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速公路建设中的生态恢复与环境保护

2021-04-09李亚琪周原庆邱一丹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21年1期
关键词:路域环境保护高速公路

冯 阳 李亚琪 周原庆 邱一丹

(云南省交通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云南昆明 650011)

引言

交通运输是社会与经济的不断发展一个基本保障,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进步,高速公路的建设也随之增多,并且在规模、技术以及质量方面都取得了较为瞩目的成就与良好的经验,虽然推动了我国的经济发展,为我国带来了较大的经济与社会效益,改善了高速公路路域居民的生活水平与经济水平。但是,高速公路建设也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路域的自然生态环境,许多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因此,我们必须重视起环境问题,根据相关问题采取相关的解决措施,并且树立起环境保护意识,以此来降低在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之中对周围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保障人与自然之间的协调。

1 高速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在高速公路施工建设的阶段过程之中,会使得土壤表层遭受到破坏,从而直接影响到了生态环境的平衡性与稳定性。影响生态环境主要包括土地的浪费与占用、动物栖息地遭受破坏、土地被侵蚀等等。

高速公路的建设与建成都会占用到大量的土地资源,这是不可避免的,这一因素就会直接破坏生态环境之中的生物组成,导致其中的部分有所减少,从而使得生态系统发生变化[1]。占用的这些土地资源其表面的植被也会被清除,这就会使得依赖这些植物生存的动物受到影响,破坏了生态系统食物链与生产的体系结构,使得生态系统丧失一部分功能性等等。

1.1 高速公路建设对植被的影响

高速公路建设项目正式开启之后,各项工程都应相继开展,包括有道路施工、临时工棚的搭建等工作。这些工作都会对路域土地进行填埋或者开挖,会使得土地本身的土层以及供给能力发生变化。工作范围内的植被也必定会受到影响,生产力随之下降。而且高速公路占地属于永久性,高速公路路域内的植被都会受到破坏,甚至消亡。而路域周围的植被也会受到施工粉尘的影响,光合作用降低、作物减产。

1.2 高速公路建设造成水土流失

高速公路建设阶段会使得表层植物受到破坏,从而降低土壤的抗流失能力。建设过程之中需要进行土层开挖,会使得土层松散,为水土流失埋下隐患。还有一些施工会使得地表层发生改变,比如路基的开挖、路基的养护等等,使得土地抗侵蚀能力下降,从而造成水土流失。

1.3 高速公路建设对动物的影响

高速公路建设会使得路域形成隔断,使得陆生动物的迁徙遭到阻碍,使得动物的活动空间变小,从而导致动物种群变小,动物种群之间的交流也逐渐减少。比如一些鸟类需要远离高速公路至少五百米;两栖动物也很难穿越其进行交流、觅食。随着建设工作的不断增加与推进,植物破坏也越来越严重,导致野生动物食物来源丧失,给一些动物的生存造成打击。

高速公路施工阶段会有很大的声响,会使得路域周围的野生与家养动物受到惊吓,造成不利影响。比如,生产力降低、家猪增重减速等等。而且在进行施工与建设期间会产生大量垃圾与污水,一旦处置不当,使得垃圾污水进入附近河流,就会产生污染,使得周围的动植物甚至人类遭受到危害;而一些废料之中存在有害物质,流入河流之中会使得绿藻数量急剧增加,从而堵塞河流,破坏水生植物系统[2]。

1.4 高速公路建设对自然景观的影响

在高速公路建设阶段,会出现遇山开路、遇水造桥的现象,改变了原有环境与自然景观,使得其连续性遭到破坏。而且路域周围的一些植物会受到破坏,使得地表裸露在外,从而造成水土流失等现象,为自然景观造成不和谐的作用与影响。

2 路域生态恢复、环境保护的现状

2.1 环保意识不强、重建设

目前我国环保意识普遍不高,再受到造价、工期等原因的影响,使得参与建设的各方出现重建设、轻环保的思想。部分建设虽然通过了环保评价环节,但是在实际施工过程之中却存在力度不够的问题。因此,要想进一步解决高速公路环保问题,就需要从思想上抓起。

2.2 先破坏、再恢复

一部分高速公路在进行建设之时,并没有设计系统的环境保护方案,在施工过程之中就会出现盲目的现象,从而导致出现大规模的破坏。等到工程施工完毕之后再进行恢复,会使得恢复的难度增加,甚至无法恢复。

2.3 设计与环境不协调

在边坡景观设计过程之中,方案单一,与周围环境无法统一融合,在进行植物种类选择之时,也并不用心,出现成活率低的现象。并且一些公路在设计之中采取了大量人造景观,这样不仅需要花费大量财力与人力,还会适得其反,造成视觉污染,无法提升景观欣赏水平。

2.4 规章制度缺乏科学性

我国关于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之中保护环境的问题还处于初级阶段,并没有完善的规章制度对其进行约束,无法确保各方环保责任的认定问题,因此,就无法进行行为约束,环境破坏之后追究不到责任,就会导致各方在施工之中轻视环保问题[3]。

