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线精神”与高职《汽车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融合浅探

2021-04-09冯银汉

时代汽车 2021年6期
关键词: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冯银汉

摘 要:为改进《汽车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思政弱化的现象,同时继承和传承“三线精神”,文章结合高职教学的特点和实际,以“三线精神”的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精神为指导,解读与剖析“三线精神”融入高职专业课的目的和意义,并初步探索了《汽车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与“三线精神”融合的思路和途径。在创新教学的基础上将“三线精神”的思政教育与专业知识教育有机结合。

关键词:三线精神 教学改革 课程思政

1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交换水平不断提高,为各种文化、思想的传播提供了多元和便捷的渠道,给《汽车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充分利用好课堂教学这个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各类专业课应该同向同行,相互互补、形成协同效应。”[1]三线建设过程中形成的“三线精神”历经岁月沧桑始终与时代发展同步,为《汽车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重要素材。专业课不仅要蕴含专业化的高职技能,也应充分利用专业的特点创造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把技能教育和思想教育结合。

“课程思政”在高职专业课程中运用和“三线精神”已有广泛的研究。李伟[2]对山东某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实施情况进行调查建立了评价机制,从而发挥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周秀敏[3]提出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高校学生信息获取途径的新媒体素养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高校应该高度重视并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关婷[4]和孙春华[5]提出加强“课程思政”的运用,把“课程思政”渗透到教学内容中,利用教学方法寻找专业课与“思政”理念的契合点,并通过教师讲授、案例操作、项目实施等融入途径进行实施。而田晨旭[6]阐述了“三线”精神是特定时期对于民族精神的新的继承与发扬。陈先兵[7]提出三线建设锻造出以“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为主要内容的“三线精神”。

本文结合以上两点,将“三线精神”与《汽車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课程思政进行结合,形成以“三线精神”的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和勇于创新的主要内容为指导,并初步探索了高职专业课与“三线精神”融合的思路和途径。

2 “三线精神”与高职专业课融合的思路

2.1 把握“三线精神”的核心

“三线精神”是新时期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通过学习“三线精神”,学生不仅可以真正体验到三线建设者的强烈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而且可以真正体会到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团结合作和不断创新。 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持续引入“三线精神”,以崇高的理想信念影响学生,从而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对世界、对生活看法和正确的价值观。

2.2 坚持“有机结合”原则

将“三线精神”融入专业课程并不能代替专业知识,也不能将二者割裂开来,更不能本末倒置。在教授专业课知识的过程中,巧妙抓住二者的结合点,两者相互配合共同推进。教师以专业知识为教学切入点的同时,挖掘三线建设的榜样力量,将专业知识的传授和“三线精神”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让学生深刻体会三线建设的不易,提高工作意识,树立新时代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在使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也获得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提升。

2.3 强调“创新教学”思维

创新在于教学的理念、方式和内容的不断创新。首先,课堂应该由学生进行主导,教师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并根据他们的能力进行教学。专业知识和道德教育要有相应的针对性和启发性,增加课堂互动环节,课程内容不能空洞、积极避免满堂灌的现象。其次,充分利用互联网和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在课程中加入视频,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选取“三线精神”的思政内容不仅要积极向上和正能量,还应该尽量做到新颖。“三线精神”融入《汽车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是不断探索的过程,而创新思维是课程思政教学越走越远不可或缺的保障。

3 “三线精神”与高职专业课融合的途径

3.1 “三线精神”融入专业课

《汽车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注重理论和实践结合进行教学,在系统传授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深挖“三线精神”在专业课程的思政教育资源,以三线榜样的力量,传播“艰苦创业”为主要内容的爱国主义精神。在实践环节,对学生进行分组,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养成以无私奉献为核心和以团结协作为标志的“三线精神;在理论学习和实践过程中不断鼓励学生勇于创新,看待问题能有不同的观点和解决问题有不同手段。“三线精神”融入到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专业课知识也能不断积累,还能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将“三线精神”教育与专业知识的有机融合,不仅人生价值观培养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还有助于专业课程知识积累和技能的不断提高。

3.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实施者,“三线精神”与《汽车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融合要求教师具有更高的教学能力,因此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尤为重要。如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三线精神”与专业课的融合提供师资保障。首先,需要加强教师的育人意识。教学工作不仅是让学生在《汽车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专业知识的提升和专业技能的掌握,还应该结合“三线精神”对学生的心灵进行塑造,从而提升个人的精神世界。其次,强化教师的授课能力。当代大学面对问题生积极思考、获取有效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和积极互动交流的特点,专业教师需要及时更新课件、教案,熟练使用职教云、超星等线上教学平台,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和参与性,增强课堂教学的时效性。第三,专业教师除了有扎实的汽车电工电子技术教学技能外,还应当积极学习“三线精神”的相关知识。通过多元学习方式加大专业教师“三线精神”培训力度,例如积极组织集中学习和网络自学等。提高专业教师思政水平和政治人文素养,同时增强专业课程知识点的思想性、针对性和教师的亲和力,从而进一步提高课程的时效性。

3.3 开发完善专业教材

《汽车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教材是专业教师教学实施和学生学习必要的学习资源。可见拥有一本好教材就显得尤为重要,将“三线精神”融入教材中,同时结合课程设计,把“三线精神”案例融入教学内容。同时,学生在课外阅读教材时,能够充分激发学习兴趣,还能树立正确的人价值生观。另外,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推动融入“三线精神”的专业教材建设,例如,通过在教材中相关知识点附上二维码和链接嵌入“三线精神”视听资料。使《汽车電工电子技术》课程教材立体和饱满,使抽象的课程思政教育具体化。从而形成多渠道、多形式、系统化的专业课程资料库。

3.4 促进考核与评价多元化

改进《汽车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有效性与学生认同度的评价指标,形成“课前讲述、案例实践、期末师生互评”三者结合的考评模式。课前收集三线建设相关的科学家、工程师和感人事迹等,课前讲述进行分享,师生一起学习三线榜样精神。另外,《汽车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中加入实践环节,培养学生养成以无私奉献为核心和以团结协作为标志的“三线精神。期末时结合课程特点与学生成长规律,将德育评价与知识技能融合考核,设置科学合理的考评标准。同时教师也接受学生的打分评价,得到高分有助于教师在课程思政改革中获得成就感和增强信心。获得低分评价可以真实反映“三线精神”融入专业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不断完善和提升教学方法。因此施行师生双向互评是有效推动课程思政改革的动力。

4 小结

“三线精神”融入《汽车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建设是一项系统性、综合性、特点明确的工程。教师应不断加强自身思政教学的能力,注重课堂形式的多样性和有效性,避免生硬说教,努力做到因材施教。深挖“三线精神”与《汽车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结合的方法,将思政教育与知识技能有机结合,使专业课程的实现高职学生的育人功能,又能提高专业教师的专业素养。在学生和教师两受益的同时,更好的传承和发扬“三线精神”。

参考文献:

[1]冯刚.习近平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论述的理论蕴涵[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4(3):170-180.

[2]李伟.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0(04):7-10+16.

[3]周秀敏.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外语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探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20):47-49.

[4]关婷.“课程思政”在高职专业课程中运用的方法策略探析[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20,34(05):84-89.

[5]孙春华,陈雪芳.高职专业课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的探索与思考[J].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20,31(03):5-8.

[6]田晨旭.传承“三线”精神 铸就民族之魂[J].现代商贸工业,2020,41(20):161-162.

[7]陈先兵.论“三线精神”的理论内涵和重要价值[J].攀枝花学院学报,2020,37(04):23-29.

猜你喜欢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讨
学好质量管理,锻造品质人生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