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分析化学》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的探讨*

2021-04-09朱文远聂瑾芳闫力强李建平

广州化工 2021年22期
关键词:分析化学思政课程

朱文远,聂瑾芳,闫力强,李建平,李 琳

(桂林理工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分析化学》是研究物质的化学组成和结构的一门学科,介绍四种滴定分析、误差和分析数据的处理、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等内容,是化工、分析、材料、环境等工科化学类各专业的一门选修的专业基础课程[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在要求学生掌握相关基础理论和基本技巧的同时,树立“量”的概念,初步具有选择分析方法,正确判断和表达分析结果的能力,并解决各类样品分析和有关科研中的实际问题,同时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同时,分析化学也同样肩负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和使命。其实,《分析化学》课程包含了许多可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如果将这些德育元素渗透到教学中,让专业课与思想政治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将有利于引领大学生的价值导向,有助于落实教书育人的理念,实现社会主义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2]。

1 分析化学融入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中国文化也不断受到各种不同文化浪潮的冲击。作为年轻一代,大学生的思想尚未成熟,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有些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学习积极性不高,甚至经常旷课;有些学生感觉大学没有方向,放任自流;有些学生追求享乐,丢弃了艰苦奋斗精神;有些学生人生经验较少,容易上当受骗。针对这些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3]。因此,将“课程思政”融入到分析化学教学中十分必要。而且,在分析化学理论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可以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形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综上所述,将分析化学理论教学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可以达到“一箭双雕”的效果,是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

2 分析化学中思政元素的挖掘

分析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含量、结构和形态等化学信息的分析方法及相关理论的科学,其知识体系涉及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及其深刻内涵。教师在深入备课的同时,要对知识点进行深入思考,挖掘,将相应的思政元素和哲学观点与教学内容深度融合,“润物细无声”地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价值观。接下来,笔者浅述在教学中的一些经验,以供同行借鉴与参考。

在讲解第一章绪论中的“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时,以中国发射嫦娥探测器进行探月工程为例,引导学生思考探月目的是测量月球表面岩石和土壤中的化学组成并研究它们的分布,这是分析化学的任务;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增强其爱国精神,培养学生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在讲解“分析化学的发展简史”时,介绍在我国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历史中,中华民族很早就利用了分析化学这一工具,如神农尝百草鉴定中药,春秋战国成熟的炼铜工艺,战国时期的炼丹术等,可以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文明的发展历史,增强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通过分析化学的形成历史和故事,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增强其爱国精神和民族意识,坚持“文化自信”。在介绍“分析化学的发展趋势”时,以当下新冠病毒检测为例,让学生了解分析化学的前沿领域、作用,以及医务工作者的辛苦,引起学生的共鸣和学习兴趣,珍惜当下的学习时光,树立学生的责任意识。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中国政府的应对政策和取得的成绩,说明国家制度的优越性,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和民族自豪感,坚持“制度自信”。

在介绍“定量分析的步骤”时,以“喝骨头汤是食疗补钙的好方法吗?”为话题,引导学生逐步了解定量分析的每一个环节,将所学知识熟练地应用于学习生活中去,告诫学生不要人云亦云,要深入探究问题的本质。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质疑批判和独立思考的精神,由此引申到要远离网络暴力,要有自己独立的判断。

在讲解“误差的基本概念”时,以《大国工匠》为例,体会误差的重要性,有的人能在牛皮纸一样薄的钢板上焊接而不出现一点漏点,有的人能密封精度控制到头发丝的五十分之一,宝剑锋从磨砺出,靠的是默默坚守,孜孜以求,在平凡岗位上,追求职业技能的完美和极致,跻身“国宝级”技工行列,成为一个领域不可或缺的人才。通过教学让学生明白,只有把工匠精神发挥得淋漓尽致,才能拥有竞争的优势,才能具有真正的不可替代性,才能永远在复杂环境下立于不败之地。从而培养学生的精益求精、传承钻研、专注磨砺和敬业奉献的工匠精神。

在讲解“标准溶液”时,以“双手把握精度的大国工匠”为例,他这里减少一微米的变形,能缩小火箭几公里的轨道误差;靠手触摸,安装误差控制在一根头发的五十分之一;蒙上眼睛,方寸之间也能插接百条线路。让学生明白,误差具有累积效应,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准确的结果需要每个步骤的误差最小化。通过教学,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精益求精的科学作风。让学生明白检测数据具有法律效力,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做到自觉守法。

在讲解“酸碱质子理论”时,培养学生相互转化蕴含着对立统一的哲学思维,引导学生在基础理论的学习上学会采用对立统一及辩证的思维来分析解决问题。通过教学,强化哲学思想,以普遍联系、对立统一和否定之否定规律等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分析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哲学思维习惯。

在讲解“副反应及条件形成常数”时,通过讲解不利因素对主反应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仅需要全体中国人的努力,也需要合适的外部国际环境;要想方设法消除和减小各种阻力(即副反应),才能不断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同样,每个人都应该审视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和作用,要做推动国家进步的有利因子,不要做阻碍社会发展的副反应因子。通过教学,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对个人发展、国家建设、以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考。以熟悉的国情、生活为案例,利于实现情感共鸣,促进学生对动态平衡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使思政元素促进专业要素的学习。

在讲解“高锰酸钾法”时,以赞美漓江风景的诗歌开篇,提出环境监测的必要性,抛出“如何用高锰酸钾法检测化学需氧量(COD)?”这一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环境污染的思考。在教学过程中,基于习近平总书记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科学论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加强环境保护意识的课程思政教育,培养学生全面的环保意识,进而培养厉行节约、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宝贵素质。

在讲解“沉淀与溶解”时,基于沉淀与溶解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换,启发学生用辩证的眼光看待问题,如在生活中做重大决定时,事先不仅要考虑可能带来的益处,还要考虑可能带来的问题及影响,只有全面的看待事物,才能在后续结果产生时做到心中有数,不慌不乱。通过教学,强化对立统一和否定之否定规律等哲学思想,培养学生以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看待问题,养成良好的哲学思维习惯。

总之,分析化学是高校化学及相关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具有较强的实用性。课程中包含着较多的思政元素,如能与理论和实践教学充分融合,就可以培育出同时具有较高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以及较强科学素养的新时代大学生,这对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4]。

3 结 语

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高等教育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德才兼备的人才。作为高校教师,应着力将教书育人落实在课堂内外,认真发掘新型教学模式,努力挖掘课程当中的思政元素,利用互联网、多媒体、慕课等多种新媒体技术手段,将课程思政元素无痕融入课堂教学内容,将专业育人与思政育人同频共振,不断致力于提高学生的科研素养和道德水平,将学生培养成为有辩证思维的和科学探索精神的专业人才。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我们相信,通过“课程思政”教学的不断突破,青年一代必将志存高远,书写中国梦的新华章,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5]。

猜你喜欢

分析化学思政课程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高职分析化学模块化创新教学开发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