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冠疫情下对精细化学品化学教学过程的思考*

2021-04-09王永刚王学猛

广州化工 2021年3期
关键词:化学品新冠疫情

李 娜,王永刚,王学猛

(洛阳理工学院环境工程与化学学院,河南 洛阳 471023)

精细化学品化学是面向应用化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该课程使学生能够熟悉各类精细化学品的基本原理、化学结构、应用性能和发展趋势,培养学生能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部分精细化学品的结构、性质、合成及应用问题,为学生从事精细化工生产及研发提供必要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基础。然而,由于本课程内容涉及范围广,系统性不强,教学内容多而杂,学生因为抓不住重点而迷茫。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新产品、新技术、新概念的层出不穷,现有的基础知识已经不能充分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因此学习激情大打折扣。对于这门课程,跟上时代的步伐,改革教学思想、内容、方法和手段,已是势在必行。

为加快作者所在学校实现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的总目标,作者也响应开展了精细化学品化学课程改革与探索。而2020年初突如其来新冠肺炎疫情,不仅给世界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也成为课程改革的插曲。在这个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中国共产党以坚定的信念、果断的决策吹响战“疫”斗争的集结号,领导中国人民同舟共济、共克时艰。在这场轰轰烈烈的战“疫”斗争中,教育并未缺席。响应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号召,高校将课堂搬到网上。在教育教学改革的浪潮和新冠疫情的背景之下,作者对本课程的教学有以下几点思考。

1 课程思政的融入

在培养学生专业素养的同时,有意识地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合进来,可以充分发挥精细化学品化学课程的德育功能[1]。习近平总书记说“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2]。中国人民在这场伟大的抗疫斗争中谱写了一曲曲感天动地的赞歌,也为高校思政课提供了生动教材。基于此背景,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入课程思政:

1.1 爱国爱党精神和社会责任意识

紧密联系全国人民抗疫斗争的伟大实践,对大学生进行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教育,提升大学生的思想境界和社会责任意识。新冠疫情的爆发,消杀产品(如84消毒液,各种类型的洗手液)以及一次性口罩和防护服等成为重要防疫物资,也是企事业单位复工复产的有效安全保障必须品。值得骄傲的是,中国人民在党中央的领导下,不仅满足了我国自身防疫物资需求,而且随着我国防疫形势的好转和境外疫情的蔓延,各个省市还对外捐赠或出口防疫物资。而这些防疫物资,基本上都属于精细化学品范畴,分属于化学药品、日用化学品、功能高分子材料等领域。在这几个章节导入课中,可以把新冠防疫需求这个思政元素引入其中,充分发挥思政理论引领、观照现实的作用,教育引导大学生深刻领悟伟大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树立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自豪感;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只有认真学习这门课的基础知识并认真实践,才可能有效研发、制备和生产出性能更加优良的精细化学品来,把满腔热情转化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祖国的强大动力,担当起青年一代的强国使命。

1.2 团队协作精神

不管对于精细化学品理论课的小组讨论还是实验课的分组操作,都有不少同学消极参与或者不参与,将所有的任务集中于某几个同学来完成,而失去了团队协作的效果,导致讨论结果或实验结果差强人意,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都得不到提高,学习斗志和信心也削弱。反观此次疫情,白衣战士义无反顾、忘我履职;全体国民精诚协作、合理战“疫”;各行各业奋战在战疫和复工一线的劳动者,也正在以他们的勤劳、勇敢、坚韧来改写着历史。职业无论高低,劳动不分贵贱,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在战“疫”和复工的路上守土担当、不畏艰险,谱写了可歌可泣的时代篇章。人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协作和大爱无疆。这是培养学生团队精神的切入点。精细化学品理论课的小组讨论和实验课的分组操作都相当是一个团队协作,团队中既要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又要互相支持、合作共赢;一个成功的团队中,每个角色的都不可或缺,只有友好协作,才有可能给出优质的答卷。

2 教学方法的先进性

2.1 混合式教学成为新常态

针对精细化学品知识点多、散、深的特点,混合式教学成为一种新的教学改革模式,互联网+成为教育发展的突破口[3]。疫情期间,“互联网+教育”因其突破时空的特性,成为代替传统课堂教学,实现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首要途径。

目前,高校学习的主体是有“网络原住民”之称的95后、00后,而精细化学品相关的许多基础知识都可以从网络资源中获得,但是学生对信息的辨别意识以及整合能力薄弱。在疫情防控期间,脱离了面对面课堂教学中的组织性,在这场别无选择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应该做好在线课堂规划设计,把组织性体现在在线教学的准备和实施过程中。

