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工科背景下“石油炼制工程概论”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

2021-04-09余国贤吴宇琼邹琳玲

广州化工 2021年3期
关键词:催化裂化石油育人

晋 梅,余国贤,吴宇琼,安 良,邹琳玲

(江汉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湖北 武汉 430056)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将“立德树人”作为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2]。2017年2月教育部推进“新工科”建设以来,“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和“北京指南”中均强调新工科内涵建设中要求培养的专业人才应以“立德树人”为引领[3]。

在本科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教学中,任课教师应当将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以“立德树人”为指引,以“回归初心”为宗旨,以课程教学和思政教育“润物细无声”的有机融合和教师德育和智育“双育人”能力的提升为思路,引领学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确认识所肩负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激励学生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到国家和民族的伟大事业中;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珍惜韶华、刻苦学习、勤奋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

1 石油炼制工程概论课程的思政教学思考

作为一所地方性高校,为了更好的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和石化行业发展的需要,江汉大学化工专业开设“石油炼制工程概论”课程。在教学中,结合新工科人才培养的“五新”理念和内涵要求,在“以本为本、四个回归”[4]理念的推进下,石油炼制工程概论课程思政从两方面着手:将课程教学与思政教育之间“润物细无声”的有机融合以及教师德育和智育“双育人”能力的提升。

1.1 课程教学和思政教育“润物细无声”的有机融合

本课程主要以石油化学为理论基础,以石油加工和利用为课程背景,以石油加工过程为对象,着重研究石油物化性质与加工工艺过程中的问题。通过课程学习,学生可具备是石油化工的专业思想和行业必备知识要点,具备参与讨论有关石油加工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在本课程基础上的自主拓展学习、团队协作和交流能力;同时,设置思政课程目标目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发挥课程的德育功能,提炼课程中所蕴含的文化价值,在教学中采用“润物细无声”的有机融合模式,在知识传授同时,通过“如春在花,如盐在水”的理论知识与思政的有机融合,满足智育和德育“双育人”的教学目的。

为了有效支撑思政目标,在教学中通过炼油工业发展史和石油加工过程发展的讲授,引领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四个自信;通过挖掘石油加工过程背后炼油科技工作者的故事,培养学生科学精神,树立正确的科学价值观和家国情怀;通过产品质量及其使用要求之间的关系的讲授,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回归初心,“不负韶华,只争朝夕”以及诚实守信的工程职业道德;通过炼油厂污染防治的学习,培养学生要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实现“中国梦”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并担负起化工人的社会责任。

1.2 教师德育和智育“双育人”能力的提升

“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指出:老师对学生的影响,离不开老师的学识和能力,更离不开老师的为人处世、于国于民、于公于私所持的价值观[5]。教师首先要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才能更好的担负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在课程思政教学中,要求教师:首先,精通石油炼制工程方面的科学知识以及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具有开阔的视野和广泛的人文知识;其次,具备挖掘教学内容中所隐含的思政元素的能力,方可在教学过程中在传授知识点的同时系统性、连续性的渗透思政内容;第三,加强自身师德师风建设,做到教书和育人相统一、言传和身教相统一,以个人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和引导学生;最后,教学中尝试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采用“课题式”教学方法,且在少学时下,采用自主拓展学习的方式进行课程的学习,以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2 石油炼制工程概论课程的思政教学实践

2.1 炼油工业发展史和思政元素的有机融合

中国最早发现、开采和利用石油及天然气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易经》中有“上火下泽”、“泽中有火”等记载,班固《汉书·地理志》记载“高奴,有洧水,可燃”,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描写到“鄜延境内有石油,生于水际沙石,与泉水相杂,颇似淳漆,燃之如麻,但烟甚浓”[6],并预言“此物后必大行于世”。但由于长期封建、半封建、半殖民地统治,我国的石油开发及加工生产发展极为缓慢,直至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随着我国自主开发出重油催化裂化、渣油加氢裂化、中高压加氢裂化、连续催化重整等炼油新技术,我国炼油工艺技术才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中国的炼油工业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伟大历程,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后,石油化工行业得到了迅猛发展,从而跻身世界前列。从炼油工业发展史中,引导学生坚持“四个自信”,坚信: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的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才是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的根本保证。另外,也从我国炼油工艺水平列于世界先进水平的地位中,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从中国和世界的炼油工艺的差距中,让学生意识所担负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不负韶华,砥砺前行”。

2.2 石油产品质量和思政元素的有机融合

石油产品主要有汽油、柴油、喷气燃料和燃料油等。产品质量应满足该产品的使用性能以及尾气排放环保要求所提出的质量标准,如汽油在汽油机中使用时,汽油机工作过程对汽油的使用要求是:要有足够的挥发性以形成可燃混合气;燃烧平稳、不产生爆震燃烧现象;储存安定性好;没有腐蚀作用;排出后的污染物少[7]。根据汽油的使用要求,我国制定了《车用汽油》质量标准(GB17930-2016),另外,结合汽车尾气排放的环保要求,国内推广醇类汽油机燃料,制定了我国车用乙醇汽油(E10)质量标准(GB 18351-2013)。从“产品的质量必须满足其使用性能要求”这一知识点出发,结合新工科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要求,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和理解作为化工专业的学生,在毕业时应满足“知识、能力、素质和自身发展”的培养目标要求以及包含工程知识、问题分析、设计/开发解决方案和研究等在内的十二条毕业要求,从而激励学生脚踏实地、勤奋学习,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本专业毕业生的毕业要求并实现培养目标中对毕业五年左右学生的职业预期。从“车用汽油产品质量必须满足国家质量标准”这一知识点出发,引导学生具有规范化要求的思路,并树立诚实公正、诚信守则的工程职业道德。