3 路域水土保持与生态恢复、生态保护策略

3.1 水土保持与生态恢复策略

(1)生态恢复措施。高速公路在建设过程之中会对路域的环境造成较大的破坏,因此,在项目建成之后应当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以此来进行生态恢复。可以在高速公路周边进行种植,在进行恢复的阶段不仅需要注意环境的改善,还需要做到与周边自然生态相协调,选择的树木种类应当与当地的整体视觉效果相适应。

(2)水土保持措施。如果公路修建在河流上,就会受到河水长期的侵蚀,就需要采取措施进行防护。通常采取的措施有草皮护坡、抛石保护、干砌石以及浆砌片护坡等。依据建设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防护措施进行水土保持。

(3)公路排水措施。为了使得高速公路水土保持效果更佳,就需要加强排水,在坡底、顶的位置设置水沟,以此来控制水流冲刷,避免水流进行路基。也可以采取分流的方式降低水流汇集,并且做好后期的维护工作,以此来提升水土保持效果。

3.2 生态保护策略

首先,是对植物的保护。在施工过程之中应该让施工车辆在规划的道路之内进行行驶,严格遵守规章制度,避免周边植被遭到碾压。建设过程之中,应当保护好高速公路周边的农作物与植被,临时公棚的搭建也应该进行设计与规划,避免出现临时乱建的现象。

其次,是对动物的保护。在建设阶段,应当确保路域周围的野生动物正常进行繁衍与迁徙,在其中为野生动物进行规划道路,为其设置专门通道,增加涵洞。在濒危野生动物活动的空间之内应当设置防护网,避免其出现意外。未经处理的污水不得随意排放,以此来保护水生动植物。废料与填土也需要及时进行处理、运送。

最后,是对水土的保护。在进行开挖施工之时应当尽量避开雨季。进行取土工作之时应当一边取土,一边运输,并且做好绿化。在下雨量大的地区应当提前修建水渠、排水墙等,防止边坡出现崩塌。

4 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针对环境保护的对策建议

4.1 科学公路建设生态理念的建立

在高速公路建设的各个阶段,都需要将保护环境作为其中的重要原则进行考虑。不仅要考虑到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降低噪音、水土、空气污染以及对景观的影响,还需要考虑到路线对于水文环境、社会以及动植物的作用与影响。

4.2 高速公路设计、建设与环境的协调统一

高速公路在起初进行规划设计之时就应做到科学合理,做好规划与选线工作,处理好工程项目、用地以及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4]。秉持着节约用地、保护环境的原则,重视沿线景观的设计与规划,最大程度上减少对植物的破坏,尽量避免出现高填方等工作,以此来使得高速公路与环境相融合,和谐共处。与此同时,在进行布线与纵坡的规划之时,应当着重考虑视觉问题,为司乘提供较为良好的环境。

4.3 生态环境影响的诊断

对高速公路建设项目进行预测与评价是环境保护的一个基本前提,是一项基础工作,因此,需要用科学严谨的态度进行评价和预测工作。首先是工程永久占地以及取弃土作业对于自然生态环境的作用、水土流失对动植物造成的影响等;其次是建设项目对于路域景观的作用以及影响;最后是施工过程之中对于水域以及空气的作用以及影响。影响预测的关键点就是在施工过程之中生态环境对其的影响,因此,需要对工程土石方平衡、取弃土可行性以及场所设置合理性等问题的进行分析评价,重点水土保持等方案的优化评价以及施工临时营地生态环境进行评价。总而言之,注意自然生态环境保护、改善景观问题、降低污染、减少水土流失是我们必须重视起来的问题。将高速公路建设与环境保护并举、同步进行,使得高速公路既经济又环保,环境优美,促进二者之间的和谐发展。

结语

高速公路的建设对于路域环境的影响主要包括五个方面,在这五大方面影响之中,高速公路建设除了对社会经济环境有积极影响之外,其对生态、大气、声音以及自然景观环境的影响都是负面的。为了进一步降低和避免高速公路在建设期间对于路域环境的影响、污染及破坏,应当在高速公路项目前期就讲环境保护作为项目工作重点。在确定高速公路走廊之时充分考虑环境因素,并且在其中找出环境影响的要点,并且针对这些要点采取科学可行的环境保护措施,从而使得高速公路项目更加经济、环保,与自然更加协调。关于高速公路环境保护与环境改善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事情,在当前以人文本的社会之中,高速公路在建设之时应当遵守环保与建设并举的原则,通过各个部门的一起努力,切实将环境污染危害降到最低,维护生态平衡、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路域环境保护高速公路
高速公路路域资产管理数字化系统构建
基于高分遥感影像的路域植被生物量计算
环境保护
为路域环境“整容”——探讨公路路产保护与路权维护
基于环境保护的城市污水处理
龙乘春风好远航——黑龙江省公路系统强化路域环境治理侧记
高速公路与PPP
新《环境保护法》解读
高速公路上的狗
GPS在高速公路中的应用