疫情期间,我们将线下课程搬到网络上,并且进行了改良化的模块设计[4-5]。具体以第2章表面活性剂—基本功能(增溶、乳化、洗涤等)的内容设计为例。授课之前,在网络平台发布每次课的重难点、学习要求、课程安排、预习视频等,通过提前在网上发布通知,引导学生在课前有针对性查阅资料,并在学习通平台上提出问题,如“防疫物资中的洗手液有效成分是什么?”“洗手液为什么会出现泡沫?泡沫多少与其功能有一定的联系么?”等引入教学目标。通过在学习通平台上发布前测问题,考察上节重点内容学生的掌握程度,即表面活性剂的定义、分类与结构,并衔接本节课的知识内容。主体的教学环节是通过老师在网络上引导并讲授重点难点内容和对疑难问题的讲解;随后网络教学平台进行后测,如“乳状液的类型有哪些?”等;最后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同时,我们发布一些拓展资料,比如某一精细化学品的研发历程、合成工艺、性能参数等,安排学生进行课下小组讨论。在疫情期间,我们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三人一组,可以利用网络视频会议软件在课下自行组织讨论,然后每组发言人在班级视频会议中进行汇报。这种方式解决了地域和时间的问题,也提高了学习效率。

迄今为止,国内疫情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基本得到控制,高校复学的脚步也会加快,所以很多人认为没有必要在进行线上教学了。其实不然!这场新冠疫情给线上—线上混合式教学改革按下了加速键。线上教学敦促我们充分利用网上教学平台,对精细化学品化学的网络资源进筛选、归类,并重塑课堂教学形态。疫情过后,线下教学也不应该回归老路,真正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使混合式教学成为新常态。

2.2 应用导向启发教学

启发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式学习,强化与生产生活联系紧密的内容,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6-7],并提高教学质量[8]。

面对此次新冠疫情,为做好学校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工作,确保师生健康安全,课题组积极响应学校疫情防控办公室要求,发挥专业优势,利用精细化工实训装置研制生产了抑菌型洗手液。洗手液正是精细化学品化学课程中第二章“表面活性剂”的应用实例,因此我们在班级中招募几名同学加入到洗手液研制队伍中。考虑到项目成果是对疫情防控的积极贡献,而且应用对象是全体师生,同学们都兴致勃勃,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地进行资料查询与整理,并给出有意义的研究思路。当同学们通过自己所学的知识和努力,为学校疫情防控作出贡献,心中充满自豪感和对科学知识的渴求。通过这种应用导向启发的方式,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3 多元化评价机制的建立

目前,精细化学品化学的教学工作进入到收尾工作。学生长时间居家学习的效果如何?如何对他们的学习效果进行检验和考查?这些都对评价机制提出了新的挑战。

在传统的考试方式无法实施的特殊的时期,我们建立了多元化评价机制,用综合成绩对学生进行评定。比如平时成绩、阶段小测、小组讨论,以及期末考试。平时成绩包括网课之前的预习、网课的出勤、课堂表现、课后作业等方面,所有的数据都可以通过网络统计得到;阶段小测式是选择、填空等客观题;小组讨论一般是在课堂讲授基础知识的前提下,给出问题,比如第2章中“比较胺盐和季铵盐的结构和性能的差异”,“举例写出三种以上较新的两性表面活性剂的结构式,并说明其性能优点”引导学生通过查阅文献、讨论分析,获得精细化学品的需求趋势,了解国内外技术亮点和成果等扩展知识,并组织汇报,每个小组以五级制方式打分,汇报结构以学生组内自评和全班同评为主,并结合教师评议。以上三种形式是将对学生的考核分布到平时各个阶段,可以有效缓解期末考试的压力。在疫情期间无以组织大规模线下期末考试的时候,就可以

增加平时成绩、阶段小测、小组讨论的比重,期末考试则通过超星学习通的形式考查学生对精细化学品化学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4 结 语

新冠疫情给教育造成巨大的冲击,但是也因为疫情下教育的需要,教学改革的步伐突飞猛进。疫情给予的不仅是压力,更是动力,推动我们在精细化学品化学从课程思政、教学模式、考核评价的角度去思考并作出改革。迄今为止,国内疫情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基本得到控制,复学的脚步加快,作为高校教师,更应该提振教学信心,融合教学技术,整合教学资源,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与改进,促进精细化学品化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猜你喜欢

化学品新冠疫情
战疫情
新冠疫苗怎么打?
您想知道的新冠疫苗那些事
抗疫情 显担当
疫情中的我
宁愿死于新冠,也要自由?
疫情期在家带娃日常……
珍爱生命,远离“新冠”
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实践与探索
《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版)》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