2.3 石油加工过程和思政元素的有机融合

石油加工过程有常减压、热加工过程、催化裂化过程、催化加氢、催化重整等加工过程。在进行催化裂化技术讲述时,为学生介绍中国催化裂化技术所经历的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为1965-1980年的开创期,这一时期实现了从无到有的飞跃,增强了科技人员勇攀高峰的信心;第二阶段为1980-2010年的研究改进期,这一时期不但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催化裂化技术,而且也开始了世界级大型催化裂化装置开发设计与建设,中国的催化裂化技术处于世界前列;第三阶段为2010年以后的超越期,在这一时期,无论是催化裂化装备还是技术,都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是科技复兴梦想的阶段[8]。通过我国催化裂化技术发展的三个阶段,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激励学生树立“我能行”的自信心,培养学生刻苦学习、求真学问、练真本领,将个人梦想的实现与“中国梦”相统一。

在催化裂化技术的发展中,自然而然离不开中国催化裂化工程技术奠基人中国科学院陈俊武院士。2019年10月7日的《时代楷模发布厅》视频中,讲述了陈院士投身中国石油石化工业七十载,始终怀有浓厚的家国情怀,体现着强烈的责任担当,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之中,坚守“爱我中华、振兴石化”、“为美好生活加油”的初心和使命,矢志创新,勤奋耕耘,为石油石化工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通过拓展自主学习,学生通过观看陈俊武院士视频,查阅陈俊武院士投身科技、报效祖国炼油事业的事迹,引导学生体会陈院士的“石化情、报国心”的家国情怀、“行以实、百炼钢”的精细严谨、精益求精的求实作风,“勇创新、恒自强”的勇于超越、开拓创新的担当精神以及“淡如水、巍若山”的淡泊名利、甘为人梯的无私奉献精神[9]。激励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坚守执着的科学精神,将远大抱负落实到实际行动中,珍惜韶华,脚踏实地,奋发有为。

2.4 污染防治和思政元素的融合

石油加工过程在生产产品的同时,不可避免的会带来环境污染问题。教师在讲授各种不同的石油加工工艺过程时,让学生通过所学的理论知识思考:该工艺过程中哪一环节会产生废水、废气、固废以及噪声?有没有三废以及噪声的处理/控制方法?哪些是可以重新利用的?同时,任课教师提供清洁生产、绿色化学化工等相关拓展性阅读资料给学生进行自主拓展学习学习。通过炼油厂污染的防治教学和自主拓展性学习,首先,引导学生了解并理解环境保护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内涵和意义,能够关注并评价石油加工工艺过程中产生的三废和噪声对环境保护、社会可持续发展造成的影响;其次,引导学生理解化学工程师和从业者对公共安全,人民健康、福祉以及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并能够在化工过程实践中自觉承担并履行责任,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最后,引导学生通过所学的理论知识,处理石油加工过程中所产生出来的三废,使其“变废为宝”,转变观念:“废物都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培养学生资源再利用的创新性思维。

2.5 教学模式与思政元素的有机融合

本课程为24学时,若将理论知识和思政元素有机融合且不增加学时,就势必要对教学方法和模式进行改革:重新梳理课程的知识体系,在教学过程中“突出核心知识、侧重实际应用”,对于一些通过自主拓展学习环节完成的内容,则采用“课题式”教学方法。

在“课题式”教学过程中,首先,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对于未讲授的二次和三次石油加工过程及其技术进展作为研究课题。其次,在老师的指导下,明确各小组具体的课题名称后,小组成员在小组长的带领下,通过小组讨论、查阅文献、撰写报告等环节完成研究任务。最后,将自主学习成果制作为PPT交流汇报。通过“课题式”教学方法改革,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小组长的领导力与执行力以及小组成员间的团队协作能力,另一方面通过PPT汇报答辩锻炼了学生应用专业术语进行沟通交流的能力。

3 结 语

习总书记提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在开展石油炼制工程概论课程思政教育时,提出教师要有渊博的学识、坚定的政治修养和广博的人文素养,才能有效的将思政元素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融合到教学内容、课程目标和思政目标的达成中,从而实现实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在教学中,根据授课内容,挖掘思政元素,引领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四个自信”;引领学生意识到所肩负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鼓励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中国梦”的实现和国家、民族的伟大事业中;引领学生感悟化工人的社会责任感、执着的科学精神和诚信守则的工程职业道德。

猜你喜欢

催化裂化石油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石油石化展会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奇妙的石油
提高催化裂化C4和C5/C6馏分价值的新工艺
催化裂化装置掺渣比改造后的运行优化
延长石油:奋力追赶超越 再铸百年辉煌
催化裂化汽油脱硫工艺浅析
催化裂化多产丙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