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江苏省域网络 融入长三角一体化
2021-04-09徐兴起
徐兴起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高度重视粮食安全,把解决好14亿人民吃饭问题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提出了“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确立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始终坚持走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确保“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再次强调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江苏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落实中央指示要求,在保持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始终坚持粮食工作基础性地位不动摇,粮食生产连年丰收。2015年以来,全省粮食总产量连续五年稳定在700亿斤以上,2020年全省夏粮总产达到275亿斤,同比多收3亿多斤,秋粮再迎丰收,全年粮食总产顺利达到740亿斤以上的目标,不仅把江苏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而且为保障长三角乃至全国粮食安全做出了积极贡献。“备豫不虞,为国常道”。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再度告诫我们,捍卫粮食安全须臾不可松懈。2020年4月17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在重申“六穩”的同时提出“六保”,其中特别强调“保粮食能源安全”,这对所有“粮食人”来说,可谓重任在肩,使命如山。对于江苏粮食安全建设,要继续立足江苏省域保供网络,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以满足老百姓高品质生活需求为己任,高质量持续推进粮食强省建设。
筑牢省内粮食安全保障线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越是面对风险挑战,越要稳住农业,越要确保粮食和重要副食品安全。居安思危,方得平安。从当前形势看,全球粮食市场不确定性增加。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预计,在新冠肺炎疫情、蝗灾和极端气候等多种因素叠加下,全球的粮食安全面临着巨大考验,全球面临严重粮食不安全的人口数量可能由1.35亿人增至2.65亿人。我国尽管口粮能确保自给,但粮食生产面临成本攀升、资源约束、刚性需求大等问题,粮食安全仍将长期处于“紧平衡”态势。江苏既是粮食生产大省,也是粮食消费大省,人均耕地不足0.9亩,农业资源禀赋先天不足,生态承载能力弱,粮食消费量的增长仍快于产量的提高。
全力确保“优质粮食工程”在江苏大地上有力实施。认真落实国家粮食安全和乡村振兴战略,聚焦优质粮食品种和优势粮食产区。科学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大力实施优质粮食工程,推动粮食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增加绿色优质粮食产品供给,优粮优价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构建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同时要按照2020年11月17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的意见》(国办发〔2020〕44号)要求,从源头上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切实把握国家粮食安全主动权。
全程关注市场主体和具有江苏特色的粮食产业发展。着力培育创新创优市场主体,培养和认定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和行业带动力的省级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并给予适当奖补。在土地利用年度计划中,对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重点项目用地予以统筹安排和支持。引导粮食企业加强与科研机构、高校合作,创新人才引进机制,搭建专业技术人才创新创业平台,遴选和培养一批粮食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凝聚高水平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为粮食产业服务。同时充分利用好江苏省现有财政政策,支持企业加大对粮食仓储物流设施、粮食物流(产业)园区和大型粮油交易市场建设的投入,提升粮食仓储物流效能。加强粮食产业基地和产业园区建设,创建一批国家级和省级粮食物流(产业)园区。把江苏建设成为全国优质稻米和小麦粉加工基地、产值千亿级的全国油脂生产中心和世界级粮食机械装备研发制造高地。
全力推动江苏节粮减损、保障安全工作进入法治化轨道。2020年3月1日,《江苏省粮食流通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实施。《条例》不仅是江苏省粮食领域的第一部省级地方性法规,也是我国粮食主产区为强化粮食流通治理而出台的首部省级地方性粮食法规,标志着江苏省粮食安全保障工作进入法治时代。按照《条例》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履行粮食安全主体责任,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负责粮食流通行政管理、行业指导和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日常工作,其他政府相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粮食流通安全保障和相关监督管理工作,基本形成了江苏省粮食流通管理和节粮减损的责任体系,让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有了法治保障。
