材料科学姑苏实验室、中科可控等重大科创载体,三市扎实的产业基础提供了丰富的科研成果转化应用场景。如果三市能摆脱各自为战,联合建设太湖湾科创带,就可以发挥区域协同创新的强大力量。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此举让当地专家对一体化前景满怀期待,“此时宣布共建太湖湾科创带,可以说是把关乎苏锡常各自未来竞争优势的‘王牌放到明面上,大家一起‘明牌开打”。

科创协同是做“加法”,相对容易。而产业协同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要做“减法”,往往是一体化中的难点,对于苏锡常来说更是如此。

苏锡常产业结构高度相似。据统计,三市工业同构率高达80%以上,尤其是锡常两地高达95%以上。在产值排名前5位的工业支柱产业中,苏州和无锡全部相同,常州与苏州、无锡有4个相同。不仅三市之间缺乏水平分工,而且各市与县区之间也缺乏垂直分工。由于产业缺乏分工,导致产业群而不集,同质化竞争激烈,这是制约苏锡常一体化发展的最大瓶颈。

从目前来看,三市在产业定位和发展方向上仍未达成共识。苏州希望共同培育发展5G关联制造、信息技术、软件应用等新产业;无锡希望在物联网、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携手推动产业链向“高”攀升;常州则聚焦智能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希望共同研究推出产业集群培育计划。不难看出,在产业协同中,三市既有交集,也存在很大分歧。

对于苏锡常来说,破解区域间产业重构、同质竞争,既是一体化要啃的“硬骨头”,也是联手打造世界级产业链的重要契机,而这考验着三市的智慧。对此,无锡市委书记黄钦乐观表示,“三个城市共同打造世界级产业链,完全有希望。”

猜你喜欢

苏锡常苏南太湖
苏锡常南部高速公路机电项目浅析
苏锡常都市圈高职院校双创生态系统构建研究
苏南年俗亦动人
太湖思变2017
太湖揽春
太湖
苏锡常地区国控污水处理厂氨氮排放特征研究
近30年来苏锡常城市增长形态过程与聚散规律
苏南发展
苏南傩面具略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