织密织牢长三角供给网络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长三角区域是我国目前经济发展速度最快、总量规模最大、内在潜质最佳、发展前景最好的经济区,也是全国粮食需求最集中、粮食产销和粮食流通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粮食作为重要的战略物资,在长三角地区产销互补性强、产业协同发展基础牢。充分发挥三省一市粮食产业优势,推动粮食产业一体化协同发展,对保障区域粮食安全、服务长三角地区粮油消费、推动长三角区域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围绕流通,推动产销衔接合作,提升粮食安全保障力。充分发挥长三角一体化优势,将资源禀赋与消费需求有机结合,逐步构建保障粮食安全的大格局、大网络。积极探索从主销区到产区建立粮食储备的模式,鼓励产销区粮企深度合作。产区粮食部门出面背书,与销区共同制定异地储备监管办法,确保储备粮食在关键时调得出、运得回,消除销区粮企后顾之忧,并在产区建立粮食质量追溯体系,实现粮食种植、储存、加工、运输等全过程跟踪、可追溯、可监控。同时推进粮食科技协同创新,推动长三角区域内粮食“产学研”合作,增强粮食种子研繁、绿色科技保粮、粮食精深加工等创新能力,增加优质粮食供给,满足消费者“吃得好”“吃得健康”需求。
围绕企业,推动粮食经济发展,提升国有粮企影响力。企业是市场经济主体,粮食企业在粮食产业经济发展中起着内联千家万户、外联国内外市场的纽带作用,而国有粮食企业更是国家掌握粮源、实施粮食购销调控的重要载体,是粮食产业经济中的核心力量。充分发挥国有粮食企业生力军作用,在服务长三角粮食产业区域一体化、协同发展进程中做先锋、打头阵。利用各方优势,建立“粮油企业+基地+科研院所”的合作模式,形成从田间到餐桌的产业合作,按照比较优势进行产业分工与合作。各地粮食主管部门鼓励粮食主销区企业到主产区建立原材料生产种植加工基地,组建粮食消费大数据平台,以消费者“喜欢什么”,促进流通环节“收什么”,引导种植环节“种什么”,逐步建立以收购、仓储、物流、加工、销售等为一体的产业联盟。
围绕产业,推动发展质态优化,提升粮食产業软实力。紧紧围绕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消费能力强的需求特点,抓住长三角一体化大市场的机遇,发挥区域粮食科技研发能力强和投资力度大的优势,把粮源、技术、管理、加工、物流及市场有机衔接,推动粮油产业创新发展,通过分层、错位、有序地发展粮食产业,充分发挥粮食产销区优势,引导优势产业合理布局,提高区域发展协调性。积极探索绿色、生态、循环发展模式,提高粮食综合利用率和产品附加值,服务区域内不同消费群体需求。
聚焦新时代粮食强省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江苏时提出,要着力在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上争当表率,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上争做示范,在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上走在前列。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江苏指明了新航向,确定了新坐标。作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压舱石,粮食强省建设更需要有“两争一前列”的魄力和勇气。
建设粮食强省,在粮食产业融合上争当表率。以提高粮油加工业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积极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实现粮食产业链发展,引导产业向粮食物流产业园区集聚。通过“前延”实施对种、收、储、加、销等关键环节的全程控制,从源头上把控粮食数量与质量安全。通过“后伸”打造品牌,提升产品附加值。通过产业链建设将具有紧密联系的粮食产业上下环节融合,培育多元化粮食产业融合主体,将粮食产业与其他相关产业交叉融合,赋予原有粮食产业新的附加功能和更强竞争力,走出富有江苏特色的粮食产业发展之路。要积极扶持粮食企业探索绿色、生态、循环发展模式,提高粮食综合利用率和产品附加值。探索多途径实现粮油副产物循环、全值和梯次利用,提高粮食综合利用率和产品附加值。鼓励粮食企业建立绿色、低碳、环保的循环经济系统,降低单位产品能耗和物耗水平。
建设粮食强省,在实施科技兴粮上争做示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创新是振兴粮食产业的动力和源泉,是保障储粮安全的最大潜力和根本途径,是服务群众和提高行政管理效能的重要手段。在粮食行业突出科技创新,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为粮食安全和产业振兴插上科技的翅膀,需要在质量安全、生态储粮、现代物流、深加工转化、加工装备、营养健康、信息化技术等领域“深耕细作”,依托江苏米、面、油、饲料、粮机等产业创新联盟,有效推动行业科技创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让粮食产业由政策支持、要素支撑转向创新驱动。其中良种创新是上游,要走培育新品种提高粮食单产和品质的内涵式发展道路。粮食收储是中游,要让绿色储粮、智能储粮为粮食安全“加密上锁”。要加快粮食产品的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可溯源,生产出符合老百姓需求的精深加工产品。
建设粮食强省,在提升发展能力上走在前列。从粮食安全角度看,健康的粮食产业是保障粮食安全的稳定剂,如何高质量发展粮食产业以应对粮食供不应求风险是当前必须重视的一个问题。江苏虽是全国粮油加工业发达地区,仍不可避免存在落后产能、中高端产品和深加工产品供应不足等问题,优质粮食产品供给效率较低,江苏粮油产品在市场占有率的提升迫切需要粮食产业提质增效。这就要求我们抢抓好近几年国家、省和市在仓储设施、产业发展方面的政策机遇,利用好本地区位、交通、基础设施、粮食资源等优势,为产业发展提供基础支持。勇于开拓思路,在做强产业主体、推进产业融合、促进产业集聚、提升品牌效应等方面,不断创新粮食产业发展方式,为产业发展激发新的活力。事业发展,关键在人。要把人才兴粮战略放在重要位置,创新人才培育机制,打造人才培养平台,有效引进培养人才,为建设江苏粮食产业强省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作者系江苏省粮食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
责任编辑:高 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